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椰子油对羔羊瘤胃上皮发育的影响,该试验选用24只10日龄海南黑山羊羔羊,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6个重复,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Ctrl组)、4 g/d(LCO组)、6 g/d(MCO组)和8 g/d(HCO组)椰子油,饲养周期90 d,集中屠宰采集瘤胃,分别测定瘤胃重量、体积,制备瘤胃上皮石蜡切片,光镜下检测瘤胃上皮发育情况。结果表明:MCO组羔羊瘤胃容积显著大于其它3组(P<0.05),瘤胃重和瘤胃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LCO组和MCO组瘤胃上皮乳头表面积显著增加(P<0.05),HCO组上皮乳头密度与其它组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椰子油对上皮乳头长度和厚度无显著影响(P>0.05);椰子油使羔羊瘤胃上皮乳头角质层(SB)细胞明显增多(P<0.05),LCO组和HCO组颗粒层(SG)细胞显著增多(P<0.05),MCO组和HCO组棘突层(SS)细胞显著增多(P<0.05)。结果提示,添加6 g/d的椰子油能使羔羊瘤胃的容积显著增加,一定程度刺激瘤胃上皮乳头细胞层的增生,促进羔羊瘤胃的发育。  相似文献   

2.
1瘤胃的发育 瘤胃的发育是指瘤胃形态学上的发育(包括瘤胃的重量、容量和瘤胃乳头的发育)和代谢功能上的发育。新生羔羊的瘤胃很小并且没有任何功能囊,只占整个复胃重量的30%以下,瘤胃上皮的乳头尚未发育。但是到成年时,瘤胃占到整个复胃重量的70%-80%,并且瘤胃上皮长出许多长乳头。此外,随着乳头发育的增加,瘤胃上皮出现角质化和代谢功能的变化,这包括葡萄糖氧化的减少、挥发性脂肪酸氧化的增加以及丁酸盐转化为酮体的增加。据报道,饲料对瘤胃的剌激使瘤胃的重量增加并促进瘤胃肌肉的发育,但是形态上的增加并不会促使乳头的发育。因此,瘤胃上皮乳头的正常发育必须建立在瘤胃发酵功能的基础上,也就是要在瘤胃内通过发酵出现短链脂肪酸(SCFA)以促使乳头的正常发育。反刍动物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只是依靠母乳为唯一的营养来源,其瘤胃重量、瘤胃容积、角质化程度、色素沉着和肌肉的发育是很有限的。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食管沟反射性关闭使乳汁直接进入到皱胃,从而不能建立起瘤胃的发酵机制。另据报道,当将乳汁直接灌输到瘤胃内时,就会导致SCFA的产生和瘤胃乳头的生长。饲粮中的精料量增加并不能使瘤胃的肌肉发生变化,但能使羊瘤胃乳头的密度和长度增加,至今的研究并没有最终找出乳头发育的诱因。  相似文献   

3.
瘤胃发育是犊牛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论述瘤胃的组织形态学发育,通过对瘤胃上皮乳头长度、宽度、颜色、密度,瘤胃壁及其肌肉层厚度等相关性状的描述,探讨了犊牛日龄、饲料组成及其形态、挥发性脂肪酸,瘤胃pH瘤胃微生物等各种因素对犊牛瘤胃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瘤胃发育是犊牛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论述瘤胃的组织形态学发育,通过对瘤胃上皮乳头长度、宽度、颜色、密度,瘤胃壁及其肌肉层厚度等相关性状的描述,探讨了犊牛日龄、饲料组成及其形态、挥发性脂肪酸,瘤胃pH值和瘤胃微生物等各种因素对犊牛瘤胃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直链/支链淀粉比例对断奶羔羊瘤胃细菌、瘤胃发酵及其上皮乳头形态特征等的影响,为羔羊饲粮配制提供数据支持。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选取27只体重相近的健康湘东黑山羊断奶羔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9头),分别饲喂直链/支链淀粉比例为0.263、0.611及1.833的试验饲粮。试验期共35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除瘤胃液中性木聚糖酶活性、瘤胃上皮乳头宽度及瘤胃固相内容物栖瘤胃普雷沃氏菌的数量外,瘤胃液其他酶活性、瘤胃上皮乳头高度与表面积、瘤胃发酵特性及瘤胃内容物细菌组成不受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例的影响(P0.05)。当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例提高至1.833时可显著提高断奶羔羊瘤胃液中性木聚糖酶活性(P=0.009)及瘤胃上皮乳头宽度(P=0.010),显著降低瘤胃固相内容物栖瘤胃普雷沃氏菌的数量(P=0.010)。结果提示,适当提高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例有益于断奶羔羊瘤胃微生物酶活性与瘤胃乳头发育。根据本研究结果,断奶黑山羊饲粮中直链/支链淀粉比例为0.611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瘤胃上皮在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和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瘤胃上皮发育的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研究报道,瘤胃微生物与宿主存在互作关系,瘤胃微生物可以通过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在瘤胃上皮发育和代谢中发挥作用。然而,瘤胃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调节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因此,本文总结了瘤胃微生物与宿主互作以及其促进瘤胃上皮发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从瘤胃微生物与宿主互作角度,分析瘤胃上皮发育机制,为进一步了解瘤胃上皮发育过程中瘤胃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粗饲料促进犊牛瘤胃发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犊牛瘤胃发育与其免疫机能和生长性能紧密关联,瘤胃组织形态变化、发酵情况以及微生物区系的建立是评定瘤胃发育的重要指标。粗饲料中的纤维供给对犊牛瘤胃的健康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增加优质粗饲料的饲喂,可以增大犊牛瘤胃容量,促进瘤胃乳头生长,并且会使瘤胃微生物区系变得更加丰富。然而,粗饲料种类繁多,且在生产中其适宜的添加水平和切割长度均不相同,对犊牛瘤胃的影响也不一致。本文综述了粗饲料来源、添加水平以及物理切割长度对犊牛瘤胃组织发育、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在犊牛生产中合理利用粗饲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4,(8):1-5
系统研究日粮能量水平对山羊瘤胃上皮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高能量日粮促进瘤胃上皮生长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理。选取18只青年波杂山羊(波尔山羊×淮南羊,120 d,体重(14.27±0.69)kg)随机分成高能量组(HL,n=9,ME:1.00 MJ/(kg0.75·d))和低能量组(LL,n=9,ME:0.60 MJ/(kg0.75·d)),饲喂持续42 d。结果:与LL组相比,HL组山羊日增重、瘤胃干重、瘤胃上皮乳头长度和表面积显著增大(P0.05),表明高能量日粮显著促进瘤胃上皮乳头生长。组织切片观察发现,HL组棘突层和颗粒层细胞层数增多(P0.05),体积减小(P0.05),提示高能量日粮促进瘤胃乳头生长主要通过加速细胞增殖,而非细胞肥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优质牧草对犊牛体尺指标和瘤胃发育的影响,选取20头体重、日龄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犊牛,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头,其中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颗粒精料+鲜牛奶,试验组饲喂颗粒精料+优质苜蓿干草+鲜牛奶,于3月龄断奶时进行体尺指标和瘤胃发育指标的测量。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各项体尺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犊牛3月龄的瘤胃平均重量、瓣胃平均容积、瓣胃平均重量、皱胃平均容积(P<0.05),且瘤胃乳头绒毛长,颜色深,以瘤胃底部发育最好且分布较多乳头,顶部分布较少且稀疏,还可有效地防止了瘤胃内毛球的形成,明显降低犊牛异食癖和瘤胃臌气的发生,而对照组瘤胃乳头发育较差,颜色较浅,瘤胃壁薄,但瘤胃乳头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0.
瘤胃是反刍动物消化代谢和营养吸收最重要的场所之一.瘤胃内分解产生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大部分通过瘤胃上皮直接吸收,因而瘤胃上皮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完善直接影响到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伴随着反刍动物机体的发育,从胎儿期到出生期直至成年,瘤胃上皮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都在持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生长发育受到日粮营养水平(如日粮营养水平、饲料的精粗料比例、物理性质、代谢产物和饲喂制度等)、瘤胃内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葡萄糖、多胺等)、神经内分泌(如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α、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生长抑素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笔者主要对瘤胃上皮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调节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讨断奶时间对不同日龄湖羊羔羊瘤胃形态及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两因子试验设计,设断奶时间和羔羊日龄2个因子。选择初生重[(3.51±0.57)kg]接近的54只湖羊羔羊,28日龄时随机屠宰6只后按照同质性原则将剩余48只湖羊分为28日龄断奶组[(8.21±0.97)kg]和56日龄断奶组[(8.06±0.53)kg],分别在42、56、70和84日龄从2组中各随机挑选6只羔羊进行屠宰。采集瘤胃腹囊组织样品测定瘤胃乳头长度、宽度和肌层厚度,提取瘤胃组织总RNA测定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28日龄断奶组羔羊瘤胃乳头长度和宽度显著高于56日龄断奶组羔羊(P0.05),瘤胃肌层厚度显著低于56日龄断奶组羔羊(P0.05)。断奶时间和羔羊日龄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瘤胃乳头长度和肌层厚度有显著影响(P0.05)。28日龄断奶组羔羊瘤胃上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IGFBP5和IG FBP6表达量显著高于56日龄断奶组(P0.05)。羔羊瘤胃乳头长度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和IGFBP6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318,P=0.001;r=-0.520,P0.001);瘤胃乳头宽度与TGFβ1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275,P=0.004),与IGFBP3和IGFBP5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344,P0.001;r=0.256,P=0.001)。综上所述,28日龄断奶促进湖羊羔羊瘤胃乳头发育和瘤胃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可能参与羔羊瘤胃早期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断奶前补饲不同直/支链淀粉比开食料对羔羊瘤胃上皮发育的影响,选取24只体况良好、胎次一致、体重相近的10日龄羔羊(湖羊),将其随机分为3组,在饲喂相同母乳的基础上,分别补饲以纯木薯(CS)、玉米(MS)和豌豆淀粉(PS)(直/支链淀粉比分别约为0.11,0.27和0.44)为唯一淀粉来源的开食料。试验期间,每天4:00-19:00将羔羊抱入补饲栏补饲不同直/支链淀粉比的开食料,并且在6:30, 10:30和15:30将羔羊抱回母羊舍哺乳1 h。羔羊自由饮水,单栏饲喂,自由采食燕麦干草。56日龄时屠宰采样,采集瘤胃组织样品制作石蜡切片进行瘤胃乳头形态测定,采集瘤胃上皮样品提取RNA测定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表明:CS组羔羊瘤胃乳头长度和表面积显著(P<0.001)高于MS和PS组,CS和MS组羔羊瘤胃乳头宽度显著(P=0.001)高于PS组。对瘤胃上皮各层厚度统计显示,CS和PS组羔羊瘤胃上皮角质层厚度显著(P=0.001)高于MS组;CS和MS组羔羊瘤胃上皮颗粒层厚度显著高于(P<0.001)PS组;CS组羔羊瘤胃上皮棘基层厚度和总厚度显著(P<0.001)高于MS和PS组。qRT-PCR结果显示:不同直/支链淀粉比开食料显著影响羔羊瘤胃上皮CDK2和CDK6的mRNA表达量(CS>MS>PS, P<0.001);CS组羔羊瘤胃上皮细胞cyclin A和CDK4的mRNA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PS组,但与MS组无显著差异;CS组羔羊瘤胃上皮cyclin D1的mRNA表达量显著(P=0.012)低于PS组,但与MS组无显著差异。CS组羔羊瘤胃上皮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GF-1)的mRNA表达量显著(P<0.001)高于MS和PS组,CS和MS组羔羊瘤胃上皮IGF-1R的mRNA表达量显著(P=0.001)高于PS组。上述结果表明:较高支链淀粉比开食料与较高直链淀粉比开食料相比,在瘤胃中较易降解生成挥发性脂肪酸,促进瘤胃上皮IGF-1及细胞周期蛋白mRNA的表达,进而有利于断奶前羔羊瘤胃上皮的发育。研究结果对制订羔羊营养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旨在比较不同年龄牦牛瘤胃组织形态、转录组表达谱的变化,挖掘影响牦牛瘤胃发育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为进一步探讨牦牛瘤胃发育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选取非反刍阶段(1日龄与20日龄)、过渡阶段(60日龄)和反刍阶段(15月龄与3岁龄)的健康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共5个年龄组,每组3个样本。测量样本的体重与瘤胃重量;采集瘤胃组织样品,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并统计肌层厚度、乳头高度与宽度;提取瘤胃组织总RNA进行测序,并以1日龄为对照进行转录组分析。选取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荧光定量试验,关联其与转录组数据的表达趋势。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1日龄至3岁的牦牛瘤胃肌层与乳头形态有极大程度的发育与分化,15月龄和3岁牦牛瘤胃重量与指数显著增加(P<0.05);从20日龄开始,瘤胃的肌层厚度随着日龄的增加显著增加(P<0.05);20日龄后,瘤胃乳头高度和宽度随着日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20日龄组DEGs富集到胆固醇合成、丁酸代谢和PPAR信号通路等与VFA代谢相关的通路,富集到与免疫相关的免疫反应生物过程和Th17细胞分化通路,富集到与瘤胃上皮细胞异源物代谢相关的细胞色素P450外源性物质的代谢途径;60日龄组DEGs富集到脂肪酸代谢、丙酸代谢通路和丙酮酸代谢通路等与VFA代谢相关的通路,富集到与VFA吸收相关的矿物质吸收通路;15月龄与3岁组DEGs富集到维持瘤胃上皮的完整性和屏障功能的ECM受体相互作用途径。从富集通路中发现,HMGCS2、SLC26A3、PPARGPPARDCCL5等基因是与瘤胃营养吸收、代谢和免疫相关的候选基因。荧光定量结果显示,挑选的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上述结果表明,牦牛瘤胃形态结构发育较早,20日龄是其发育的重要临界点;牦牛瘤胃肌层发育比瘤胃乳头更早,肌层厚度从20日龄时快速增加,瘤胃乳头从20日龄后快速发育;20日龄瘤胃开始VFA代谢,促进瘤胃快速健康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瘤胃作为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器官,在消化代谢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瘤胃上皮的发育和功能完善直接影响到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是提高生产效益的关键所在。文章旨在通过探讨反刍动物瘤胃上皮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开食料中添加苜蓿叶粉和膨化玉米粉对犊牛瘤胃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16头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饲喂添加苜蓿叶粉和膨化玉米的1号开食料和2号断奶过渡料,对照组饲喂未添加苜蓿叶粉和膨化玉米的3号开食料.犊牛饲喂60日龄后,每组屠宰3头犊牛,对瘤网胃质量、瘤网胃容积、瘤胃乳头高度和瘤胃乳头宽度等进行了测定分析,并进一步观察瘤胃表面形态及细微结构.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瘤网胃质量较对照组提高了65.9%(P<0.05);瘤网胃容积较对照组提高29.4%(P<0.05);试验组瘤胃乳头高度较对照组提高99.5%(P<0.05);瘤胃乳头宽度较对照组提高25.0%(P<0.05).结果表明:试验组7~40日龄饲喂1号开食料,41~60日龄饲喂2号断奶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犊牛瘤胃组织的发育.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饲粮对奶牛瘤胃乳头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试验选择10头初产、带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中期[(127±13)d]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5头,分别饲喂2种饲粮,一种以玉米秸秆为唯一粗饲料来源并添加高水平精料,该组称为单一秸秆组(CS组);另一种以羊草、苜蓿干草、全株玉米青贮为粗饲料来源并添加低水平精料,该组称为混合粗料组(MF组),试验期63 d。试验结束经瘤胃瘘管活体采集瘤胃乳头,制备切片,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瘤胃乳头的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CS组奶牛的瘤胃乳头宽度极显著高于MF组(P<0.01)。MF组奶牛的瘤胃乳头表面上皮的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的厚度均高于CS组,角质层厚度低于CS组,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CS组奶牛瘤胃乳头颗粒层的细胞连接退化,细胞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角质层有少量的蜕皮现象,角质层下的细胞层细胞呈现加速的迁移状态。由此可见,给泌乳奶牛饲喂玉米秸秆并添加高水平精料的饲粮影响了瘤胃乳头的形态学结构。  相似文献   

17.
开食料中粗蛋白质水平对荷斯坦犊牛瘤胃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中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犊牛瘤胃发酵、微生物酶活性及瘤胃发育的影响.试验选取15头荷斯坦公犊牛,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6.22%、20.21%和24.30%的开食料.开食料采用限饲,试验在犊牛的8~16周龄进行.在犊牛12周龄晨饲3 h后通过瘤胃导管、16周龄晨饲前通过屠宰采集瘤胃液以研究瘤胃发酵、吸收能力和微生物酶活性.16周龄时对犊牛进行屠宰,取瘤胃组织样晶以研究瘤胃上皮细胞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高蛋白质组的瘤胃液pH在12周龄时较低,但在16周龄时则较高.高蛋白质组的氨态氮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要高于其他2组(P>0.05).中蛋白质组的α-淀粉酶活性要低于其他2组(P>0.05).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随开食料中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同一组16周龄时要高于12周龄(P>0.05).瘤胃发育结果表明,犊牛在16周龄时,中蛋白质组的瘤胃相对重量在3个组中最低.低蛋白质组的瘤胃乳头长度和黏膜厚度要高于中蛋白质组和高蛋白质组(P>0.05),但足中蛋白质组的瘤胃乳头宽度在3组中最大.由以上结果可知,开食料中粗蛋白质水平对8~16周龄犊牛瘤胃发酵、微生物晦活性和瘤胃发育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高水平的粗蛋白质有提高瘤胃的发酵能力和微生物酶活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反刍动物的胃是复胃,与单胃动物的胃不同。反刍动物主要以瘤胃中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作为机体的能量物质,而绝大部分的SCFA又通过瘤胃上皮直接吸收,为宿主供能。因此,深入了解瘤胃上皮结构特点有助于对其吸收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笔者主要对瘤胃上皮的解剖学特点、细胞学特点及超微结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氮硫比对藏羔羊瘤胃发育及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选取初始条件相似的60日龄断奶藏羊羔羊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各组饲粮的氮硫比分别为10.5∶1.0(A组)、9.0∶1.0(B组)、7.5∶1.0(C组)、6.0∶1.0(D组)、4.5∶1.0(E组)。预试期5 d,正试期120 d。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屠宰6只,采集瘤胃组织和瘤胃内容物,分析饲粮氮硫比对瘤胃组织形态和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以及瘤胃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B组瘤胃乳头长度、黏膜下层厚度以及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其他4组(P 0.05),B、C、D组瘤胃乳头宽度显著高于A、E组(P0.05),B、E组瘤胃乳头密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C组瘤胃角化层厚度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2)B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3) B、C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A组(P0.05),A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B组Chao1指数和ACE指数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4)各组的优势菌门均为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A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组(P0.05)。各组的优势菌科均为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克里斯滕森氏菌科(Christensenellacea)、韦荣氏球菌科(Veillonellaceae)、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D组毛螺菌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B、E组(P0.05),A组韦荣氏球菌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D组(P0.05)。5)功能预测分析结果显示,瘤胃内菌群功能主要集中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综上所述,饲粮氮硫比为9.0∶1.0时瘤胃组织形态发育较好,瘤胃液中VFA含量较高,瘤胃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及多样性较高。因此,饲粮氮硫比为9.0∶1.0更能经济有效地促进瘤胃发育和改善羔羊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  相似文献   

20.
瘤胃上皮不仅是瘤胃微生物附着、生长并进行消化和代谢的主要部位,也是营养物质吸收、转运、代谢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瘤胃内环境与血液循环系统之间的一道重要生理屏障。因此,维持瘤胃上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保持反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循环式尤斯灌流系统的基本构造、注意事项及反刍动物瘤胃上皮机械屏障的评定方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维持瘤胃上皮屏障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