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掌握云南省边境地区牛群中的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AV)流行情况和分布特征,采用竞争ELISA检测方法,对2019—2020年采自云南省边境地区10个县市的牛群血清样品进行AKAV抗体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在采集的4 437份牛血清样品中,检出抗体阳性样品1 367份,平均抗体阳性率为30.81%;2019年抗体阳性率为27.88%,2020年为32.14%,差异不显著(P>0.05);入境牛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本地牛(P<0.05);养殖场抗体阳性率略高于散养户和交易市场,但三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饲牛群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半放牧半舍饲和系牧饲养(P<0.05),黄牛的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水牛(P<0.05)。结果表明,云南省边境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AKAV感染且有加重趋势,入境牛感染风险较高,需持续开展血清学调查和监测,加强境外牛的检疫和移动控制,降低AKAV向内地扩散的风险。本研究摸清了云南省边境地区牛群中的AKAV流行本底,为今后该病毒流行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牛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与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AV)的流行与分布现状,2022年在云南省9个边境县(市)采集1 820份牛血清样本,应用c ELISA方法进行BTV与AKAV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Excel 2007等软件进行区间、群间和时间的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共检出BTV阳性样品1 207份,样品阳性率为66.32%(1 207/1 820);检出AKAV阳性样品350份,样品阳性率为32.17%(350/1 088)。各县(市、区)的BTV样品阳性率为43.50%~93.00%,AKAV为12.90%~50.00%,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黄牛和西门塔尔牛的BTV和AKAV抗体样品阳性率均高于水牛,入境牛BTV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本土牛,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规模养殖场的BTV和AKAV抗体阳性率和散养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7—8月的BTV和AKAV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5—6...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蓝舌病(bluetongue,BT)在云南边境地区的流行和分布情况,2020年采用竞争ELISA方法,在云南省边境地区12个县市随机采集135个养殖场、活畜交易市场和散养户的380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2个边境县市均检出阳性血清样品,平均样品阳性率为77.9%,场户阳性率为93.3%;样品阳性率有一定的地区差异,其中陇川县最高(92.0%),孟连县最低(48.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境外牛血清样品阳性率(84.8%)显著高于本地牛(67.9%),P<0.05;不同饲养方式下的样品阳性率存在差异,其中舍饲最高(81.4%),半放牧半舍饲(62.5%)最低,P<0.05;黄牛样品阳性率(80.0%)明显高于水牛(61.4%),P<0.05。结果推断,BT在云南边境地区可能广泛存在且流行严重,需要持续开展血清学调查、监测,重点加强对境外牛的控制。本研究为我国西南边境地区BT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和对比云南边境地区和其他地区2018-2020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免疫保护水平,疫情发生风险,2018-2020年在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14个边境县和其他地区的规模场、散养户采集猪血清,应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ELISA抗体检测方法进行病毒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900份猪血清样品中,阳性样品2179份,群体阳性率为75.14%(2179/2900),S/P平均值为1.0510±0.7484,变异系数为70.77%。各县PRRSV抗体阳性率在50%~90%之间,并且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抗体阳性率最高为孟连91.33%(274/300)。不同阶段猪群PRRSV平均抗体水平存在差异,哺乳仔猪抗体阳性率最低为48.14%(297/617),育肥猪抗体阳性率最高87.30%(949/1087)。入境猪群和境内猪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1),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猪群PRRSV抗体阳性率要高于自然散养户。本研究结果表明:猪群PRRSV抗体水平在云南边境地区整齐度不高,且地区间存在差异,入境猪群有传播疫情的风险,因此可依据边境地区的养殖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牛口蹄疫免疫状况,评估疫情发生风险,对2016—2019年采自临沧市镇康、耿马和沧源3个县168个场点的入境牛和境内牛血清1 688份,采用口蹄疫病毒O、A、Asia-1型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与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单抗阻断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显示: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9.99%、39.22%、28.85%,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为20.44%。与沧源县和耿马县相比,镇康县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和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显著偏低(P<0.01)。2016—2019年,O、A型抗体阳性率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Asia-1型呈下降趋势,非结构蛋白抗体呈现波浪状变化。境内牛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入境牛(P<0.05),而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入境牛(P<0.01);水牛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和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均高于黄牛。结果表明,云南省临沧市中缅边境地区入境牛口蹄疫免疫水平较低,且隐性带毒率较高,存在较高的病毒传入和疫情发生风险。提议在中缅边境地区持续开展牛口蹄疫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提高边境地区易感动物免疫密度,严格监控牛的非法跨境移动。本研究为中缅边境地区牛口蹄疫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云南边境地区的蓝舌病流行和分布情况,采用竞争ELISA方法,2019年对云南省边境地区5个州市12个县(市)的1 58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蓝舌病病毒抗体检测,同时从检出的阳性血清中,每县(市)随机选取15~55份,采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12个边境县(市)均检出阳性血清样品,但有一定的地区差异,其中芒市最高(94.1%),沧源县最低(17.0%);本地牛和境外牛血清样品阳性率差异不大(P>0.05),均在70.0%以上;各县(市)均存在5个以上血清型的交叉感染。结果表明,蓝舌病在云南边境地区广泛存在,且呈多种血清型混合流行态势,需要持续开展血清学调查。本研究为我国西南边境地区蓝舌病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应用口蹄疫O、A、Asia-1型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和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单抗阻断ELISA试剂盒,对采集自云南省10个边境县的牛和猪血清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牛口蹄疫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分别在9.23%~37.75%、3.00%~23.57%、9.75%~48.67%之间,阳性率偏低,并且地区间差异较大。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在14.16%~51.00%之间,其中勐海为51.00%、芒市为48.96%,动物带毒风险较大。境内牛与境外入境牛口蹄疫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基本相当,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略高于境内牛。由于入境牛免疫率较低,须加大对入境牛的监控。黄牛和水牛口蹄疫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基本一致,但黄牛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为36.47%,水牛为26.86%,黄牛阳性率显著高于水牛,这可能是因为云南省边境地区的黄牛主要来自印度、孟加拉国,经缅甸进入我国。猪口蹄疫血清抗体阳性率较低,除芒市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达到81.00%外,其余均在0~6.00%之间,这可能与云南省近年来大量免疫合成肽疫苗有关。建议加强云南省边境地区的口蹄疫防控工作,提高口蹄疫免疫密度和抗体水平,严控边境地区口蹄疫易感动物的无序流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猪弓形虫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对云南省3个边境地区生猪屠宰场猪血清进行弓形虫检测,采集猪血液样本631份,应用猪用弓形虫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中弓形虫抗体。结果表明:云南省边境地区猪血清中弓形虫IgG抗体总阳性率为2.2%,其中中越、中老、中缅边境地区猪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7/229)、2.8%(6/213)、0.5%(1/189),各地区间弓形虫感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云南边境地区市售猪肉及其副产品存在弓形虫,应减少或改变生食或半生食猪肉及其副产品,以降低弓形虫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了解赤羽病在广西各地区牛和山羊中的流行和分布情况,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4年、2015年采集自广西全境14个市的1 428份山羊血清和983份牛血清进行AKAV抗体检测,并对地理、气候因素与AKAV感染分布情况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广西山羊和牛的总AKA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6.48%和63.89%,且各地区间存在差异。其中山羊AKAV抗体阳性率以梧州市最高,牛AKAV抗体阳性率以贺州市最高,分别为62.50%和87.50%。广西境内牛和山羊感染AKAV的分布情况受到纬度、气温和降雨量等地理、气候因素的影响,较高纬度的桂北地区的抗体阳性率低于较低纬度的桂南地区;气温和降雨量较高的地区的AKAV抗体阳性率均高于气温和降雨量较低的地区。说明广西境内各地区牛和山羊中均存在AKAV隐性感染,应根据其影响因素合理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牛口蹄疫(FMD)免疫情况,对2021年采自云南省7个边境县市的1 522份牛血清样品,采用O、A型口蹄疫病毒(FMDV)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及FMDV 结构蛋白单抗阻断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O、A型抗体阳性率平均分别为57.61%、67.29%,未达到70%的国内最低免疫标准;勐腊、盈江两地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偏高,分别为57.50%、54.62%;入境牛O型、A型、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0.29%、79.70%、58.23%,本地牛分别为54.31%、63.87%、40.52%,差异显著(P<0.05);规模场、散养户、隔离场的O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04%、52.24%、70.29%,A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73%、63.12%、79.70%,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7.78%、42.31%、58.52%,隔离场阳性率场显著高于规模场和散养户(P<0.05)。结果表明:云南省边境地区FMDV免疫抗体水平不高,且存在一定的病毒传入风险,需持续开展血清学调查和监测,提高疫苗接种强度,降低FMDV向国内扩散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拟制备2~3个氨基酸组成的鸡肉小肽,为鸡肉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的方法和依据。试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在110℃温度下研究盐酸浓度、水解时间、料液比对鸡肉制备小肽的水解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平均肽链长度和氮回收率,确定最佳的盐酸水解小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不同水解工艺条件对总氮、游离氮、水解度、氮回收率、平均肽链长度、肽平均分子质量各项指标均有影响,对各指标进行极差分析,盐酸浓度是决定总氮、游离氮、水解度、氮回收率、平均肽链长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水解时间与料液比次之。鸡肉小肽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水解时间4 h、盐酸浓度4 mol/L、料液比1∶3,在此条件下,小肽中的氮水解回收率为81.79%。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混合感染猪场伪狂犬病的净化,采用PCR和ELISA进行病毒核酸与抗体检测,采用不同的净化方法,选取云南省3个自繁自养种猪场,A场同时净化PRV和PCV2,免疫接种PRV疫苗;B场净化PRV,免疫接种PRV疫苗;C场同时净化PRV和PCV2,免疫接种PRV和PCV2疫苗。结果表明,C场实施猪伪狂犬病净化前gE阳性率为15.94%,gB阳性率为86.96%,实施猪伪狂犬病净化3年后gE阳性率为1.43%,gB阳性率100%。结果提示,C场在同时净化PRV和PCV2,同时接种猪伪狂犬病和圆环病毒2型疫苗的模式下,净化效果最优,为地区种猪场提供疾病净化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贮存温度和时间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鸡蛋品质的影响,收集饲喂6种日粮的41周龄海兰褐蛋鸡所产蛋,每组40枚,随机均分为2份,分别放置于室温和4 ℃冰箱,在保存0、15、30、60和90 d时各取4枚测定鸡蛋失重率、比重和蛋黄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富含PUFA鸡蛋在贮存过程中失重率、比重和蛋黄MDA含量无显著差异( P >0.05);鸡蛋室温与4 ℃贮存相比3个指标差异极显著( P <0.01),室温贮存失重率是4 ℃贮存的3倍左右,且失重率与贮存时间呈显著正相关;鸡蛋室温贮存比重下降大于4 ℃贮存,且比重与贮存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室温贮存蛋黄MDA含量均高于4 ℃贮存( P <0.05),各组蛋黄MDA含量随贮存时间延长呈显著正相关增加趋势。研究揭示,富含PUFA鸡蛋在储存过程中失重率、比重和蛋黄MDA含量变化与普通鸡蛋无差异;鸡蛋室温贮存15 d或4 ℃贮存30 d仍为鲜蛋,4 ℃贮存优于室温贮存。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选用30份玉米样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法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AFB1)进行测定比较,得出两种方法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其中,使用HPLC-MS外标法定量时,设计两组标准曲线,分别是玉米基质液加标组曲线和纯标组曲线,得到的结果再与ELISA比较。结果显示:用ELISA筛选出的阳性样品,用HPLC-MS法确证亦为阳性,判定结果一致,但具体检出量存在差异。当样品中AFB1含量为2~6μg/kg时,测定结果 HPLC-MS(纯标组)相似文献   

15.
实验采集饲用玉米样品共30份,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法对玉米赤霉烯酮(ZEA)和T-2毒素(T-2)2种霉菌毒素进行检测,旨在比较两种方法对饲用玉米中霉菌毒素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对饲用玉米中的ZEA均100%检出。检测T-2时ELISA法的检出率为83.33%,HPLC-MS法则未检出。两种方法检测出的霉菌毒素含量均都表现出ELISA法的检出值普遍高于HPLC-MS法。ELISA法前处理简单、检出速度较快且适合大批量样品检测,但因干扰因素较多易出现假阳性。HPLC-MS法前处理复杂、成本昂贵、操作要求高,但检测结果较为稳定和准确。说明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应结合两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用ELISA法初筛,检测结果呈阳性后,再用HPLC-MS法进行精确定量,这样既能实现检测目的又能节省检测费用。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昆明海关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等单位联合研发的蓝舌病病毒B-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YN BTVB-ELISA)的临床适用性,将YN BTV B-ELISA检测试剂盒与法国ID.VET公司研制的蓝舌病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ID.VET C-ELISA)进行比对检测试验。本试验对1 278份牛羊血清进行比对检测,另外对1份已知背景的阳性血清倍比稀释后进行检测,比较两种试剂盒的敏感性。结果显示:YN BTV B-ELISA检测试剂盒与ID.VET C-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相对敏感性、相对特异性分别是99.92%、99.63%、100%;将两者一致性用Kappa值表示,Kappa=0. 998;YN BTV B-ELISA、ID.VET C-ELISA检测阳性血清效价的最低稀释倍数分别是1:128、1:16。试验表明,YN BTV B-ELISA检测试剂盒与ID.VET C-ELISA检测试剂盒的符合率、相对敏感性、相对特异性均较高,并且YN BTV B-ELISA检测试剂盒敏感性更高,在蓝舌病病毒抗体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铝毒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南方酸性土壤地区种植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筛选能够在酸性富铝化土壤中生长优良的苜蓿材料,对于紫花苜蓿在南方大面积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27份云南紫花苜蓿为材料,研究100 mg·kg-1浓度铝胁迫处理下供试材料株高、脯氨酸、根系活力以及有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铝对苜蓿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不同材料反应敏感性不同。铝对供试苜蓿株高和根系活力有明显抑制作用;铝处理下苜蓿叶片中游离脯氨酸、有机酸含量显著积累(P<0.05),所有供试材料的相对脯氨酸含量均大于100%,但不同材料相对有机酸含量表现差异较大。采用聚类分析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供试苜蓿材料的耐受性,以15,12,14,13号材料表现较优,可用于选育适应酸性富铝化土壤的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云南地方鸡种大围山微型鸡与艾维茵肉鸡肌肉营养成分中粗脂肪含量与脂蛋白脂酶(LPL)基因mRNA表达差异,屠宰同批12周龄大围山微型鸡和艾维茵肉鸡各20只,测定肌肉营养成分含量和LPL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在胸肌和腿肌中,大围山微型鸡粗灰分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艾维茵肉鸡,在胸肌和腿肌中大围山微型鸡水分的含量显著低于艾维茵肉鸡,且胸肌和腿肌中大围山微型鸡LPL基因表达量分别为3.98、5.72,均高于艾维茵肉鸡的3.70、3.54。可见,大围山微型鸡肌肉粗蛋白、粗脂肪等营养成分优于艾维茵肉鸡,LPL基因促进脂肪沉积,因此LPL基因可作为影响家禽脂肪沉积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饲粮蛋白质水平对云南半细毛羊空怀母羊生长速度、血清尿素氮(BUN)、瘦素(LEP)和繁殖激素的影响,试验选用50只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平均分为5组,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8.44%、9.95%、12.31%、13.58%、15.90%的饲粮,试验期为44d,14d预试期和30d正式试验。结果表明:(1)各组初始体重、末重和料重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组3的日增重较组2显著降低31.00%(P<0.05)、平均日采食量较组2显著降低8.72%(P<0.05),其余各组的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组2的日均蛋白质采食量较组1提高24.04%(P<0.01)、组3较组2提高13.10%(P<0.05)、组4较组3提高14.45%(P<0.01)、组5较组4提高14.85%(P<0.01)。(2)BUN浓度随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除第3组和第4组外,其余各组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且从组2到组5依次较前一组提高34.65%(P<0.01)、34.94%(P<0.01)、7.29%(P<0.05)、10.12%(P<0.01)。(3)组5的LEP浓度较组2显著降低29.23%(P<0.05),较组4降低36.11%(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中饲粮蛋白质水平为9.95%时表现出较好的采食量和较快的生长速度,而且料重比、BUN相对不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推荐云南半细毛羊母羊空怀期的饲粮蛋白质水平为9.95%。  相似文献   

20.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流行广,是导致奶业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为了解昆明市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状况,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对昆明市周边3个标准化奶牛场和3个奶牛合作社奶牛按照30%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检查。在抽检的2 297份乳样中,隐性乳房炎阳性数为897份,阳性率为39.05%,规模化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28.79%)显著低于奶牛合作社(56.21%)(P<0.01);奶牛后乳区发病率(69.34%)明显高于前乳区(57.64%);随着产犊胎次的增加,奶牛乳房炎患病率随之显著增高。本调查对掌握昆明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以及早发现和控制该病发生、提高牛奶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