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解农牧一体化下"玉米田养鹅"生产模式的土壤温度影响机制,通过对比试验方法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田养鹅处理杂草群落平均密度为171.33株/m~2,是对照密度(11.11株/m~2)的15.42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n=9),该处理下杂草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76,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77,均高于对照;玉米田养鹅处理的地上生物量为386.30g/m~2,是对照(5.67g/m~2)的68.13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n=9),同时玉米田养鹅处理的盖度为90.56%,是对照(7.22%)的12.54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n=9)。在白天土壤温度的变化过程中,玉米田养鹅处理较高的地上生物量和丰富的地表植被使得田间地下生物生理代谢活动旺盛,土壤呼吸作用增强,土壤CO2呼吸通量增加,高达308.64 mg/(m~2·h),显著高于对照的234.90mg/(m~2·h)(P0.05;n=9)。因此,在试验期间白天光照不足,地表接受光照辐射有限的情况下,生物代谢活动产生的热量是影响土壤温度的主导因素,白天的土壤温度高于对照。在夜间土壤温度的变化中,玉米田养鹅处理5~15cm的土壤含水量为16.14%,显著高于对照1.27%(P0.05;n=9),水的良好导热能力促进了土壤的散热,使得玉米田养鹅处理表层土壤夜间散热较快,以致夜间该处理下的土壤温度低于对照。因此,在"玉米田养鹅"模式生产过程的前期,生物代谢活动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不同生产模式对玉米苗期生长状况的影响,以玉米田养鹅(RGC)生产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对杂草群落状况和苗期玉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杂草群落地上生物量比对照略低,处理间差异不显著;RGC处理玉米植株叶长、叶宽、叶面积、茎粗、鲜重、干重均高于对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RGC处理株高极显著高于对照,RGC处理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RGC处理玉米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经过连续4年的长期定位试验后,玉米田养鹅有助于总体上改善苗期玉米的植株生长状况,而秋季玉米产量的降低则是由于后期管理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为寻求有机玉米田杂草防治技术,明确放养鸡对玉米田杂草控制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玉米大口期放养鸡30天处理和不放鸡对照,大口期后不再除草。结果显示:玉米大口期后不防治杂草,玉米产量仅有4 945 kg/hm~2,而在大口期放养鸡,产量增加31.0%(P0.05);放养鸡20天后杂草平均高度降低25.7%,杂草种类(4种)、平均总密度(17株/m2)、盖度(11.3%)和生物量(29.8 g/m2)均显著低于未放鸡玉米田杂草种类(10种)、平均总密度(86.3株/m2)、盖度(76.7%)和生物量(170.1 g/m2)(P0.05),进而使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降低,但将鸡收回后杂草多样性指数又得到恢复。因此,放养一定量的鸡可有效控制田间杂草,同时不会破坏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及生物多样性,并能保障粮食产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河北地区土壤环境对蚯蚓多样性的影响,采用挖掘法收集土壤与蚯蚓样品,蚯蚓个体清水洗净后放在吸水纸上吸干水分,称其鲜重,随后使用75%乙醇处死蚯蚓,全部个体保存于95%乙醇。个体形态鉴定依据《中国陆栖蚯蚓》。结果表明:在河北地区共记录12种蚯蚓,隶属于3科,6属。日本杜拉蚓(21.00条/m~2)、天锡杜拉蚓(14.09条/m~2)与梯形流蚓(16.91条/m~2)为该地区优势种。各采样点蚯蚓密度是8~216条/m~2,蚯蚓总鲜重1.60~530.12g/m~2。玉米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0.84),杨树林最小(0.451);杨树林的优势度指数最大(0.398),玉米地最小(0.179);玉米地的物种均匀度指数最高(0.365),杨树林最低(0.325);卷心菜地的丰富度指数最高(1.594),杨树林则最小(0.662)。卷心菜地与玉米地2种生境之间的物种相似度最高(0.80)。河北地区土壤为弱碱性,pH为7.52~8.96;有机质含量为0.12%~3.42%。全氮含量为0.01%~0.20%。速效磷含量最小含量为1.56mg/kg,最大值为270.76mg/kg。速效钾含量最小含量为60mg/kg,最大值为825mg/kg。卷心菜地有机质含量(1.689%)稍高于其他生境。各生境的全氮含量均偏低。玉米地速效磷含量(22.149mg/kg)略高于总体均值,且高于杨树林、卷心菜地的磷含量。卷心菜地速效钾含量最高(249.035mg/kg),杨树林速效钾、速效磷含量最低(184.454和6.175mg/kg)。河北中部地区速效钾含量最高(266.663mg/kg),东部为最低(110.478mg/kg)。北部地区速效磷含量较高(37.711mg/kg),东部地区最低(4.175mg/kg)。结论:土壤pH、有机质、全氮含量、作物类型是蚯蚓物种密度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农牧一体化"下玉米田杂草多样性及玉米生长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农牧一体化和传统种植方式下玉米( Zea mays)田间杂草群落结构、玉米性状特征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放牧前后各杂草群落中杂草种类、功能类群、生物多样性指数,并对比研究各处理下玉米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从田间杂草群落结构来看,放牧前农牧一体化处理田间杂草7种,对照12种,农牧一体化处理的杂草总密度是对照的2.20倍,处理间杂草总密度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 P <0.05),农牧一体化处理的杂草优势种单一且多度分配比例大;放牧后,农牧一体化处理和对照的物种数较放牧前分别减少了4和6种,农牧一体化处理的杂草总密度是对照的3.44倍,处理间杂草总密度在统计学上差异仍显著( P <0.05),对照的优势种单一且多度分配比例大.从杂草功能类群结构来看,放牧前各处理双子叶一年生或越年生被子植物杂草功能类群占据较大优势,且放牧后其多度分配比例均有所提高.从杂草群落生产力来看,放牧前后农牧一体化处理生物量分别是对照处理的5.42倍和4.79倍,处理间生物量在统计学上差异极显著( P<0.01).从杂草群落多样性来看,放牧前农牧一体化处理的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Margalef 物种丰富度指数和 Simpson 多样性指数分别是对照的1.15倍、1.25倍和1.08倍,但其 Pielou 均匀度指数较低;放牧后农牧一体化处理的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和 Simpson 多样性指数是对照的1.29倍、1.64倍和1.10倍,其中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和 Margalef 物种丰富度指数处理间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 P<0.05),对照 Pielou 均匀度指数是农牧一体化处理的1.10倍,处理间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 P<0.05).放牧前,不同处理杂草群落的相似性系数为0.76,放牧后其相似度系数降低了0.23.从玉米植株性状来看,在农牧一体化处理下,吐丝期和成熟期的玉米株高、叶长、叶宽、穗位和茎粗均大于对照,玉米单株叶面积在放牧后有所降低,同时玉米植株的叶绿素在2个时期均低于对照.从玉米产量来看,农牧一体化处理较对照减产6.22%,但其减产所带来的损失可由鹅的产出得以补偿并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总之,农牧一体化处理在维持了较高的田间杂草多样性的同时,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在甘肃引黄灌区选择60个典型玉米地,对其土壤耕层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引黄灌区玉米地平均耕层深度为22.5 cm,比我国土壤平均耕层(16.5 cm)高6.0 cm,犁底层平均厚度为9.1 cm。0~40 cm土层容重在1.36 g/cm~3左右,孔隙度在48.5%左右。0~45cm土壤紧实度200~2 450 kPa,靖会灌区显著高于其他灌区,景电、兴电、刘川灌区相差不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94~15.64 g/kg,全氮含量为0.84~1.24 g/kg,碱解氮含量为47.14~60.56 mg/kg,速效磷含量为14.28~33.57 mg/kg,速效钾含量为156.50~185.84 mg/kg,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外,其它指标均属于中等偏下水平。  相似文献   

7.
豆科冬绿肥翻压对土壤肥力和杂交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绿肥翻压和不翻压(对照)2个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试验实施前耕层土壤理化性状指标相比,绿肥翻压后能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0.07%、1.9mg/kg、4.7mg/kg、3.1mg/kg.土壤酸碱度pH值由5.5变化为6.0,土壤容重降低0.05g/cm3,孔隙度增加1.9%.对照除土壤速效磷有所增加外,其余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均有所恶化.与对照玉米籽粒产量555.8kg/667m2相比,绿肥翻压玉米籽粒产量625.4kg/667m2,较对照增加69.6kg/667m2,增产12.5%,同时,绿肥翻压后玉米籽粒蛋白质、淀粉、全氮、全钾等指标含量较对照增加0.01%~0.8%.  相似文献   

8.
垄作覆盖下小麦、玉米产量、土壤碳素转化及水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旱地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下垄作覆盖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在洛阳市农林科学院内防渗精确水分池内,设置垄作覆盖、秸秆覆盖、传统耕作(对照)3个处理,结果表明,(1)垄作覆盖下作物增产显著,小麦较对照增产11.05%,玉米增产32.40%;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36 kg/(mm.hm2),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72kg/(mm.hm2)。(2)垄作覆盖提高了0~200cm土壤含水量,为小麦、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3)垄作覆盖下0~5cm、5~10cm土层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小麦田分别较对照增加了39.7mg/kg、27.5mg/kg,玉米田分别较对照增加了52.1%、61.2%。(4)垄作覆盖下微生物量碳含量:小麦田0~5、5~10、10~20cm土层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20.7mg/kg、158.6mg/kg和132.2mg/kg;耕层微生物量碳平均含量较对照高94.1%;玉米田0~5cm、5~10cm土层分别较对照高167.2mg/kg、78.2mg/kg,10~20cm与对照比差异不明显。垄作覆盖技术既可提高0~200cm土壤含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又可显著提高0~5cm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利于小麦、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农牧一体化对杂草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延军农场农牧一体化长期定位试验,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对放牧前后田间杂草种类、密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以及玉米产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农牧一体化生产方式对杂草生物多样性及玉米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前,农牧一体化(API)理杂草总密度是对照(CK)的1.41倍,且杂草优势种单一且相对多度分配不均匀;API杂草地上生物量比CK高出18.12kg/hm2;API杂草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G)分别是CK的1.09、0.92、1.05和1.08倍。放牧后,API和CK杂草总密度分别减少77.00%和23.10%,杂草群落地上生物量依次分别下降94.18%和78.17%,故田间放养鹅可将田间16.01%杂草资源化,提高杂草生产力;API玉米产量是CK的0.92倍,减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达2 443.51元/hm2,鹅肉产品输出对经济总收入的贡献率高达48.74%,折合为25 922.80元/hm2;API的产投比(2.87)是CK(2.49)的1.15倍,API能够提高生产效益。因此,API处理使用鹅来控制杂草并将杂草资源化,提高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可实现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果园生草对果园杂草防控、土壤养分和果树营养状况的影响,并对3个生草处理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出最优果园生草处理,为阿克苏地区生草制果园的土壤管理及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设对照处理(清耕)、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油菜(Brassica rapa var. oleifera de Candolle)4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2个小区。测定2017~2019年牧草和杂草地上生物量、2019年土壤养分及果树叶片营养成分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及综合评价不同生草制度下的杂草生物量、土壤指标以及果树叶片营养指标因子。【结果】2019年白三叶处理下杂草地上生物量下降幅度最大(59.3%)。油菜处理下土壤有机质(23.90 g/kg)、土壤速效钾(164.37 mg/kg)和碱解氮含量(89.77 mg/kg)最高。与对照处理相比,3个生草处理均可显著(P<0.05)增加苹果园土壤含水量、有机质、速效磷、碱解氮,降低果园土壤容重和pH,显著(P<0.05)增加叶片中的叶绿素、磷、氮、镁、钠。【结论】苹果园生草以种植油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土壤酸化对农田杂草群落多样性影响,选取安徽农业大学大杨镇高新技术农业园实验区,通过定位土壤酸化实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样方法,对不同酸化土壤(pH=6.8、6.3、5.5、4.6,对照pH=7.2)处理下农田杂草的植物种类、高度、密度和频度等指标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结果 表明:(1)实验区农田内共有杂草11科、16属、19种,禾本科杂草优势度随着土壤酸化程度增加而增加,荔枝草(Saluia plebeiaR.Br)和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等非禾本科杂草数量随土壤酸化程度下降而减少.(2)与对照区相比,农田杂草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土壤酸化程度增加均显著降低(P<0.05).(3)对照区域(pH=7.2处理条件)与其他酸化处理的杂草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差异极显著(P<0.01).(4)pH=6.8和6.3的处理与pH=5.5和4.6的处理间杂草科、属、种的组成差异显著,相似性低,酸化严重的区域间(pH=5.5与DH=4.6的处理)杂草物种组成相似性更高,相似度达0.67.可见,土壤酸化对农田杂草群落组成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滨海盐碱地夏玉米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滨海盐碱地区玉米氮肥利用效率及施氮对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滨海盐碱地区施氮135kg/hm2(T1)、270kg/hm2(T2)、405kg/hm2(T3)玉米产量分别比不施氮处理(CK)提高24.28%、44.39%和46.74%,差异均达显著水平;T1、T2、T3每千克N增产量分别为10.33、9.44、6.63kg;养分平衡结果显示,CK、T1氮素亏缺,T2稍有盈余,T3大量盈余;氮肥利用效率T2最高为19.94%。通过建立玉米施肥效应模型,获得试验条件下最佳经济施肥量为342.7kg/hm2。土壤表层(0~20cm)硝态氮质量分数随氮肥使用量的增大而升高,T1、T2、T3与CK相比分别增加82.9%、181.8%及320.5%,且各处理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20cm以下各处理硝态氮质量分数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土层硝态氮质量分数均表现随使用量越大值越高。0~8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T1、T2、T3与CK相比分别增加65.6%、161.1%、285.7%;回归分析表明,硝态氮累积量与氮肥施用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因此,滨海盐碱地区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肥料投入量,以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坡耕地马铃薯套玉米等高聚垄配置地埂植物种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宜坡耕地的耕作技术措施。[方法]以马铃薯威芋3号,玉米毕单15号,地埂植物路春花为供试材料,设顺坡聚垄、等高聚垄和等高聚垄+种植路春花3个处理进行坡耕地马铃薯套玉米等高聚垄配置地埂植物种植试验。[结果]与对照顺坡聚垄处理相比,等高聚垄+种植路春花处理的马铃薯产量14392.05 kg/hm2、玉米产量5417.25 kg/hm2、马铃薯与玉米复合产量19809.30 kg/hm2、复合经济效益12223.65元/hm2,分别增加了17.04%、11.22%、15.39%、13.61%;土壤容重降低0.04 g/cm3;土壤含水量和全氮分别增加1.77个百分点和0.009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0.05%和4、1、3 mg/kg。[结论]等高聚垄+种植路春花种植法能提高坡耕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保水、保肥效果好,是坡耕地理想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明确不同耕作模式对玉米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研究翻耕和免耕模式下玉米田杂草种子库的组成和特征。[方法]采用杂草种子萌发法,将0~5、5~10、10~15、15~20、20~25、25~30 cm 6个不同土层的土壤样本分别装盆,在自然条件下生长60 d后调查杂草种类和数量,计算种子库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结果]翻耕玉米田共有杂草15科24种,免耕玉米田有15科23种,其中19种杂草在翻耕和免耕玉米田均有分布,主要优势杂草为稗草、藜、铁苋菜、龙葵和马唐,杂草类型上以阔叶杂草为主,禾本科杂草较少。翻耕玉米田杂草种子库总密度为4 292.4粒/m2,主要分布在0~5、20~25、25~30 cm土层,其中稗草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免耕玉米田总密度为3 337.0粒/m2,主要分布在15~20、20~25 cm土层,其中藜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不同耕作模式的优势杂草在土层中的分布有较大差别,稗草在翻耕田主要分布于25~30 cm土层,而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0~5 cm土层;藜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20~25cm土层,而在翻耕田各土层呈较均匀分布。[结论]明确了不同耕作模式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组成和特征,为农田杂草的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一种有效且适应西藏藏药栽培的非化学除草方式,保证中药材质量与品质,通过在藏药匙叶翼首草人工栽培样地设置人工除草(MW)、覆黑膜(MF)以及不除草(CK)等不同除草处理,并调查不同处理措施下各样点的物种组成、数量、高度、盖度以及生物量等杂草群落特征,探讨人工除草方式和覆黑膜除草方式对翼首草样地杂草防控效果和对翼首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W处理下杂草种类最多,有20种,CK有18种,MF有8种杂草;从杂草的数量、高度以及地上生物量来看,对照杂草的总密度、平均高度以及地上总生物是MW处理的2.00、1.48和3.80倍,是MF处理的4.19、3.77和61.21倍,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而从杂草功能群多度来看,CK中胁迫忍耐型杂草功能群多度最大,MW中干扰型杂草功能群多度最大,MF中竞争型杂草功能群相对多度最大;从杂草和翼首草的生态位特征来看,MW处理生态位宽度和种间重叠较小CK优势杂草生态位宽度和种间重叠较大,MF处理也是杂草生态位宽度较大但种间重复较小,各处理翼首草生态位宽度大小依次为MFMWCK;从不同除草措施翼首草产量来看,MF处理翼首草产量分别是MW和CK的1.32和1.78倍(P0.05)。总得来看,MF处理除草效果最佳,且翼首草产量最大,MW处理除草效果次之,杂草严重影响了翼首草产量。  相似文献   

16.
以塔里木盆地北缘典型绿洲阿拉尔垦区为靶区,结合经典统计学和冗余分析技术,研究绿洲7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含量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分异规律及相关性。统计分析显示,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含量在各土层具有不同的分布格局,相同土层不同类型间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0~20、20~50和50~8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均值分别为6.97、2.95和2.45g/kg,无机碳含量为4.83、5.25和3.48g/kg;在0~20cm土层中,有机碳含量以天然林最高、沙地最低,无机碳表现为棉田、盐碱地、荒草地、沙地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类型;20~50cm土层中,有机碳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天然林、人工林中,且显著高于荒草地和沙地,无机碳分布与0~20cm土层保持一致;50~80cm土层中,果园、棉田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沙地,各类型无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容重极显著负相关(P0.01),无机碳含量与全盐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氮、土壤含水量、速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pH、有效磷则与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各理化因子对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含量影响的重要性排序为:全氮容重土壤含水量有效磷速效钾全盐pH。  相似文献   

17.
蚯蚓-菌根互作对滨海盐碱土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良滨海盐碱地不良的土壤理化性质,使其适合作物生长,从生物改良角度,研究蚯蚓(Eisenia fetida)与丛枝菌根真菌(Rhizophagus intraridices)互作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作用。采用盆栽试验,以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加菌根和蚯蚓(CK)、接种菌根真菌(AM)、添加蚯蚓(EW)、添加蚯蚓和菌根真菌(AM+EW)共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添加蚯蚓和接种菌根真菌均能降低土壤pH及水溶性全盐含量(P0.05),提高玉米对土壤养分的吸收(P0.05)。同时,蚯蚓能促进菌根真菌的定殖(P0.05),二者互作使土壤水溶性全盐含量降低25.4%,玉米根系表面积增加51.8%,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提高31.1%、21.0%、48.3%,地上部生物量提高80.2%。因此,在滨海盐碱地添加蚯蚓及菌根真菌可降低土壤pH及水溶性全盐含量,改善植物根际环境,促进玉米根系生长,促进其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提高玉米养分及生物量。  相似文献   

18.
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碳固定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为了探讨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碳固定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玉米生长季温室气体(CO2、N2O和CH4)的排放量和碳固定量,结果表明: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影响不同,在玉米生长季,CO2和N2O累计排放量表现为秸秆过腹还田(CGS)>秸秆直接还田(CS)> 秸秆不还田(CK)> 秸秆-菌渣还田(CMS),CH4的累计吸收量表现为CGS >CK >CMS >CS,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秸秆不同还田模式也影响土壤和植物的碳储量,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CGS> CMS> CS> CK,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植株、籽粒的固碳量表现为CGS> CS> CMS> CK,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和CK相比,在CS、CGS和CMS模式下,玉米田对全球变暖的减缓效应均增加,但增加量不同,表现为CGS> CMS> CS >CK,既秸秆过腹还田模式下玉米田对全球变暖的减缓效应最大,其次是秸秆-菌渣还田模式,之后是秸秆直接还田模式.在秸秆过腹还田模式下,玉米田对全球变暖的减缓效应为22 493.83 kg CO2·hm-2,分别比CK、CS和CMS模式下玉米田对全球变暖的减缓效应增加24.2%、 18.7%和 1.6%.从减缓全球变暖的角度,推荐秸秆过腹还田模式,该模式也有利于形成粮食-秸秆-饲料-牲畜-肥料-粮食的良性循环,实现农田的固碳、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