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优良木麻黄嫩枝培育壮苗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南方沿海各省(区)推广木麻黄优良种源营造防护林中,筛选出6个无性系进行嫩枝水培出根与培育壮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之间的主要生长指标在23个月的幼苗培育期中差异极为显著,尤其苗培育期中差异极为突出。莆田20、平潭18号无性系多项生长指标都是最优的,可作为海岸基干林带以及困难地段造林培育壮苗的首选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2.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小枝育大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沿海逐步推广的木麻黄优良无性系中选择4个无性系进行小枝水培和培育大苗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之间的主要生长指标在短暂的20个月幼苗期培育中发生着极为显著的差异,尤其苗木的高生长差异最为突出。平潭18号无性系多项生长指标都是最优的,可作为培育壮苗的首选无性系。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南方沿海各省(区)推广木麻黄优良种源营造防护林中,筛选出6个无性系进行嫩枝水培出根与培育壮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之间的主要生长指标在23个月的幼苗培育期中差异极为显著,尤其苗木的高生长差异最为突出。莆田20、平潭18号无性系多项生长指标都是最优的,可作为海岸基干林带以及困难地段造林培育壮苗的首选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4.
陈养根 《防护林科技》2005,(5):32-33,86
通过福建中部山地引种木麻黄造林试验,5 a的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与实生苗造林保存率都较高,分别达到98.15%和96.8%,差异不显著。试验还表明,采用木麻黄无性系造林,其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明显优于木麻黄实生苗的生长速度。前者比后者三项主要指标的生长量增加25.0%、26.5%和94.2%,差异较为显著。采用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造林,其林木干型通直、冠幅大、林相整齐;应用实生苗造林,个体分化较大、生长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5.
沙荒风口造林用木麻黄抗逆无性系选育及造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育6个木麻黄无性系并培育两年生大苗,在福建平潭县岚城镇上楼村沙荒风口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大苗造林后在树高、胸径、材积等方面的生长情况显著优于普通木麻黄实生苗,所造林分具有生长快、郁闭早、林相整齐等特点。6个无性系中龙7、惠1、粤701表现最优,抗风力强,可作为沿海沙荒风口造林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木麻黄无性系的DNA指纹图谱鉴定体系,为今后短枝木麻黄的品种鉴定、品种权保护、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从71对EST-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好、扩增稳定的12对引物,采用降落PCR和毛细管电泳的基因分型方法,以采集的9个短枝木麻黄标准无性系的基因分型结果为参照,对华南沿海地区采集的109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单株进行鉴定,并结合引物组合法构建基于EST-SSR分子标记的短枝木麻黄无性系鉴定体系。[结果]12对EST-SSR引物对109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单株进行PCR扩增,共检测到5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6个,平均为4.2个,每对引物可区分2~5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根据鉴定结果,最终所有样品被划分为22个无性系,除已知的9个标准无性系外,另有13个无性系为不知名无性系,说明不同地区的无性系存在重复命名现象;利用引物组合法进一步优化后,发现只需7对引物就可将22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完全区分,并依此建立了基于7对EST-SSR引物的22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的指纹图谱,每个无性系都获得了一个7位数的指纹图谱编码。[结论]利用7对EST-SSR引物构建的22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的DNA指纹图谱可用于短枝木麻黄无性系的鉴别,研究表明,华南沿海地区部分短枝木麻黄无性系存在命名混乱、同物异名、无性系数量少的现象,新品种选育工作亟待开展和加强。  相似文献   

7.
从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收集的52份木麻黄无性系中筛选了13个表现较好的用材型无性系,通过苗木培育与造林试验,对木麻黄各无性系的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木麻黄各无性系间除枝下高外,树高、胸径、材积和冠幅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无性系重复间差异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粤703、惠86和龙7三个木麻黄无性系具有明显的增益效果,可作为用材型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东海岛沙质海岸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东海岛沙质海岸防护林营造中,选用木麻黄8 个优良无性系和1 个本地实生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后第3 年起8 个无性系的树高生长均快于实生苗,其中无性系“503”树高生长一直保持最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性系间树高生长差异有逐步缩小的趋势;到第5 年“503”树高生长与其他7 个无性系已无显著差异,只显著快于实生苗。4 年生前木麻黄各无性系间的胸径生长无显著差异,从第5 年起无性系“南三7”与实生苗的生长差异显著,此后,8 个无性系全部超过实生苗。  相似文献   

9.
在木麻黄无性系水培苗上接种13个外生和内生菌根菌菌株,观察菌根菌对木麻黄无性系苗高生长和造林12个月后树高、胸径和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外生和内生菌根菌都极显著地促进了木麻黄无性系小苗苗高的生长,最大的比对照苗高增加了68.5%,最小的也比对照增加了14.7%;造林12个月后,多数菌根菌对木麻黄无性系的促生作用明显下降,只有2~3个菌根菌株可以显著或极显著地促进木麻黄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木麻黄无性系在沙荒风口的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个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培育2 a生大苗,于1998年4月在福建平潭国有防护林场龙王头沙荒风口开展造林试验。2006年3月对试验林进行全面调查,通过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间在树高、胸径、材积等方面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粤501、平18、惠安1明显优于A13、平20、莆20,与同一地点相邻的普通木麻黄防护林相比,其平均树高、胸径的生长量分别是后者的3.0倍和1.43倍,平均保存率是后者的1.57倍。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具有抗性强、生长快、郁闭早、树干直、冠形美、林相整齐等特点,在沙荒风口营建防护林效果显著,因此这6个无性系是沿海沙荒风口造林理想的木麻黄无性系,其中粤501、平18、惠安1表现最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桑树为桑科桑属植物。我国是桑树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桑叶的主产地之一。桑树在我国已有4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数千年来,桑树在我国丝绸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国桑树资源极为丰富,品种繁多k,主要有:家桑或白桑(Morus alba)、鸡桑(M. australis)、华桑(M. cathayana)、蒙桑(M. mongolic)、山桑(M. diabolica )等10多个种和变种。桑叶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成为食品科技界和医药界关注的热点。目前,日本已有部分桑叶保健品面市,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桑叶制品将越来越得…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02~2004年花卉苗木立枯病的基本调查,初步掌握了大连地区花卉苗木立枯病的发病原因及其发生规律;研究了立枯病的流行动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针对主要侵染性病原和非侵染性病原,提出了具体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广西速丰桉的主要病害8种,害虫11种,发生面积大,病、虫单独或混合发生。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大面积种植人工纯林、存在明显的病虫种群优势。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生态调控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4.
贵州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从贵州古树名木现状、古树生长发育规律及环境条件对古树影响出发,分析古树名木衰老原因及其复壮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贵州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无刺丰"与"深秋红"沙棘品种的选育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铨  赵勇 《沙棘》2004,17(4):7-9
1990年从芬兰和俄罗斯引入沙棘优树或品种沙棘种子45份,于1991年在阜新县育苗,1992年造林,1995年和1999年在阜新市郊区经两次易地移栽,2001年取其分生株,植于内蒙古库伦,经14年的多次被动迁移过程,最终以实生选种法选育出两个沙棘无性系品种。“无刺丰”全株无刺,树冠披散形,采果容易,单株产果量可达20kg,宜作经济型林木栽培。“深秋红”为无刺或少刺的主干型灌木或亚乔木,果实密集、色红、鲜亮,并经冬不落,为我国北方理想的秋冬景观型品种。  相似文献   

16.
辽宁杨树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辽宁省杨树速生丰产林建设发展中经常遇到的病虫害进行了介绍,并重点阐述了发生在杨树上的主要种类蒙古象甲、黑绒金龟、白杨透翅蛾、杨干象、青杨天牛、光肩星天牛、杨树溃疡病、杨树腐烂病、杨树黑斑病的形态识别、危害部位和防治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
陈祖建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2):113-115,122
提出了竹木家具的概念,并分析我国今后家具发展趋势和制约我国家具发展的原因,阐述了竹木家具的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阿伦河上中游典型地段之甘南县山湾村按生态经济学原理构建一个村级规模的流域治理开发模式:人工建造植被67.3hm2,封育天然灌丛60hm2;建造防洪大堤7000延长米,丁坝一座2200延长米,疏通淤积河道5000延长米,并对其将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生态、景观效益,对嫩江中上游流域各支流的治理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分析表明:兰州市园林绿化用土紧缺,绿地土壤存在密实度高、有机质含量低、污染严重、土源短缺、养护管理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必须提高土壤改良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确保兰州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调查分析了1998年广德县板栗枝干病害突发流行的原因主要是板栗干腐病和板栗溃疡病等病原菌的小种上升为优势种,导致板栗持久抗病性丧失,以及1998年春季出现春寒、寡日照多湿天气和营林措施不当等。提出了板栗枝干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