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肌肉糖原酵解是屠宰后肌肉向肉转变过程中的主要能量代谢途径,产生的乳酸和H+会降低肉的pH、改变蛋白质变性程度,与肉色、系水力、嫩度密切相关,对肉品质形成有重要作用。肌肉糖原酵解潜力可反映糖酵解的程度与速率,是肉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综述了猪肌肉糖原酵解潜力的影响因素及其营养调控途径,为肉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规模化养殖的肉鸡在进出养殖场、转群、集中屠宰前都需要运输,运输过程不可避免会发生应激。强烈应激严重影响肉鸡的生理和代谢功能,从而使肉品质下降,甚至导致疾病、死亡。本文综述了影响宰前运输应激的相关因素,运输应激对肉鸡理化指标、物质代谢以及肌肉品质的影响,讨论了热应激蛋白、腺苷酸活化蛋白酶与肌肉品质的相关性,为研究运输应激相关机理和指导肉鸡业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肌肉中糖原前体和大分子糖原两个糖储对宰后肉中糖酵解潜力和肉质的影响,以及宰前饲养管理调控对肉质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快速增长和肌肉增生型肉鸡品种选育导致大量异质鸡胸肉的产生。其中,类PSE(Pale soft and exudative-like meat)肉由于颜色苍白、质软、渗出率高严重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且由于蛋白变性导致的加工特性差、出品率低等问题给肉类加工业造成巨大损失。宰前应激会刺激动物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系统和生理代谢功能,造成宰后初期肌肉生理生化失调,也会对肉品质产生影响。本文旨在综述高温运输诱导类PSE肉的发生机制,探讨高温运输应激对肉鸡应激反应、能量代谢、氧化还原状态、钙离子通道蛋白和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以期为改善肉鸡福利和降低类PSE肉的发生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4,(9):1-5
通过分别测定不同饥饿时间后藏系绵羊肌肉的AMPK活性,糖酵解指标以及肌肉品质指标,分析饥饿应激对宰后AMPK活性及藏系绵羊肉品品质的影响,初步探明饥饿应激与AMPK活性及肌肉品质的关系,为提高肉品品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短期的饥饿应激(不超过24h)对宰后藏系绵羊肌肉的AMPK活性以及肌肉的品质没有显著的影响,而长期的饥饿应激(超过48 h)可以使宰后藏系绵羊肌肉的AMPK活性升高,ACC和GS活性下降,糖原含量下降,乳酸含量升高,pH值下降,熟肉率和滴水损失下降,剪切力上升。结果提示长时间的饥饿应激(超过48 h)可以通过提高AMPK活性,加快糖酵解的速度,使宰后藏系绵羊肌肉的糖原含量下降,乳酸含量升高,pH值降低,而较低的pH值,对藏系绵羊的肌肉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家禽在养殖中会受到一些应激因素的影响,导致宰后酸度、肉色、嫩度、系水力等肉品质发生改变,对肉鸡的经济效益和产品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肉鸡屠宰前应激因素对肉品质的影响、作用机制和调控措施,以期为肉鸡肉品质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家禽在养殖中会受到一些应激因素的影响,导致宰后酸度、肉色、嫩度、系水力等肉品质发生改变,对肉鸡的经济效益和产品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肉鸡屠宰前应激因素对肉品质的影响、作用机制和调控措施,以期为肉鸡肉品质的调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肉鸡|屠宰前|应激|肉品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一水肌酸(CMH)对宰前运输应激黔东南小香鸡血液指标、肉品质及肌肉糖酵解的影响。试验选择150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黔东南小香鸡160羽,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A组和B组饲喂基础饲粮,C组和D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6%和0.12%的CMH。试验期为14 d。试验结束当天,A组不做运输应激处理,B组、C组和D组进行3 h宰前运输应激处理。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CMH对黔东南小香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A组相比,B组的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增加(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胸肌pH24 h、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胸肌亮度(L*)值、滴水损失、蒸煮损失、乳酸含量及糖酵解潜力显著增加(P 0.05),胸肌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和果糖-2,6-二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3)与B组相比,D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胸肌pH24 h和糖原含量显著增加(P0.05),胸肌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和果糖-2,6-二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胸肌L*值、滴水损失、蒸煮损失、乳酸含量及糖酵解潜力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0.12%的CMH缓解了黔东南小香鸡运输应激,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抑制了运输应激引起的肌肉糖酵解,对宰前运输应激黔东南小香鸡肌肉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肌肉糖原代谢调控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肉糖原酵解潜能对肌肉品质有比较重要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从糖酵解潜能与肌肉品质的关系、影响糖原代谢的因素及通过糖酵解途径提高肌肉品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探讨糖原代谢规律及未来实现优质风味猪肉的选育与营养调控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人类运动生理学及糖原代谢相关疾病的理论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岩  徐幸莲  王鹏 《中国家禽》2012,34(13):48-50
宰前管理是肉鸡宰前禁食、禁水、运输、宰前静养的统称,是实现动物福利和品质控制的首要环节,对宰后鸡肉的品质有显著影响。本文就国内外肉鸡宰前管理(宰前禁食、禁水、运输、宰前静养四个环节)情况及其对鸡肉品质产生的影响进行阐述,着重分析运输过程中不同应激因素对鸡体造成的损伤以及对鸡肉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我国肉鸡屠宰加工宰前管理规范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饥饿应激对藏羊肌肉品质的影响,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蒽酮比色法、羟基联苯法,参照李梦云和孙玉民等的方法分别测定正常饲养和饥饿应激后藏羊背最长肌、颈部肌肉、股二头肌三个部位肌肉的AMPK活性、糖原含量、乳酸含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藏羊不同部位肌肉有不同的AMPK活性、糖酵解指标和品质指标。饥饿应激对不同部位肌肉的糖酵解指标和品质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饥饿应激对股二头肌的糖酵解指标和品质指标影响最大。说明饥饿应激会给动物的肌肉品质带来很大的影响,进而给动物的生产带来危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宰前应激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进  蒋思文 《养猪》2007,(4):27-29
宰前应激严重影响着猪肉品质以及猪的福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都在积极探索宰前应激对肉质的影响规律,以期望通过一些积极的调控手段来降低宰前应激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同时提高猪在运输、屠宰过程中的福利。本文主要综述了影响猪肉品质以及猪福利的宰前应激因素、应激的评价指标以及降低宰前应激的调控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肉用鸡在一段较长时间的平静生活后,在宰前所进行的一些处置,不仅会影响到它们安宁的生活,也会影响到肉类的品质,并且通常是负面的影响。对待宰肉用鸡的处理,包括断料、抓捕、装箱、运输、进栏、绑缚等,都会影响鸡的福利。这种对鸡福利的影响可能部分的由于动物体内储存能量的消耗。屠宰时肉鸡的代谢状态决定了宰后早期肌肉的代谢状态,并随着加工过程而改变,最终影响到鸡肉的品质。宰前处理对动物代谢参数的影响,通常是通过测定在农场和屠宰时代谢参数的不同水平。同样,各种处理对宰后肉用鸡肌肉新陈代谢的影响,也是通过宰后初期和宰后24h代…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强度的运输应激对肉仔鸡血液应激敏感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360只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肉仔鸡公雏随机分配到5个处理中,分别为不运输且无休息的对照组,另4个处理采用2×2因子设计,处理因素分别为运输时间(45和180 min)、运输结束至屠宰的间隔时间(45和180 min).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46日龄时对肉仔鸡进行运输处理并采集样品.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肉仔鸡血浆皮质酮水平在45 min/45 min显著升高(P<0.05),但随运输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增加又降至运输前水平;180 min/45 min组胸肌宰后24 h黄度(b*)值显著升高(P<0.05),45 min/45 min组胸肌宰后24 h亮度(L*)值较高(P>0.05),红度(a*)值下降幅度较大(P>0.05).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运输时间对所测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休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浆皮质酮水平,运输后45 min休息组皮质酮高于180 min休息组(P=0.05).休息时间对胸肌宰后24 h的L*值(P=0.07)和a*值(P=0.02)有一定影响,180 min休息组L*值较低、a*值较高(P>0.05).运输时间与休息时间的互作效应对所测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运输应激会引起肉仔鸡血浆皮质酮升高,使机体处于较强的应激状态,但运输后较长时间的休息则有助于降低肉仔鸡的应激水平,缓解肌肉品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运输是贯穿家禽生产到屠宰期间的重要环节。随着消费者对禽产品需求量的增长,家禽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家禽运输越来越频繁,由此产生的家禽运输应激也备受关注。运输应激是指运输过程中家禽受到各种应激原的刺激,如饥饿、口渴、气候、拥挤、噪音、振动、混群、体力消耗、运输持续时间和病原菌入侵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引起运输应激综合征。运输应激会导致家禽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引起家禽神经内分泌、免疫和能量供应系统功能异常,造成机体组织发生损伤,肉品质变差,还会诱发肠道氧化应激,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破坏肠道健康,进而影响家禽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不仅损害家禽福利,也给家禽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可通过缩短运输时间、给予宰前休息、控制密度、防寒降温、以及补充中草药与植物提取物、微量元素和其他功能性添加剂等措施缓解家禽运输应激。笔者综述了运输应激对家禽生产性能、内分泌与免疫性能、肉品质与肠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缓解家禽运输应激的相关措施,以期为家禽运输应激研究及其缓解调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活鹅运到工厂后,有一个待宰的过程,即通常称的待宰期。活鹅经收购、运输,由于环境改变及多种刺激,容易产生应激现象,精神紧张,体力疲劳,抑制或破坏了正常的生理机制,抵抗力降低,血液循环不正常,血中微生物含量增加,表皮易充血,肌肉内所含乳酸量增加,这时屠宰会影响屠体和肉的品质。活鹅待宰期的饲养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大量研究已表明宰前禁食处理会影响畜禽宰后肉的pH值、嫩度、持水力、色度等肉质指标,同时部分研究结果证明宰前禁食会通过影响能量代谢变化引起宰后一系列生化变化从而影响肉品质。笔者综述了近年来猪、牛、羊、鸡、鸭等畜禽宰前禁食的研究成果,并试述禁食影响宰后肉品质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我国畜禽肉制品生产的宰前禁食管理及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动物屠宰后,肌肉内仍进行着各种氧化反应,宰后肌肉氧化反应的程度与肉色、保水性、货架期长短等密切相关。提高肌肉抗氧化能力是改良肉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阐明宰后肌肉抗氧化能力对肉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并简要论述提高肌肉抗氧化能力、改良肉品质的措施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1热应激对禽类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高温天气出现频率将更频密,热应激已成为影响肉鸡生产最常见环境因素之一。快速生长型肉鸡基因型导致机体代谢活性增高而产生更多热量,因此对热应激更加敏感。高温会促使肉鸡采食行为及生理机能等发生改变,降低生长性能,破坏了抗氧化剂和活性氧之间平衡。此外,热应激通过改变需氧代谢、糖酵解和氧化状态,导致肉类出现苍白、松软、渗出等状况,降低肉品质。据估计,美国家禽业每年因热应激  相似文献   

20.
宰前应激如热、冷、运输、机械性应激,以及屠宰操作不当等因素影响猪胴体外观及肉质.表现为皮肤毛细血管出血,全身出现红斑,甚至出现白肌肉(PSE,肉色苍白、质地松软、切面汁液渗出)或黑干肉(DFD,肉色暗、坚硬和干燥)等.笔者通过观察和试验,证实倒悬沥血时间短,可影响猪胴体外观和肉品质,出现PSE肉,引起内脏器官出血、呛水、变性等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