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微生态制剂对围产期牦牛血液生化、瘤胃微生物区系和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将20头牦牛,按照年龄、体重、胎次及生理状态相近的配对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微生态制剂),饲喂期42 d,在不同日龄收集血清和瘤胃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微生态制剂可以降低血液中β-羟丁酸(BHBA)浓度和瘤胃液中乳酸浓度,增加瘤胃液中丙酸浓度;显著增加瘤胃液中反刍月形单胞菌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数量,降低黄色瘤胃球菌数量。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通过影响围产期牦牛瘤胃微生物,可以改善牦牛瘤胃发酵功能和产后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米曲霉培养物(AO)和酵母培养物(YC)组合对绵羊瘤胃发酵及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用15只装有瘤胃瘘管的绵羊,随机分为5组,即A组(0.4%AO+1%YC)、B组(0.3%AO+1.5%YC)、C组(0.4%AO)、D组(1.5%YC)、E组(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对每只绵羊在饲喂2 h后采集瘤胃液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5个处理组共检测到17个细菌门类,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门;与E组相比,A组节细菌属(Arthrobacter)、根瘤菌(Rhizobium)、Shuttleworthia、Enterorhabdus和Christensenella的细菌丰富度均显著降低(P0.05);B组琥珀酸菌(Succiniclasticum)、新月形单胞菌(Selenomonas)、Papillibacter和不可培养的梭菌属的丰富度显著升高(P0.05),但节细菌属(Arthrobacter)、根瘤菌(Rhizobium)、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假单胞菌(Pseudomonas)、Christensenella和Shuttleworthia的丰富度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添加AO和YC能增加瘤胃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的相对丰度,减少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增加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和梭菌属(Fusobacterium)等有益菌的数量,降低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假单胞菌(Pseudomonas)的数量。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作为淀粉来源的低淀粉饲粮条件下不同瘤胃降解淀粉(RDS)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以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各组分别以不同RDS水平饲粮作为发酵底物,体外产气法测定培养48 h时产气量和瘤胃发酵参数以及24 h时瘤胃微生物区系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RDS水平的提高,体外培养48 h时产气量、潜在产气部分和产气速率呈线性升高(P0.05),快速发酵部分产气量呈线性下降(P0.05),干物质消失率呈线性升高(P0.05);2)随着饲粮RDS水平的提高,体外培养48 h时发酵液微生物蛋白、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呈线性升高(P0.05),pH和氨态氮浓度没有显著变化(P0.05);3)随着饲粮RDS水平的提高,体外培养24 h时发酵液中白色瘤胃球菌和嗜淀粉瘤胃杆菌的相对数量呈线性升高(P0.05),黄色瘤胃球菌、琥珀酸丝状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牛链球菌和溶淀粉琥珀酸单胞菌的相对数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综合考虑,低淀粉饲粮条件下提高RDS水平有利于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有机酸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一些有机酸如延胡索酸、苹果酸是琥珀酸-丙酸途径的关键中间产物,能刺激优势瘤胃细菌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Selenomlnas ruminamium)的生长,可以改善瘤胃发酵,维持pH值的稳定并降低乳酸的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研究绵羊瘤胃发酵、消化酶活性及瘤胃上皮组织中挥发性脂肪酸(VFA)吸收相关基因表达量,探讨胡麻饼代替豆粕对绵羊瘤胃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5月龄、体重为(26.0±1.0)kg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1代公羔24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CK)、Ⅰ、Ⅱ和Ⅲ组],每组6只羊,分别饲喂胡麻饼代替豆粕的饲粮,胡麻饼添加比例分别为0、6%、12%和18%。试验结束后,屠宰并取样,采集瘤胃液和瘤胃组织,研究瘤胃液发酵参数、消化酶活性及瘤胃上皮组织VFA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Ⅰ和Ⅱ组的平均日增重(ADG)与CK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组的料重比(F/G)显著低于CK组(P0.05)。2)与CK组相比,Ⅱ和Ⅲ组的羟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Ⅲ组木聚糖酶和果胶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3)与CK组相比,胡麻饼代替豆粕对绵羊瘤胃液p H、丙酸和乳酸浓度、乙丙比无显著影响(P0.05),但Ⅱ组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浓度显著提高(P0.05);Ⅰ、Ⅱ和Ⅲ组氨态氮(NH3-N)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微生物蛋白(MCP)浓度显著提高(P0.05);4)与CK组相比,Ⅱ组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和单羧酸转运蛋白4(MCT4)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腺瘤下调蛋白(DRA)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Ⅲ组Na+/H+交换蛋白(NHE3)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MCT1、MCT4和DRA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胡麻饼代替豆粕对阴离子交换蛋白2(AE2)的mRNA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绵羊饲粮中一定比例的胡麻饼代替豆粕能够改善瘤胃代谢状况,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胡麻饼替代豆粕的适宜添加比例为12%。  相似文献   

6.
马晓文  李发弟  李飞  郭龙 《草业学报》2021,30(12):202-211
将大麦进行不同粒度粉碎处理改变瘤胃可降解淀粉的含量,研究其对湖羊血常规、瘤胃微生物组成及肌肉脂肪酸的影响.试验选取54只健康3月龄湖羊公羔,随机分为3个处理,分别为大麦经2、3和4 mm的筛片粉碎,每个处理1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整个试验期包括预饲期7 d,正试期63 d和采样期1 d.试验结果表明:1)大麦粉碎处理对湖羊血液的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总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等血常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2)大麦4 mm粉碎组总菌和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显著高于3 mm粉碎组(P<0.05),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数量显著低于2和3 mm粉碎组(P<0.05),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数量显著高于2 mm粉碎组(P<0.05).普雷沃氏菌、白色瘤胃球菌和黄色瘤胃球菌等微生物的数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大麦4 mm粉碎组湖羊肌肉中的C10:0、C12:0、C14:0和C14:1含量均显著高于2 mm粉碎组(P<0.05),C18:2n-9t11t和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含量显著高于3 mm粉碎组(P<0.05),肌肉中anteiso C15:0、C16:1、C18:2n6t和C18:2n-9c11t的含量随着粉碎粒度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0.05≤P<0.10).综上,当饲喂湖羊4 mm粉碎大麦的饲粮时,湖羊瘤胃内容物中纤维分解菌数量增加,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数量减少,肌肉脂肪酸中CLA含量增加,因此,4 mm粉碎处理对湖羊瘤胃微生物区系和肌肉脂肪酸CLA合成的影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试验主要研究了放牧与舍饲两种不同饲养方式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成年羊与羔羊瘤胃内总菌、原虫及7种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2部分进行。试验1将60只年龄、体重相近的淘汰成年母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只。一组为对照组,在天然草场进行自然放牧育肥;一组为试验组,采用全混合日粮进行舍饲育肥,自由采食,育肥期60 d。试验2将60只日龄相近[(130±10)d]的去势公羔分为2组,每组30只。一组为对照组,进行放牧补饲育肥,一组为试验组,进行全混合日粮舍饲育肥。各组羔羊均自由饮水,育肥期3个月。在试验结束时,分别从2个试验的对照组和试验组中各选择6只成年羊(共12只)或羔羊(共12只),在禁食24 h、禁水2 h后屠宰,采集瘤胃液用于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成年羊瘤胃液中原虫、产琥珀酸丝状菌与脂解厌氧弧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1,P=0.05,P=0.05),总产甲烷菌与反刍月型单胞菌趋于显著增加(P=0.06,P=0.09),牛链球菌趋于显著降低(P=0.07),总细菌、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及嗜淀粉瘤胃杆菌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10)。试验组成年羊瘤胃内以反刍月型单胞菌比例最高,脂解厌氧弧杆菌占比最低,趋于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P=0.05);对照组以嗜淀粉瘤胃杆菌比例最高,反刍月型单胞菌比例次之,脂解厌氧弧杆菌最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羔羊瘤胃液的总细菌量显著增加(P=0.003),总产甲烷菌及原虫数量差异趋于显著增加(P=0.077,P=0.089);其他7种菌的数量无显著变化(P0.10),试验组与对照组羔羊瘤胃内均以嗜淀粉瘤胃杆菌占比最高,脂解厌氧弧杆菌最低。这些结果表明,舍饲育肥可显著增加瘤胃原虫和部分菌群的数量及其比例,成年羊的作用效果更大。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150~180日龄期间宁夏滩羊瘤胃相关微生物菌群(溶糊精琥珀酸弧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反刍兽月形单胞菌、溶纤维丁酸弧菌、黄色瘤胃球菌、小韦荣球菌和产甲烷菌)数量、pH和VFA含量的影响。选取112只(公母各半)、体重接近(29±1.25)kg、体况良好的105日龄宁夏滩羊,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分为4个处理组(组Ⅰ,Ⅱ,Ⅲ和Ⅳ),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羊。从处理组Ⅰ到Ⅳ,日粮能量分别为7.08、8.09、9.10和10.11 MJ·kg~(-1);蛋白质水平分别为8.04%、9.19%、10.34%和11.49%。能量与蛋白质比值不变(约为0.88)。试验期共75d,其中预试期15d。分别在150和180日龄时,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羊屠宰采集瘤胃内容物,测定其pH,并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待测瘤胃内容物的VFA含量;提取瘤胃内容物基因组DNA,通过构建标准质粒对这些相关微生物进行绝对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日龄仅对反刍兽月形单胞菌的数量有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日粮营养水平的提高,栖瘤胃普雷沃氏菌、黄色瘤胃球菌、溶糊精琥珀酸弧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产甲烷菌的数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不同日龄和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瘤胃液pH均无显著影响(P0.05);瘤胃液中乙酸含量随日粮营养水平的提高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丁酸、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比例随着日粮营养水平的提高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不同瘤胃微生物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丙酸含量与小韦荣球菌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5),而戊酸与小韦荣球菌的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3,P0.01)。与日龄相比,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相关瘤胃微生物数量以及VFA的含量影响更大;瘤胃VFA、pH与相关瘤胃微生物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延胡索酸二钠对水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脂肪酸组成及关键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取3头体重约为(650±50)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水牛作为瘤胃液的供体动物,通过体外批次培养,试验设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组各添加0.25 mg/mL的α-亚麻酸,延胡索酸二钠分别添加0(对照)、1、2、3 mg/mL。分别在培养3、6、9、12、24 h时,测定产气量和甲烷产量,在培养24 h后测定瘤胃体外发酵参数、脂肪酸含量及瘤胃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添加延胡索酸二钠显著提高丙酸浓度(P0.05),降低乙酸/丙酸(P0.05),添加2 mg/mL和3 mg/mL延胡索酸二钠,能显著升高瘤胃培养液的pH值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P0.05)。2)添加1 mg/mL延胡索酸二钠C18:2n6c、c9, t11-CLA和C20: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1 mg/mL和2 mg/mL延胡索酸二钠,C22:2n6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添加延胡索酸二钠组,C18:3n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添加2 mg/mL延胡索酸二钠,瘤胃液的真菌、溶纤维丁酸弧菌、非典型丁酸弧菌和蛋白分解丁酸弧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添加3 mg/mL延胡索酸二钠,瘤胃液的亨氏丁酸弧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添加2mg/mL和3 mg/mL延胡索酸二钠,瘤胃液的原虫和产甲烷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由以上结果可见,体外条件下添加2 mg/mL和3 mg/mL延胡索酸二钠,能提高大多数瘤胃微生物数量,优化脂肪酸组成,提高瘤胃发酵性能,但对甲烷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利用酵母培养物(yeast culturc,YC)和延胡索酸二钠(disodium fumarate)的优化组合,研究该组合添加剂在慢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en acidosis,SARA)状态下对瘤胃发酵功能及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取6只泌乳期并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奶山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只,通过逐渐添加精料的方式诱导动物发生SARA.试验动物处于SARA后,试验组添加组合添加剂,测定瘤胃发酵指标.采用16S rRNA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定量分析法和传统滚管法测定瘤胃内细菌的含量.结果表明,投喂组合添加剂后,瘤胃pH、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s,TVFA)浓度显著升高(P<0.05),丙酸和乙酸/丙酸没有显著变化(P>0.05),NH..N浓度显著降低(P<0.05).淀粉分解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埃氏巨型球菌及3种主要纤维分解菌的数量显著增高(P<0.05),乳酸杆菌、牛链球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说明YC和延胡索酸二钠的组合使用能够改善SARA状态下瘤胃内环境,对减少SARA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不同SC/NSC日粮对徐淮白山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4只体况良好、体重(30±2.5)kg的徐淮白山羊,并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按4×4拉丁方设计,饲喂4种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比例不同的日粮(SC/NSC3.52、2.06、1.28、0.84),分别为A、B、C、D组,研究徐淮白山羊瘤胃发酵规律.结果表明D组瘤胃液pH值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D组瘤胃液氨氮浓度(NH3-N)极显著高于A、B组(P<0.01);A组微生物蛋白(MCP)浓度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VFA)、乙酸及丙酸浓度,C组最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D组丁酸浓度极显著高于A、B、C三组(P<0.01);乙酸与丙酸之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SC/Nsc为1.28时徐淮白山羊瘤胃发酵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披碱草、碱茅和沙打旺)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选用12只5月龄、(34.6±0.57)kg体重的德国肉用美利奴杂交一代绵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精料补充料和玉米青贮(精粗比49:51),处理Ⅰ、Ⅱ和Ⅲ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以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替代1/3、2/3和3/3的玉米青贮。每只羊精料补充料平均日喂600g,粗饲料自由采食。结果表明:瘤胃液pH值组间差异不显著,处理Ⅰ和处理Ⅱ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处理Ⅲ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Ⅱ组瘤胃液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Ⅲ组(P0.05)。处理组瘤胃液丁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Ⅰ和处理Ⅱ组瘤胃液戊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Ⅰ和处理Ⅱ组异丁酸和异戊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Ⅲ组(P0.05)。处理Ⅲ组瘤胃乙酸/丙酸比例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处理Ⅰ和处理Ⅱ组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Ⅲ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以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全部替代玉米青贮饲喂绵羊抑制了瘤胃发酵,而替代1/3和2/3玉米青贮时显著促进了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研究延胡索酸二钠与瘤胃素组合在高精料日粮条件下对慢性瘤胃酸中毒状态下瘤胃发酵功能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取6只2~3岁平均体重(32.00±1.21) 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逐渐提高日粮精料的方式诱导发生SARA.试验动物处于SARA后,试验组添加组合添加剂(延胡索酸二钠10 g,瘤胃素34 mg),对照组不添加.测定瘤胃发酵指标并通过16S rRNA探针杂交定量分析法结合传统厌氧培养法分析瘤胃内细菌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组合添加剂能显著提高瘤胃VFA浓度(P<0.05),维持高精料条件下瘤胃pH的稳定,使乳酸杆菌和牛链球菌数量减少(P<0.05),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埃氏巨型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数量增加(P<0.05).以上结果说明,延胡索酸二钠和瘤胃素的联合使用可以改善SARA状态下的瘤胃发酵功能,并使乳酸产生菌减少而乳酸利用菌增加.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对泌乳高峰期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产气量的影响。以玉米青贮、苜蓿、燕麦草、羊草、全棉籽为主要NDF来源的饲料原料,配置4种等氮、等能且NDF含量分别为25.05%、28.05%、31.22%和34.19%的日粮,采集4头健康、体重相近、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高峰期荷斯坦奶牛瘤胃液,在短期人工模拟瘤胃体外培养技术与动态产气实时记录技术相结合的条件下,记录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干物质消失率(IVDMD)和48 h产气量(GP48)线性降低(P0.05);体外发酵培养液p H值线性增加(P0.05),丙酸浓度、丁酸浓度线性降低(P0.05),乙酸/丙酸线性增加(P0.05),氨态氮(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MCP)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本试验表明,NDF含量为25.05%的日粮最有利于氨氮的利用和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15.
反刍动物能很大程度上依靠瘤胃微生物来消化利用饲料中的植酸盐,但目前国内有关瘤胃微生物植酸酶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对瘤胃微生物植酸酶的主要来源和活性进行了综述分析,发现主要有5种瘤胃细菌能分泌植酸酶,其中,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Selenomonas ruminantium)分泌的植酸酶活性最高(199.1~703.6 U·mL-1);根据酶促反应的最适pH和催化机理,可将瘤胃微生物植酸酶分别归类为酸性植酸酶和半胱氨酸磷酸酶植酸酶;根据植酸酶水解植酸时的立体专一性,发现瘤胃微生物植酸酶中可能同时存在3-植酸酶和5-植酸酶2类植酸酶.最后本文论述了瘤胃微生物植酸酶酶促反应动力学特性,发现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植酸酶的最适pH为4.0~5.5、最适温度为50~55℃、对植酸和ATP表现出较强的活性;埃氏巨形球菌植酸酶的最适pH为5,0、最适温度为60℃、仅对植酸表现出活性.  相似文献   

16.
葡萄渣是葡萄酒酿制过程中的副产品,研究葡萄渣对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区系和发酵模式的影响,是研发葡萄渣作为反刍家畜粗饲料来源、提高葡萄酒产业废弃资源再利用的迫切需要。本试验选取18只杜泊(♂)×小尾寒羊(♀) F1代公羔(90~105日龄),随机分为对照组(CON,饲粮无葡萄渣)和葡萄渣组(GP,用16%葡萄渣替代基础饲粮),单栏饲养70 d后屠宰,分析葡萄渣对育肥羊瘤胃液pH、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和氮代谢参数的影响,并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瘤胃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GP组瘤胃液pH和总氮浓度有高于CON组趋势(P <0.1),而异丁酸浓度和氨氮浓度显著低于CON组(P <0.05)。其他VFA浓度和氮代谢参数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GP组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ON组(P <0.05);在16个相对丰度> 0.1%的菌属中,GP组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和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丰度显著低于CON组(P <...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长链脂肪酸组合对体外培养瘤胃细菌发酵和群体结构的影响。以3头瘤胃瘘管奶牛提供瘤胃液,对照(A)组底物含5%脂肪酸钙,试验组培养底物中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为1.5%、1.0%、0.5%和1.5%(B组),1.5%、1.0%、1.5%和1.0%(C组),1.0%、1.5%、1.5%和0.5%(D组)以及1.5%、0.5%、0.5%和1.0%(E组)。在培养后0、3、6、12、18、24 h采集培养液,测定p H、氨氮浓度和瘤胃细菌含量。结果表明:1)培养液p H在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C组的培养液氨氮浓度显著高于B、D组(P0.05)。2)除白色瘤胃球菌,其他菌属含量在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琥珀酸拟杆菌、生黄瘤胃球菌、蛋白溶解梭菌和嗜淀粉瘤胃杆菌含量在B组较高;C组溶纤维丁酸弧菌、埃氏巨球菌、降解淀粉瘤胃球菌以及瘤胃总细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培养液埃氏巨球菌含量最高,为优势菌。综合得出,脂肪酸组合对瘤胃总细菌和大部分细菌种属含量有显著影响,这与发酵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18.
茶皂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皂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用12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均饲喂基础饲粮,各组分别灌服0(对照)、20、30、40 g/d茶皂素,茶皂素与水混匀灌服,进行预试期14 d,正试期35 d的饲养试验。正试期期间每隔7 d,在晨饲前1 h用口腔采样器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指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测定瘤胃微生物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茶皂素显著降低了瘤胃液p H(30、40 g/d组)、氨态氮的浓度(20、30、40 g/d组)(P0.05),但均未超过正常范围值;茶皂素显著提高了微生物蛋白(30、40 g/d组)、丙酸(20、30、40 g/d组)和丁酸浓度(20、30、40 g/d组)(P0.05),30 g/d组的微生物蛋白浓度提高了20.20%;但茶皂素对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浓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茶皂素各组的瘤胃液原虫、溶纤维丁酸弧菌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甲烷菌、白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黄色瘤胃球菌、真菌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补饲茶皂素改善了奶牛瘤胃发酵模式,并显著影响了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30 g/d的剂量对奶牛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剂量的钼对绵羊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选择健康状态良好并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3只22月龄绵羊定期采集瘤胃液,按钼的剂量共设4组,分别为0(对照)、0.5(试验1)、1.0(试验2)、1.5 g/kg(试验3)组,连续培养24 h,每隔3 h测定瘤胃微生物培养液中的氨氮浓度、微生物蛋白浓度、纤维降解酶活性。结果表明:瘤胃微生物培养液中的氨氮浓度先升高再下降再升高,以试验3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2组(P0.05)。试验3组瘤胃微生物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蛋白浓度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2组(P0.05);试验3组瘤胃微生物培养液中的纤维素酶活性最高。说明添加1.5 g/kg钼可以促进瘤胃微生物发酵。  相似文献   

2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黄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benzene sulfonate,SDBS)对黄牛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体外培养法,以发酵木薯渣粉和玉米粉各200mg为瘤胃发酵底物,SDBS按培养液底物浓度共设四个浓度:0(对照组)、0.2%、0.4%、0.8%,每个浓度设三个重复,分别培养3、6、9和12h,在每次培养结束时,记录产气量,取出培养液,测定培养液的原虫数量、pH、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含量。结果表明:(1)添加SDBS 0、0.20%、0.40%和0.80%,瘤胃培养液的原虫数量、pH、氨态氮含量均随着SDBS浓度的递增显著降低(P0.05),其中添加SDBS 0.20%和0.40%组,能够缩短培养液pH稳定的时间,并且使pH稳定在适宜微生物生长的范围内;(2)与对照组比较,添加SDBS 0.2%、0.40%均能显著提高瘤胃培养液的产气量和微生物蛋白含量(P0.05),其中添加0.40%组的产气量和微生物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添加0.2%组的产气量和微生物蛋白含量(P0.05)。综上可见,添加适量的SDBS能够显著降低黄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原虫数量、pH、氨态氮含量,显著提高其产气量和微生物蛋白含量。提高黄牛体外瘤胃发酵性能的SDBS的最适添加量为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