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野生(体重(447.5±20.5)g)及人工养殖((484.3±19.6)g)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野生胭脂鱼肌肉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人工养殖胭脂鱼(P<0.05),而含肉率和粗脂肪含量却显著低于人工养殖胭脂鱼(P<0.05).野...  相似文献   

2.
不同饲料对哲罗鲑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分别投喂野生鲫鱼和人工饲料对哲罗鲑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进行比较。每组养殖实验鱼50尾,每个实验组设3个重复,试验水温10.8~16.5℃,pH值7.2~7.5,溶氧〉6.0mg/L,试验共进行56d。试验结果:野生鲫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水分均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P〈0.05)。野生鲫组粗脂肪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两试验组鱼体粗蛋白、粗灰分、肌肉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差异均不显著(P〉0.05)。野生鲫组与人工饲料组相比,野生鲫组哲罗鲑生长性能较好,鱼体成分发生改变,而肌肉氨基酸营养价值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野生和人工养殖褐牙鲆亲鱼不同组织氨基酸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野生和人工养殖褐牙鲆亲鱼的繁育性能和卵巢发育之间的关系,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将处于Ⅲ~Ⅳ期和Ⅴ期的野生和养殖褐牙鲆亲鱼中肌肉、肝脏及卵巢氨基酸含量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褐牙鲆肌肉、肝脏、卵巢3种组织器官中总氨基酸含量大小关系为肌肉>卵巢>肝脏;(2) 发育同期的野生和养殖亲鱼肌肉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并且随着性腺的成熟,野生和养殖亲鱼肌肉中大部分氨基酸较为稳定,其中含量变化显著的必需氨基酸为蛋氨酸、组氨酸(P<0.05);(3) 发育同期的养殖亲鱼肝脏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高于野生亲鱼,随着性腺发育,野生和养殖亲鱼肝脏中氨基酸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4) 在Ⅴ期卵巢氨基酸组成中,除蛋氨酸、组氨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外,野生和养殖亲鱼卵巢中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总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随着性腺发育,野生和养殖亲鱼卵巢中氨基酸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显著的必需氨基酸有精氨酸、蛋氨酸、组氨酸(P<0.05)。  相似文献   

4.
对黑斑蛙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元素进行测定,旨在比较分析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的营养品质。试验结果表明,养殖黑斑蛙肌肉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高于野生黑斑蛙,水分含量则低于野生黑斑蛙,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 P >0.05);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除谷氨酸和酪氨酸外的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野生黑斑蛙肌肉的总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养殖黑斑蛙。根据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结果,野生和养殖黑斑蛙肌肉中赖氨酸含量相对较高,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0.25和72.42。野生黑斑蛙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黑斑蛙( P <0.05),而养殖黑斑蛙肌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野生黑斑蛙( P >0.05)。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14种矿物元素中,锌、铝和硒含量有显著差异( P <0.05),重金属元素(砷、镉、铅)含量均在限量范围以内。由此可知,养殖黑斑蛙营养组成价值接近于野生黑斑蛙。  相似文献   

5.
野生与养殖刺参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对野生和养殖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中营养成分,包括灰分、盐分、蛋白质、粘多糖、胶原蛋白、皂苷、氨基酸组成及11种无机元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野生和养殖刺参的胶原蛋白质量分数(以干基计)为39.43%和40.37%,差异不显著(P〉0.05);盐分、粘多糖及皂苷质量分数分别为18.47%、15.40%,10.19%、9.27%和0.81%、0.62%,差异显著(P〈0.05);灰分、粗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5.73%、20.74%和58.80%、62.21%,差异极显著(P〈0.01)。氨基酸组成中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1.16%和20.28%,差异显著(P〈0.05);鲜味氨基酸、药效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0.86%、28.00%和33.66%、30.39%,差异均极显著(P〈0.01)。矿物元素含量丰富,野生刺参的微量元素比例要略优于养殖刺参,铅(Pb)、汞(Hg)和镉(Cd)等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相关食品卫生标准限量。综合分析认为,野生和养殖刺参均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胶原蛋白、粘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及人体所需的矿物元素,鲜味氨基酸和药效氨基酸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野生菊黄东方鲀与养殖菊黄东方鲀肌肉的品质,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并分析了其肌肉中营养成分及部分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野生组菊黄东方鲀肌肉中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组(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组(P0.05);16种氨基酸中,野生组有6种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组(P0.05),而其他氨基酸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组菊黄东方鲀肌肉中必需氨基酸(EAA)和鲜味氨基酸(DAA)的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组(P0.05)。根据FAO和WHO提倡的相关评价指标,在营养、口感味道等方面,野生菊黄东方鲀相对于养殖菊黄东方鲀较优。  相似文献   

7.
褐牙鲆亲鱼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维生素A、C、E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养殖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亲鱼后代较野生亲鱼后代质量下降这一问题,本实验分析了野生与人工养殖(包括营养强化处理)褐牙鲆亲鱼肌肉、肝脏及卵中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含量的差异,并进行了养殖褐牙鲆维生素营养强化的探索实验.结果显示,野生与养殖亲鱼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无显著差异,野生亲鱼卵中维生索A含最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野生亲鱼肝脏和卵中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肌肉中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维生素E含量在野生和养殖亲鱼各组织内均有显著差异(P<0.05),仅肝脏中养殖亲鱼显著低于野生亲鱼(P<0.05),其余组织均为养殖亲鱼较高.在本实验中,营养强化显著增加了养殖亲鱼肌肉和肝脏维生素A、维生素C及卵和肝脏中维生素E的含量,但对卵中维生素A和C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肌肉中维生素E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养殖与野生褐牙鲆亲鱼卵中维生素A、C、E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与养殖褐牙鲆亲鱼后代质量下降有关,本实验所采用的营养强化方法仅增加了养殖亲鱼卵中维生素E的含量,而对卵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含量无显著影响,更为有效的强化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不同养殖模式对大黄鱼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工厂化养殖模式、网箱养殖模式养殖的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进行了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工厂化养殖模式和网箱养殖模式的大黄鱼粗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大黄鱼(P0.05),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大黄鱼(P0.05)。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大黄鱼必需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网箱养殖大黄鱼,但显著低于野生大黄鱼(P0.05)。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大黄鱼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均显著高于网箱养殖的而显著低于野生大黄鱼(P0.05)。工厂化养殖模式养殖大黄鱼可以生产出肉质营养结构和风味优于传统网箱养殖的大黄鱼。  相似文献   

9.
不同年龄野生和养殖兴凯湖翘嘴鲌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定营养价值、建立种质标准以及研制人工配合饲料,对2龄、4龄和6龄兴凯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野生和养殖群体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2龄兴凯湖翘嘴鲌野生和养殖群体肌肉营养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龄、6龄野生群体的水分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5)。与常见养殖鱼类相比,野生兴凯湖翘嘴鲌Ca和P含量较高。野生和养殖群体的氨基酸组成一致,甘氨酸含量最高,谷氨酸和赖氨酸次之。4龄、6龄野生群体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总量(EAA)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结果表明,兴凯湖翘嘴鲌野生与养殖群体蛋白质含量较高,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野生群体肌肉营养价值和肉味鲜美程度明显优于养殖群体,且随年龄增长差异更鲌加明显。在配制兴凯湖翘嘴鲌人工饲料时,应适当添加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以提高其营养价值;适当添加甘氨酸和谷氨酸,以提高养殖鱼体风味。  相似文献   

10.
比较分析了中国六群体翘嘴红鲐(Culter alburnus)的肌肉生化组成。试验材料分别取自太湖、兴凯湖、梁子湖、浮桥河水库和南湾水库五个野生群体,以及由太湖野生群体经人工驯养、繁殖数代获得的养殖群体。分析结果表明,各群体之间翘嘴红鲐肌肉的水分、灰分和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养殖群体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五个野生群体(P〈0.05)。南湾水库群体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均最高,必需脂肪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南湾水库群体〉浮桥河水库群体〉兴凯湖群体〉梁子湖群体〉养殖群体〉太湖群体。氨基酸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太湖群体〉兴凯湖群体〉南湾水库群体〉梁子湖群体〉浮桥河水库群体〉养殖群体,而必需氨基酸含量的高低顺序为:太湖群体〉兴凯湖群体〉梁子湖群体〉南湾水库群体〉浮桥河水库群体〉养殖群体。相比之下,太湖群体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最高,其次依次为:南湾水库群体〉梁子湖群体〉兴凯湖群体〉浮桥河水库群体〉养殖群体。各群体的大多数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分(AAS)和化学分(CS)均大于1,仅兴凯湖群体的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的AAS低于1,养殖群体的赖氨酸和缬氨酸的AAS和赖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和缬氨酸的CS小于1,而成为各自的限制性氨基酸。综合所得的结果,野生群体的肌肉营养品质明显优于养殖群体,而野生群体中太湖、兴凯湖和南湾水库群体的肌肉品质相对较优。  相似文献   

11.
野生与人工养殖牙鲆亲鱼不同组织脂肪酸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研究脂肪酸对牙鲆繁育性能的影响,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 对野生和养殖牙鲆亲鱼肌肉、肝脏及卵中脂肪酸组成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1) 牙鲆肌肉、肝脏和卵中脂肪含量大小关系为肝脏>卵>肌肉。野生亲鱼肌肉和卵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亲鱼(P<0.05), 肝脏脂肪含量与养殖亲鱼无显著差异; (2) 牙鲆亲鱼3种组织中均检测出21种脂肪酸。野生亲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与养殖亲鱼无显著差异,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显著低于养殖亲鱼(P<0.05)。肝脏和卵中SFA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 MUFA与养殖亲鱼无显著差异; (3) 野生亲鱼肌肉、肝脏和卵中高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 尤其是肝脏和卵中C20:5n-3(EPA)、C22:6n-3(DH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养殖亲鱼(P<0.05), 但肌肉和卵中的C20:4n-6(ARA)含量明显高于养殖亲鱼(P<0.05); (4) 野生牙鲆亲鱼肌肉、肝脏和卵中n-3/n-6 PUFA及EPA/ARA显著低于养殖亲鱼(P<0.05), 肝脏中DHA/EPA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 但野生亲鱼肌肉和卵中的DHA/EPA与养殖亲鱼无显著差异。比较结果说明, DHA、EPA和ARA等PUFA是与牙鲆繁殖性能密切相关的重要脂肪酸。在牙鲆亲鱼养殖过程中, 除了提供牙鲆亲鱼足够的脂肪酸营养外, 也应注意各种脂肪酸, 尤其是PUFA中各种脂肪酸之间的添加比例, 从而保证亲鱼的繁殖性能及卵和仔鱼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20&#177;0.4℃及循环水条件下,研究了溶解氧与养殖密度对褐牙鲆幼鱼(全长11.84&#177;0.45cm)血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溶解氧含量和养殖密度设置为两种模式:5.5&#177;0.5mg/L(空气充氧)对应养殖密度为100、200、300和400ind/m^2与14&#177;2mg/L(纯氧充氧)对应养殖密度为200、400、600和800ind/m^2。实验历时30d,存活率均达到94%以上。结果表明,(1)空气充氧条件下,红细胞数目(RBC)、白细胞数目(WBC)、血红蛋白(Hb)含量均有随养殖密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但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纯氧充氧条件下,3项指标也有随养殖密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其中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差异不显著(P〉0.05),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3)养殖密度为200ind/m^2时,纯氧充氧条件下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空气充氧条件(P〈0.05),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差异不显著(P〉0.05)。养殖密度为400ind/m^2时,纯氧充氧条件下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含量3项指标均显著低于空气充氧条件(P〈0.05)。实验结果支持提高溶解氧水平可以缓解养殖密度带来的拥挤胁迫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理生化方法,对野生和养殖棘头梅童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棘头梅童鱼相比,养殖棘头梅童鱼肌肉中粗脂肪含量较低,水分含量较高,且差异显著(P<0.05),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氨基酸方面,野生和养殖棘头梅童鱼肌肉中均检出18种氨基酸,其中养殖组的酪...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野生和养殖翘嘴鲌(Culter albunus)之间肉质指标的差异,对野生和人工养殖翘嘴鲌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质地特性、体色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翘嘴鲌肌肉蛋白质含量(19.84%)及灰分含量(0.27%)均显著高于养殖翘嘴鲌(13.29%和0.21%),但是脂肪含量(4.34%)和水分含量(71.84%)均显著低于养殖翘嘴鲌(5.51%和78.61%);野生翘嘴鲌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较养殖翘嘴鲌高出11.36%和11.16%;野生和养殖翘嘴鲌的氨基酸评价指数(EAAI)分别为100.51和98.13;养殖翘嘴鲌肌肉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及n-3/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比值显著高于野生翘嘴鲌,但是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低于野生翘嘴鲌。此外,野生翘嘴鲌背部和腹部红色值、黄色值及侧线部红色值均显著高于养殖翘嘴鲌;野生翘嘴鲌的肌肉硬度和内聚性显著高于养殖翘嘴鲌;养殖翘嘴鲌的肌肉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及pH值显著高于野生翘嘴鲌。结果表明,野生翘嘴鲌的营养价值更高、鲜味更好,而养殖翘嘴鲌在脂肪酸组成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曼氏无针乌贼人工繁育技术,提高人工增殖苗种的产量与质量,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比分析了野生和养殖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的表观形态、生化组分及其受精卵的形态差异,探究了光照周期与受精卵胶质外膜对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生和养殖曼氏无针乌贼的表观形态、生化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野生群体性成熟规格远大于养殖群体,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5),卵巢中的蛋白质含量则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养殖亲体所产黑卵在12D12L光照周期条件下孵化率最高,所产白卵在24D和24L条件下孵化率最高,野生亲体所产卵在24D和12D12L条件下孵化率最高;随光照时间的延长,受精卵的平均孵化时间具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表明光照周期是影响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的重要因素;实验发现,将受精卵胶质外膜剥离处理后,养殖亲体所产黑白卵的平均孵化时间具有减少的趋势,但孵化率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建议在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苗种生产过程中,尽量选用大规格野生乌贼作为繁育亲体。此外,在受精卵孵化期间,应对孵化池进行适当遮光处理,避免受精卵长时间暴露于强光照环境中,以提高孵化率和仔乌成活率。本实验研究结果可为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苗种繁育技术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野生与人工养殖褐牙鲆亲鱼肝脏、背肌及卵中硒、铁、锰、铜、铬、镉和铅等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野生褐牙鲆亲鱼肝脏中硒、铁含量均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铜含量则显著低于养殖亲鱼(P<0.05),其他各元素间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野生褐牙鲆亲鱼背肌中除硒和锰的含量显著高于养殖亲鱼外(P<0.05),其他各元素含量均基本保持恒定(P>0.05);野生褐牙鲆亲鱼卵中硒、铁和锰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其中硒的含量约为养殖亲鱼的1.7倍,铁的含量约为养殖亲鱼的2.0倍,而锰含量则为养殖亲鱼的2.8倍。养殖褐牙鲆亲鱼卵中镉含量与野生亲鱼相比高出78%(P<0.05)。两种亲鱼卵中铜、镉、铅3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采用临近海区围网与普通网箱养殖的大黄鱼来研究其肌肉营养成分(包括常规营养成分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与营养评价。结果表明:围网养殖大黄鱼的粗蛋白、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网箱(P〈0.05),其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总量亦高于普通网箱;其粗脂肪含量则显著低于普通网箱(P〈0.05);而粗灰分与水分含量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围网养殖的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明显高于普通网箱,通过改变养殖模式如嗣网养殖可作为提高大黄鱼肉质的一种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比较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淀山湖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分别选择两个群体体长5 cm以上、附肢完整的个体,对其身体各部分进行称量测定后,取腹部肌肉用于营养成分分析。试验结果:野生日本沼虾可食用部分的比例[(51.0±1.13)%]显著高于养殖群体[(42.95±4.76)%](P0.05);野生和养殖群体每100 g新鲜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9.6、18.5 g,水分分别为78.83、79.82 g,粗脂肪分别为0.9、0.1 g,粗灰分均为1.1 g,碳水化合物均为0.4 g;野生和养殖群体肌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8.688%、76.114%,其中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分别为37.642%、33.689%,鲜味氨基酸分别为32.228%、32.305%;两个群体均含有丰富的钠、铜、镁、锌、铁、钙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野生群体EPA+DHA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养殖群体,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极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1)。结果表明,日本沼虾淀山湖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肌肉的营养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从总体上看,野生群体优于养殖群体。  相似文献   

19.
对野生鲫肌肉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雌鲫肌肉的粗蛋白含量为15.36%,显著低于雄鲫(P〈0.05),而雌雄鲫肌肉的水分百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鲫肌肉样品中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雄鲫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7.58%、7.23%、5.77%)极显著高于雌鲫肌肉(分别为16.22%、6.73%、5.24%;P〈0.01);无论以AAS进行评价还是采样CS值进行评价,雌雄鲫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雄鲫肌肉的EAAI为80.14,略高于雌鲫(77.43)。结果表明:于桥水库出产的鲫营养价值较高,且雄鲫的营养价值较雌鲫高。  相似文献   

20.
六个群体翘嘴红鲌肌肉生化组成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分析了中国六群体翘嘴红鲌(Culter alburnus)的肌肉生化组成.试验材料分别取自太湖、兴凯湖、梁子湖、浮桥河水库和南湾水库五个野生群体,以及由太湖野生群体经人工驯养、繁殖数代获得的养殖群体.分析结果表明,各群体之间翘嘴红鲌肌肉的水分、灰分和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养殖群体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五个野生群体(P<0.05).南湾水库群体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均最高,必需脂肪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南湾水库群体>浮桥河水库群体>兴凯湖群体>梁子湖群体>养殖群体>太湖群体.氨基酸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太湖群体>兴凯湖群体>南湾水库群体>梁子湖群体>浮桥河水库群体>养殖群体,而必需氨基酸含量的高低顺序为:太湖群体>兴凯湖群体>梁子湖群体>南湾水库群体>浮桥河水库群体>养殖群体.相比之下,太湖群体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最高,其次依次为:南湾水库群体>梁子湖群体>兴凯湖群体>浮桥河水库群体>养殖群体.各群体的大多数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分(AAS)和化学分(CS)均大于1,仅兴凯湖群体的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的AAS低于1,养殖群体的赖氨酸和缬氨酸的AAS和赖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和缬氨酸的CS小于1,而成为各自的限制性氨基酸.综合所得的结果,野生群体的肌肉营养品质明显优于养殖群体,而野生群体中太湖、兴凯湖和南湾水库群体的肌肉品质相对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