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研究查尔酮对芒果多种病害病原菌的抑制活性,评价不同病原菌对查尔酮的敏感性。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芒果炭疽病、蒂腐病、畸形病等病原菌对查尔酮的敏感性,并以芒果胶孢炭疽病菌菌株A2(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代森锰锌和三唑酮的敏感性作为参照。结果表明,查尔酮对供试病原菌均具有明显抑菌效果,其中查尔酮对芒果小穴壳蒂腐病病原菌菌株PZ5(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EC50值最小为4.9585 mg•L-1 ,对芒果畸形病病原菌菌株MMD27(Fusarium proliferatum)的EC50值最大为148.6886 mg•L-1。查尔酮对芒果胶孢炭疽菌菌株A2的抑制效果要比代森锰锌强,但比三唑酮的抑制效果稍弱。查尔酮具有开发成新型农药的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探索自修复多层液膜处理采前涂膜处理对采后桂热82号芒果果实品质及保鲜效果的影响,为芒果采后的贮藏保鲜提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指导。以桂热82号为材料,于采前30 d对芒果果实进行以下处理,1% 壳聚糖浸涂(CTS)、自修复多层液膜浸涂(SMCM),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探讨这两种保鲜方式对芒果采后果实品质及保鲜的效应。结果说明,SMCM处理对芒果的果实品质和采后保鲜效应更好。SMCM处理可以抑制芒果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上升,延缓芒果硬度、可滴定酸(TA)、可溶性糖(SSC)及VC含量的下降,更好的维持了芒果的果实品质,除此以外,其还抑制丙二醛(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酶活性的上升,降低了膜脂系统的伤害,提高了芒果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了芒果的抗氧化能力,对芒果的采后保鲜效应具有积极作用。因此,SMCM采前处理能较好的保持采后芒果果实的品质,减少膜脂系统损害、提高果实抗氧化能力,提高了芒果的采后保鲜效应,可用于芒果采后保鲜。  相似文献   

3.
旨在通过大田试验,探讨广西“台农一号”芒果在不同生长时期叶面喷施硒肥后芒果品质的变化及果实硒的迁移转化规律,探索硒肥溶液的最佳叶面喷施时期,为广西富硒芒果生产提供参考。根据试验地芒果生长状况,划分3个硒肥溶液喷施时期,分别为花期(FL)、幼果期(YF)和膨果期(FE)。设低浓度(F0.1:0.1%硒肥溶液)、中浓度(F0.2:0.2%硒肥溶液)和高浓度(F0.4:0.4%硒肥溶液)3个硒肥喷施浓度水平,以不喷施硒肥作为对照(CK),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共30株芒果树。分阶段采集叶片及果实样本,测定硒含量,并待芒果成熟后测定芒果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糖和总酸度。结果显示:(1)叶面喷施硒肥溶液后,有机硒为芒果果实中硒主要存在形态,约占芒果果实总硒的95%。(2)叶面喷施硒肥溶液后芒果果实与叶片中硒含量显著上升,喷施浓度越高,含量越高,芒果不同部位在喷施硒肥溶液后硒含量表现为叶片>果皮>果肉。(3)随喷施后时间推移,在芒果花期和幼果期喷施硒肥溶液的处理果实硒含量下降,在膨果期喷施的处理果实硒含量则无显著变化。收获期时不同时期处理果实硒含量表现为膨果期>花期=幼果期。(4)不同时期下叶面喷施硒肥均有改善芒果果实品质、提升风味口感的效果。结果证明,在芒果膨果期喷施叶面硒肥更有利于芒果果实中硒积累,基于不同处理芒果硒含量和品质指标综合评价结果得到,在芒果膨果期叶面喷施0.4%硒肥溶液是生产富硒芒果的较优硒肥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芒果采后适宜的GA3处理浓度,以红贵妃芒果(成熟度为8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100、300、500和1000 mg/L)的赤霉素(GA3)溶液浸泡处理对芒果采后生理和保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浓度的GA3处理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硬度下降和色泽变化、延缓可溶性固形物(TSS)、抗坏血酸(Vc)和可滴定酸(TA)含量变化,并保持果实的贮藏品质,这与GA3处理维持了芒果贮藏后期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延缓了细胞膜透性上升和抑制丙二醛(MDA)的积累有重要关系。综合外观品质和保鲜效果,以500 mg/L的GA3溶液处理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摘 要:芒果是重要的热带水果,研发有效的矮化鉴定评价方法对于挖掘和利用芒果矮化资源,以及加速矮化品种选育至关重要。本研究以云南华坪县芒果种质资源圃180份芒果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测定秋梢长度、秋梢直径、叶柄长度、叶柄宽度等7个可能与矮化相关的形态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正态分布检验、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80份芒果资源进行矮化等级评级并鉴定、筛选适合芒果矮化的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秋梢长度等7个相关形态指标均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样性,符合或近似符合正态分布特点;主成分分析获得了 3 个主成分可解释相关指标71.845%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初步明确了秋梢长度等7 个相关性状作为芒果矮化综合评价的主要形态指标,可用于有效评价芒果种质的矮化性状。矮化综合评价结果将180份芒果种质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Ⅰ级(矮化)8份,Ⅱ级(半矮化)12份,Ⅲ级(亚乔化)66 份,Ⅳ级(乔化)60份,Ⅴ级(极乔化)34 份,筛选出桂热芒71号、红光3号、Bangchpalli(板迟黎)、爱文、高州吕宋、凌水大芒、龙井大芒、墨西哥芒、巴西红芒、陈皮芒、翠云、桂热芒3号、凯豪芒、凯特、南豆芒4号、热研16号、Appee(苹果芒)、krs(凯瑞斯)、肯特、热农2号等一批矮化或半矮化的种质资源。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秋梢长度等7个主要形态指标为测定参数,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芒果矮化性状的鉴定评价是准确可靠的,为芒果矮化资源的深入发掘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研究肉桂精油复合壳聚糖处理对采后芒果的保鲜效果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本文以''台农1号’芒果为试材,经肉桂精油复合壳聚糖处理后,定期测定芒果果实腐烂指数,品质指标和果肉抗氧化生理指标,并测定肉桂精油对芒果炭疽菌的离体抑制作用。结果:结果表明,0.5%肉桂精油+0.3%壳聚糖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贮藏15 d后腐烂指数比对照降低23.73%,肉桂精油对芒果炭疽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3%,复合处理明显提高了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TA)的含量,延缓果皮颜色b*值和失重率的上升,提高果实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类黄酮的含量,增强果实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说明肉桂精油复合壳聚糖处理对采后芒果有较好的保鲜效果,这与其直接的抑菌作用和提高芒果抗氧化能力进而延缓果实的成熟衰老密切相关。结论:适宜浓度的肉桂精油复合壳聚糖处理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方法应用于芒果采后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芒果苷(mangiferin,Man)对鸭甲型肝炎病毒1型(Duck hepatitis A virus-1,DHAV-1)致鸭胚肝细胞(DEHCs)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从14日龄SPF级麻鸭鸭胚肝脏组织分离原代DEHCs,用含不同浓度芒果苷(0、5、10、20、40、80和160 μmol/L)的培养液培养48 h后,通过CCK-8法检测其安全浓度范围;用安全浓度的芒果苷培养DEHCs 12、24和48 h后,检测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判定芒果苷对DEHCs的毒性作用。将DEHCs分为对照组(Mock)、模型组(Model)、芒果苷组(Man10、Man20和Man40)和利巴韦林组(Rib),每组3个重复,所有组细胞血清饥饿培养12 h后,Mock组加入含10%胎牛血清(FBS)的DMEM培养基,Model、Man10、Man20、Man40和Rib组用DHAV-1(MOI=1.0)攻毒2 h后,Model组更换为含10% FBS的DMEM培养基,Man10、Man20、Man40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20和40 μmol/L芒果苷,Rib组添加1 μmol/L利巴韦林。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用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免疫荧光(IF)法检测DHAV-1在各组DEHCs中的分布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LRP3/Pro-Caspase1/IL-1β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提取2日龄SPF麻鸭的新鲜全血,分离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uPBMCs),duPBMCs分组及处理同DEHCs,ELISA法检测各组duPBMCs上清液中白介素8(IL-8)和IL-1β的含量。【结果】 与0 μmol/L芒果苷组相比,80和160 μmol/L芒果苷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因此5~40 μmol/L芒果苷为处理DEHCs的安全给药浓度。20和40 μmol/L芒果苷处理48 h细胞上清液中LDH活力显著低于处理12和24 h (P<0.05),20和40 μmol/L芒果苷处理12和24 h细胞上清液中LDH活力显著高于5和10 μmol/L芒果苷处理(P<0.05),各浓度芒果苷处理48 h细胞上清液中LDH活力均差异不显著(P>0.05),故48 h为最适处理时间。与Mock组相比,Model组DEHCs中CAT、T-AOC、SOD和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DEHCs中MDA含量、T-NOS活性、DHAV-1拷贝数、DHAV-1阳性率、NLRP3表达量及duPBMCs中IL-8、IL-1β分泌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Model组相比,Man10、Man20和Man40组DEHCs中CAT、T-AOC、SOD和GSH-Px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DEHCs中MDA含量、T-NOS活性、DHAV-1拷贝数、DHAV-1阳性率、NLRP3表达量及duPBMCs中IL-8、IL-1β分泌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芒果苷可通过增加抗氧化能力、降低DHAV-1的复制水平、抑制NLRP3通路的激活、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抗DHAV-1感染DEHCs造成的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8.
连续2年在凯特芒果上进行有机复合肥肥效应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凯特芒果施用有机复合肥能有效提高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增加产量,在6个处理中,处理6、处理4效果最佳。从经济效益分析,6个处理均比对照组(CK)增收,其中处理6、处理4增收幅度最大,分别比对照(CK)增收22.4%、16.2%。说明凯特芒果施用有机复合肥比单一施用无机肥能改善芒果品质、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收入。在6个有机复合肥配方组合中,6号(YJF-6)和4号(YJF-4)有机复合肥配方最适宜在凯特芒果上种植应用。  相似文献   

9.
细菌性黑斑病严重影响芒果产量和商品质量, 是芒果生产上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该病由野油菜黄单胞菌芒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mangiferaeindicae)引起,几乎遍布热带亚热带芒果产区,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综述了芒果细菌性黑斑病的症状、分布与危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病原及其遗传多样性和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及有效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台农1号’芒果为材料,研究了丁香和肉桂乙醇提取物处理对芒果在常温(22~25℃)贮藏条件下果实采后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丁香和肉桂提取物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芒果果实的病情指数,提高了商品果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果实品质,延长货架寿命,其中丁香提取物的防腐保鲜效果优于肉桂。同时,丁香和肉桂提取物处理显著提高了贮藏期间芒果果实的过氧化物酶(POD)和β-1,3-葡聚糖酶(GLU)防御酶活性及H2O2含量,抑制了了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降低了膜脂过氧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芒果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是为害芒果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明确内切葡聚糖酶CgEg1B与芒果炭疽病菌致病力的关系,本实验以芒果炭疽病菌DNA为模板,利用同源克隆技术扩增CgEg1B,对其序列特征、蛋白的保守结构域进行分析,并借助In-Fusion?HD Cloning Kit技术进行敲除载体构建。结果表明,该基因DNA和cDNA全长分别为1077 bp、1020bp,编码区有1个内含子(大小为57bp),推测编码339个氨基酸,其分子量约为37.13 kDa,等电点PI为5.11。与NCBI网站中已公布的基因进行Blastp比对,发现该序列与鳄梨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EQB54542.1)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相似性均为99%;该基因的敲除载体pCgEg1BGH-1构建成功。CgEg1B基因具备真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家族的序列特征,推测CgEg1B基因可能与芒果炭疽病菌的侵入、定植和致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2014年5月,在海南省乐东、东方、三亚等芒果主要产区,发现一种芒果生长期的新型果实病害,主要为害果实,对叶片、果柄等也有影响,严重影响海南芒果品质,制约芒果产业发展。为明确致病菌,以期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保障芒果产业发展,观察其田间发病情况与症状,并依据科赫法则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和回接试验,结合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症状表现为芒果果实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表面开裂突起斑点,有时渗出透明的粘液,粘液流经斑点处出现黑色小点,严重时病斑合并呈不规则形,病斑未深入果肉。该菌培养菌落初期呈灰白色放射状圆形,后期产生黑褐色色素,菌丝变为黑色;培养皿背面颜色由蓝黑变为黑色。未成熟的孢子无色、单孢、近卵形,分生孢子大小为(1.7286~9.8785)μm?(1.5937~6.6502)μm;成熟的孢子暗褐色、双孢,分生孢子大小为(9.5235~14.4462)μm?(2.2137~6.1555)μm;分生孢子器扁圆形,产孢体褐色。将其rDNA-28S和rDNA-ITS序列经BLAST搜索比对,结合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该病害的病原菌为Botryosphaeriaceae科Lasiodiplodia sp.。该病原菌致芒果生长期病害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陈业渊研究员简介:通讯简介:陈业渊(1962-),男,研究员,博士,E-mail:chenyy1962@126.com,主要从事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及选育种研究 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SY)是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明确PSY基因的表达特性,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的方法,对芒果果皮不同阶段中PSY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汤米和爱德华芒果在果实生长发育期和后熟期,果皮中PSY基因的表达均呈上升水平,但后熟期表达要显著高于果实发育期;在品种差异方面,汤米芒果和爱德华芒果在果实生长发育期差异不明显,但在后熟期汤米芒果的表达量要强于爱德华芒果,研究结果表明芒果PSY基因的表达丰度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在海南芒果果实上发现了一种由炭疽病菌引起的芒果红点病,导致芒果的经济价值下降。本实验通过菌种的分离与纯化、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引起芒果红点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病原菌回接后,芒果果皮上出现凸起的褐色或黑色坏死斑点,周围有红色或暗红色晕圈,这与田间自然发病果实的症状一致;在PDA培养基上培养后,芒果红点病原菌菌落呈圆形,灰色,气生菌丝绒毛状,后期产生橘红色孢子堆;病原菌的rDNA-ITS基因序列与已有的芒果炭疽菌rDNA-ITS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100%。结果表明芒果红点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生长速率法测定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芒果炭疽菌和蒂腐菌的毒力,结果为:苯醚甲环唑对2种病菌表现很高的毒力,对2株芒果炭疽菌(MC01和MC02)的EC50分别为0.425 和 3.917 mg/L;对2株蒂腐菌(MB01和MB02)的EC50分别为0.326 和 2.421 mg/L。防腐保鲜试验表明:200mg/L苯醚甲环唑能有效减少芒果果实的发病指数、增加好果率及减少失重率,室温(27-32℃)贮藏21d后好果率为68%,苯醚甲环唑具有延迟果实后熟及提高贮藏保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华坪县是我国重要的晚熟芒果生产区,为了筛选出适合该区栽植的优质中晚熟芒果品种,从已引进的40多个中晚熟芒果品种中筛选出10个品种作进一步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圣心、凯特、爱文、热农1号、澳芒、红象牙在金沙江流域的华坪县栽培具有结果早、产量高、果实美观、品质好,晚熟、果实较耐贮运,销售市场好,货架期较长,销售价格高的特点。适宜在金沙江干热河谷芒果种植的优势区推广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绿额翠尺蛾Thalassodes proquadraria (Inouce)是为害荔枝、芒果等热带果树的重要害虫。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温度24~28℃、湿度 70%~90%)观察了荔枝、芒果、龙眼、莲雾等11种热带果树对绿额翠尺蛾发育历期及繁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荔枝、芒果、龙眼、莲雾等4种热带果树上绿额翠尺蛾均能完成世代发育及后代能正常繁殖,为其寄主植物,菠萝蜜、杨桃、香蕉、番荔枝、枇杷、番石榴、柑橘不是其寄主植物;取食龙眼的世代历期和成虫寿命最长,显著长于荔枝、芒果、莲雾,存活率和产卵量也存在显著差异;种群趋势指数( I) 从大到小依次为:荔枝> 芒果> 莲雾>龙眼,说明荔枝是绿额翠尺蛾最适宜的寄主,其次是芒果和莲雾,龙眼是最不适宜的寄主。  相似文献   

18.
MADS-box 转录因子在多种植物的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从芒果中克隆新的 MADS-box基因,本研究利用MADS-box转录因子的保守特征设计简并引物,应用RT-PCR从芒果花序中成功分离出14 条MADS-box 基因cDNA 片段。片段长度在138~147bp之间,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芒果MADS-box基因的同源性为65.2%~82.6%。用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芒果和拟南芥 MADS- box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可将这些片段归入MADS-box 的不同亚家族中。表明芒果花序中存在多种 MADS-box 转录因子,可能参与芒果花器官的发育及开花时间的调节。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基金(HYK1402)  相似文献   

19.
我国芒果产区因缺乏采后处理条件,致使芒果在货架期品质劣变严重。本文研究了在果实生长期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对‘红贵妃’芒果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 mg/L的MeJA处理显著降低了芒果货架期的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延缓了果皮转黄、提高了果肉的TSS和Vc含量、降低了TA含量,使芒果在货架期保持较好的外观和营养品质。同时,MeJA处理抑制了采后炭疽病的发生,在货架前期降低了CAT和POD活性,提高了总酚、总黄酮、H2O2含量,在货架后期提高了CAT和POD活性,降低了H2O2含量。本研究表明,生长期MeJA处理使芒果保持较好货架期品质与其增强果实在货架期的抗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芒果苷(MGF)对肉鸡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健康1日龄的白羽肉鸡180羽,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A组(对照组)肉鸡饲喂基础饲粮,B组、C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 mg/kg的芒果苷。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组和C组肉鸡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C组肉鸡的法氏囊指数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B组和C组肉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升高(P<0.01),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C组肉鸡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MGF能够改善白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添加量为200 mg/kg时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