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MS-222对条石鲷的最适麻醉浓度以及麻醉剂对鱼应对低温刺激的影响,在22±0.5 ℃海水温度下,比较了不同浓度(50、100、150、200、250和300 mg·L-1)MS-222对条石鲷的麻醉效果,并以血糖和血浆中的乳酸含量为指标,研究MS-222对条石鲷应对低温刺激的影响。试验结果:麻醉时间随着MS-222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浓度为100 mg·L-1时麻醉时间最长(5.13±0.81 min),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浓度为200~300 mg·L-1时,试验鱼在3 min内可被深度麻醉,且麻醉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恢复时间则随着MS-222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浓度为100 mg·L-1时恢复时间最短(1.66±0.53 min),显著低于200~300 mg·L-1浓度组;150~300 mg·L-1浓度下,恢复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鱼在3 min内均恢复到正常状态。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MS-222对条石鲷的适宜麻醉浓度为200 mg·L-1。在麻醉剂对条石鲷急性低温应激影响的试验中,以50 mg·L-1的MS-222处理的鱼体内的血糖浓度相对于未处理鱼变化平缓,乳酸的变化则呈现出不同的趋势。表明MS-222的处理改变了鱼体中应对低温刺激的代谢底物情况,减缓了鱼体为应对急性冷刺激而引起的血糖和血浆中乳酸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2.
丁香酚对鲫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丁香酚对鲫鱼(130±10 g)进行了麻醉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水温28℃下,丁香酚浓度在37~80 mg/L时,鲫鱼都能被理想麻醉,且随着浓度的增加,麻醉时间缩短,但复苏时间延长;丁香酚浓度为40 mg/L,水温在20.6~35℃时,鲫鱼都能被理想麻醉;水温28℃,丁香酚浓度在40 mg/L时,麻醉时间为7 min,复苏率为100%,空气暴露时间15 min,复苏率为100%.丁香酚可以被用作鲫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3.
丁香酚对倒刺鲃幼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使用人工繁育的鱼种开展丁香酚对倒刺鲃麻醉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水温25±0.5℃时,5 mg/L浓度的丁香酚对倒刺鲃鱼种没有麻醉作用,10 mg/L浓度的丁香酚只能起轻度镇静作用;浓度12~30 mg/L时,浓度与麻醉所需时间和复苏所需时间呈负相关关系,丁香酚对倒刺鲃鱼种的理想麻醉浓度约20 mg/L.经30 mg/L的丁香酚深度麻醉,在空气中暴露15 min后,鱼体复苏所需的平均时间为2.6 min,复苏率达100%;将被深度麻醉的鱼种立即转入10 mg/L的丁香酚中继续浸泡10 h后,复苏率和48 h内成活率均为100%.水温23~29℃时,在相同浓度条件下,温度越高,麻醉所需时间越短,复苏所需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丁香酚对罗非鱼的麻醉效果,用体长(27.00±0.05)cm的罗非鱼进行了麻醉试验。结果显示,在水温25~27℃条件下,当丁香酚浓度在20~200 mg/L时,麻醉所需的时间与麻醉剂浓度呈负相关,而复苏时间与麻醉剂浓度呈正相关;在丁香酚浓度为50 mg/L的药液中药浴20 min,罗非鱼复苏所需的时间为3~4 min,在理想的复苏时间范围内;但随着药浴时间的延长,以及在空气中暴露时间的延长,深度麻醉的罗非鱼复苏所需的时间增加,且复苏率降低。试验结果表明,丁香酚是安全、有效的罗非鱼麻醉剂,其浓度在50~100 mg/L时,麻醉效果最佳,罗非鱼1~2 min即进入麻醉状态,麻醉后的罗非鱼3~4min复苏,可满足常规实验操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分别测定乐果(40 %乳油)和乙酰甲胺磷(40 %乳油)对合湖圆田螺(暂定种)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试验结果:乐果(40 %乳油)对合湖圆田螺48、72、96 h的LC50分别是2.291、1.168、0.2 mg·L-1,安全浓度SC为0.02 mg·L-1;乙酰甲胺磷(40 %乳油)对合湖圆田螺48、72、96 h的LC50分别是13.292、5.025、1.809 mg·L-1,安全浓度SC为0.181 mg·L-1。结果表明:乐果属高毒物质,乙酰甲胺磷属中等毒物质,在稻田养殖合湖圆田螺的过程中,应谨慎使用这两种有机磷农药。  相似文献   

6.
丁香酚对日本黄姑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丁香酚对日本黄姑鱼的麻醉效果,用体长95 mm的日本黄姑鱼进行了麻醉试验。结果表明,水温25~26℃时,5 mg/L浓度的丁香酚药液对日本黄姑鱼只能起到轻度镇静作用;浓度在10~50mg/L时,浓度与麻醉所需的时间呈负相关,与复苏时间呈正相关;最理想的麻醉浓度为20~40 mg/L。鱼体在浓度20~30 mg/L的丁香酚药液中药浴15 min,能全部复苏;在浓度40 mg/L下药浴9 min,能全部复苏。采用浓度20~30 mg/L的丁香酚药液对鱼体深度麻醉后,鱼体在空气中暴露9 min后能全部复苏,且复苏时间随着药液浓度的升高而变长。  相似文献   

7.
2009年5~11月测定了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花园湾村两口主养草鱼池塘的水温(T)、透明度(SD)、溶氧量(DO)、pH、电导率、盐度、总氨氮(TAN)、亚硝态氮(NO2-N)、硝态氮(NO3-N)、磷酸盐(PO4-P)、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钾指数(CODMn)、叶绿素a(Chl-a)以及浮游植物的种类和密度。结果表明:池塘内的TAN为1.372~1.664 mg·L-1,NO2-N为0.072~0.076 mg·L-1,NO3-N为0.139~0.144·L-1,PO4-P为0.038~0.062 mg·L-1,TN为2.267~2.828 mg·L-1,TP为0.274~0.277 mg·L-1,CODMn为15.46~15.51 mg·L-1。池塘内浮游植物优势种为蓝藻和绿藻。所检测的池塘水化学指标与20世纪80~90年代长三角地区高产鱼池相比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丁香酚对鲻鱼的麻醉效果,进行了不同浓度的丁香酚及不同麻醉时间对鲻鱼的麻醉试验。结果表明,丁香酚浓度越高,鲻鱼麻醉所需时间越短,而复苏所需时间则越长。在丁香酚浓度为20~50mg/L时,平均麻醉时间由14.5 min减少到0.6 min,平均复苏时间由1 min增至14 min。鲻鱼麻醉后的继续麻醉试验显示,丁香酚浓度为20 mg/L时,继续麻醉5、10 min,鲻鱼的复苏时间分别为1.6、2.4 min,相差0.8 min;丁香酚浓度在50 mg/L以下时,继续麻醉5、10 min,鲻鱼的复苏时间分别为24.6、39.5 min,相差14.9 min。同时发现,在丁香酚浓度为50 mg/L时,鲻鱼的复苏率为80%,呈现较强的毒性。研究表明,25~40 mg/L的丁香酚浓度为理想的麻醉浓度,同时,麻醉后继续麻醉5~10 min完全可以满足常规实验操作、人工授精等需要。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乌苏里拟鲿对氧化钙、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KG-*1/2]2)、三氯异氰尿酸、敌百虫、聚维酮碘、氯化钠等6种常用渔药的耐受性,在水温28±2 ℃,pH值7.2~8.3,溶氧量4.3~5.6 mg·L-1条件下,将全长3.3~5.8 cm、体质量0.32~1.46 g的当年鱼苗放入不同浓度的上述6种药物的药液中进行耐受性试验。试验结果:聚维酮碘、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KG-*1/2]2)、敌百虫、三氯异氰尿酸、氧化钙、氯化钠对乌苏里拟鲿的96 h半致死浓度依次递减;6种药物对乌苏里拟鲿的安全浓度依次为0.01、0.01、0.06、0.25、7.12和3 347 mg·L-1,均低于防治鱼病常规使用浓度。结果表明,乌苏里拟鲿对氧化钙、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KG-*1/2]2)、三氯异氰尿酸、敌百虫、聚维酮碘的耐受性较弱,应慎用;对氯化钠的耐受性较强,可以用2 %的浓度进行药浴,当水温低于26 ℃,药浴时间少于55 min时尚属安全。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12月,对三都澳水产养殖区表层水水质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全年水温在10.8~28.2 ℃,年平均值为20.8 ℃;盐度24.3~27.8,年平均25.82;pH7.92~8.23,年平均8.03;溶氧量5.06~7.49 mg·L-1,年平均6.41 mg·L-1;化学需氧量0.58~0.90 mg·L-1,年平均0.75 mg·L-1;无机溶解氮含量在0.324~0.788 mg·L-1,年平均0.515 mg·L-1;活性磷酸盐含量在0.028~0.082 mg·L-1,年平均0.050 mg·L-1,营养盐结构发生改变。通过比较2000~2012年的变化情况发现,2000~2012年,三都澳养殖区表层水的溶氧量呈现下降趋势,化学需氧量呈上升趋势,无机溶解氮及活性磷酸盐含量均上升。结果表明,三都澳养殖区表层水长期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丁香酚麻醉半滑舌鳎成鱼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在20~21℃水温下丁香酚对半滑舌鳎成鱼的麻醉作用。根据鱼体在最终麻醉状态和复苏过程中的行为特征,把麻醉程度分为6个时期,复苏过程分为4个时期。鱼体最终麻醉程度不超过3期时,呼吸频率略微增加,到4期时呼吸频率才明显下降。丁香酚麻醉半滑舌鳎成鱼的有效浓度为40~80mg/L,在此范围内,丁香酚浓度越高鱼体达到4期的麻醉时间越短,但复苏时间没有明显差别。丁香酚浓度在40~60mg/L之间时,最长麻醉保活时间>20min;当丁香酚浓度≥80mg/L时,最长麻醉保活时间<8min,鱼体入麻时间与死亡时间的边界很窄,麻醉后应立即进行复苏,否则会导致鱼体死亡。  相似文献   

12.
丁香酚对俄罗斯鲟的麻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丁香酚麻醉不同规格俄罗斯鲟所需合适浓度,采用净水法,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丁香酚在不同麻醉时间条件下对俄罗斯鲟的麻醉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丁香酚的质量浓度从40 mg/L提高到160.06 mg/L,平均完全麻醉时间从30.50 min减少至1.50 min,平均完全复苏时间从1.12 min增长到10.66 min。而完全麻醉后继续麻醉不同时间实验结果显示,当丁香酚的质量浓度不高于80.02 mg/L时,继续麻醉10 min内复苏率达100%;而质量浓度不低于100.82 mg/L时继续麻醉10 min则出现复苏率下降。相同浓度丁香酚对不同体重俄罗斯鲟麻醉效果实验表明,相同浓度的丁香酚对不同体重的俄罗斯鲟麻醉效果相差不大。结果提示,丁香酚用于俄罗斯鲟麻醉时,应掌握好麻醉浓度及麻醉时间,避免麻醉过度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丁香酚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的麻醉效果。采用静水方法在水温(27±1)℃下研究不同质量浓度丁香酚(20、25、30、40、50、60、80 mg/L和100 mg/L)对规格为(21.6±2.75)cm长和(110.3±30.67)g重的花鲈麻醉效果和呼吸频率的影响。25~100 mg/L质量浓度的丁香酚均能使花鲈进入深度麻醉期,且麻醉浓度与平均入麻时间呈负相关,与平均复苏时间成正相关;丁香酚质量浓度为50 mg/L时,麻醉效果较好。低浓度丁香酚20 mg/L对花鲈呼吸频率影响不明显。在质量浓度达到40~100 mg/L时,鱼体由麻醉期(A3)进入深度麻醉期(A4),呼吸频率迅速降低。以50 mg/L丁香酚将花鲈麻醉后再在空气中进行暴露,暴露时间与复苏时间呈正相关。暴露时间在2~30 min范围内的复苏率为100%。当时间增加至35、40和45 min时,复苏率降低至66%,33%和0。且暴露时间大于20 min花鲈只能进入恢复期3期(R3)。因此,50 mg/L的丁香酚麻醉液是花鲈幼鱼的理想麻醉浓度。  相似文献   

14.
MS-222和丁香酚对暗纹东方鲀幼鱼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MS-222和丁香酚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幼鱼的麻醉效果,选择体质量为(71.37±3.24)g的幼鱼进行实验。根据暗纹东方鲀幼鱼麻醉和复苏时的主要行为特征,将麻醉过程分为6期,复苏过程分为4期。结果显示:随着两种麻醉剂浓度的升高,幼鱼的麻醉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逐渐延长;MS-222和丁香酚分别在浓度60 mg·L~(-1)和30 mg·L~(-1)时,幼鱼的最终麻醉程度达到麻醉6期(延髓麻醉期);MS-222浓度在120~140 mg·L~(-1)、丁香酚浓度在60~70 mg·L~(-1)时,幼鱼均可在3 min内麻醉、5 min内复苏;随着水温的上升,幼鱼的麻醉时间和复苏时间均呈现缩短的趋势。幼鱼进入麻醉6期后,随着暴露在空气中时间的增加,MS-222处理组幼鱼的复苏时间先缩短后延长,暴露25 min时复苏时间已超过对照组(未暴露),此后复苏时间明显增加,幼鱼成活率为100%;丁香酚处理组幼鱼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延长持续上升,暴露6 min后复苏时间上升趋势加快,暴露15 min之前幼鱼成活率为100%,暴露20 min时幼鱼成活率降低到80%。研究表明,120~140 mg·L~(-1)的MS-222和60~70 mg·L~(-1)的丁香酚均对暗纹东方鲀幼鱼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具有麻醉时间短、复苏快的特点,两者均可作为暗纹东方鲀幼鱼的理想麻醉剂。  相似文献   

15.
对罗非鱼进行丁香酚药浴实验,研究丁香酚药浴浓度、药浴时间以及鱼体规格对麻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120mg·L-1范围内,随着丁香酚药浴浓度的增加,罗非鱼麻醉时间逐渐缩短,苏醒时间逐渐增长,罗非鱼麻醉复苏率均为100%;丁香酚药浴浓度为45mg·L-1时,罗非鱼可以在3min内麻醉,5min内苏醒,为最适药浴浓度。在最适药浴浓度条件下,丁香酚对罗非鱼的麻醉效果与鱼的规格无相关性,且药浴时间超过120min,罗非鱼复苏率呈降低趋势,浸泡时间达到300min时,罗非鱼的死亡率为100%。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在水温为(29.3±1.1)℃的自然海水条件下,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丁香酚对体质量为(4.83±1.30)g的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的麻醉效果。结果显示,在30~80 mg·L^–1时,黄斑篮子鱼幼鱼的入麻时间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减少,复苏时间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麻醉过程中,呼吸频率在浅麻时略微上升,深麻时快速下降,直至麻醉过度呼吸停止。研究发现,丁香酚质量浓度在30~100 mg·L^–1时,黄斑篮子鱼幼鱼均能在3 min内进入4期麻醉,4 min内完全复苏,成活率100%。入麻后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少于8 min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大于8 min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延长,且复苏率逐渐下降。结果表明,丁香酚对黄斑篮子鱼幼鱼具有入麻快、复苏时间短、复苏率高等优点,是其理想的麻醉剂;建议生产上使用的质量浓度为30 mg·L^–1,且入麻后人工操作不宜超过6 min,若追求更快麻醉,丁香酚质量浓度也不宜超过80 mg·L^–1。  相似文献   

17.
宋霖  陈小江  高鹏 《水产科学》2024,(1):144-151
为提高条纹小鲃在常温下养殖生产操作及运输中的存活率,将野外采集的条纹小鲃经循环水暂养驯化14 d,在水温(25.0±0.5)℃下,开展三卡因和丁香酚对体质量(0.28±0.09) g条纹小鲃的有效麻醉试验:分别经质量浓度为140 mg/L的三卡因、质量浓度为25 mg/L的丁香酚深度麻醉后的离水暴露试验,分别经质量浓度为10 mg/L的三卡因、质量浓度为8 mg/L的丁香酚镇静后的模拟运输试验,探讨常温下不同操作目的2种麻醉剂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三卡因和丁香酚麻醉条纹小鲃的有效质量浓度分别为100~140 mg/L、20~30 mg/L。经质量浓度140 mg/L三卡因、质量浓度25 mg/L丁香酚深度麻醉的条纹小鲃,在空气中分别暴露6、8 min内复苏率为100%。选择三卡因质量浓度10 mg/L、丁香酚质量浓度8 mg/L模拟运输,48 h内均以鱼水质量比1∶15效果最佳;如运输72 h,可使用三卡因麻醉,以鱼水质量比1∶20效果最佳,存活率达90.74%。试验结果表明,三卡因和丁香酚均对条纹小鲃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的操作目的并结合其他要素,选用合适的麻醉...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杂交鲍的三倍体诱导技术,通过预试验,观察和了解23.5 ℃下杂交鲍受精卵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释放的时间。采用细胞松弛素B抑制第二极体释放的方法,分别在不同的诱导起始时间、诱导剂浓度及诱导持续时间下抑制第二极体的释放,测定鲍的三倍体率,进行了杂交鲍三倍体的诱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杂交鲍在水温23.5 ℃下,处理起始时间为20 min,诱导剂浓度为0.70 mg·L-1,诱导的持续时间为10 min时,表观三倍体率最高,达75 %以上。检查稚鲍的倍性,三倍体率达到66 %。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六须鲶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关键技术,采用混合使用DOM、LHRH-A2和HCG的方法,对在池塘驯养了2~4年的六须鲶亲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试验结果:催产的11批45组亲鱼中,顺产39组,催产率达86.7 %;收集鱼卵310.6万粒,获得受精卵244.6万粒,平均受精率78.8 %;孵出全长0.6~0.8 cm的鱼苗177.9万尾,平均孵化率达72.7 %;投喂丰年虫、水蚤、水蚯蚓、鱼肉等饵料,经17~25 d,培育出2.5~10.0 cm的鱼种114.3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64.2 %。试验还获得了具不同时期变态特征的胚胎发育图谱。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 mg·kg-1 DOM+10 μg·kg-1 LHRH-A2+1 000 IU·kg-1 HCG对六须鲶成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在水温23~26 ℃,微流水+充氧的条件下,可以成功孵化出六须鲶鱼苗;以浮游动物作开口饵料,按1 000~1 500尾·m-2的密度培育鱼苗,培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MS-222对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幼鱼的麻醉效果,在14~15 ℃的水温条件下,进行了不同MS-222浓度、不同空气暴露时间和连续浸浴对幼鱼复苏时间、复苏率和存活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MS-222的浓度不仅与长鳍吻鮈幼鱼的麻醉程度有极大关系,还与鱼体的入麻时间呈正相关,与复苏时间呈负相关,MS-222对幼鱼的有效浓度为80~140 mg/L。(2)幼鱼的呼吸频率在低度麻醉阶段显著上升,深度麻醉时急剧下降,最后呼吸停止,进入死亡阶段。(3)进入M4期后的长鳍吻鮈幼鱼,当空气暴露时间在6 min之内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当暴露时间在6~12 min时(不包括12 min),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暴露时间≤8 min时,复苏率均为100 %;当暴露时间达到10 min时,复苏率降为66.7 %;暴露时间达到12 min时,复苏率为0。(4)进入M4期的幼鱼在10~20 mg/L的MS-222溶液中可全部复苏至正常状态,而在30~50 mg/L的MS-222溶液中只复苏至F3期,在相应浓度(10~50 mg/L)的MS-222溶液中持续浸浴12 h后,存活率均为100 %,但在60 mg/L的MS-222溶液中只能复苏至F1期,并在2 min左右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