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猪源性blaNDM-1阴性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美国进口种猪人畜共患性致病菌的携带情况,本研究采集种猪新鲜粪便样品,进行常见致病菌的分离。结果在120份样品中分离到1株普罗威登斯菌,命名为HBA13。通过不同选择性培养基、常规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鉴定HBA13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鉴于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在细菌耐药性方面的重要意义,进行了NDM-1表型检测,并利用PCR方法进行blaNDM-1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所分离雷氏普罗威登斯菌blaNDM-1耐药基因为阴性。猪源性blaNDM-1阴性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分离,为今后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单宁和聚乙二醇对绵羊和山羊瘤胃纤维降解菌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单宁和高单宁饲粮条件下添加聚乙二醇( PEG )对绵羊和山羊瘤胃纤维降解菌数量的影响。试验选用1.5岁、体重约45 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和绒山羊各4只,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分4期进行。第1期饲喂基础饲粮(Ⅰ组),第2期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的单宁(Ⅱ组),第3期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的单宁(Ⅲ组),第4期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单宁+12% PEG(Ⅳ组)。每期试验30 d,其中预试期12 d,正试期18 d。每个正试期第1天,采集绵羊和山羊瘤胃内容物,测定瘤胃液pH、氨态氮( NH3-N)和菌体蛋白( MCP)浓度;运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固相、液相及全食糜中所附着的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拟杆菌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添加6%单宁显著降低了山羊瘤胃液NH3-N浓度和绵羊瘤胃液MCP浓度( P<0.05)。添加6%单宁+12% PEG后,这2个指标恢复至与Ⅰ组相当的水平。2)与Ⅰ组相比,添加6%单宁显著降低了绵羊和山羊瘤胃固相、绵羊瘤胃液相白色瘤胃球菌数量( P<0.05);添加2%和6%单宁显著降低了绵羊和山羊固相黄色瘤胃球菌数量( P<0.05),添加6%单宁显著降低了绵羊和山羊瘤胃液相黄色瘤胃球菌数量( P<0.05);添加6%单宁显著降低了绵羊和山羊瘤胃固相、绵羊全食糜产琥珀酸拟杆菌数量( P<0.05)。添加6%单宁+12% PEG后,绵羊和山羊瘤胃这3株纤维降解菌数量恢复至Ⅰ组水平或高于Ⅰ组。由此可见,饲粮单宁添加量达到6%时降低了瘤胃液NH3-N的浓度,影响MCP的合成,抑制瘤胃固相纤维降解菌的增殖;添加PEG可以削弱单宁对瘤胃纤维降解菌生长的负面影响,促进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通过分离鉴定白芥子诱导的芥子碱降解菌,并对其核心功能酶漆酶进行酶活测定,建立芥子碱的生物降解方法,为探寻白芥子等十字花科类非粮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本试验以藏香鸡为模型,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白芥子饲喂28 d进行芥子碱降解菌体内诱导。分别采集鸡空肠、回肠、盲肠内容物在不同培养基中分离筛选芥子碱降解菌,对筛选出的优势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该菌株的芥子碱降解效果和漆酶活性。结果表明:(1)在鸡盲肠中筛选出9株目标菌,筛出率明显高于空肠和回肠,并进一步选出1株芥子碱降解优势菌SDB2(Sinapine-degrading bacteria 2)。(2)经鉴定,SDB2菌株属于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大肠埃希菌。(3)芥子碱浓度与SDB2菌株培养时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 <0.01),芥子碱浓度随培养时间增加而降低,培养72 h的芥子碱降解率可达50%。(4)漆酶活力与SDB2菌株培养时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 <0.01),漆酶活力随培养时间增加而降低。(5)漆酶活力与芥子碱浓度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 &l...  相似文献   

4.
单宁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降解单宁的微生物,并研究对单宁降解的影响。在含有梯度浓度单宁的无糖察氏培养基上划线分离,分离出的菌株在250 ml锥形瓶中液体发酵,测定单宁的降解率。对分离出的3株菌表型观察,发现有2株青色霉菌,命名为SL-2和SL-4,1株黑色曲霉菌,命名为SL-5,分别接种含单宁0.5 g/l的无糖察氏培养基,28℃条件下振荡培养72 h,降解率分别达到58.6%、63.9%和49.4%。因此可知,我们成功分离出了3株具有单宁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株。  相似文献   

5.
为从岷山红三叶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大量高效溶磷菌株,本研究采用Pikovaskaia’s、PKOC1和PKOC2三种溶磷培养基进行溶磷菌株的初步筛选和优良溶磷菌株16SrRNA基因序列鉴定,并对分离筛选效果较好的PKOC2培养基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采用Pikovaskaia’s、PKOC1和PKOC2三种溶磷培养基,从红三叶根际分离出26株溶磷菌株;经16SrRNA基因序列对7株优良溶磷菌株进行初步比对鉴定,初步鉴定结果为:菌株MHS4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MHS7和MHS19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MHS27为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菌株MHS30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株MHS31为盖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gessardii);菌株MHS49为产酸克雷伯菌(Klebsiella oxytoca)。PKOC2溶磷培养基优化配方为:葡萄糖18.19g·L~(-1),Ca_3(PO_4)25g·L~(-1),MgCl2·6H_2O 3.21g·L~(-1),MgSO_4·7H_2O 0.25g·L~(-1),KCl 0.2g·L~(-1),(NH_4)_2SO_40.08g·L~(-1)。红三叶根际溶磷菌资源丰富,优化后的溶磷培养基为高效溶磷菌资源筛选提供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南宁隆安县某竹鼠养殖场发生竹鼠死亡的原因,从发病的竹鼠肝、肺及肾脏中分离得到2株可疑细菌,经形态观察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两株细菌均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经小鼠回归试验证实该分离菌可致死小鼠。测序结果显示,该菌16S rRNA与雷氏普罗威登斯菌(AB680422)同源性高达99.9%。药敏试验显示,对头孢吡肟、头孢唑林、头孢氨苄等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氯霉素、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等药物有抗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是隆安县某竹鼠养殖场竹鼠致死的病原菌。本文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了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对竹鼠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7.
瘤胃纤维降解细菌的发酵和纤维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瘤胃非典型纤维降解细菌的发酵和纤维降解特性,试验选取已分离鉴定出的四株瘤胃纤维降解细菌,即拜氏梭菌、丁酸梭状芽孢杆菌、链球菌、肠球菌,分别培养72h后,测定其pH、产气量、纤维素酶活力、挥发性脂肪酸、氨氮浓度和菌体蛋白浓度。结果表明,4株瘤胃纤维降解细菌培养液的pH、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力、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产气量、氨氮浓度、菌体蛋白浓度、滤纸酶活力、水杨苷酶活力和微晶纤维素酶活力,拜氏梭菌与肠球菌均高于链球菌与丁酸梭状芽孢杆菌(P0.05)。试验结果提示,拜氏梭菌与肠球菌纤维降解特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梅花鹿瘤胃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活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获得来源于梅花鹿瘤胃的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本试验采集了3锯龄健康梅花鹿的新鲜瘤胃液,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培养基分离筛选纤维素降解菌,综合其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基因测序等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利用DNS法对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以不同物质为底物时的纤维素酶酶学特性,为后期菌株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结果显示,本试验从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的菌株N-11是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经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产酶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在30~45℃(最适温度为40℃),pH为6.0~7.0(最适pH 6.0),碳源含量为2%~5%(最佳接种量5%)较高;培养36h时达到产酶高峰,纤维素酶酶活力(CMCA)和滤纸酶酶活力(FPA)分别为12.563、12.414U/mL,在20~50℃或pH 6.0~8.0环境下作用1h,其相对酶活力均保持在80%以上,稳定性较好。以上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N-11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在纤维素利用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取构树根际土壤、青贮池、腐败构树茎叶土壤、其他腐败树叶土壤等自然环境样品进行分离细菌,并通过纤维素酶筛选培养基、蛋白酶筛选培养基、单宁酶筛选培养基筛选构树青贮发酵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通过培养基筛选生产蛋白酶菌,产纤维酶菌和产单宁酶菌,可明显提高构树中蛋白质含量,降低纤维素含量和单字含量。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从竹鼠肠道中分离厌氧纤维素降解菌并鉴定。取中华竹鼠盲肠内容物稀释,采用含2种不同纤维素[微晶纤维素(MCC)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的培养基在厌氧条件下对纤维素降解菌进行初筛,后又经以纤维二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的多次复筛,选出的菌株进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结果表明:经过初筛和复筛,筛选出了2株厌氧纤维素降解菌。初筛培养基采用MCC和CMC-Na最终筛选出的2株纤维素降解菌的纤维素酶活力分别为6.599和5.268U/m L。菌株经PCR鉴定、测序,用所得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得出这2株菌与酪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达99%,二者均属于梭菌属(Clostridium)。本试验从竹鼠盲肠中成功筛选出2株纤维素降解菌,经鉴定确定属于梭菌属。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兽药标准物质供应现状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兽药管理条例》规定明确了兽药标准物质的范畴,全面分析总结了我国兽药行业对兽药标准物质的认识现状、兽药标准物质的供应和合作研制情况,并提出供应品种的缺口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全面保证兽药标准物质的供应,建议下一步应把好兽药注册的源头关,加强标准物质的研制和行业内的协作。  相似文献   

12.
1草原科学奠基人今年是王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十分感谢母校给我这个机会来介绍王栋先生的生平和事迹。我感觉很光荣,担子也很重,因为王先生是一个非常博大的人。连续几天思考,不是没有话说,而是不知从何说起。在此之前,我曾写过一篇《王栋传略》,对王栋先生的事迹有详细介绍,但仍觉难以表述王栋先生的崇高情操。  相似文献   

13.
<正>背景资料199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亚洲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席卷全球,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严重衰退,甚至到21世纪的今天,创伤都难以抚平;这一年,中国政府重压之下  相似文献   

14.
<正>徐少华简介:徐少华,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1939年12月生,江苏省吴县人。1963年毕业于苏北农学院(现扬州大学)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分配至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工作,1997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任研究室主任、科研办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反刍动物规模化养殖的发展,高精料饲喂是促进反刍动物快速生长的常用策略,但这通常会导致动物瘤胃代谢紊乱等问题。瘤胃调节剂作为一类高效、安全、价格低廉的营养代谢调控剂在反刍动物饲养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使用的效果和作用机制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本文综述了瘤胃调节剂在反刍动物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开展瘤胃代谢调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2008年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启动以来,我们选择不同类型蛋鸡企业开展技术需求调研.根据大量调研结果和岗位科学家前期研究工作,每个岗位科学家都签订了重点任务、基础性工作、前瞻性研究和应急性任务.  相似文献   

17.
枇杷是原产于中国的亚热带果树,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保健水果,其栽培历史悠久。我国幅员辽阔,生态环境多样,孕育了世界上最多的枇杷种质资源。本文综述了我国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种质交流、种质创新与利用的研究现状、问题分析;对未来发展提出意见,要努力创制“种源惟一,节肥、节水,省工、省力、省药”的“一源两节三省”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精准保护知识产权。对种源的知识产权保护要织密物防、技防的网络,诉案须有保护对象唯一的技术身份数据佐证,独具排他性。综述,本研究为枇杷种质资源的发展创制和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构建重组犬瘟热病毒(CDV)F-H融合基因工程乳酸菌,采用重叠延伸PCR(SOE-PCR)技术扩增CDV F-H融合基因。将F-H融合基因亚克隆至穿梭载体p SIP409多克隆位点上,构建p SIP-F-H表达重组子,并电转化至植物乳杆菌NC8感受态细胞中。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F-H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功地扩增了CDV F-H融合基因,构建了p SIP-F-H重组表达质粒,并电转化至乳酸杆菌感受态细胞中。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重组乳酸杆菌表达了分子量约为62.96 ku的F-H融合蛋白,且该蛋白能与CDV阳性抗体反应,具有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完善我国兽药质量监督抽检计划,通过对欧盟药品抽检管理工作机制的研究,本文分析了欧盟和我国兽药监督抽检管理方式的不同,从抽检责任部门、抽检目的、抽检计划内容、抽检计划制定流程、抽检品种的遴选和检测参数的确定等6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我国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工作的管理中可以借鉴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研究发酵中药渣对犊牛生长发育、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在宁夏固原市肉牛良种繁育示范园随机选取150头犊牛作为试验牛群,采用配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对照组和发酵中药渣组。[结果]日粮中添加发酵中药渣,犊牛采食量增加0.09 kg,日增重增加0.09 kg,料重比(F/G)减少0.06 kg;体重多增加5.2 kg,提高4.4% ,体高、胸围、体斜长分别增长 4.2 cm、5.6 cm、4.4cm,分别提高了4.5%、5.1%、4.1%;试验组滨州筛第 1,2 层筛上物比例下降,说明犊牛消化能力增加,饲料消化率提高;血液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歧化酶、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犊牛日粮中添加发酵中药渣可增加犊牛的采食量和日增重,提高饲料报酬,提高血清总蛋白,降低谷丙转氨酶水平,增加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犊牛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