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饲料工业》2019,(18):5-10
母猪是养猪场的核心猪群,其生产性能影响到整个猪场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随着现代养猪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密集或限位栏饲养对母猪生产性能影响较大,通过营养调控是改善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根据母猪后备期、妊娠期及哺乳期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探讨不同生理阶段母猪的营养调控策略,旨在为养猪生产者对母猪的全程营养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营养对母猪的繁殖性能有重要影响。配种前营养调控对母猪繁殖有基础性作用。本文从母猪限饲、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角度简述配种前调控饲粮营养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为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指导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猪养殖管理正从传统的养殖模式向精细化养殖模式转变,在生猪生产中,母猪是利润的来源。在母猪生产中应用精确的营养调控技术,可以提高母猪繁殖性能,节约养殖成本,减少饲料浪费。本文分析了母猪营养调控技术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精确营养调控技术在母猪育种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养猪业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母猪营养的深入研究,对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营养全面研究,有利于降低母猪的营养性疾病发病率,维护母猪健康。维持母猪健康和其高繁殖性能是母猪生产中两个重要的问题,粗纤维能够促进母猪肠道健康和减少母猪异常行为。主要从粗纤维的来源和营养特点及其对母猪营养的调控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现代集约化养猪的生产成绩。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很多,例如品种、管理、环境和营养等。本文综述了营养和饲养管理对母猪繁殖性能的调控。1营养因子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1.1能量和氨基酸能量和氨基酸摄入量对泌乳和随后的繁殖性能均很重要。葡萄糖  相似文献   

6.
陈辉 《湖南饲料》2020,(2):29-33
繁殖性能是母猪的重要经济性状,是影响养殖效益的关键性状。日粮营养对母猪繁殖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调控作用,日粮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能量、粗纤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饲料添加剂等日粮营养因子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均具有调控作用。本文就近几年关于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的日粮营养调控措施的研究加以综述,为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以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是提高养猪场养殖经济效益,扩大养殖规模的有效手段。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受很多种因素影响,笔者就营养方面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介绍,并提出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的营养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中国平均每头母猪年生产商品猪数为13.5头,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早已超过20头,有些甚至超过30头。母猪是发展养猪业的基础,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是提高生产效益的主要方式。通常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途径有:育种、杂交改良和营养调控。前两种途径周期长、投资大、效率低,而营养调控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母猪的繁殖性能。能量作为大多数动物生产体系中的首要限制因素,对母猪繁殖性能存在阶段性和长久性的影响。在能量利用过程中,动物总是优先保证维持生命所需的部分,生殖系统在能量分配上不占有优势,因此研究脂肪作为能源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母猪的繁殖性状是母猪最重要的经济性状,母猪繁殖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猪场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是在养猪业中绝不容忽视的。文章通过母猪批次化的管理、胎次优化、妊娠母猪和泌乳母猪的营养水平调控、猪舍环境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母猪繁殖障碍的防控等几个方面综述提高母猪生产效率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营养因素及调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中国养猪业不断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如何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已成为养猪行业的热点。母猪的繁殖性能受遗传、营养、环境、健康状况等因素综合影响,其中营养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母猪饲养管理的不同阶段采取一些简单可行的营养学方法,会显著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作者在分析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营养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母猪不同饲养阶段所采取的营养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母猪饲养是养猪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母猪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不仅直接影响仔猪的生长性能,而且也对母猪的使用年限和繁殖性能会产生很大影响。母猪蛋白质及氨基酸营养受品种、胎次、母猪体况、产仔数、泌乳量、采食量、哺乳期长短等诸多因素影响,增大了母猪氨基酸营养的研究难度。同时母猪个体较大、研究成本高、试验群体偏小、数据采集困难以及试验误差较大等问题也限制了母猪蛋白质及氨基酸营养的系统研究。本文对母猪的氨基酸营养进行综述,旨在为养猪生产实践中母猪日粮的合理配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温环境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猪养殖业中,母猪的繁殖性能直接影响猪场的效益。除品种、营养、疾病等因素外,母猪繁殖性能在很大程度上还受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其中环境温度影响最为明显。本文综述了高温环境对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后代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上更好地控制并改善母猪舍内环境温度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背膘厚是提高猪群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可评估动物胴体成分,特别是胴体脂肪。动物能量储存主要以脂肪组织形式存在,而体重损失主要是因脂肪代谢所引起。在现代化养猪过程中,母猪繁殖性能是衡量养猪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膘情是衡量母猪体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膘情与母猪体内脂肪含量密切相关,可有效反映母猪的营养储备情况;母猪膘情体况与其繁殖性能密切相关,而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猪场养殖效益。随着规模化养猪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养猪场开始通过母猪的背膘测定精准调整母猪体况,以背膘测定为依据,结合母猪所处不同生理阶段,制定相应的饲喂标准和营养标准,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改良动物遗传性状,达到生产效益最大化。综述了超声背膘测定技术及其关键点、母猪背膘厚度与繁殖性能的关系,以及超声测定技术与选育方面的作用,以期为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 PUFAs)在母猪营养中的作用经常被人们研究,因为猪场的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母猪的繁殖性能。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母猪妊娠期喂食ω-3 LC PUFAs可以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提高胚胎存活率和仔猪初生重;哺乳期饲喂ω-3 LC PUFAs可以提高乳汁中EPA和DHA含量,改善哺乳仔猪肠道健康和断奶重。文章论述了LC PUFAs(主要是ω-3)对现代高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为在生产实践中合理添加应用LC PUFAs,提高母猪生产性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养猪大国,但生产效率相较于发达国家仍然相差很大,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是提高猪场综合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四川某种猪场包括大约克和长白猪的15665条繁殖数据,从母猪品种、公猪品种、配种季节和胎次等不同因素分析其对母猪妊娠期长短的影响,以及妊娠期长短对母猪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对母猪妊娠期有...  相似文献   

16.
牛磺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对母猪和仔猪营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通过内源合成和传统饲粮供给并不能满足母猪适宜营养需要。近期研究发现,母猪妊娠和泌乳饲粮中添加适量牛磺酸对母猪乳腺发育、抗氧化能力以及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有积极的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牛磺酸在母猪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及作用机制,以期引起畜牧生产者对牛磺酸的关注,为牛磺酸在母猪生产中的正确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衡量猪场生产效率,研究根据某公司7个分场繁殖母猪2016—2019年的生产记录,运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母猪繁殖性能的未来短期趋势,发现母猪未来一段时间的生产性能不会出现较大变动,与实际值较吻合,说明时间序列对母猪繁殖性能方面的预测,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再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模型分析以寻找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关键因素,进一步确定胎次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重要因素。并且该模型还可用于其他生产指标的因素分析,可以为提高母猪群繁殖性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e regulation for the keeping of pigs from 1988 acknowledges in principle only results of research, induced by long term problems in pig husbandry. Therefore it is only relevant for problems, that became apparent at least ten years earlier. Group housing for sows is not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 regulation. However, in the near future veterinarians will be expected to produce an opinion about the welfare of sows kept in group housing systems. In the houses for pregnant sows and in the ones for farrowing sows and for sows with piglets, problems can be expected resulting from group housing. Practice is not always according the nice theory, telling us, that sows want a place on their own for farrowing. Thus it can be difficult to end up with one sow in one farrowing nest. If piglets leave the farrowing nest to early, they will not be able to recognize their own sow amidst the group of others. This results in "multisuckling", with its large number of runts. However, group housing expects every piglet to stay with its own sow. In considering the welfare of sows kept in group housing systems a veterinarian will have to ask himself again and again, whether the sows are able to cope with the presented situation. The same counts for the piglets.  相似文献   

19.
为优化母猪繁殖效率,探究妊娠期不同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分娩产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某公司2 969头大白母猪和1 787头长白母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妊娠期3个阶段(妊娠30、80和107 d)背膘厚与分娩接产记录数据,分析背膘厚与分娩产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等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短于长白母猪(P<0.05),大白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优于长白母猪(P<0.05)。在妊娠30 d时,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在妊娠80 d时,背膘厚≥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产程最短;背膘厚在16~18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高、母猪产程较短。在妊娠107 d时,背膘厚在14~16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但母猪产程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背膘厚≥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大。妊娠期背膘厚减少1~2 mm的大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小,产程较长。而背膘厚减少>2 mm的长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大,产程较短。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在母猪妊娠期间,合适的背膘厚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分娩期间的福利水平。养殖场可以根据营养配方和猪群品种建立背膘数据库,通过精准饲喂将母猪背膘厚调整至最佳范围,同时合理控制妊娠期背膘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