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羊草(Leymus chinensis)中的常规营养成分,利用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nknown variable elimination,UVE)、随机蛙算法(random frog algorithm,RF)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建立了羊草品质测定模型,有效降低了冗余无信息变量,提高了模型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研究发现利用UVE-PLS筛选建立的羊草品质测定模型优于全光谱PLS和RF-PLS筛选建立的模型;UVE-PLS模型显著降低了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和预测均方根误差,提高了校正集决定系数、交叉验证决定系数及预测集决定系数。研究表明UVE-PLS模型在测定羊草中的水分、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是可行的,校正集决定系数和预测集决定系数95%~98%。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通过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建立狼尾草属(Pennisetum Rich)牧草水分、粗蛋白、木质素、酸性/中性洗涤纤维及灰分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狼尾草属牧草品质预测模型总体优于全光谱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效果。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向传播(BP)网络模型中,6项表征牧草品质指标的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均显著低于PLS模型,同时校正集决定系数(R■)、预测集决定系数(R■)显著提高,除灰分含量预测不理想外,其他预测效果均理想。同时人工神经网络的BP网络对于近红外光谱的非线性数据具有良好的拟合能力,其预测模型对于指导狼尾草属牧草品质预测和分级管理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了快速测定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天然牧草的营养成分,试验选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2016年5-11月份的主要牧草及混合牧草样品共407份,研究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全光谱扫描技术结合实验室检测数据,用修正偏最小二乘法(MPLS),进行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木质素(ADL)、粗灰分(Ash)、粗脂肪(EE)、钙(Ca)、磷(P)的定标和验证。结果表明:Ca、NDF、DM、CP、Ash的外部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SD/SEP)均 > 3,NIRS预测值与化学值的相关系数RSQ均在0.9以上,说明这5个指标的定标效果较好, 建立的定标模型可以用于实际检测;ADF外部验证相对分析误差2.5  相似文献   

4.
韩冉  王康宁  李静 《饲料工业》2007,28(17):36-38
为了快速测定菜籽粕中的中、酸性洗涤纤维,对73个不同地区的菜籽粕样品进行了傅立叶近红外光谱扫描以及中、酸性洗涤纤维的化学测定,根据光谱与化学值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傅立叶近红外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NDF和ADF的决定系数分别为97.03和95.57,矫正标准差分别为0.95和1.17。模型的准确度较好,外部检验后真值与化学值接近,说明该模型适合快速预测菜籽粕的中、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内蒙古地区温性荒漠草原牧草的营养成分进行快速检测,试验以85份混合鲜草为研究对象采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 PLS)法建立干物质(dry matter, DM)、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粗脂肪(ether extract, EE)和粗灰分(crude ash, Ash)含量的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NIRS)预测模型。结果表明:DM、NDF、ADF和Ash的定标集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5,0.728,0.749,0.727,验证集R2分别为0.848,0.536,0.673,0.741,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atio of performance to deviation for validation, RPD)为8.163,1.899,1.927,...  相似文献   

6.
蜂蜜中果糖含量近红外光谱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8份蜂蜜样品为材料,利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NIR)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蜂蜜中果糖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数学模型,并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选择11065.36cm^-1~7857.90cm^-1波数范围内的光谱,进行SG预处理方法,用8个主成分建立的蜂蜜果糖含量模型效果最好,模型相关系数、校正均方差和预测均方差分别为0.9259、1.21和1.64。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生产中燕麦(Avena sativa L.)饲草营养品质检测分析效率,实现快速准确预测多指标含量,本研究从中国河北、甘肃、内蒙、四川、贵州、江苏和山东7个省份采集并制作了273份燕麦饲草青贮样本,使用便携式近红外仪器采集光谱,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 PLS),建立了新鲜样品和干燥样品营养成分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新鲜样品含水量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模型可以用于定量分析,外部验证决定系数(Correction of validation,Rval2)分别为0.94和0.88,相对分析误差(Ratio of performance to deviation, RPD)大于2.5;干燥样品的含水量、酸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的模型能够用于实时检测分析,Rval2分别为0.90,0.90,0.88,RPD均大于2.5,中性洗涤纤维、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粗脂肪的模型能达到粗估的效果,Rval2分别为0.76,0.85,0.85,...  相似文献   

8.
为快速、高效、无损评定无芒雀麦干草营养价值,将101份样品的7种营养成分湿化学分析结果与近红外光谱结合,通过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去散射处理(Detrend)和标准多元离散矫正处理(Standard MSC)等预处理方法,利用改良偏最小二乘法(MPLS)和主成分分析(PCA)等算法分别建立了粗蛋白质(CP)、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灰分(Ash)和有机物(OM)的近红外预测定标模型。结果表明:CP和EE外部验证分析误差的值(RPD)为3.0089和2.7721,预测模型准确性较高,可以用于实际生产中的含量测定;NDF和ADF的RPD值仅次于CP和EE,分别为2.1421和2.0678,预测模型可以用于粗略的预测;DM、OM和Ash的RPD值为1.7718、1.1548和1.3602,预测模型效果不理想。综上所述,构建的无芒雀麦CP、EE、NDF和ADF含量模型效果较好,为快速、高效、无损评定无芒雀麦干草营养价值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青贮玉米饲料中NDF与ADF含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试验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S)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在国内首次建立了适合不同品种、适配范围广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测定青贮玉米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的稳定的校正模型。本试验选取132种青贮玉米样品,采用中心化+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方法,谱区为950~1650nm,建立了青贮玉米NDF和ADF校正模型。其校正决定系数(R2cal)分别达到0.9781和0.9905,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val)分别为0.9745和0.9806,交叉验证误差(SECV)分别为1.55和1.03。因此,此模型可以用来快速准确的测定青贮玉米饲料中NDF和ADF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探索了应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高效、便捷测定土壤营养参数的可能性。采集蓬莱镇组紫色土样本,比对分析了不同肥力水平、土壤厚度和土壤粒径条件下采集土壤光谱对可见近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筛选出不同厚度、粒径土壤条件下的碱解氮含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样本厚度为30mm时具有最大的光谱反射率,建立的氮含量预测模型效果最佳,校正集和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和0.83,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79和1.87。土样粒径在0.25-0.85mm时氮含量的预测效果最佳,校正集和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8,且均方根误差较小;但当土样粒径<0.25mm时,氮含量预测模型效果明显下降。采用20目(<0.85mm)过筛、30mm厚度土壤样本采集可见近红外光谱和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预测,可以实现对蓬莱镇组紫色土碱解氮含量的较好光谱预测。  相似文献   

11.
张军  刘菊红  曹娜  张彩琴 《草地学报》2020,28(6):1719-1725
在草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中,植物生长动态对气象因子的响应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降水和生长季内羊草(Leymus chinensis)地上生物量的动态变化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时滞关联分析模型探索降水对羊草地上生物量动态的最佳时滞效应量,并采用灰色时滞GM(1,2,τ)模型证实降水对羊草地上生物量时滞效应量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降水对羊草生长的最佳时滞效应量随年份而变,以2015-2016年的数据为例,最佳时滞效应量分别是τ=4天和7天,且降水对羊草生长动态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累积效应和时滞效应。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探明降水对羊草地上生物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机制,并为天然草地植物动态定量建模与预测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矮壮素和抗倒酯,探讨植物生长延缓剂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规律,为科尔沁沙地羊草栽培与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均提高了羊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抗倒酯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施药后15 d,1.8 kg·hm-2多效唑处理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提高了33.0%(P<0.05);施药后30~75 d,1.8 kg·hm-2抗倒酯处理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提高29.2%,33.3%,63.4%和49.3%(P<0.05)。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均降低了羊草株高和产量,多效唑效果显著。因此,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并不是提升羊草产量的重要指标,羊草产量主要受株高影响。低浓度抗倒酯对羊草产量影响较小,但有效的提高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测定羊草植物功能性状、营养元素和化学计量等多个指标,进行多角度综合系统的研究,阐释羊草割草地羊草种群对不同改良措施的响应特点及变化规律。运用单、双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羊草功能性状对施肥处理较为敏感,但随着施肥年份增加,部分指标敏感程度减弱;高浓度(N 10.5 g·m-2+P 5.1 g·m-2)施肥处理显著增加了株高和茎长,茎长成为羊草株高增长的主要因素;高浓度(N 10.5 g·m-2+P 5.1 g·m-2)施肥处理有利于羊草种群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羊草氮含量随着施肥年份增加逐渐增加,羊草氮含量与羊草C:N存在高度负相关,施肥(N 10.5 g·m-2+P 5.1 g·m-2)处理下羊草叶片和茎的C:N,羊草个体和叶片C:P最低。  相似文献   

14.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欧亚大陆草原区东部草甸草原及干旱草原上的重要建群种之一。利用生物气候数据分析我国羊草的适生气候特征,客观反映我国羊草的地理分布范围及主导其分布的生物气候因子,能为我国羊草的分布潜力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从我国数字植物标本馆获取204个羊草标本记录数据,并从WorldClim获取生物气候数据(1950-2000年),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羊草的地理分布,检测其生物气候主导因子及其适宜值。结果表明,冷季降雨量(bio19)对羊草分布的增益最大,干季降雨量(bio17)和最干月降水量(bio14)依次次之。同时羊草分布概率分别与冷季降雨量(bio19),干季降雨量(bio17)和最干月降水量(bio14)为单峰响应关系。较纬度和海拔因子,经度是影响我国羊草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优势种的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两种不同样地(样地1为原生态未扰动处理,样地2为重度退化后人工补播扰动处理)土壤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多样性及微生物间互作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这3个门是该地区羊草根际土壤细菌优势群落;速效氮、速效钾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土壤pH在一定阈值范围内与羊草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有机质与羊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相对丰度、多样性、菌间互作显著正相关;土壤交换性钠离子含量与羊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显著负相关;人工补播后的羊草根际土壤微生物间互作与未干扰生境下相比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羊草(Leymus chinensis)移栽对松嫩平原盐碱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通过对比方法开展羊草移栽试验。结果表明:羊草移栽提高了草地群落的植物种类和密度,羊草移栽处理下植物总密度为566.20株· m-2,是对照(82.60株·m-2)的6.85倍,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羊草移栽处理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f物种丰富度指数均高于对照,提高了群落生物多样性;除此之外,羊草移栽处理植物地上总生物量为357.77 g·m-2,是对照(167.34 g·m-2)的2.14倍,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移栽羊草提高了植物群落的生产力,进而大大增加了草地产出效益,羊草移栽处理总收入为3 938.00元· hm-2,是对照(534.40元·hm-2)的7.37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羊草移栽技术能够在提高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实现生产经济效益的倍增,是一项值得在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地区推广应用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异质生境条件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过氧化物同工酶表达的影响,揭示羊草种群对不同土壤生境的响应机制,并为植物的趋异适应和生态可塑性研究提供依据,对扎龙自然保护区内的3种不同生境沙土、碱土、草甸土中生长的3种羊草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土生境条件下羊草条带数最多,草甸土羊草条带数最少;在同一生境条件下,羊草根系的过氧化物酶的条带数最多,叶的条带数最少。其中,迁移率(Rf)值为0.08、0.10、0.17的条带是主带,在7个样品中出现;Rf值为0.35、0.73的条带是弱带,只在1-2个样品中出现;叶片的Shannon-Weinner指数在3个生境间变化较大,根茎的变化较小。因此,异质生境导致了扎龙自然保护区内的羊草过氧化物同工酶的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是影响青贮饲料利用效果的关键因素,本试验旨在研究装填密度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青贮品质、有氧稳定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本试验以抽穗期的羊草和初花期的苜蓿为原料,青贮密度分别设置为600 kg·m-3,700 kg·m-3,800 kg·m-3,每组3个重复,在青贮60天和有氧暴露8天时取样分析。结果显示,羊草青贮和苜蓿青贮在800 kg·m-3装填密度下的pH值最低,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乳酸菌数量最多,青贮品质最好。羊草青贮在800 kg·m-3装填密度下有氧稳定性最好,苜蓿青贮在700 kg·m-3装填密度下有氧稳定性最好。有氧暴露后各处理的乳酸菌数量显著下降(P<0.05),酵母菌和好气性细菌数量显著上升(P<0.05),苜蓿青贮有氧暴露后有霉菌产生。  相似文献   

19.
热浪是持续数天时间的极端高温天气事件,常伴随极端高温和水分匮缺双重胁迫,对草本植物生长和繁殖过程存在显著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进行了为期3年的野外原位热浪模拟试验,关注不同发生期热浪(早期H1,晚期H2)及刈割(M)对群落优势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子的生产及羊草重要值的连续影响。结果表明:晚期热浪处理(H2)显著降低了羊草的多度和重要值。刈割处理显著降低了2021年羊草的产量,多度,高度及重要值,分别为51.74%,69.39%,33.70%,45.60%。热浪和刈割的交互作用对羊草的千粒干重,含水率,穗长有显著影响。不同发生期的热浪对羊草的生产影响不一致,面对不同发生期的草地热浪灾害事件,草地管理措施上的重视度和关注点存在差异。在未来极端气候热浪频发背景下,草地刈割的频率应适当降低,以防止草地群落发生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