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选用4份咖啡种质资源为材料,对S1-S100共100个RAPD引物进行筛选,选出多态性好的引物10个。利用这10个RAPD引物对28份咖啡资源进行扩增,共获得86条带,平均每个RAPD引物扩增出8.6条带,多态性谱带7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6.0%。结果表明:供试咖啡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10个多态性好的RAPD引物中S8的鉴别效率最高,能将全部供试材料全部区分开,通过整合软件录入如所属种类、种质名称、采样地点、引物、RAPD-PCR扩增数据以及电泳图片等相关信息,形成指纹图谱二维编码,构成咖啡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为咖啡种质资源品种权益保护及分子身份证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建立了适合本实验室的RAPD反应体系基础上,用120个随机引物对含抗病基因Lr34小麦品种和感病品种Thatcher进行了RAPD分析.68个引物均能扩增出可辨条带,其中S22扩增出1条660 bp特异性条带,S130扩增出1条2 000 bp特异性条带,S503扩增出1条500 bp特异性条带.S22和S503在实验中获得较好的重复性,并将其产物命名为S22-660和S503-500.  相似文献   

3.
应用RAPD标记鉴定苦瓜杂种纯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苦瓜杂交种“闽研2号”及其亲本为材料,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苦瓜杂交种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0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1个引物S115能区分杂交种及其亲本种子.利用互补型RAPD引物S115对苦瓜杂交种“闽研2号”的纯度进行了快速鉴定,结果与田间鉴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为鉴定和保存不结球白菜品种资源,利用基因组 DNA 的 SRAP、RAPD 和 SSR-PCR 技术,筛选具有稳定多态性位点的引物,对新培育的耐热1号和苏州地区11个不结球白菜耐热主栽品种构建品种DNA 指纹,并转化为数字指纹图谱。结果表明:筛选出22个 SRAP 引物、16个 RAPD 引物和32个 SSR 引物,通过 PCR 扩增在12个白菜品种中获得了143个多态性位点标记,12个栽培品种间的遗传距离较小,相似系数范围为0.55~0.76。利用筛选出的3对 SRAP 引物组合成功绘制出不结球白菜主栽品种鉴定图,能将供试品种完全区分开。  相似文献   

5.
小麦抗赤霉病地方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7个RAPD引物对22份小麦抗赤霉病地方品种进行分析发现,48个引(84.21%)共扩增出222条带。平均4.6条。其中,45个引(93.75%)扩增出178条(80.18%)多态性带,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11条多态性带,且发现一些随机引物对有些材料能进行特异性扩增。22份材料间的RAPD标记遗传距离(GD)变幅为0.152~0.471,平均为0.314。聚类分析表明,RAPD标记能将所有材料区分开。在GD值0.33水平上,供试材料可划分为4类。地理来源相近的材料大多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贵州白菜型油菜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RAPD技术对65个贵州白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78个引物中筛选出16个多态性和重复性好的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标记分析。16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53个位点条带,其中137个表现出多态性,占89.5%;主要分布于150~1800bp,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8.6条多态性条带。遗传距离的变化幅度为0.1431~0.9904,遗传相似性变异范围为0.3714—0.8667。65个参试品种中遗传距离最小的是凤冈花油菜(2)和麻江花油菜(2),为0.1431;遗传相似性为0.8667。结果表明:贵州白菜型油菜品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7.
RAPD标记在桃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34个桃品种为试材利用100个随机引物进行PCR的结果,只在23个引物上获得了清晰而具有重复性的多态性DNA带.利用23个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的结果共获得了122条多态性DNA带.供试的34个品种中,29个品种可由1个引物的1个或2个多态性DNA带(RAPD标记)与其他的品种相互区别.其中,上海水蜜桃等7个品种可由1个多态性DNA带与其他的品种相互区别,白桃、有明等22个品种可由2个多态性DNA带与其他的品种相互区别.本实验采用的23个引物中A12引物能区分12个桃品种,A17及B20引物各能区分5个品种,D15、C05及C083个引物各能区分3个品种.由此可认为这6个引物可以有效地利用于桃的品种鉴定上.  相似文献   

8.
亚麻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和品种间多态性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00个随机引物对白花和山西大同两个亚麻品种进行RAPD分析,筛选出31条两品种间具多态性的RAPD特异引物,为利用以上两品种构建我国的亚麻遗传图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樱桃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7个引物,对32个樱桃番茄品种进行RAPD分析,并对樱桃番茄遗传多样性和分类进行探讨和研究,结果显示,27个引物共扩增出207条DNA谱带,其中多态条带139条,多态性程度为 67.15%;平均每个引物产生7.67条,每个引物可扩增出2-12条多态性谱带,谱带大小为270-2 000 bp;遗传距离D值在0.33水平上,能将供试材料聚为3类:野生种聚成一类,果皮为黄色和少数红色品种聚成一类,全部是红色聚成一类;此外,还发现从重要特征观察,樱桃番茄品种表现出一定的聚集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芸芥栽培品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100个随机引物对18个芸芥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有10个随机引物得到了稳定一致的RAPD谱带,扩增出的谱带数在2~17条之间,共扩增出91条谱带;采用UPGMA法对扩增出的谱带进行遗传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D)=0.1333处,将供试芸芥品种分为2类8组,揭示了供试芸芥品种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
RAPD鉴定番茄一代杂种遗传纯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番茄优良一代杂交种毛粉808、毛粉818和强选一号为材料,提取DNA进行RAPD分析,在300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可鉴定3个品种一代杂种遗传纯度的特异性引物。其中S1019,S1388和S1422可用于这3个品种的纯度鉴定;S1072用于毛粉808和毛粉818的纯度鉴定;S1388用于区分3个品种的父本和子代。  相似文献   

12.
以甘蓝型白花油菜及其分离群体为材料,对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花对黄花是一对由不完全显性基因(WW)控制的不完全显性遗传性状;利用集群分离法(BSA)对该白花基因进行RAPD分析,在1 200个随机引物中,获得了引物S1092(5-CCC AGG CTA C-3),在白花基因库和黄花基因库间扩增出多态性产物S-10921250;对该分离群体及其姊妹系和其他白花油菜进行的单株验证表明,S-10921250与甘蓝型油菜白花基因相连锁,遗传距离为0.84 cM。  相似文献   

13.
绿竹不同栽培类型RAPD分子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标记对22个不同栽培类型的绿竹进行多态性分析.从粗筛后的94个10 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113条DNA带,其中91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数的80.5%.不同引物扩增出不同的DNA指纹图谱.利用POPGEN32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聚类结果可将绿竹的不同栽培类型区分开来;这些不同栽培类型绿竹的遗传距离为0.122 2~0.815 4,大部分在0.6以下;RAPD分子标记对竹类植物种下等级进行分类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简单重复序列(SSR)、染色体原位杂交(ISH)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在植物育种中分子标记可用于绘制品种、品系的DNA指纹图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种质资源的创新与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5.
云南特有茶组植物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茶组植物为材料,利用ISSR技术对云南茶组植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所筛选出的12个引物对25份供试材料进行ISSR扩增反应后,共产生14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39条,其多态条带比率(PPB)高达98.5%,表明25份材料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并根据遗传距离利用UPGMA构建了云南茶组植物亲缘关系树状聚类图。25个材料可分为6个类群(取值水平GD=0.378 ),20个茶组植物分为2个类群。从DNA分子水平探讨了云南茶组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突出了种间的遗传差异,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151~0.580,表明25份材料间遗传基础较宽。PCA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果显示,ISSR作为一种信息量高、重演性好的分子标记,应用于茶树品种鉴别和亲缘关系分析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exists widely in most natural populations of welsh onion (Alliumfistulosum L.),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breed out many male sterile lines for heterosis utilization. Unfortunately, the breeding of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welsh onion has a little progress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and traditional selection approach.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efficiency of utilizing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for male sterile lines in welsh onion, one SCAR marker, SCS13, and one RAPD marker, S2002400, which could distinguish between N and S cytoplasm in several welsh onion cultivars, were identified. The two markers were then confirmed by Southern blotting, and used to screen the N or S cytoplasm of individual plants in seven welsh onion cultivars in this study. Male sterile and fertile plants were evaluated by aceto-carmine dying. The frequency of N-cytoplasmic plants and maintainer genotype was calculated in the seven open populations of welsh onion. The minimum number of plants needed to identify a maintainer was evaluated to be 95% reliable. Results showed that 20 to 80% decrease of crosses and self-crosses for identifying a maintainer genotype could be achieved by the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election method. It was proved that the molecular markers could precisely identify cytoplasmic types individually, performed by one generation of cross and two generations of testcrosses and self-crosses. Finally, several maintainer genotype plants were selected with the help of the two markers in the seven cultivars. The screened markers could assist and accelerate sterile and maintainer lines selection with less labor and cost.  相似文献   

17.
几个桃优质新品种的RAPD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个桃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RAPD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25个随机引物共获得213条DNA谱带,其中65条(30.5%)为多态性带。通过单引物和引物组合可以将6个品种区分开来。RAPD分析结果表明:"秋红晚蜜"和"秋红早蜜"先聚在一起,然后再与"秋红蜜"聚在一起,三者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983~0.984,为共同起源的地方性品种;"燕红"和"西妃"先聚在一起,然后又与"乐林早红"聚在一起,三者相似系数范围为0.913~0.980,其中"燕红"和"西妃"的相似系数为0.980。推测"西妃"是"燕红"的芽变或者亲本来源相同。  相似文献   

18.
用 14种 12个碱基的随机引物对厚皮甜瓜 4个品种及 13个品系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RAPD)分析 .结果表明 ,可用其中 6种引物将 4个品种 ( British Queen、Earl's Favourite、Crenshaw、Pakistan- 981)及Earl's Favourite的 3个品系 (春系 3号、磐田 2号、夏系 7- 2 )加以鉴别 .在不同引物所扩增的特有或缺少的特异性条带 ( A0 9- 160 0、A0 9- 30 0、A4 1- 2 0 0、A4 2 - 150 0、A4 2 - 90 0、A4 4 - 140、A57- 10 0、A66- 130 0 )可作为鉴定这些品种或品系的分子标记 .在 RAPD分析基础上计算的 4个品种及 13个品系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 ,与它们的已知来源及彼此间已知的亲缘关系均甚符合  相似文献   

19.
柑橘栽培品种(系)DNA指纹图谱库的构建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目的】构建柑橘栽培品种(系)的DNA指纹图谱数据库,为建立柑橘种苗纯度及真实性鉴定技术体系和技术规范奠定基础。【方法】利用SSR标记和ISSR标记对102个柑橘栽培品种(系)进行DNA指纹分析,筛选适合的特征引物,构建柑橘栽培品种(系)的指纹图谱数据库。【结果】从200对SSR引物中筛选到重复性好、多态性丰富的12对引物作为柑橘品种(系)鉴定的特征引物,12对SSR特征引物组合可鉴别42个品种(系);在此基础上,对未出现SSR特征指纹的60个品种(系)进行ISSR指纹分析,从40个ISSR引物中筛选到2个可用于品种鉴定的特征引物,结合SSR标记,可快速、准确地鉴别70个柑橘的品种(系)。并利用这12对SSR特征引物和2个ISSR特征引物构建了70个柑橘栽培品种(系)的DNA特征指纹图谱数据库。【结论】SSR和ISSR标记适于构建柑橘栽培品种DNA指纹图谱库;指纹图谱库的建立为柑橘种苗纯度及真实性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油桃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油桃品质进行分析,本研究利用RAPD技术,采用从200个10碱基随机引物筛选的22个引物对19个油桃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通过扩增180个位点谱带的聚类,分析供试油桃的系统发育,将供试油桃品种分为3类;并运用特殊谱带,建立了油桃的品种分子识别表,提出了重点保存的油桃种质有曙光、瑞光2号、五月火、艾米拉、红李光、阿姆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