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猪瘟免疫程序制定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当时所发生猪瘟流行特点,以及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还有另外一些传染性疾病等,所以猪瘟免疫程序的制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猪场需要根据本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猪瘟免疫程序。基于当前猪瘟发病率和流行特点,结合多个大型猪场疾病控制案例的临床经验,为规模猪场提出以下猪瘟免疫建议。1猪疾病控制的总体目标产前通过采取免疫措施可以实现猪瘟抗体  相似文献   

2.
正猪瘟作为我国重要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和猪场的效益空间。科学的选择和使用疫苗成为目前防控猪瘟的重要手段,而定期监测和科学评估对猪瘟疫苗的选择和使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间接ELISA法对安徽百绘牧业猪瘟防控效果进行评估,旨在帮助猪场合理的选择疫苗,科学的制定免疫程序,不断提升猪场猪瘟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猪瘟严重危害养猪业,但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以预防为主。因此,避免猪场发生猪瘟必须认真进行免疫。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是"猪瘟细胞培养弱毒冻干活疫苗",但各地免疫失败情况屡见不鲜,给养猪场户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究其原因,与基层较普遍存在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使用方法不当等问题有关[1]。为了分析猪瘟不同免疫程序产生的免疫效果,笔者在2012年春季集中防疫过后,随机从4个采取不同免疫程序的养猪场共采集2 320份  相似文献   

4.
为调查规模猪场猪瘟的免疫效果,选取北京市3个规模猪场,每场随机抽取10头仔猪分别在25、60日龄和90日龄采血分离血清,检测猪瘟抗体.A、B、C3个猪场的母源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50%,0%;2次免疫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90%,90%.由于猪场A猪瘟免疫失败,对其免疫程序进行了优化,将首免时间推迟至50日龄.优化免疫程序后2次免疫后抗体阳性率达到70%.结果表明,母源抗体阳性率直接影响猪瘟疫苗对仔猪的免疫效果,仔猪母源抗体降至50%左右进行猪瘟免疫可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本研究为规模猪场结合仔猪母源抗体水平制定合理猪瘟免疫方案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优化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程序。选取猪场A、B、C年龄和体重相近、品种相同的新生仔猪分别250头、250头、50头,通过确定首免和二免的时间与免疫剂量,比较原场猪瘟免疫程序,进而优化猪瘟免疫程序。试验结果表明,猪场A、B、C仔猪按照优化的猪瘟免疫程序免疫后,随着日龄的增大,猪瘟抗体合格率相应增长,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首免与二免后,猪场A优化的免疫程序抗体水平极显著(P0.01)高于原场免疫程序;首免后与二免后7 d,猪场B优化的免疫程序猪瘟抗体水平显著(P0.05)高于原场免疫程序,二免后21 d、35 d、49 d,猪场B优化的免疫程序猪瘟抗体水平极显著(P0.01)高于原场免疫程序。确定免疫程序为首免21日龄,免疫剂量为2头份,二免56日龄,免疫剂量为4头份。二次加强免疫后,仔猪猪瘟抗体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合格率高于国家要求的70%以上标准,持续监测发现,猪瘟抗体水平可维持112 d。  相似文献   

6.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猪瘟属于常见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所以疫苗免疫成为防控猪瘟的关键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对猪瘟防控尤为重要。但实际生产中,猪场免疫效果,并不是太乐观,需要不断优化免疫程序。利用先进的试剂盒技术来及时检测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以便及时调整疫苗使用种类,不断优化免疫程序,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猪场猪瘟免疫程序的制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当地猪瘟的流行特点、仔猪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其他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等。笔者根据当前猪瘟的发病及流行特点,结合多个大型规模化猪场控制猪瘟的临床经验,制定了针对规模化猪场不同猪群的猪瘟免疫策略,供养殖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猪瘟是养猪生产中危害最大的主要传染病之一,防治猪瘟主要通过免疫接种来进行,对猪场仔猪猪瘟抗体消长规律进行监测,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很有必要。在7、14、21、28、35、42、49、56、63日龄,对试验仔猪进行前腔静脉采血,采用ELISA检测猪瘟抗体水平,得到猪瘟抗体的消长规律以及猪群抗体离散度并加以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该试验猪场的2个分场的猪瘟免疫程序一免时间并不合适,应该进行调整,分别推后至37日龄和33日龄。通过对猪场猪瘟抗体消长规律的监测,有助于猪场猪瘟免疫程序的调整,提高猪场猪瘟防治效率。  相似文献   

9.
仔猪猪瘟免疫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IDEXX公司阻断ELISA实验方法,在同一猪场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对3种常用猪瘟免疫程序免疫后不同时间的猪瘟免疫抗体阻断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仔猪进行超前免疫(0、60)的免疫效果比其他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好。不同疫苗免疫的仔猪猪瘟抗体检测结果表明,仔猪平均抗体阻断率差异极显著(P〈0.01),因而制定适宜的免疫程序,应该根据猪瘟疫苗免疫效果而定。  相似文献   

10.
<正>免疫程序是否合理关系到免疫的成败,猪场在制定免疫程序时一定要考虑到每一个可能影响到免疫效果的相关因素,检验自身猪场的免疫程序是否合理,为保证良好的生产效益奠定基础。免疫程序是否合理关系到免疫的成败,猪场可以根据免疫程序制定的十大原则科学制定,同时根据十大原则检查猪场的免疫程序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设计免疫监测程序,对辽宁省凌源市某猪场成年母猪和断奶仔猪进行猪瘟抗体检测。建议猪场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猪群的免疫状况监测,并结合免疫学的一般规律,科学地制定免疫程序,是防控猪瘟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养猪生产实践中,防治猪的传染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制定严格的防疫程序,进行严格免疫。但是,免疫程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制定。对常见的传染病,大体可以如下制定:1猪瘟一般公猪、繁殖母猪和育成猪每年春、秋季各注射猪瘟兔化弱毒冻干疫苗1次,注射剂量为常规量的4倍。对仔猪可采用3种免疫程序:有猪瘟疫情的地区和猪场,于3周龄第一次免疫,8周龄(断乳散窝时)第二次免疫;没有猪瘟疫情的地区和猪场,可在8周龄免疫1次,注射剂量均为常规量的4倍;发生过仔猪猪瘟的猪场,应在吃初乳前注射2倍剂量的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  相似文献   

13.
当前猪场免疫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上千家猪场免疫记录进行统计后发现,目前猪场免疫程序比较混乱。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免疫程序应该由谁制定。2.免疫程序制定的基本原则。3.疫苗免疫种类的选择。4.免疫程序制定以后是否执行严格。5.免疫效果的判断标准。6.猪场猪瘟、伪狂犬抗体检测情况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上千家猪场免疫记录进行统计后发现,目前猪场免疫程序比较混乱。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免疫程序应该由谁制定。2.免疫程序制定的基本原则。3.疫苗免疫种类的选择。4.免疫程序制定以后是否执行严格。5.免疫效果的判断标准。6.猪场猪瘟、伪狂犬抗体检测情况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在管理水平和生物安全防范措施较好的规模化养殖场仍有持续型感染和非典型猪瘟的发生,这可能与疫苗质量差和免疫程序不合适相关。本研究在某大型养殖集团的三个猪场进行了猪瘟免疫与抗体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在仔猪30日龄首次免疫和60日龄加强免疫两次免疫后,在猪90日龄时,两个猪场的猪瘟抗体阳性率都在90%以上,平均抗体阻断率在70%以上,并且抗体阳性率和阻断率持续到猪150日龄时仍维持较高水平。说明本研究的免疫程序用在这两个猪场是合适的。第三个猪场的抗体阳性率与抗体水平远低于前两个猪场,这可能与猪的健康状况和潜在的免疫干扰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6.
随着畜禽疾病防制水平的提高,已有多种可供使用的猪瘟疫苗,各种类型的猪场也普遍开展猪瘟的免疫接种,而实际生产中猪瘟的免疫还存在一定问题,免疫猪群中猪瘟时有发生,目前占各种猪病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猪瘟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应用不同猪瘟免疫程序的猪场进行仔猪母源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在20日龄以内仔猪母源抗体的OD630平均值和阳性率均维持较高的水平,仔猪能够获得较好的母源抗体保护,避免猪瘟病毒的早期感染。随着日龄增长,仔猪母源抗体逐渐下降,尤其在断奶后一周(30~40日龄)下降趋势最为显著。本研究可为本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程序的制定尤其是仔猪首免日龄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1猪场疫苗免疫常见误区一是免疫程序比较混乱,当前部分猪场没有制定合理可行的免疫程序,在免疫期间也并未设定合理标准,随意使用疫苗,并且未进行针对性的防疫记录。也有部分猪场仅认为应该为猪体进行免疫,但并未掌握正确的免疫方法,也不清楚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19.
猪瘟严重危害养猪业,但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以预防为主。因此,避免猪场发生猪瘟必须认真进行免疫。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是“猪瘟细胞培养弱毒冻干活疫苗”,但各地免疫失败情况屡见不鲜,给养猪场户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通过猪瘟抗体的监测显示:南康区部分中小猪场猪瘟免疫抗体水平不整齐。为了优化南康区中小规模养猪场(户)猪瘟免疫程序,我们选用3个养猪场进行试验并监测抗体,根据抗体监测结果,探索一种相对合理的猪瘟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