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快速测出牛奶中β-内酰胺酶,目前各检测部门主要采用β-内酰胺酶的试剂盒检测法与舒巴坦敏感β-内酰胺酶类药物检验方法即杯碟法来确认.上述2种方法在检测过程中各有利弊,下面就此方法进行比较,期盼在使用过程中甄别对待,使检测结果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
牛奶中非法添加β-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非法添加β-内酰胺酶的原因、危害,以及检测牛奶中β-内酰胺酶的方法,包括微生物法、碘量法、头孢菌素显色法、酸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指出快速检测试剂盒是今后检测牛奶中β-内酰胺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牛奶中β-内酰胺酶的分类、来源,以及包括微生物法、碘量法、纸片酸度定量法、显色头孢菌素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检测β-内酰胺酶的5种检测方法,旨在为加强我国乳制品中的抗生素监测,解决目前乳品工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微生物法、碘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检测乳及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方法的特异性和适用性,讨论现有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综述了乳及乳制品中非法添加β-内酰胺酶的原因及危害,以及对今后乳及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旨在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高效的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辽宁省原料乳中是否含有β-内酰胺酶抗生素残留,对其质量状况进行调查。采用《乳及乳制品中舒巴坦敏感β-内酰胺酶类药物检验方法——杯碟法》检验方法对辽宁省送检的186批次原料乳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23批次β-内酰胺酶阳性样品,原料乳阳性样品检出率高达12.4%。调查发现,辽宁省原料乳中β-内酰胺酶检出率较高,在原料乳源头上还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应加快国家标准的建立和规范管理措施,以保证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6.
使用管碟法,采用对青霉素类药物绝对敏感的标准茵株,利用舒巴坦特异性抑制β-内酰胺酶的活性,加入青霉素作为对照,通过比对加入β-内酰胺酶抑制刺与未加入抑制剂的样品所产生的抑制圈的大小来间接测定样品是否含有β-内酰胺酶类药物.微生物管碟法不需做阳性确证试验,技术较为成熟,可以适用于大批量检测鲜牛奶中是否添加解抗剂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7.
使用管碟法,采用对青霉素类药物绝对敏感的标准菌株,利用舒巴坦特异性抑制β-内酰胺酶的活性,加入青霉索作为对照。通过比对加入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未加入抑制剂的样品所产生的抑制圈的大小来间接测定样品是否含有β-内酰胺酶类药物。微生物管碟法不需做阳性确证试验。技术较为成熟,可以适用于大批量检测鲜牛奶中是否添加解抗剂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牛奶中β -内酰胺酶的分类、来源,以及包括微生物法、碘量法、纸片酸度定量法、显色头孢菌素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检测β -内酰胺酶的5种检测方法,旨在为加强我国乳制品中的抗生素监测,解决目前乳品工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鲜牛乳中内源性β-内酰胺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牛乳房内直接采样进行检测,并对生鲜乳中产β-内酰胺酶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采用不同浓度的菌悬液作为样品,用杯碟法进行检测。将这些菌悬液于4℃放置48h后再进行检测,并对部分阳性和阴性样品于4℃放置48h后再进行检测,从而证明生鲜牛乳中内源性酶的存在,并对内源性酶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0.
庞卓  夏晓潮  陈锋  王建荣 《野生动物》2010,31(5):249-251,253
为了检测从野生草食动物临床标本中分离的62株奇异变形杆菌对23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活性以及这些杆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正确指导兽医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用API-20E对分离获得的菌株进行鉴定,双纸片协同试验和确证试验筛选超广谱β-内酰胺酶,纸片扩散法检测AmpC酶,改良Hodge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药敏试验采用标准的纸片扩散法。实验证实分离获得的奇异变形杆菌产酶率为25.8%(16/62),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为16.1%(10/62),AmpC酶为9.7%(6/62)、金属β-内酰胺酶为0%(0/62)。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头孢噻肟钠、丁胺卡那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大于80%。这说明产β-内酰胺酶的奇异变形杆菌在野生草食动物临床中占较大的比例,实验室需加强检测。三代头孢菌素、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是治疗奇异变形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用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从临床分离鸡致病菌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β-内酰胺酶(BLA)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同时测定了多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经鉴定9株致病菌中1株为沙门菌,8株为大肠杆菌;9株致病菌均为BLA阳性,其中有1株为ESBLs阳性;9株细菌对部分抗生素耐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多种抗生素的联合用药能部分的恢复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旨在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快速、准确检测出生鲜牛乳中β-内酰胺酶,保证牛奶卫生安全。[方法]采用Snap法(酶联免疫法)检测生鲜牛乳中β-内酰胺酶,对新疆巴州辖区内17个奶站进行抽样检测。[结果]17份样品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对巴州辖区内17个奶站的生鲜牛乳进行了抽样检测β-内酰胺酶项目,17份样品结果全部为阴性,合格数17份,合格率为100%。  相似文献   

13.
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32)对引起鸡肠毒综合症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做了β-内酰胺酶(BLA)、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的检测和药敏试验,测定了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s)。经过鉴定分离的6株致病菌中3株为大肠杆菌,另外3株分别为阴沟肠杆菌、假单胞菌、柠檬酸杆菌。经检测6株致病菌均为BLA阳性且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较严重,β-内酰胺酶抗生素/抑制剂或抗生素的联合用药能部分恢复药物对细菌的敏感。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用加标的方法制备合不同浓度三聚氰胺和β-内酰胺酶的还原乳,分别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和SNAP双向酶联免疫法、SNAP双向酶联免疫间接法检测加标试样,评估SNAP双流向酶联免疫法检测牛乳中非法添加的三聚氰胺和β-内酰胺酶的精确性和灵敏度.结果表明,SNAP双流向酶联免疫法对三聚氰胺加标试样的检测限可以达到0.3ppm.最低检出限为0.1ppm,且还原乳中三聚氰胺浓度与SNAP读数仪读数呈正相关.SNAP双向酶联免疫间接检测法对β-内酰胺酶加标试样的检出限可以达到0.0005IU/mL和0.001IU/mL.SNAP流向酶联免疫法可以作为检测牛乳中非法添加的三聚氰胺和β-内酰胺酶的快速筛选方法,有较高的精确度和灵敏度,适用于奶户、奶站、乳品厂和实验室的快速筛选检测.  相似文献   

15.
1杯碟法 本法采用杯碟中加入一定剂量防霉剂液,在琼脂平板上扩散,根据抑菌圈直径大小来定量测定其防霉效果。方法是将一定规格的不锈钢牛津杯,轻轻垂直置于上层带定量规定试验菌琼脂平板上,杯中加入一定剂量的被测防霉剂配制液,小心平置于培养箱(28±1℃)中培养2~3天。在菌体生长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采用煎煮法、加水研磨法、蒸馏法制取黄芩、黄连、鱼腥草等中药的原液,利用平板稀释法对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菌株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用煎煮法提取的黄连和黄芩原液对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7.81mg/ml、31.25rng/ml;加水研磨法提取的黄连原液对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菌株的MIC为62.50mg/ml;蒸馏法制备的三种中草药原液、煎煮及加水研磨法制备的鱼腥草原液、加水研磨法翩取的黄芩原液对产β-内酰胺酶的葡萄球菌均没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检测5株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对常见药物的耐药性,同时检测其是否产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果表明:5株临床鸡大肠杆菌对12种常见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耐药,其中两株山东分离株最严重,但均未发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  相似文献   

18.
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等具有高效、广谱、低毒的优点,在兽医临床上广泛应用.但近年来耐药菌株逐年增多,且有交叉耐药和多重耐药现象,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在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中,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最主要的.因此,寻找一种快速检测β-内酰胺酶、且结果可靠的方法是当务之急.近年来,笔者对本实验室保存的猪、鸡常见致病菌,用三种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了β-内酰胺酶的检测,现将各种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生乳中β-内酰胺酶对抗生素检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静  吴裕健  王锐 《中国乳业》2010,(12):38-40
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生乳中不得检出抗生素,GB/T4789.27-2003中也规定了生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但目前使用较多的β-内酰胺酶,在一定程度上给检测工作带来了困难,掩盖了抗生素的残留量。本文从生乳中抗生素的残留来源、检测方法和β-内酰胺酶的现状、检测2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饲料防霉剂杀菌效力的判定及其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爱元  鲁昊 《饲料工业》1999,20(7):29-30
1杯碟法———测定最大抑菌圈直径该方法采用杯碟中加入一定剂量防霉剂液在琼脂平板上扩散,根据抑菌圈直径大小来定量测定其防霉效果。先将一定规格的不锈钢牛津杯(10cm×10cm,0.8cm×1.0cm)轻轻垂直置于上层带定量规定试验菌琼脂平板上,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