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养蟹周期为两年,刚孵出的小蟹如蚤状幼体在水中发育生长,逐渐长成小蜘蛛一样的大眼幼体,即为蟹苗.大眼幼体又要经过1年的培育成80~200只1公斤的扣蟹,再养殖1年才能长成商品蟹.如果采用快速养殖法,可把当年的大眼幼体养成商品蟹,能缩短1年的养殖周期,这样既省工省料,经济效益又高.现将快速养殖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一般养蟹周期为两年,刚孵出的小蟹如蚤状幼体在水体中发育生长,逐渐长成小蜘蛛一样的大眼幼体,即为蟹苗。大眼幼体又要经过1年的培育,形成80~200只/kg的扣蟹,再养殖1年,才能长成商品蟹。如果采用快速养殖法,可把当年的大眼幼体养成商品蟹,能缩短1年的养殖周期,这样既省工省料,经济效益又高。现将快速养殖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胡小燕 《农技服务》2014,(6):199-199
<正>从大眼幼体到商品蟹要历经多次蜕壳,每蜕壳一次成活率都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从大眼幼体到五期仔蟹的成活率对成蟹养殖成活率影响至关重要。为了有效提高各期养殖成活率,就必须加强从大眼幼体到五期仔蟹的培育,强化技术措施,精心饲养管理,也只有强化五期仔蟹的培育,才能提高成蟹养殖的经济效益。用以培育一龄蟹种的蟹苗以5月上旬以后的为好,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培育成活率,又有利于降低性早熟率。5月以后的蟹  相似文献   

4.
通过养殖实验,比较野生捕捞大眼幼体(G0)和野生亲本人工繁育大眼幼体(G1)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成活率、早熟率和最终产量等指标,结果显示:(1)无论雌体还是雄体,野生群体在扣蟹阶段的平均体质量一直低于野生子一代群体,其中雌体120和150日龄时规格差异显著(P 0. 05);(2)两群体的增重率(weight growth rate,WGR)均呈下降趋势,且野生群体在扣蟹阶段的WGR总体低于人工繁育群体,仅雌体150~180日龄及180~210日龄这两个时间段内高于人工繁育群体;特定增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SGR)变化趋势及差异性与WGR类似;(3)野生群体养成扣蟹的最终平均规格和一龄早熟率均低于人工繁育群体,但平均成活率和最终产量却高于人工繁育群体;(4)野生群体养成的最终扣蟹体质量主要集中于0~4. 00 g(36. 76%),并且显著高于野生G1人工繁育群体(P 0. 05),人工繁育群体体质量主要集中于4. 00~5. 99 g(26. 93%)和6. 00~7. 99 g (25. 43%)这两个范围内,两群体扣蟹在≥12 g体质量范围内的占比均较低,分别为8. 46%和7. 60%。野生亲本繁育子一代的大眼幼体在扣蟹阶段的平均体质量较大,但成活率和平均产量相对较低。通过养殖实验初步比较了两种不同来源的野生大眼幼体在扣蟹阶段的养殖效果,为合理选育和利用野生大眼幼体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2000~2001年我们在周市镇农副公司水产基地选择一口4.7亩的池塘,进行大眼幼体池塘培育蟹种的养殖试验,取得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野生和人工繁育大眼幼体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长江野生扣蟹在成蟹养殖阶段具有优异的养殖性能,但是野生大眼幼体在成蟹养殖阶段的养殖效果却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系统比较了野生和人工繁育大眼幼体养成的扣蟹(蟹种)在成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性腺发育、成活率、产量、饲料系数、成蟹平均体重及规格分布。结果显示:(1)无论是雌蟹还是雄蟹,野生群体中后期的平均体重显著大于人工繁育群体。野生群体雄蟹在5-6月和7-8月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人工繁育群体,野生群体雌蟹在8-9月WGR和SGR也显著高于后者(P0.05)。(2)尽管野生群体最终成蟹规格显著大于人工繁育群体(P0.05),但成活率略低于人工繁育群体,故两群体的最终成蟹产量基本一致(P0.05)。(3)就最终成蟹规格分布而言,野生群体大规格雄蟹(体重≥175 g)和雌蟹(体重≥125 g)比例多于人工繁育群体,而中等规格雄蟹(体重125~174.9 g)和雌蟹(体重100~124.9 g)的比例低于人工繁育群体。因此,长江水系野生大眼幼体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优于人工繁育大眼幼体,可以进一步发掘其优异种质资源,进行中华绒螯蟹良种培育。  相似文献   

7.
正眼下又到了扣蟹大眼幼体选择的关键时刻,面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复杂状况,众多扣蟹养殖户陷入迷茫之中,扣蟹大眼幼体生产和销售环节出现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选择和培育大眼幼体关系到千万养殖户至少2年的养殖收益,不得不慎之又慎。那么,新时代扣蟹养殖都有哪些特点?今年养殖  相似文献   

8.
幼蟹培育是指把大眼幼体培育到幼蟹的养殖过程,在这个阶段,养蟹池的水温、含氧量、酸碱度、敌害生物等外界环境因素和投饵、大眼幼体老化淡化的人工管理因素,是导致幼蟹死亡的重要原因。为提高幼蟹培育成活率,该文在分析幼蟹死亡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蟹苗俗称“大眼幼体”.是第五期蚤状幼体经过脱皮变成大眼幼体的.它有一对复眼附着于长长的眼柄末端.露出在眼窝处故而得名。大眼幼体是培育蟹种和养殖成蟹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早期幼蟹的成活率.因此要重视蟹苗的选购工作.  相似文献   

10.
采取室内小型试验和温棚培育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密度对育成V期幼蟹存活率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Ⅴ期幼蟹存活率随大眼幼体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即幼蟹存活率与大眼幼体密度呈负相关。室内小型试验条件下大眼幼体的适宜密度为8~12只/L,Ⅴ期幼蟹存活率达43%以上,温棚培育池中大眼幼体的投放密度应低于3818只/m2。  相似文献   

11.
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育苗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1月,从安徽省无为县选择野生长江中华绒螯蟹亲本1 388只,到江苏省如东县进行天然海水生态育苗,其中雄蟹350只,总重80.05 kg;雌蟹1 038只,总重194.05 kg。在面积为2.5亩的池塘中,进行对比育苗试验,繁育盐度保持在19‰~26‰,pH变化范围在8.28~8.90,比较野生长江中华绒螯蟹与普通蟹之间繁育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野生亲本的体重和卵重均高于普通亲本,差异极显著;野生亲本与普通亲本的成熟系数和相对繁殖力差异不显著;野生蟹产卵率(52.85%)高于普通蟹产卵率(30.91%);野生蟹亲本组幼体发育较普通幼体发育为快,幼体个体较大,共产大眼幼体苗6.5 kg,大眼幼体规格137 848个.kg-1,平均125.3只.g-1;普通亲本组大眼幼体共产23 kg,规格为156 468个.kg-1,平均156.5只.g-1。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1月,从安徽省无为县选择野生长江中华绒螯蟹亲本1 388只,到江苏省如东县进行天然海水生态育苗,其中雄蟹350只,总重80.05 kg;雌蟹1 038只,总重194.05 kg。在面积为2.5亩的池塘中,进行对比育苗试验,繁育盐度保持在19‰~26‰,pH变化范围在8.28~8.90,比较野生长江中华绒螯蟹与普通蟹之间繁育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野生亲本的体重和卵重均高于普通亲本,差异极显著;野生亲本与普通亲本的成熟系数和相对繁殖力差异不显著;野生蟹产卵率(52.85%)高于普通蟹产卵率(30.91%);野生蟹亲本组幼体发育较普通幼体发育为快,幼体个体较大,共产大眼幼体苗6.5 kg,大眼幼体规格137 848个.kg-1,平均125.3只.g-1;普通亲本组大眼幼体共产23 kg,规格为156 468个.kg-1,平均156.5只.g-1。  相似文献   

13.
年来,随着微孔增氧技术在金坛及全省的普遍推广,在蟹种培育方面也有了突破,667平方米投放大眼幼体数量由原来的0.5~1千克上升到1.5千克,随着大眼幼体变态正常进入五期生长阶段,蟹池蟹种密度普遍较高,为确保蟹种培育优质高产,在蟹种中后期生产应注重以下几方面措施。  相似文献   

14.
改当年上市为第2年上市(改放养蟹苗为放养蟹种) 河蟹当年上市可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但是,当年蟹苗(大眼幼体)养殖的成蟹规格小(50~60克/只),缺乏市场竞争力.且售价低。建议改1年上市为2年上市。即第一年以培育蟹种为主.第二年再经过强化培育,养成上市。  相似文献   

15.
年来,随着微孔增氧技术在金坛及全省的普遍推广,在蟹种培育方面也有了突破,667平方米投放大眼幼体数量由原来的0.5~1千克上升到1.5千克,随着大眼幼体变态正常进入五期生长阶段,蟹池蟹种密度普遍较高,为确保蟹种培育优质高产,在蟹种中后期生产应注重以下几方面措施。  相似文献   

16.
无齿相手蟹的幼体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齿相手蟹的幼体发育经过4个sou状幼体和1个大眼幼体期。大水温25-26℃,盐度15,光照度200-200Lx的条件下,从第一期sou状幼体出膜到大眼幼体出现历时12d;大眼幼体至第一期幼蟹出现为4-5d。作者观察的无齿相手蟹各期幼体的形态与Baba所描述的有些不同,尤其是各期sou状幼体第1,2颚足的刚体数本文结果均分别为不变的10根和4根,且按2,2,3,3和1,1,1,1有规律的排列,本文还对相手蟹属的幼体形态特征进行讨论和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7.
无齿相手蟹的幼体发育经过4个sou状幼体和1个大眼幼体期。大水温25-26℃,盐度15,光照度200-200Lx的条件下,从第一期sou状幼体出膜到大眼幼体出现历时12d;大眼幼体至第一期幼蟹出现为4-5d。作者观察的无齿相手蟹各期幼体的形态与Baba所描述的有些不同,尤其是各期sou状幼体第1,2颚足的刚体数本文结果均分别为不变的10根和4根,且按2,2,3,3和1,1,1,1有规律的排列,本文还对相手蟹属的幼体形态特征进行讨论和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中华虎头蟹幼体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华虎头蟹Orithyiasinica幼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幼体发育分为4个主要时期,包括3期潘状幼体和1期大眼幼体。当海水盐度为28,水温为(25.1±0.8)℃时,Ⅰ期潘状幼体历时4~5d发育至Ⅱ期潘状幼体,Ⅱ期溢状幼体历时4~5d发育至Ⅲ期潘状幼体,Ⅲ期潘状幼体历时5—6d发育至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经过5~6d发育至Ⅰ期仔蟹,幼体自然孵化完成全部发育过程共需18—22d。幼体大小、第1和第2颚足外肢羽状刚毛数目、尾叉棘刺数目、腹部肢芽大小是区分各时期潘状幼体的主要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平田提水幼蟹养殖是指在秋播时将农田规划于发展水产养殖,冬春农闲时完成田间工程的开挖,翌年适时放养蟹苗(大眼幼体)培育种蟹,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华绒螯蟹扣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入海口的淡海水交融之处是中华绒螯蟹交配繁殖的理想场所,沿江农民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自然条件,从80年代中期就自发地捕捞回游的大眼幼体养殖扣子蟹,收益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