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内碱是内碱乙酰转移酶(CAT)的辅酶,它作为栽体,具有将长链脂肪酸转运到线粒体内进行β-氧化的作用。因而降低了体内脂肪含量,减少了蛋白质向能量的转化。本文对L-内碱的生理功能和在畜牧业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L-肉碱(L-Carnitine)是一种类维生素制品,主要功能是参与动物体内脂肪酸代谢,作为载体将长链脂肪酸从线粒体膜外输送到膜内促进脂肪酸的β-氧化,将脂肪酸氧化并释放能量。L-肉碱也可以作为添加剂补充于动物饲料中,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瘦肉率,并降低脂肪含量,改善肉质,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本文就L-肉碱的特性、生理功能以及在猪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L-肉碱是一种类维生素营养物质,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人体组织中,其功能是作为载体将长链脂肪酸以脂酰肉碱的形式从线粒体膜外转运到线粒体膜内进行B氧化.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L—肉碱在本世纪初被发现。1905年Krimberg发现L—肉碱为肌肉中的一种成份。1927年L—肉碱的化学结构被确定。1952年,Fraenkelclues确认L—肉碱的生物作用,他发现L—肉碱是大黄粉虫(Tenebriomolitor)即粉甲虫幼虫的必需营养素,L一肉碱亦因此被命名为维生素Bt。至1959年,Fritz发现了L—肉碱在脂肪新陈代谢中所起的作用。长链饱和脂肪酸只有进入线粒体基质才能进行β—氧化,释放出能量,而长链饱和脂肪酸辅酶A硫酯穿越线粒体内膜的能力是有限的,但L一肉碱可以大大促进它的透人,从而促进了长链脂肪酸的氧化。L一肉碱…  相似文献   

5.
肉碱是1905年在肌肉中发现的一种必需代谢产物,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将细胞液中的长链脂肪酸转运到线粒体中参与脂肪酸β-氧化为机体提供能量.近年来,肉碱作为一种改善畜禽生产和繁殖性能的必需营养物质,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者综述了肉碱的生物合成、转运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以期为肉碱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L一肉碱(L—Carnitine)是一种类维生素制品.主要功能是参与动物体内脂肪酸代谢,作为载体将长链脂肪酸从线粒体膜外输送到膜内促进脂肪酸的B一氧化,将脂肪酸氧化并释放能量。L-肉碱也可以作为添加剂补充于动物饲料中.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瘦肉率,并降低脂肪含量,改善肉质,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本文就L一肉碱的特性、生理功能以及在猪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L-肉碱[β-羟基(γ-N-三甲基胺)-丁酸]是一种小分子水溶性的胺类物质,天然存在于微生物、动物和植物中。它在线粒体长链脂肪酸β-氧化和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据报道,日粮中添加L-肉碱能够促进禽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8.
L-肉碱是动物体内与脂肪酸代谢有关的化合物,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载体将长链脂肪酸从线粒体膜外运送到膜内促进脂肪酸的氧化.本文对L-肉碱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生物合成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1 L-肉毒碱特性肉毒碱有L、D两种旋光导构体,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的是L-肉毒碱,性质比较稳定,不易变质,也不与其他营养成分反应,与常用饲料剂没有拮抗作用。L-肉毒碱在哺乳动物脂肪酸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载体可将长链脂肪酸从线粒体膜外输送到膜内,促进β—脂肪酸氧化,减  相似文献   

10.
据国外文献报导,鱼(虾)Ⅳ号促生长剂是一种维生素类化合物,能催化脂肪酸的氧化,对动物机体代谢起一定作用。可促进鱼(虾)生长,抗病,提高成活率。国外对鳗鱼、对虾都做过饲养试验,80天左右可增产22~31%。为更迅速地发展水产养殖业,  相似文献   

11.
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s,UCPs)是线粒体内膜蛋白质, 目前已至少发现有5种(UCP1、UCP2、UCP3、UCP4和UCP5),这个家族的蛋白质已经在人类、哺乳动物、禽类、鱼,甚至在植物的不同组织线粒体的内膜上被发现。UCPs 具有调节能量代谢, 促进脂肪酸的氧化作用,UCPs的基因多态性与脂肪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12.
鱼(虾)促生长剂是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合成室研制的产品。它对鱼(虾)有促生长作用,并有疗效。可以提高鱼(虾)的成活率。在全价配合饲料中,鱼Ⅳ号促生长剂添加量小,价格低,而效果大,因此具有较  相似文献   

13.
1L-肉毒碱特性肉毒碱有L、D两种旋光导构体,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的是L-肉毒碱,性质比较稳定,不易变质,也不与其他营养成分反应,与常用饲料剂没有拮抗作用。L-肉毒碱在哺乳动物脂肪酸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载体可将长链脂肪酸从线粒体膜外输送到膜内,促进β-脂肪酸氧化,减少氨基酸分解,吸引脂溶性维生素和钙、磷贮藏与维持游离COA,有效供给ATP,提高机体免疫力。2仔猪生产应用L-肉毒碱效果L-肉毒碱在动物体内是通过赖氨酸甲基化合成的,新生仔猪与断奶不久的幼龄仔猪可以自身合成L-肉毒碱,但无能力合成满足自身新陈代谢足够的需要量。因…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饲料脂肪水平对芙蓉鲤鲫的形体指标、组织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2.50%、4.39%、6.61%、8.42%和10.81%的5种饲料,饲养初始均质量为2.04 g的芙蓉鲤鲫60 d。试验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每种饲料3个重复,每重复随机放养30尾芙蓉鲤鲫。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水平最低组试验鱼肥满度最低,差异显著(P0.05);芙蓉鲤鲫脏体比和肝体比均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差异显著(P0.05);随着饲料脂肪含量的增加,芙蓉鲤鲫全鱼和肌肉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饲料脂肪水平越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3 PUFA在总脂肪酸中的比例越高,∑n-3/∑n-6系数越高。鱼体肌肉脂肪酸组成与饲料的脂肪酸组成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L-肉毒碱能够加强线粒体膜对于长链脂肪酸的运输能力,它可以通过机体内脏合成。但是有报道表明在孵化期鸡胚的L-肉毒碱合成能力有限,多哥洛美大学和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的科研人员对孵化期鸡胚的L-肉毒碱合成能力进行了研究。他们选取35周龄罗斯肉鸡和伊莎褐蛋鸡的鸡蛋在孵化的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是细胞内不可或缺的细胞器,它合成细胞所需90%以上的能量。线粒体疾病多为遗传性罕见病,但其致死性强且致病机理还不清晰。电子传递链复合物Ⅲ是电子传递的重要载体,与呼吸链上其他复合物相比,其与线粒体疾病的联系并不是很清楚。随着人们对复合物Ⅲ组装过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多个致病基因不断被发现,使得人们重新审视其与线粒体疾病的关系。本综述以近年来复合物Ⅲ的研究进展为基础,分析并总结了相关线粒体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鱼(虾)Ⅳ号促生长剂是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研制成功的产品。关于这种新型水产饲料添加剂对鱼(虾)类生长的影响,曾有过不少报道,如张石岐报道,它对鳗苗和成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颜法文等曾做过虹鳟鱼的饲喂试验,许曼驯等则用一龄青鱼进行饲喂试验,他们的试验结果都表明,该生长剂对上述几种鱼都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为了进一步验证鱼Ⅳ号对经济鱼(虾)类的饲养效果,作者于1987年和1988年用它作饲料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流沙湾海域皮氏叫姑鱼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皮氏叫姑鱼肌肉(鲜样)中水分、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6.41%、1.35%、7.19%和16.92%。皮氏叫姑鱼肌肉中检测到2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有7种,占39.91%;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有4种,占25.2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有10种,占24.12%。多不饱和脂肪酸中DHA和EPA含量分别为8.63%和5.20%。经测定,皮氏叫姑鱼肌肉(干样)中有17种氨基酸,第一限制氨基酸是缬氨酸,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TAA)的33.05%,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2.91%。  相似文献   

19.
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s)是线粒体内膜上具有调节质子跨膜转运作用的载体蛋白,在调节动物能量代谢、脂肪沉积及脂肪酸氧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至少有5种(UCP1、UCP2、UCP3、UCP4和UCP5)这个家族的蛋白质已经在人类、哺乳动物、禽类、鱼甚至在植物的不同组织线粒体的内膜上被发现。UCPs在能量代谢动态平衡中、机体生热作用、肥胖、糖尿病及自由基代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解偶联蛋白基因已经被列为参与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的候选基因。大量的研究报道了人类UCPs基因突变对脂肪代谢、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肥胖症的影响。作者从UCP1、UCP2及UCP3基因的定位、结构、分布、基因的多态突变与脂肪代谢、糖尿病及肥胖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鱼虾促4号”促生长机理初探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刘万涵,陈菊芳“鱼虾促4号”又称肉毒碱,是我所80年代研制的新型饲料添加剂。该产品在全国推广使用以来,用户逐年增多,产品呈供不应求趋势,许多用户来信询问使用方法,作用机制。为了满足广大用户的要求,现将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