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分类:(1)抗菌药物添加剂(抗菌促生长剂)分为:抗生素(吉他霉素、金霉素等)、合成药物(氨苯砷酸、喹乙醇等)(2)抗寄生虫药物添加剂:分为:抗蠕虫药类(主要以抗蛔虫、绦虫、螨虫等药物为主);抗球虫药类(如马杜霉素、盐霉素、氯羟吡啶、地克珠利)  相似文献   

2.
抗菌药物与甲氧苄啶联合抗菌作用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评价甲氧苄啶(trimethoprimum,TMP)对不同抗菌药物的增效作用,确定其与抗菌药物最佳配伍比较。本试验以棋盘格法(checkboard test)测定12种抗菌药物和TMP单独试验及其联合试验时各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以各药的小数抑菌浓度(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及小数抑菌浓度指数(FIC index)判断各药与TMP联合作用效应,测定结果表明受试药物与TMP配伍使用均产生协同作用,使各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增强2-8倍,不同抗菌菌药物与TMP配伍的最佳比例因药物和受试菌株的种类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3.
药物名称别名及主要用途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青霉素G(PenicillinG)又名:青霉素、苄青霉素抗菌药物肌注:5万~10万单位/千克体重与四环素等酸性药物及磺胺类药有配伍禁忌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又名:氨苄西林、氨比西林抗菌药物拌料:0.02%~0.05%肌注:25~40毫克/千克体重同青霉素G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又名:羟氨苄青霉素抗菌药物饮水或拌料:0.02%~0.05%同青霉素G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sodium)抗菌药物肌注:50~100毫克/千克体重与林可霉素有配伍禁忌头孢氨苄(Cefalexin)又名:…  相似文献   

4.
甲氧苄胺嘧啶(TMP)作为抗菌药物的增效剂,不仅能够增强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还能增强某些抗生素药物的疗效。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和体内疑似大肠杆菌病治疗试验,研究了甲氧苄胺嘧啶(TMP)对丁胺卡那霉素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氧苄胺嘧啶(TMP)能使丁胺卡那霉素的抗菌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5.
当前,给养猪业造成最大危害的是传染病。引起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很多,有病毒、细菌(包括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及部分原虫)等。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称为抗菌药物。大多数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对病毒无效(但可控制其继发感染),主要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为了调查新疆伊犁某牛场饮水、饲料和粪样中分离的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本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饮水源、饲料源、牛粪源样品中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显示,25份牛场饮水源样品,大肠杆菌分离率为100.0%(25/25),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2.0%)、氨苄西林(4.0%)、诺氟沙星(4.0%)、恩诺沙星(8.0%)和安普霉素(8.0%)5种抗菌药物耐药;72份牛场饲料源样品,大肠杆菌分离率为65.3%(47/72),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36.2%)、氨苄西林(19.1%)、诺氟沙星(4.3%)和安普霉素(4.3%)4种抗菌药物耐药;80份牛粪源样品,大肠杆菌分离率为100.0%(80/80),对阿米卡星(12.5%)、氨苄西林(7.5%)、恩诺沙星(7.5%)、庆大霉素(5.0%)、诺氟沙星(2.5%)、环丙沙星(2.5%)、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3%)和头孢噻呋(1.3%)8种抗菌药物耐药,仅对安普霉素敏感。该牛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一般,但中介率较高,须在临床治疗细菌性疾病中避免使用不敏感和中介率高的抗菌药物,养殖场饮水和饲料有被耐药大肠杆菌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吕惠序 《养猪》2010,(2):73-75
磺胺类药物(SAs)是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全身各系统细菌感染的化学合成药物的总称。磺胺类药物作为应用最早(1935年合成百浪多息)的一类人工合成抗菌药物,有其独特的优点,如抗菌谱广、疗效确实、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使用方便、能大量生产、价格相对低廉。但同时也有抗菌作用较弱、不良反应较多,细菌易产生耐药性、用量大、疗程偏长等缺陷。  相似文献   

8.
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K99体外抗菌后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抗菌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是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后,当药物清除或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时,细菌的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现象。近年来,抗菌后效应的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其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都具有PAE。  相似文献   

9.
细菌与敏感抗菌药物接触生长繁殖会受到抑制,但当抗菌药物在体内消除后,其效能并不是随着药物的消失而马上消失,在一定时间内,细菌的生长繁殖仍然受到持续的抑制,这种特性就是所谓的抗菌后效应(PAE)。抗菌后效应几乎是所有抗菌药物的共性,也是细菌对药物敏感性的结构特征性指标。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大多参考的药效学指标主要是最低抗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这种给药方式忽视了药物与细菌之间的作用过程.忽视了药物对细菌持续抑制的潜力,在药效、毒性、费用上并不是最合理的。虽然目前抗菌后效应在兽医临床上研究还较少.但关注抗菌后效应.对于科学设计用药方案,合理使用各种抗菌药物,以期达到优化使用目标,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青霉素G(penicillin G),又名青霉素、苄青霉素,抗菌药物。肌肉注射5~10万单位/千克体重。与四环素等酸性药物及磺胺类药有配伍禁忌。 氯苄青霉素(ampicillin),又名氨苄西林、氨比西林,抗菌药物。拌料0.02%~0.05%,肌肉注射25~40毫克,千克体重。  相似文献   

11.
旨在探究硫酸铜溶液连续诱导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抗菌药物抗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经硫酸铜诱导前后MRSA菌株(MR-YB1224、MR-YS3和MR-P318)对硫酸铜溶液及β-内酰胺类(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和头孢西丁)、氟喹诺酮类(氧氟沙星)、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和氨基糖苷类(链霉素)等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硫酸铜诱导对菌株抗重金属基因(copA和arsB)和耐药基因(mecA,norA,ermB和aac6'/aph2″)表达的影响。连续诱导7 d后,MRSA菌株对硫酸铜溶液的MIC值均增加;特别是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MIC值增加显著(P<0.05);MRSA菌株对6种抗菌药物MIC值变化大小依次为苯唑西林 > 氨苄西林 > 头孢西丁 > 氧氟沙星 > 链霉素 > 罗红霉素。另外,连续诱导后,MRSA菌株的抗重金属基因和相关耐药基因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铜溶液诱导对MRSA菌株抗菌药物抗性效应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医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负面效应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薛恒平 《饲料工业》1998,19(9):22-24
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对预防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起到过积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的进步,人们认识到,在饲养中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医用抗生素)等抗菌药物能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为病原菌等微生物的抗药性增加,抗菌药物失去应有效果,一些疾病给人和动物带来严重威胁,正常菌群平衡失调,人、动物免疫力降低等。因此,一些发达国家在饲养中禁用和限用抗生素等抗菌药物。对此,建议我国有关部门应采取果断措施,禁用医用抗生素等抗菌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3.
吕惠序 《养猪》2014,(2):127-128
多肽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复杂多肽结构的化学物质,本类抗生素因作用机理不同,抗菌的类别和活性也各异,如多黏菌素可抗革兰氏阴性(G-)菌,杆菌肽可抗革兰氏阳性(G+)菌。多肽类抗生素抗菌作用强,抗菌谱窄,属杀菌抗生素,具独特的抗菌作用。细菌对多肽类药物的耐药性发展缓慢,此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极少有交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新型抗菌药——喹诺酮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0年代初,第1代喹诺酮类(Quinolones)药物──萘啶酸(Nalidikicacid)问世,因抗菌谱狭窄,口服吸收慢,副反应大,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很快被淘汰了。70年代初推出了第2代峻诺酮药物吧赈酸(Pipemidicacid),抗菌谱有所扩大,抗菌活性也有提高,比氨等青霉素及头抱氨十的作用强,适用于呼吸系统感染与尿路感染、肠道感染性疾病;但长期使用,可引起肝、肾功能损害。SO年代后,第3代喷诺酮类不断推出。它们在化学结构中均含有氟原子,故又称为氟隆诺酮类。药物研究表明,氟咬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作用强、较低浓度即具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为防控沙门氏菌引起的猪疾病以及指导猪场用药提供一定参考。试验对京津冀地区猪饲料厂、猪养殖场、猪屠宰场、超市、农贸市场等采集的饲料、猪肛拭子、水、猪肉等样品中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对50株7类以上药物耐药的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耐药基因分布情况。对分离筛选得到沙门氏菌菌株通过抗菌药物浓度梯度法测定其对2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合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不同来源沙门氏菌耐药基因。结果显示:5 024份样品中共检出沙门氏菌484株,平均检出率为9.63%;484株沙门氏菌对2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耐药率是86.16%。耐药率大于30%的抗菌药物有庆大霉素(30.8%)、阿莫西林(31.6%)、四环素(36.8%)、多西环素(33.5%)、萘啶酸(31.8%)。对耐受7种以上抗菌药物的50株沙门氏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耐药基因进行分析,共检出43种耐药基因,其中aac6’-Iaa、aadA1、aph(3’)-Ia、aph(3’’)-Ib、aph3’-Iia、aac3-Iid、mcr-1、tet(B)、sul1、sul2、gyrA、floR、dfrA12、aac(6’)-Ib-...  相似文献   

16.
畜禽粪便中抗菌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使很多养殖场的畜禽粪便中长期存在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的残留。畜禽粪便中抗菌药物残留不仅对微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有关学者就畜禽粪便中一些抗菌药物的残留检测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已报道的有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及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等,所建立方法都是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HPLC)。同时,对有的抗菌药物还进行了降解规律和方法的研究,如金霉素、恩诺沙星及盐霉素等。这些研究将为控制和消除畜禽粪便中抗菌药物残留以及促进其循环再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不断产生耐药变异。尽管人们已对细菌的耐药机理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在抗菌药物治疗及药物开发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细菌耐药问题依然变得越来越严重。从目前防细菌耐药突变株选择浓度(MPC)理论所研究的药物、针对的致病菌、测定方法。以及其研究的意义等方面出发,总结了近几年MPC理论的研究概况,提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新策略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在养猪业中广泛流行,发病原因复杂,由多种细菌、病毒、寄生虫及环境应激等因素共同引发,普遍造成猪生长迟缓和猪肉品质下降,还有相当比例的病猪死亡,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副猪嗜血杆菌(Hps)、链球菌(SS)是常见的细菌性病原,而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伪狂犬病毒(PRV)是常见的病毒性病原,合理用药防治PRDC十分关键。头孢喹肟、氟苯尼考及加米霉素等抗生素因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在猪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优良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防控细菌性感染的猪呼吸道疾病。对于病毒性感染的猪呼吸道疾病,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细胞因子及中药,尤其是中药,不仅可以抗病毒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文章系统地阐述了上述抗菌药物的抗菌机理、药效学及药动学,详细介绍了上述抗病毒药物的抗病毒机理及其在病毒性猪呼吸道疾病上的应用,以期为合理用药防控PRDC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1添加抗菌增效剂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猪高热病疫情中,从发病猪场分离出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土霉素、金霉素、多西环素)、磺胺类、半合成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等多种抗菌药物都不敏感或敏感性极差。而增效剂的应用,可以增加抗菌药物的抗菌效果,提高其对细菌的敏感性。目前兽医临床上常用的有β-内酰胺结构抗生素增效剂和磺胺类药物增效剂。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通过对2个鸡场40份直肠常在菌与同期分离出的6株致病菌,用K-B法分别进行了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对比。试验结果是:a.鸡场直肠常在菌与致病菌的符合率高敏药物为100%(2/2),中敏药物为67%(4/6),耐药药物为75%(3/4);b.鸡场直肠常在菌与致病菌的符合率高敏药物为83%(5/6),中教药物为100%(2/2),耐药药物为75%(3/4)。试验结果表明:鸡源性致病菌和直肠常在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呈现很高的相关性。临床治疗鸡细菌性疾病时,应注意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