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比较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复合物疫苗和活疫苗免疫对鸡外周血和脾脏淋巴细胞中NF-κB、IL-6、IL-8、IL-10、MHC-Ⅱ等5种免疫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试验用IBD免疫复合物疫苗和BX株活疫苗免疫1日龄SPF鸡,并设立空白对照。于免疫后7 d、14 d、21 d、28 d、35 d、42 d取外周血和脾脏,采用ELISA方法测外周血血清和LPS刺激后脾脏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NF-κB、IL-6、IL-8、IL-10、MHC-Ⅱ浓度。结果表明,免疫复合物疫苗免疫对鸡外周血中NF-κB、IL-6、IL-8、IL-10、MHC-Ⅱ表达基本无影响,活疫苗免疫能引起NF-κB、IL-6、IL-8、IL-10、MHC-Ⅱ表达水平上调;免疫复合物疫苗和活疫苗免疫再经LPS刺激后均能引起脾脏淋巴细胞中NF-κB、IL-8、IL-10表达水平上调,但对IL-6表达水平起下调作用,对MHC-Ⅱ表达水平无影响。提示IBD活疫苗免疫对鸡外周血和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大,结果为IBD免疫复合物疫苗的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复合物疫苗与活疫苗体外刺激对鸡淋巴细胞NF-κB表达的影响,以及IBD免疫复合物疫苗和活疫苗引起淋巴细胞NF-κB的表达是否与PKC通路、PTK通路、Ca2+通道的调节有关,以及对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试验选取28日龄SPF鸡脾脏,分离脾脏淋巴细胞,分别用IBD免疫复合物疫苗和BX株活疫苗刺激,另外设立分别加入PKC抑制剂、PTK抑制剂、Ca2+抑制剂、NF-κB抑制剂的对照组,加LPS的阳性组,加PBS的空白组。体外分别培养21h和45h后,ELISA方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NF-κB浓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NF-κB核移位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Ca2+浓度。结果表明,IBD免疫复合物疫苗和活疫苗体外刺激均能够引起NF-κB、Ca2+浓度升高,使NF-κB发生核移位,但免疫复合物疫苗引起细胞内Ca2+浓度的升高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活疫苗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提示IBD免疫复合物疫苗和活疫苗体外刺激能够激活淋巴细胞内NF-κB,引起Ca2+浓度的升高,但两种疫苗引起NF-κB表达的上调与PKC、PTK通路无相关性,与Ca2+通道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复合物疫苗与活疫苗免疫鸡法氏囊及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中的病毒载量及免疫效果,本研究采用IBD免疫复合物疫苗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BX株活疫苗免疫1日龄SPF鸡,于免疫后7d、14d、21d、28d、35d、42d采用SYBRGreenI荧光定量PCR、ELISA方法及中和试验检测免疫鸡法氏囊和PBMC中IBDV载量和免疫鸡血清中IBDV抗体滴度,并攻毒,计算两种疫苗的保护率。结果显示,活疫苗免疫7d时IBDV在法氏囊和PBMC中的载量均比其它时间点的高,在14d时到达到最高,之后逐渐下降;两种疫苗刺激产生的IBDV抗体滴度随免疫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在免疫后7d攻毒两种疫苗的保护率均为0,其它时间的攻毒保护率均为100%。本研究结果表明,IBD免疫复合物疫苗与活疫苗免疫后病毒在鸡体内开始大量复制的时间并不相同,但免疫效果基本相同。本实验为IBD免疫复合物疫苗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中药复方多糖(compou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olysaccharides,cCHMPS)对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采用PCR-SSCP方法将200羽白羽肉鸡按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分组,采集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加入终剂量为100、75、50、0μg/mL的cCHMPS,共培养24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CHMPS对鸡淋巴细胞NF-κB、TNF-α、IL-6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CHMPS能显著增强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淋巴细胞NF-κB、TNF-α、IL-6mRNA的表达量(P0.05)。并且同一基因型鸡中,当cCHMPS剂量为50μg/mL时,AB、AA基因型鸡淋巴细胞NF-κB、TNF-α、IL-6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剂量组(P0.05);AC基因型鸡淋巴细胞NF-κB、IL-6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剂量组(P0.05);AC基因型鸡淋巴细胞TNF-αmRNA的表达量在cCHMPS为100μg/mL时显著高于其他剂量组(P0.05)。综上所述,cCHMPS能不同程度的促进各MHC B-LβⅡ基因型鸡NF-κB、TNF-α、IL-6mRNA的表达,且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淋巴细胞最适中药复方多糖免疫调节剂量不同。  相似文献   

5.
用A、B、C、D、E5种IBD活疫苗于14日龄免疫三黄鸡,在1、3、7、10、13、15、17、21、28、35、42日龄分别测定各组IBD的免疫效价,并于免疫后第1d、3d、7d、14d、21d、28d时每组扑杀5只,测定与免疫功能相关的组织脏器系数,以综合评价5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对鸡主要免疫器官的损伤程度。免疫效价测定结果表明,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5种IBD活疫苗中以A苗和E苗免疫效果最好,C苗、D苗次之,B苗最差。脏器系数测定结果表明,5种IBD活疫苗对商品鸡各主要免疫器官组织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B疫苗对法氏囊影响较大,B、D两种疫苗对胸腺组织影响较大,E疫苗对脾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用鸡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疫苗(IBDV-Icx)和常规IBD活疫苗分别免疫1日龄商品鸡和SPF鸡,进行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效力比较.免疫后8d检测,IBDV-Icx免疫组鸡的法氏囊未见明显萎缩,而传统弱毒疫苗免疫组鸡的法氏囊萎缩明显;免疫后28d各组用IBDV标准强毒株进行攻击,IBDV-Icx免疫组鸡的攻毒保护率均为10/10,常规IBD活疫苗对照组分别为8/10及9/10.免疫后3个月,IBDV-Icx免疫组血清抗体可达AGP1∶32,攻击强毒仍为10/10保护,而常规IBD活疫苗免疫后2个月抗体AGP为0,攻毒保护率为1/10,免疫后3个月时攻毒10/10发病.  相似文献   

7.
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物疫苗和活疫苗分别免疫1日龄SPF雏鸡,免疫后9d观察法氏囊病变,免疫后14、21、28d对各组鸡采血测定IBDV中和抗体,21d及28d时用强毒攻击,计算各组疫苗保护率。结果表明,免疫后9d免疫复合物疫苗组鸡法囊正常,活疫苗组鸡法氏囊全部明显萎缩;免疫后14、21、28d,免疫复合物疫苗组鸡IBDV中和抗体分别为2.9±0.99、8.1±0.88和10.6±1.78,活疫苗组IBDV中和抗体分别为3.3±1.14、8.3±1.16和9.2±1.23,免疫后21d及28d疫苗免疫组均100%保护。试验证明免疫复合物疫苗比活疫苗更为安全,免疫复合物疫苗免疫SPF雏鸡产生比活苗更高的IBDV中和抗体,保护率达100%。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探究黄芪多糖对肠道黏膜及口蹄疫疫苗免疫的增强作用,给试验小鼠口服4 d黄芪多糖,之后接种口蹄疫商品疫苗,收集二免后1~3周血清,采用间接夹心ELISA法检测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及抗体效价;二免后3周处死小鼠,收集十二指肠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肠道组织CD80和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Toll样受体4(TLR-4)及核因子-κB(NF-κB)p65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试验组小鼠口服黄芪多糖二免后第2,3周血清IgG水平及抗体效价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二免后3周,肠道组织CD80、CD86、MHC-Ⅱ、TLR-4及NF-κB p65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说明口服黄芪多糖能够上调肠道黏膜固有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口蹄疫疫苗免疫的抗体反应。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中药复方多糖对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的免疫调节作用,采用PCR-SSCP方法将黄麻肉鸡按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分组后于28日龄时各组随机取5只试验鸡,采集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与终浓度为0.5、1、2μg/mL的TLR2抗体共培养1h后,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00、100、50、25、0μg/mL的中药复方多糖共培养24h,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TNF-α和NF-κB的质量浓度。结果显示,加入TLR2抗体后,中药复方多糖促进淋巴细胞分泌IL-6、TNF-α和NF-κB的能力受到明显抑制,并且随着TLR2抗体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表明TLR2是中药复方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受体之一,中药复方多糖可能通过与淋巴细胞表面TLR2结合,经TLR2/NF-κB信号通路活化转录因子NF-κB,促进IL-6和TNF-α的分泌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植物血凝素(PHA)复方制剂对鸡免疫调节的作用与核因子-κB(NF-κB)的关系,试验联合应用La Sota疫苗,在不同免疫时期,采用RT-PCR法对胸腺、脾脏、法氏囊中NF-κB mR-NA的表达进行测定,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NF-κB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免疫时期,适当剂量的PHA复方制剂有上调胸腺中NF-κB mRNA表达、降低脾脏和法氏囊中NF-κB mRNA表达的作用;在外周血中,PHA复方制剂有降低NF-κB浓度的作用。说明PHA复方制剂的作用机理与调节NF-κB有关,在不同免疫阶段及免疫脏器中作用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1.
将128只10日龄SPF鸡随机分成8组,每只免疫1PD50的新城疫LaSota疫苗;同时Ⅰ~Ⅵ组鸡分别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IL-1β、rFPV-IL-2或cMGF,而Ⅶ组和Ⅷ组鸡分别皮下注射鸡痘病毒wt-FPV和PBS作为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结果,重组鸡痘病毒表达的IL-1β、IL-2或cMGF可以消除鸡痘病毒在免疫后第7d对雏鸡体重增长的影响;一定剂量的IL-1β和IL-2可使鸡脾中CD4^+T细胞在免疫后第7d和CD8^+T细胞在免疫后第14d的总体水平提高;免疫第21d新城疫F48E8强毒攻毒后,一定剂量的IL-1β和IL-2能提高免疫保护率,而cMGF却无此作用。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表达的IL-1β和IL-2在一定剂量下可增强新城疫LaSota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禽呼肠病毒(ARV)对SPF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8+T细胞数量变化和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了ARV感染后1、7、14、21、28、35d感染组和对照组SPF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8+T细胞含量和细胞因子IL-1β、IL-6、IL-17、IL-18、IFN-γ、TNF-α基因mRNA相对转录时相。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SPF鸡感染ARV后7d和14dCD4+、CD8+T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其中感染7d,CD8+T细胞含量差异显著(P0.05);感染后1、21、28、35d感染组CD4+、CD8+T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感染1d后CD4+、CD8+T细胞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说明外周血T细胞亚型变化是ARV感染的重要表现之一。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L-1β、IL-6(除7d外)、IL-18(除14d外)和TNF-α在整个感染过程中表达上调,IL-17和IFN-γ除感染1d外,均表达下调,说明IL-1β、IL-6、IL-17、IL-18、IFN-γ和TNF-α均参与了ARV的感染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鸡IL-1β、IL-16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根据GenBank登录的鸡IL-1β和IL-16序列设计两对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四川山地乌骨鸡外周血淋巴细胞RNA中克隆IL-1β和IL-16基因,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连接构建了pDNAIL-1β和pDNAIL-16。分别将两种重组质粒与IBVDNA联合免疫SPF雏鸡并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pDNAIL-1β和pDNAIL-16均能促进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增加(p<0.05),增强IBV DNA疫苗对同型强毒的保护率15%~25%,pDNAIL-1β提升DNA疫苗的抗体水平的时间比pDNAIL-16多7d。试验表明,鸡IL-1β、IL-16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对IBV DNA疫苗的免疫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致力于评价鸡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的表达模式与马立克氏病抗性遗传性状的相关性。MDV-1分别感染7日龄普通品系和抗性品系的霞烟鸡,攻毒后第4、7、10、14、21、28、35天采集外周血并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L-18转录水平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普通霞烟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具有相对高水平的IL-18mRNA,而马立克氏病抗性霞烟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则具有相对低水平的IL-18mRNA。结果显示,鸡IL-18基因的表达模式与马立克氏病(MD)抗性遗传性状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中药复方多糖对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淋巴细胞IL-1β、TNF-α、IL-8mRNA表达量的影响。采用PCR-SSCP方法将500羽京红1号蛋鸡按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分组,采集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0、75、50、0μg/mL中药复方多糖共培养24h,收集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IL-1β、TNF-α、IL-8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中药复方多糖均能提高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IL-1β、TNF-α、IL-8基因mRNA的表达量(P0.05)。中药复方多糖剂量为50μg/mL时,AA、BC基因型鸡IL-1β、TNF-α、IL-8基因mRNA的表达量最高,中药复方多糖剂量为100μg/mL时,BB基因型鸡IL-1β、TNF-α、IL-8基因mRNA的表达量最高。中药复方多糖能不同程度的促进各MHC B-LβⅡ基因型鸡IL-1β、TNF-α、IL-8基因mRNA的表达,且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淋巴细胞最适中药复方多糖免疫调节剂量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6.
将鸡传染性法代囊病病毒(IBDV)BX株抗原和IBDV高免血清按一定比例混合,初步制备了无菌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物疫苗1~5(分别含有32、8、4、0.5及0.125单位IBDV中和抗体),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物疫苗1~5及BX株活疫苗分别免疫1日龄低母源抗体水平雏鸡,免疫后9 d观察法氏囊病变,免疫后28 d采血测定IBDV中和抗体,并用强毒攻击,计算各组疫苗保护率。结果显示,免疫后9 d,复合物疫苗1~3免疫组鸡法氏囊正常,复合物疫苗4、5免疫组和BX株活疫苗免疫组分别有2/10、4/10和5/10的试验鸡法氏囊出现了病变;免疫后28 d,复合物疫苗1~5免疫组和BX株活疫苗免疫组IBDV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8.34log2、9.60log2、9.21log2、7.88log2、9.50log2和9.12log2,攻毒保护率分别为90%、100%、100%、80%、90%和80%。试验结果表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物疫苗2、3(分别含8、4单位IBDV中和抗体)免疫1日龄低母源抗体水平的雏鸡效果最好,攻毒保护率能达到100%。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在新城疫La Sota疫苗免疫不全的情况下,重组鸡痘病毒(rFPV)表达的鸡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和髓细胞生长因子(MGF)是否具有免疫增强作用。10日龄SPF鸡随机分成8组(I~VIII),每组18只,每只接种1个半数保护剂量(PD50)的LaSota疫苗,同时免疫不同剂量的表达鸡IL-1β、IL-2或cMGF的rFPV(rFPV-IL-1β、IL-2、cMGF)。结果:rFPV表达的IL-1β、IL-2或cMGF可以消除鸡痘病毒在免疫早期对雏鸡体重增长的影响;一定剂量的IL-1β和IL-2可使鸡脾脏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总体水平提高;免疫21d后用新城疫的F48E8强毒经肌肉攻毒。一定剂量的IL.1B和IL一2(I和III组)能提高La Sota疫苗的免疫保护率,而cMGF却没有表现出这种作用。本研究表明rFPV表达的IL-1β和IL-2在一定的剂量下可以增强La Sota疫苗的免疫效果,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益生菌对新城疫(ND)疫苗免疫雏鸡的免疫效果影响。将100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益生菌组、ND疫苗单独免疫组、益生菌联合ND疫苗应用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试验雏鸡于ND疫苗两次应用后0、7、14、28、42 d胸腺、脾脏中细胞免疫功能及IL-2 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益生菌联合ND疫苗免疫雏鸡后,其胸腺和脾脏中T细胞增殖能力和IL-2 mRNA表达,分别于ND疫苗免疫后7~28 d明显(P0.05或P0.01)高于ND疫苗或益生菌单独应用雏鸡。表明益生菌可通过提高雏鸡免疫器官中T细胞增殖功能和IL-2 mRNA表达,发挥增强ND疫苗免疫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7,(3):456-460
为了确定重组质粒pcDNA3-IL-2对鸡球虫疫苗的免疫增效作用,将60只14日龄雏鸡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对照组、球虫活疫苗免疫组、球虫活疫苗免疫加50、100、150μg/只重组质粒组。分组当天进行鸡球虫病四价活疫苗免疫,1,7d分别肌肉注射重组质粒pcDNA3-IL-2。至21d时,除第1组(对照组)外,每只鸡经口灌服E.tenella卵囊8×104个。对免疫后鸡的生长性能,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IFN-γ、IL-2、IgG含量以及攻虫后的抗球虫指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pcDNA3-IL-2重组质粒对鸡球虫疫苗免疫增效的适宜剂量为100μg/只,与第2组比较,14、21、28d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提高了26.54%、27.15%和24.19%(P<0.05);血清IFN-γ含量显著提高了8.87%、14.56%和15.18%(P<0.05);血清IL-2和IgG含量分别提高了3.40%、4.09%、3.95%和12.75%、9.73%、9.87%,胸腺、法氏囊与脾脏指数分别提高了4.91%、9.27%和2.46%(P>0.05),ACI指数达180.71,提高了9.24%。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新城疫(ND)、克隆-30株,传染性法氏囊病(IBD)CT株的含毒鸡胚胚体和尿囊液研制成二联活疫苗.用10个免疫剂量ND、IBD二联活疫苗免疫7~10日龄雏鸡,不引起ND和IBD临床症状,说明该苗安全可靠.ND、IBD二联活疫苗与ND、IBD单苗免疫对比试验,测定血清抗体结果,无显著差异,接种7~10日龄鸡,7天产生免疫力,14~21天达到高峰,一次免疫,免疫期2个月,保护率95%以上,从而能产生注射一次疫苗起到一针同时能防两种传染病,减少运输成本和应激的效果.现地应用已逾2亿羽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