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养鱼》2002,(7):61-61
近几年南美白对虾养殖在我国南方沿海迅猛发展,规模很大。由于虾苗良莠不齐、养殖技术落后和防治措施不到位等,导致虾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现将白对虾常见疾病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病毒性疾病1.白斑病(对虾白斑症病毒病)(1)病原病原体为白斑杆状病毒,病毒粒子为粗短杆状,具有囊膜,无包涵体。(2)症状初期病虾厌食,摄食减少或停止,行动迟缓,漫游于水面或池边水底或在池边水面打圈,发病后期典型的症状为甲壳内侧出现白点,特别是头胸甲白点最为明显,肉眼可见,头胸甲易剥离,病虾体色往…  相似文献   

2.
南美白对虾红体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红体病的发生及流行红体病是南美白对虾特有的病毒性疾病。80年代末,我国台湾省在对虾病害打击下养虾业一蹶不振,无奈之中企望引进抗病能力较强的南美白对虾来振兴养虾业,但好景不长,1998年风云四起的南美白对虾养殖热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又溃不成军,病害流行。而目前大陆所需的南美白对虾苗有的引自台湾省,又把虾的红体病病原带进大陆,目前已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上海等省(区)沿海海水、淡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中大面积暴发。该病发生后,发病迅速,病程极短,死亡率极高,一般虾池发病后10天左右大部分对虾死亡…  相似文献   

3.
<正>南美白对虾又称白对虾、白肢虾、白虾,过去国内曾译为凡纳对虾,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水域,是当今世界养殖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种类之一,近几年,南美白对虾病害严重,如桃拉病毒病、白斑综合症病毒病、红腿病(弧菌病)、黑鳃病(烂鳃病)等,养殖效益不稳定,探索和掌握科学的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由于南美白对虾红体病的暴发,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红体病分为应激性红体病、副溶血弧菌红体病和病毒性红体病。我们在服务生产的过程中,总结出该病的发病原因、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生态防控措施,供广大同行参考。一、病因分析1.应激性红体病主要是由于水温、盐度、p H值、氨氮及亚硝酸盐等指标以及养殖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造成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不能适应新环境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病害日趋严重,养殖效益不稳定,以桃拉病毒病、红体病和白斑病等为主的对虾流行病的爆发和流行已经成为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制约因素。南美白对虾病害的防控是近年来国家虾产业体系的焦点之一。如今。南美白对虾生物防控技术在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连云港对虾综合试验站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效。经江苏省连云港市养殖试验,对虾养殖成功率超过90%,养殖产量提高15%。  相似文献   

6.
一、桃拉病毒病的发生及流行 桃拉病毒病(TSV)是南美白对虾特有 的病毒性疾病。其病原系随着我国从国外引进南美白对虾亲虾而传播到我国的大陆及台湾地区,该病始于1999年在我国台湾大规模爆发,导致台湾地区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刚刚起步发展就遭到严重的挫折,至今仍无法恢复。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大陆南方各省规模养殖南美白对虾,自去年下半年起,该病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沿海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密集区中均有发现。2001年南方各省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南美白对虾养殖热潮,该病目前已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沿海海水养殖…  相似文献   

7.
南美白对虾桃拉综合症在我国的流行状况及其趋势(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拉综合症(TauraSyndrome,TS)是由Taura病毒(TSV)引起的,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病毒病。TSV除了主要感染南美白对虾之外,还可危害红额角对虾(P.stylirostris)和白对虾(P.sc鄄tiferus)等对虾品种,是对虾养殖中危害特别严重的三大病毒病之一。由于我国对虾产量的50%以上都来自于南美白对虾,该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及流行趋势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一、南美白对虾桃拉综合症起源、流行状况及其危害南美白对虾Taura病因1992年在厄瓜多尔的Guayquil湾的Taura河河口附近首先发现而得名,中文名称为桃拉病(桃…  相似文献   

8.
2011年我们对舟山市南美白对虾养殖病害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舟山市南美白对虾主要养殖病害是白斑病和弧菌病,此外还发现某些不明病因发病的情况.经过综合分析,最终认为发病主要原因为南美白对虾苗种种质普遍退化、养殖生态环境恶化等,并提出了一些防治病害的措施,以期裨益于南美白对虾的规模化养殖.  相似文献   

9.
南美白对虾20世纪9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引种并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始养殖,到目前为止已成为我国虾蟹养殖业的重要品种.伴随着南美白对虾人工养殖业的发展,出现了工厂化养殖、大棚养殖、循环水设备养殖等高效养殖.但是病害的发生成为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其中以病毒病最为严重,主要是白斑综合征、桃拉综合征和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病.本文将对南美白对虾人工养殖中几种常见病害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防治对策,希望为南美白对虾养殖户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南美白对虾种质的急剧下降,病害也越来越严重,不但常见的病毒病如白斑综合征、桃拉病毒病和传染性及皮下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病对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造成了严重影响,就连被我国列为二类传染性水生动物疾病的对虾杆状病毒病也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1.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自1988年引进我国以来,人工繁育和种苗批量生产相继获得成功。1998年起在我国南方各省进行规模养殖,不久上海地区也开始试养,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南美白对虾桃拉病毒病是因从国外引进南美白对虾亲本而传播到我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1999年该病在台湾地区大面积暴发,使台湾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遭到严重挫折。2000年以来,该病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沿海海水养殖密集区均有发生,并逐步蔓延。今年7月以来,上海市崇明县养殖南美白对虾部分区域也相继暴发桃拉病毒…  相似文献   

12.
正南美白对虾,亦称为白虾或白对虾,具有生长快、适应力强等特点,引入我国养殖近30年,为养殖户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在白斑病毒病、桃拉病毒病、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和对虾肝肠胞虫等几种重要病害的侵袭下,养殖成功率大幅降低,养殖户损失惨重。随着对虾养殖技术及养殖观念的不断进步,人们在如何生态养殖南美白对虾方面做了许多尝试,主要养殖技术包括鱼虾混养、鱼虾贝混养、鱼虾蟹贝混养和虾蟹混养等,但虾蟹草混养的试验较少。现于2020年下半年在钦州市犀牛脚镇竹排村进行南美白对虾虾蟹草生态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随着南美白对虾集约化养殖的迅猛发展,由于养殖业者不注意水质环境改良,而导致南美白对虾暴发性传染病肆意横行,严重阻碍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健康发展。针对这种状况,我们采用生物及化学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控制南美白对虾暴发性传染病的应用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状况 1.外部状况:绝大部分红体、红须、红尾,未见白斑,也有少部分未见红体,仅见白斑。 2.内部状况:绝大部分病虾肝胰脏肿大,变白。 二、病虾规格及池塘水质状况 1.病虾规格:7-8cm。 2.发病水温:29-31℃。 3.透明度:30…  相似文献   

14.
一、南美白对虾病害流行的主要特点1.病害流行的态势趋猛,发病率、死亡率提高,危害加大。据调查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病害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增高,全军覆没的情况也十分普遍,如白斑综合征病毒病(WSSV)死亡率可高达80%~90%,桃拉综合征(TSV)发生后,其死亡率可高达80%~100%。2.病害流行时间发生显著变化。南美白对虾病害的发生一般出现在虾苗放养后的10~40天内,而且以蜕皮期更严重。但近年来在发病时间上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4年9月初白露刚过,在第一批南美白对虾仅有半个月就要上市前,一些养殖地区的南美白对虾出现大量红体、不吃食等症…  相似文献   

15.
浅谈南美白对虾桃拉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白对虾桃拉病毒病是因我国从国外引进南美白对虾亲本而传播到我国大陆及台湾地区。1 999年该病在台湾地区大面积暴发 ,使台湾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遭到严重挫折。 2 0 0 0年以来 ,该病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沿海海水养殖密集区均有发生 ,并逐步漫延。今年 7月初以来 ,上海市崇明县养殖南美白对虾部分区域也相继暴发桃拉病毒病 ,使该区域对虾的养殖成活率大大降低 ,部分池塘几乎绝产。与此同时 ,笔者对该区域内其中 3口虾池进行了防治试验 ,效果较为显著。1 基本概况试验池位于崇明东旺沙养殖基地 ,3口虾池总面积为 8亩 ,池深 1 .5 m…  相似文献   

16.
南美白对虾海水养殖高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美白对虾生长快 ,抗病力强 ,是当前我国普遍养殖的虾类之一。然而在养殖过程中也受到白斑症病毒病、桃拉病毒病等疾病的困扰和危害。从这几年的养殖实践看 ,南美白对虾在低盐度环境中养殖的成功率较高 ,而在纯海水中养殖的成功率却较低。舟山市 2 0 0 2年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约 1万余亩 ,而盈利的却不到 1 0 %。原因主要是大多数养殖场养殖模式陈旧落后 ,养殖方法仍然沿用东方对虾养殖的旧观念 ,从而导致病毒病等病害普遍发生。 2 0 0 2年舟山市水产养殖病害防治院监测点的一个养殖场 ,通过采取综合的病害预防措施和生态管理技术 ,使 1 0 0…  相似文献   

17.
白斑病毒病目前已成为海、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病,一旦发病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对虾便出现暴发性死亡,严重的导致整池绝产、全军覆没,给广大养殖者造成惨重损失.早发现、积极治疗该病是养殖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病害日趋严重,养殖效益不稳定,以桃拉病毒病、红体病和白斑病等为主的对虾流行病的暴发已经成为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制约因素。南美白对虾病害的防控是近年来国家虾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之一。连云港市对虾综合试验站根据国家虾产业体系的有关要求,吸取别人的经验[1,2],在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了多项生物防控南美白对虾病害试验[3,5-7],本文主要介绍内容是在南美白对虾混养池塘内投放不同规格的黄金鲫苗种,对池塘的养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与渔业》2009,(5):36-36
病名:对虾桃拉病毒病 病原:桃拉病毒(TSV) 流行:该病在广东、福建、山东、海南等省区沿海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密集区中均有发现,通常在气温剧变后1~2天,特别是水温升至28℃以后易发病;发病对虾规格在6-9cm;发病对虾养殖时间约在30-60天;发病虾池水色浓,透明度低,仅在20cm以内,pH值高于9.0,氨氮含量则在0.5mg/L以上。  相似文献   

20.
<正>南美白对虾自引入沧州开展人工育苗、养成已有近二十年时间。这些年来人们的养殖热情一直很高,高位池精养、鱼虾混养、虾蟹混养、工厂化养殖等养殖模式不断出新,近三、四年来温棚(大棚、小棚)养殖方兴未艾,同时任丘市、献县等内陆地区水域养殖南美白对虾也成星火燎原之势。养殖户的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养殖观念也在转变,与此同时病害频发,先是病毒性疾病(白斑病毒病、红体病、肝胰腺细小病毒病)的大爆发,继而又出现因副溶血弧菌感染造成的早期死亡综合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