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未受精棉花胚珠的纤维分化,发现在离体条件下,开花前2d的胚珠与开花当天的胚珠纤维分化相似,而开花前4d胚珠纤维分化则相对滞后。100μmol·L^-1的香豆素完全抑制纤维的分化,却促进胚珠的生长。在胚珠培养过程中,对开花当天的胚珠及培养液中过氧化物酶活性也进行了测定。并对以上结果与纤维分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水分胁迫对棉花纤维细胞分化的超微结构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选用陆地棉(Go■■■■■■■■■ L.)北农1号品种,取在水分胁迫(干旱)及正常条件下开花前2天,1天,开花当天,开花后1天,2天的胚珠,超博切片电镜观察。正常条件下,开花当天胚珠表皮纤维细胞突起,超微结构变化正常,纤维发育正常。而干旱条件下,开花后1天纤维细胞突起,细胞内变化明显落后于正常条件下的纤维细胞;开花后2天,纤维细胞也已伸长,但液泡化程度较低,液泡较小。并且水分胁迫条件下,使纤维明显缩短、变粗、品质变乱劣。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陆地棉品种纤维发育形态学变化,比较棉纤维发育重要阶段的形态学差异.[方法]以新陆中82号、新陆中70号、新陆中38号以及15-1242为材料,在扫描电镜观察纤维在开花前1 d至开花后1 d的胚珠、发育21和28 d的纤维以及成熟纤维.[结果]随着开花时间的增加,胚珠表皮细胞的突起数量或伸长数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牡丹芍药杂交胚珠离体萌发中的影响因素,分别用芍药粉玉奴’和牡丹‘凤丹白’为亲本进行远缘杂交,人工授粉后第9 d,10 d,11 d,12 d,13 d,14 d,15 d剥取整排胚珠,接种于不同的初代培养基上,在常规培养条件下进行初代培养,而后转入不同处理的继代培养基上继续培养。在常规培养条件下培养原代培养物,并在具有不同处理的继代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结果显示,胚珠的胚龄明显影响离体培养效果,但在后续继代培养中材料相继全部死亡。在不同培养基筛选中,发现正交胚珠初代培养45 d后,培养基MS+NAA 0.5 mg·L-1+IBA 0.2 mg·L-1或IBA 0.5mg·L-1的胚珠萌发指标相对较好;反交胚珠初代培养60 d后,培养基MS+NAA 0.5 mg·L-1+IBA 0.2 L-1或IBA 1.0mg·L-1胚珠萌发指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最佳基质彩椒栽培的氮素施肥配方,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不同氮素水平处理下彩椒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以氮营养液15μmol·L-1的含量最高,其次为20、5和10μmol·L-1处理,以2.5μmol·L-1处理的含量最低;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植株叶片净光合速率总体表现为在2.5~15μmol·L-1氮素浓度范围,随氮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高氮处理20μmol·L-1的净光合速率低于15μmol·L-1处理,但与10μmol·L-1接近。而2.5与5μmol·L-1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较低;各处理的蒸腾速率日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双峰型,N10和N15处理在一天中蒸腾速率较高且变化幅度较大,而其它3个处理蒸腾速率较低且变化幅度平缓;气孔导度以5、10和15μmol·L-1三个处理植株的叶片在一天中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而高氮处理N20的气孔导度在一天中变化较缓,处于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运用 A.C.Beasley & I.P.Ting 棉胚珠离体培养基,对花后2天陆地棉品种中棉12的胚珠培养表明:①培养胚珠上纤维的伸长变化也呈 S 型曲线,整个发育进程缩短,最后的长度仅为自然长度的一半左右。②偏光镜检表明,离体条件下,次生壁累积提前。因而认为,过早的次生壁合成的起始限制了纤维的进一步伸长。③偏光及 SEM 连续观察发现,从珠孔端愈伤组织处产生的胚珠衍生细胞可能具发育成成熟维的能力。同时,对培养胚珠与水面相接触一侧的类纤维细胞也进行了追踪调查,缺氧滞水使原本为纤维发育方向的细胞最终形成的是绒状长细胞。此类细胞也是高度仲长且具纤维次生壁。但同纤维细胞相比,其长度和次生壁厚度均不及纤维细胞,而直径却是纤维细胞的2倍以上。④石蜡切片研究,表明纤维的分化突起是胚珠或其表皮细胞本身具有的生理生化机制,而非整株植物的效应。离体培养虽脱离了母体的影响,但并不影响纤维的继续分化突起。另一种可能性是,胚珠表皮细胞在开花前的某一时期已分化形成预纤维细胞和非预纤维细胞两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棉花开花前不同天数胚珠的采集标准,以期更清楚地研究棉花开花前后胚珠中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花苞长、花苞宽、萼片长和萼片宽4种不同的参数来标准化陆地棉新陆早13号开花前不同天数棉花胚珠的特征。[结果]只有花苞长随花期的临近逐渐增长,而其他参数均没有明显变化。因此,选择花苞长为检测开花前不同天数胚珠的标准。统计分析表明,确定以1.0~1.2cm长的花苞为标准采集开花前5 d的胚珠,以1.3~1.5 cm长的花苞为标准采集开花前3 d的胚珠,以1.7 cm以上的花苞为标准采集开花前1 d的胚珠。[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后期试验中开花前胚珠样品的采集提供参考数据,也为更精确检测开花前后胚珠中基因表达的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转柠檬酸合成酶基因苜蓿耐铝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对渝苜1号转柠檬酸合成酶(CS)基因和对照株的根尖进行耐铝性试验,旨在找到转基因苜蓿耐铝性的适宜条件,明确转基因株较对照株表现出来的耐铝效果。【方法】以对照株和转CS基因4号苜蓿为材料,设计0、5、15、30和50μmol·L-15个氯化铝浓度梯度,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量前3d根尖的伸长情况。【结果】在5个氯化铝浓度下,对照株和转基因株在第1天的根尖伸长都显著的高于第2天和第3天;转基因株第2天在15、30和50μmol·L-13个氯化铝浓度下的根尖伸长显著高于第3天,而对照株的根尖在第2天和第3天基本停止伸长。随着铝浓度升高,根尖伸长受阻越严重。对照株在15μmol·L-1铝处理的第1天根尖还能基本正常伸长,但在第2天即使5μmol·L-1铝处理,根尖伸长已严重受阻,这说明对照株耐铝浓度低于15μmol·L-1。而转基因株当氯化铝浓度达到30μmol·L-1时,根尖伸长才开始明显受阻(P0.05)。【结论】渝苜1号CS转基因苜蓿的耐铝条件为氯化铝浓度15-30μmol·L-1,处理2d;转基因苜蓿相对于对照株表现出明显的耐铝性。  相似文献   

9.
海岛棉GbCO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海岛棉GbCO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海岛棉中克隆CONSTANS(CO)的同源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基因的组织表达.[结果]从新海14号花后9d的纤维中克隆得到了一个棉花CO蛋白基因,命名为GbCO.GbCO cDNA的ORF为1 008 bp,编码335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GbCO和GhCO的相似性只有78.2;,棉花CO蛋白同蓖麻RcCO、苹果MaCO等亲缘关系较为接近.qRT-PCR结果表明,GbCO基因在棉花的根、茎、叶、花瓣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叶片中的表达相对较高.并且CbCO在棉花胚珠及纤维发育的起始和伸长阶段都有表达,在开花前1d和开花后5d的胚珠中表达量很高.GbCO基因的表达受到光周期的调节,在夜间表达量高于白天.[结论]GbCO基因可能在陆地棉的开花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棉花开花前不同天数胚珠的采集标准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棉花开花前不同天数胚珠的采集标准,以期更清楚地研究棉花开花前后胚珠中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花苞长、花苞宽、萼片长和萼片宽4种不同的参数来标准化陆地棉新陆早13号开花前不同天数棉花胚珠的特征。[结果]只有花苞长随花期的临近逐渐增长,而其他参数均没有明显变化。因此,选择花苞长为检测开花前不同天数胚珠的标准。统计分析表明,确定以1.0~1.2cm长的花苞为标准采集开花前5d的胚珠,以1.3~1.5cm长的花苞为标准采集开花前3d的胚珠,以1.7cm以上的花苞为标准采集开花前1d的胚珠。[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后期试验中开花前胚珠样品的采集提供参考数据,也为更精确检测开花前后胚珠中基因表达的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陆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建立产销通路 ,并提及物流在流通环节的重要性。最后就大陆各地的招商引资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2.
植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杆菌渗入烟草表皮瞬间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观察实验为例,对植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创新型实验的选题设计、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了探讨。该实验项目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实验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是生物科学特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厌氧水解效率,采用双层平板法筛选出一株耐低温兼性厌氧蛋白酶产生菌192.经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茵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生长8~12h达对数期,初始pH 7.5时酶活力最高.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pH 7.0,酶活力最高达39.3 U/mL.该酶在50℃以下,pH 6.0~9.0性能稳定.在60℃以上热稳定性很差,70℃保存lh酶活力全部丧失.  相似文献   

14.
苦荞的成分功能研究与开发应用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苦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它既能食用 ,又能防病、治病 ,为许多其它主要食物所不及。我国有丰富的苦荞资源 ,对苦荞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 ,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贫困山区的脱贫致富。本文就苦荞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开发应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两门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独立设课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与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养猪场送检的猪肺病料中分离到3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HPS)可疑菌株。经形态镜检、染色特性、生化和部分生物学特性试验,初步鉴定为HPS。在细菌学鉴定基础上,设计合成3对引物,分别以3株分离菌株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均扩增出822 bp8、24 bp和1.9 kb的预期特异性条带。以HPS GD株作为参考阳性菌株,以P1、P2为引物,设计优化PCR反应程序,建立HPS 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病料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HPS PCR检测方法特异与敏感性高、适用性强,可应用于HPS感染的诊断和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万寿菊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寿菊又名金盏花、臭芙蓉 ,千寿菊、蜂窝菊 ,属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人工栽培万寿菊主要是取其花朵作为提取黄色素的原料。在正常条件下 ,种植万寿菊可实现公顷产鲜花 2 2 .5t以上、产值可达 135 0 0元左右、利润可达6 0 0 0元左右 ,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铅、镉单一和复合污染及其与常量元素钙、微量元素锌的交互作用对韭菜植株生长发育和Pb、Cd在其根、叶中迁移富集规律的影响。韭菜中Pb、Cd的含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得。结果表明,韭菜对Pb或Cd的吸收量与土壤单一Pb或Cd污染程度正相关;Pb/Cd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低浓度复合时相互促进吸收,高浓度复合时优先吸收Cd而抑制韭菜对Pb的吸收;锌在高浓度Pb/Cd污染时表现出优良的拮抗作用,可有效降低Pb、Cd的生物有效性并促进韭菜生长。韭菜根是富集Pb、Cd的主要部位,但受代谢方式、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根、叶中的分布存在差异;根与叶中Cd的浓度比为1.5左右,Pb浓度比主要为2.5~4.5之间,显示Cd更易迁移至韭菜叶组织中。  相似文献   

19.
秸秆切碎灭茬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双轴击切式破碎秸秆和根茬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单轴压切原理和非等长刀切碎模型,并对秸杆切碎灭茬机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该机田间试验表明切碎率达91.4%,根茬破碎率达86.5%。该机的应用必将促进一年两熟平作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机选取14头秦川牛(其中1.5岁的公、母牛各4头,2.0岁的公、母牛各3头),按性别分为两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中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的水平,并对每头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胸深、尻宽、腰角宽等体尺指标及体重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表明:在1.5时公、母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2.0岁时公、母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呈下降趋势而胰岛素则呈增加趋势,且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呈差异不显著的负相关(P>0.05)。通过对体尺指数进行分析得出:较1.5岁而言,2.0岁秦川牛体躯发育程度更大,胸围更宽,尻部增幅明显,骨骼等体躯部分生长速度相对减慢,而肌肉等体量部分增长速度则相对加快,符合肉牛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秦川牛中、晚熟的特点。将实测体重与经济性能划分标准比较,发现秦川牛仍属于役肉兼用型品种,但经过近几年的选育,体重有了很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