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辣椒育性恢复的遗传及恢复系和保持系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稳定的辣椒雄性不育系(cms)CCA-4261与恢复系Pantc-1的杂交组合的育性恢复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Pantc-1的育性恢复遗传属于单基因控制性状.对全部属于C.annuum的48个辣椒品种(系)和5个甜椒品种(系)进行筛选,以查明它们是否存在育性恢复基因或雄性不育保持基因,并根据雄性不育细胞质是否转移到比较理想的辣椒品系讨论了这些品种(系)究竟属于保持系还是恢复系.  相似文献   

2.
对稳定的辣椒雄性不育系(cms)CCA-4261与恢复系Pantc—1的杂交组合的育性恢复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Pantc—1的育性恢复遗传属于单基因控制性状。对全部属于C.annuum的48个辣椒品种(系)和5个甜椒品种(系)进行筛选,以查明它们是否存在育性恢复基因或雄性不育保持基因,并根据雄性不育细胞质是否转移到比较理想的辣椒品系讨论了这些品种(系)究竟属于保持系还是恢复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Ogura CMS不育基因orf138特异标记及细胞核育性恢复基因Rfo的KASP标记,在苗期对6个可育的中国水果萝卜育性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个水果萝卜的细胞质均为正常可育胞质。细胞核育性恢复基因Rfo的基因型在不同单株间存在差异,所鉴定的60个单株中,基因型rfrf、Rfrf、Rf Rf分别占40.0%、33.3%和26.7%。以日本白萝卜品种献夏37为不育源,选择具有rfrf基因型的单株与不育源进行杂交与回交,经过5代的回交及父本自交,获得4个不育率100%、遗传稳定、整齐度高的绿皮绿肉水果萝卜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利用这些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组合,获得7个优良的杂交组合。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萝卜雄性不育系,避免配制大量杂交组合及田间育性鉴定,提高了选择效率与精准度。  相似文献   

4.
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是由雄性不育细胞质与核雄性可育恢复基因座纯合隐性基因型决定,属于母性遗传。雄性不育是线粒体与细胞核相互作用失衡的结果,其雄性不育表型可以被细胞核的育性恢复基因Rf所抑制。现介绍了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综述了已克隆的CMS基因及恢复基因的功能特征,重点阐述了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基因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洋葱杂交育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我国第二大蔬菜作物,而雄性不育性状是辣椒杂交种选育中最重要的性状之一。该研究利用辣椒不育系3198A和恢复系3414-3-5的杂交后代F2分离群体249个植株,在观察花药形态的基础上,对花粉育性的分离情况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三者的花药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异,不育系的花药瘦小无花粉,恢复系、保持系的花药大而饱满,成熟花粉中充满淀粉粒;F2代花粉育性分离结果分析表明,辣椒雄性不育系3198A的雄性不育性状受到3对隐性核基因的控制,且存在光温敏不育基因。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辣椒光温敏雄性不育的遗传特性,分离并选育出光温敏不育系,加速辣椒杂交种的推出。  相似文献   

6.
《辣椒杂志》2003,(2):41-43
对稳定的辣椒雄性不育系(cms)CCA-4261与恢复系Pantc-1的杂交组合的育性恢复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Pantc-1的育性恢复遗传属于单基因控制性状。对全部属于C.annuum的48个辣椒品种(系)和5个甜椒品种(系)进行筛选,以查明它们是否存在育性恢复基因或雄性不育保持基因,并根据雄性不育细胞质是否转移到比较理想的辣椒品系讨论了这些品种(系)究竟属于保持系还是恢复系。  相似文献   

7.
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是植物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生产应用与基础研究中具有显著优势。利用CMS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交制种是当前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效途径,具有F1纯度高、制种简单、亲本不易流失等优点。本文综述了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叶绿体基因组(cp DNA)及线粒体基因组(mt DNA)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为以后植物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基因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及其相应保持系21B为试材,根据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orf456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21A及21B的基因组DNA进行特异性扩增,获得了不育系特有的目的条带,克隆测序表明其大小为292bp,命名为CMS292。采用QRT-PCR方法,研究了CMS292分别在蕾期、盛花期对根、茎、叶和花蕾中的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期探索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机制。结果表明:该基因只在不育系中表达,并且在所检测的组织中都有表达;蕾期根和花蕾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茎和叶,盛花期根和叶中的表达量高于茎和花蕾;从蕾期到盛花期根、茎和花蕾中的表达量呈下降趋势,而叶中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推测CMS292控制辣椒花药中蛋白的表达,引起小孢子败育,进而导致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准确、高效地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进行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基因的选择,本试验利用36份已知基因型(Rf Rf或rfrf)的辣椒自交系对11对已报道的辣椒恢复基因连锁标记进行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显性标记CRF3S1S和CRF-SCAR的适用性最广,其准确率分别为91.67%、88.89%;在6对共显性标记中Ca Rf-FL-M2的适用性最广,其准确率为80.56%。育种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标记CRF3S1S或CRF-SCAR对辣椒材料进行初次鉴定,对其中含有Rf基因的辣椒材料利用标记Ca Rf-FL-M2进行再次鉴定。  相似文献   

10.
在辣椒上同时存在细胞质不育和细胞核不育两种遗传类型的雄性不育,是研究植物雄性不育育性表达很好的试验材料。介绍了辣椒雄性不育的小孢子败育机理、育性与生理生化指标昀关系、育性相关基因遗传特点以及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指出今后辣椒雄性不育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春夏及秋冬萝卜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转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不同萝卜可育品系与不育系测交一代的育性表现,确定了萝卜雄性不育基因ms在萝卜品种中的分布频率,同时也明确了萝卜可育父本的基因型.可将萝卜可育父本的基因型分为三种:(1)保持型:与不育系杂交后代表现全不育;(2)部分保持(或恢复)型:与不育系杂交后代表现育性分离;(3)恢复型:与不育系杂交后代表现全可育.父本基因型不同,转育模式不同.本文提出了不育系的两种转育方案,四种不同的转育模式.同时,为选育经济性状优良的雄性不育系,对各种性状的转化速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性状转化速度较快,可在较短时间内选育出经济性状符合要求的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2.
王庆彪  张丽  温常龙  杨静静 《园艺学报》2017,44(7):1309-1318
利用萝卜Ogura-CMS保持系和恢复系育性恢复基因Rfo的序列,开发了基于高通量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分型技术的SNP标记:Rfo-SNP1。利用该标记对24个萝卜品种的304个单株进行了育性恢复基因Rfo的基因型鉴定,其中289株获得基因分型结果,占整个群体的95.07%。从分型结果看,育性恢复基因Rfo的基因型为rfrf的有110株(占36.18%),基因型为Rf Rf和Rfrf的分别为156株(占51.32%)和23株(占7.57%)。在12个品种中获得基因型为rfrf的单株,可作为保持系并用于不育系转育。利用PCR-RFLP标记和回交群体单株育性鉴定,进一步证实Rfo-SNP1标记不但能够实现高通量检测,而且能够实现萝卜Ogura-CMS育性恢复基因Rfo基因型的精准鉴定。目前利用该方法已成功转育了6套稳定遗传的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  相似文献   

13.
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国内外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的选育及利用概况;对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和相关分子标记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洋葱雄性不育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辣椒黄绿苗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辣椒H97643分离世代中的胞质雄性不育株为不育源,通过测交、回交进行辣椒黄绿苗96-140突变体(96-140YBM)雄性不育的转育.在测交中发现辣椒黄绿苗96-140突变体(96-140YBM)有较强的雄性不育保持性,通过单株选择、连续回交转育,选育出了4个园艺性状接近96-140YBM、稳定的辣椒雄性不育系96-140YBMA-n和相应的4个保持系96-140YBMB-n,并对不育系、保持系植物学性状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15.
背景:胞质雄性不育(CMS)是由于线粒体基因组突变导致无功能性花粉产生的一种现象。对CMS和非CMS线粒体基因组的比较分析,揭示线粒体基因组间结构差异及因重组导致的广泛性重排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辣椒中与CMS相关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及DNA重排机制仍不清楚。结果:获得了辣椒CMS FS4401(507 452 bp)和可育系Jeju(511 530 bp)线粒体完全基因组序列。并对辣椒、烟草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其均存在广泛的DNA重排和低保守性的非编码DNA区。FS4401和Jeju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发现,除了FS4401线粒体基因组中多了一个atp6(ψatp6-2)基因拷贝外,线粒体所有蛋白编码基因都一致。在基因组结构方面,发现两个线粒体基因组上的18个同线性序列区在基因组上存在重排,这些同线性序列区之间的序列总长度分别为30 380(FS4401)和17 847 bp(Jeju)。此前报道的CMS候选基因、orf507和ψatp6-2均位于FS4401最大特异序列片段的边界,在此区间大量的短序列片段聚集在一起,而Jeju中这些短序列表现为缺失或存在于不同的位点。连接序列片段的重复序列和重叠序列(由少数几个核苷酸组成)暗示同源重组导致的广泛性重排可能涉及到该区段的序列进化。本研究还利用其他植物种类的线粒体DNA序列进行分析,揭示CMS相关基因DNA区段的共同特征。结论:辣椒CMS和雄性可育系线粒体基因组大部分序列表现出一致性,但存在大量的基因组重排现象。辣椒CMS候选基因位于高度重排的CMS特定DNA区域的边界或重复序列附近。通过对其他物种CMS相关基因的特征分析,揭示出可能涉及到CMS相关基因进化的共同机制。  相似文献   

16.
郭爽  沈火林  杨文才  杨娟  王雯 《园艺学报》2009,36(10):1443-1449
 以辣椒(Capsicum annuum L. )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3A、121A, 和其相应的近等基因恢复系23C、121C为试验材料,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 SSH) 技术成功构建了CMS恢复基因诱导表达的消减cDNA文库。结合高密度点阵膜杂交差异筛选, 获得了282个阳性克隆。通过测序, 除去重复序列共得到175个Unique ESTs。在GenBank上进行BLAST分析, 55个EST片段未找到对应的同源序列, 可能代表了新基因;120个EST片段找到了对应的同源序列, 包括103个已知功能基因和17个未知功能基因。按照MIPS功能分类法, 将其分为14个功能组, 涉及代谢、胁迫应答、蛋白活性、转录因子、信号转导等多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在蔬菜中报道了多种类型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并定位和克隆了多个恢复基因,开发了与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应用于蔬菜育种。从蔬菜作物细胞质雄性不育(CMS)育性恢复系、恢复基因的定位和克隆、恢复基因连锁标记的开发、恢复系在育种中的应用等方面对近些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黄苗小白菜胞质雄性不育杂交制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江市蔬菜研究所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黄苗小白菜胞质雄性不育选育,获得了黄苗标记的小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将其有利用价值的黄苗遗传标记与异源胞质雄性不育性转育相结合,选育成实用性较好的小白莱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黄茁寒青A,克服了目前国内小白菜利用Pol CMS微粉自交降低杂交种纯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文摘     
<正>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是由雄性不育细胞质与核雄性可育恢复基因座纯合隐性基因型决定,属于母性遗传。雄性不育是线粒体与细胞核相互作用失衡的结果,其雄性不育表型可以被细胞核的育性恢复基因Rf所抑制。现介绍了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综述了已克隆的CMS基因及恢复基因的功能特征,重点阐述了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基因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洋葱杂交育种及分  相似文献   

20.
姜童  王辉  杨延杰  林多 《北方园艺》2017,(15):24-28
以3对干制辣椒雄性不育系以及相应保持系(15005A,15006B;16011A,16012B;16063A,16064B)为试材,采用InDel标记的方法对干制辣椒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间进行检测,以期筛选出干制辣椒雄性不育与保持系间存在多态性的标记。结果表明:在44个InDel标记中,仅有一个标记CIDH776在3对不育系和保持系间存在一致的多态性,该标记在不育系中分别扩增出约为600bp和650bp左右的DNA片段,而在相应保持系中均未扩增出相应条带。初步认为,分子标记CIDH776可用于干制辣椒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间的分子标记辅助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