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LISA检测鸡新城疫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城疫病毒单克隆抗体包被板,用10%小牛血清-PBS封闭后,捕获尿囊液中的新城疫病毒作固相抗原.在此板上应用酶标抗鸡IgM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ELISA试验检侧鸡血清中新城疫病毒的特异性IgM抗体.试验证明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惑性高.兔抗新城疫病毒阳性血清可特异性阻断反应,将新城疫病IgM阳性血清用2-ME处理可使ELISA反应呈阴性,与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鸡IgM阳性血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gM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该试验可检测到La Sota免疫后3天鸡血清中的特异性IgM,对鸡新城疫病毒IgM阳性血清的检测效价可达1:320以上,并可检测到临床新城疫病鸡血清中的特异性IgM抗体.  相似文献   

2.
人血清中分离纯化鸡IgG、IgM的实用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用绵羊红细胞免疫鸡,免疫后5天采血,制备富集IgM血清。应用硫酸铵粗提、Sepharose-4B分子筛层析方法,从富集IgM的鸡血清一次性分离提取高纯度的IgM及纯度较高的IgG,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纯化,获得电泳纯的IgG。经鉴定该方法制备的IgG,IgM完全可以满足免疫学实验要求,从一份血清样品中同时纯化IgG、IgM两种免疫球蛋白,既省时又节省原料。  相似文献   

3.
以绵羊红血球免疫鸡,获得富含IgM的鸡血清。以提纯鸡血清IgM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SP 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筛选,共获得7株稳定分泌特异性抗鸡IgM杂交瘤细胞)TM18、TM21、TM25、TM34、TM57、TM62、TM65)。杂交瘤培养上清的ELISA效价为10~3~10~5,腹水型单克隆抗体的ELISA效价为10~5~10~7。7株单抗中TM57、TM65为小鼠IgM类,其余5株均为小鼠IgG_1亚类。间接ELISA和夹心ELISA试验表明,所有7株单抗只与鸡IgM反应,而不与鸡IgG和鸡IgA反应。7株单抗均能抑制鸡IgM对其特异抗原绵羊红血球的血凝作用。血凝抑制价为1∶2~3~2~7,7株单抗中只有TM65能在琼脂扩散试验中与鸡IgM出现沉淀线.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新城疫病毒(NDV)感染的鸡胚尿囊液经差速离心,庶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的NDV为包被抗原,以纯化的鸡IgG、IgM及IgA免疫,制备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兔抗鸡IgG、IgM及IgA,分别建立了检测DNV特异性IgG、IgM、IgA的间接ELISA方法,抗原最适包被量为1.34μg/孔。酶标兔抗鸡IgG、IgM、IgA的最佳稀释度分别为1:400,1:400,1:100,血清样品检测IgG时,最适工作浓度为1:400,检测IgM时为1:50。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快,快速简便等优点,适合于对各类新城疫特异性抗体的动态监测和大批检测,同时也为城疫免疫要理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离纯化鲤鱼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并制备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试验用rProtein A FF亲和层析和Superdex200 Increase 10/300GL分子筛的方法分离纯化鲤鱼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并通过SDS-PAGE对纯化蛋白的部分特性进行分析;以纯化后的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备该蛋白的多抗血清,用ELISA法检测抗血清效价。结果表明:从鲤鱼血清中分离纯化出鲤鱼IgM蛋白,纯化后纯度可达99.53%;重链和轻链的分子质量分别为81.3 ku、26.4 ku;兔抗鲤鱼多抗效价高达1∶640 000以上。说明试验所采用的rProtein A FF亲和层析法可提取到高纯度的鲤鱼IgM,适合在实验室纯化鱼类IgM。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对猪免疫球蛋白方面的研究较少,赵凯等于1999年对猪IgGH链进行了克隆和表达一。BOSCH等克隆了猪的IgM链,但至今未有关于猪IgM功能区蛋白表达方面的研究报道。本文将对我国一商品杂交品种皮杜猪的IgMCH3-CH4区进行了PCR扩增、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并通过表达载体进行表达。其目的是为以后进一步研究IgM抗体亚区的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获取双峰驼免疫球蛋白M(IgM)重链恒定区的表达产物及抗体,首先在GenBank找出收录的双峰驼IgM、IgA、IgE、IgG重链恒定区基因序列,比对IgM与IgA、IgE和IgG的氨基酸序列,选取一段差异较大的蛋白序列片段,转换成相对应的基因片段,PCR扩增选取的基因片段,插入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载体,转化进大肠埃希菌BL21,并诱导重组蛋白表达,SDS-PAGE鉴定重组蛋白,后利用纯化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获得的血清。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载体pET-28a-IgM,诱导表达的目的蛋白分子质量为18.7 ku,与预期相符。ELISA方法检测抗血清效价为1∶32 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血清能特异性识别原核表达蛋白,说明双峰驼IgM兔抗血清的成功制备。  相似文献   

8.
以家畜伊氏锥虫弱毒株免疫家兔12只,然后进行攻虫试验。其中11只被保护,1只发病死亡。以BA-ELISA检测家兔免疫后及攻虫后特异性IgG、IgM的变化,发现免疫后IgG、IgM均于第21d达到峰值;攻虫后IgM于第6d达到峰值,IgG于第9d达到峰值。攻虫后,随着免疫组家兔体内特异性IgG、IgM的不断上升,其血液内的锥虫也同时被清除。体外中和试验也表明,特异性抗体对锥虫的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鸡败血支原体接种鸡体液免疫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F鸡接种鸡败血支原体R株、F株和油乳剂苗后,用ELISA检测IgM、IgG和IgA的变化规律,发现特异性IgM出现时间存在差异;强毒株感染后IgM始终存在,因此可作为临诊感染的指证。油乳剂苗能产生IgA,证明油乳剂苗能诱导产生局部免疫。  相似文献   

10.
鸡脾脏中B淋巴细胞的发育及其定位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IgM、IgG和IgA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IgM+、IgG+和IgA+B淋巴细胞在鸡脾脏中的出现、迁移、数量变化规律等一系列的发育过程以及组织定位分布特点。结果显示,IgM+和IgA+细胞在胚胎15日龄时开始出现,IgG+细胞在胚胎18日龄时出现,21日龄雏鸡脾脏的红髓和生发中心中出现以IgG型为主的浆细胞。各日龄IgM+、IgG+和IgA+细胞主要分布在脾脏的特征性组织结构—椭球周围淋巴鞘和生发中心中,这些结构也随着B淋巴细胞的增多而不断发育成熟。B淋巴细胞的数量随着日龄增长持续增加,直至21日龄时趋于稳定,各日龄B淋巴细胞数量始终以IgG+细胞最多,IgM+细胞次之,IgA+细胞最少。结果表明,鸡出壳初期,脾脏的体液免疫功能逐渐增强,并在21日龄时达到成熟水平。  相似文献   

11.
蜂胶含有多种有效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免疫辅助效果和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效.B淋巴细胞的抗体分子在合成、储存和分泌的过程中存在多种调节机制,其中IgM在细胞过程中与细胞内高尔基体微管蛋白tubulin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tubulin的活化状态决定IgM的出胞活动的方向和速率,IgM代谢分解循环通路和代谢速率影响着IgM的分泌表达程度.在此基础上,从信号转导机制入手探讨在蜂胶作用的IgM的激活机制,并可以通过多重荧光染色技术追踪此信号通路在蜂胶作用下的IgM的代谢分解和循环过程,将为蜂胶免疫调控机制的解析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用自制IgG型兔抗猪IgG、IgA、IgM型抗体,建立BA-ELISA检测乳清和血清中IgG、IgA、IgM型抗LT抗体的方法,经临床应用表明,BA-ELISA方法不仅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而且可分别检测IgG、IgA、IgM型抗体,该法可作为评价能表达LT的大肠杆菌菌苗免疫效果和研究大肠杆菌免疫机理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关于麻醉及手术应激对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影响报道并不一致.因此本试验选用12只健康犬通过肌肉注射隆朋麻醉剂及手术对其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浓度进行动态监测,探讨隆朋麻醉及手术对犬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侧睾丸动脉结扎/再通以研究其对小鼠睾丸生精功能以及血清中抗精子抗体IgG、IgM含量的影响。实验选择健康成年BALB/c雄性小鼠于显微镜下行单侧睾丸动脉结扎。再于2h、4h、6h后开通血管。ELISA法检测血清抗精子抗体IgG、IgM水平,光镜观察睾丸生精小管内变化。结果表明:与非术侧相比,术侧睾丸生精小管内生精细胞不同程度地凋亡坏死,生精上皮脱落。各手术组血清中抗精子抗体IgG、IgM含量均有明显增长(P〈0.05)。实验结论:单侧睾丸动脉结扎/再通可引起睾丸生精细胞的凋亡坏死,同时血清抗精子抗体IgG、IgM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甘草浸膏粉对断奶仔猪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及其机理,将20头20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猪瘟疫苗组(B组)、甘草粉组(10 g/kg)(C组)、甘草浸膏粉1组(D组,2.6 g/kg)和2组(E组,1.3 g/kg),每组4只。给药后7,14,21 d,采集仔猪前腔静脉血液离心备用。通过观测仔猪的临床体征、料重比、血液常规指标、血清猪瘟抗体(CSFV-Ab)水平、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IFN-γ含量来评价甘草浸膏粉对断奶仔猪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给药组断奶仔猪料重比降低、精神状态佳、腹泻率降低,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给药后14,21 d,与空白组相比,猪瘟疫苗组断奶仔猪CSFV-Ab、IgA、IgM、IgG和IFN-γ含量均升高,其中,给药后14 d,CSFV-Ab、IgM、IgG和IFN-γ差异极显著(P0.01),IgA差异不显著(P0.05);给药后21 d,IgA差异极显著(P0.01),CSFV-Ab差异显著(P0.05),IgM、IgG和IFN-γ差异不显著(P0.05)。给药后14,21 d,与猪瘟疫苗组相比,给药组断奶仔猪CSFV-Ab、IgA、IgM、IgG和IFN-γ含量均升高,其中,IgA、IgM、IgG和IFN-γ差异极显著(P0.01),CSFV-Ab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甘草浸膏粉能降低断奶仔猪料重比,增加断奶仔猪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改善其精神状态,提高CSFV-Ab、IgA、IgM、IgG和IFN-γ含量以增强仔猪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赵红梅  苏加义  赵健 《中国家禽》2006,28(15):13-15
应用SPA菌体花环法和间接ELISA法研究了雏鸭饲喂异源乳酸菌后其外周血液中T、B淋巴细胞数量和IgG、IgM、IgA3种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雏鸭应用异源乳酸菌后,外周血液中T、B淋巴细胞数量和IgG、IgM、IgA3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且于饲喂后9~13d达到高峰,说明应用异源乳酸菌能使雏鸭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圈养条件下驯鹿免疫生理状态,试验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敖鲁古雅原始部落景区驯鹿粪便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驯鹿粪便中三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及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驯鹿粪便中IgA含量最高,其次是IgG和IgM;三种免疫球蛋白含量随年龄增长出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IgA和IgG在各年龄组间的变化较明显;不同性别间,雌驯鹿粪便中IgA、IgG和IgM含量在不同年龄段均高于雄鹿,其中IgA含量在青年组和成年组雌、雄驯鹿间差异显著(P0.05);驯鹿粪便中IgA和IgG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IgA与IgM、IgG与IgM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说明粪便IgA可以作为探测驯鹿免疫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为驯鹿圈养种群的监测和健康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用Lasota系ND疫苗分别于10、20日龄进行点眼免疫后采用SLAB免疫组织化学对鸡哈氏腺在新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疫苗点眼免疫后IgA、IgM、IgG型浆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Lasota系ND疫苗点眼免疫后鸡哈氏腺中(Harderian Gland,HG)中IgA、IgM、IgG型浆细胞的出现较对照组早,并于48日龄达到峰值,一免及二免后三种类型的浆细胞数量均极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IgA浆细胞的数量最多,IgM型浆细胞次之,IgG型浆细胞的数量最少。IgA、IgM、IgG三种浆细胞均散在分布于哈氏腺的间质中,且主要围绕各级管腔上皮及腺上皮分布,其中成熟的浆细胞紧贴腺上皮及管腔上皮分布。表明Lasonta系ND疫苗点眼免疫后可促进哈氏腺中的IgA、IgM、IgG型浆细胞的分化、成熟,这些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成分可通过上皮而被分泌到管腔中去,最后到达泪液中,在眼区及上呼吸道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患猪不同时期血清中IgG、IgM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感染后15d特异性IgG与IgM的阳性率分别为34.55%(19/55)和78.18%(43/55);感染后45d特异性IgG与IgM的阳性率分别为92.73%(51/55)和47.27%(26/55)。通过检测,不仅可为临床鉴别猪流行性腹泻(PED)与猪轮状病毒感染提供实验依据,而且还表明猪感染TGEV后的体液免疫状况和抗体产生水平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雏鸡在正常发育过程中免疫器官内B淋巴细胞的变化规律,以不同日龄的SPF鸡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鸡脾脏、胸腺及法氏囊内IgA+、IgG+及IgM+B淋巴细胞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脾脏中,4日龄时B淋巴细胞含量比较多,7日龄时B淋巴细胞含量下降,随后,7至21日龄细胞含量逐渐升高;胸腺内则是在4日龄时IgM+B淋巴细胞含量相对较高,而IgA+、IgG+B淋巴细胞几乎没有;在法氏囊中,IgA+、IgG+及IgM+B淋巴细胞含量在4至14日龄时逐渐升高,并且IgA+和IgG+细胞含量在21日龄时基本趋于稳定,但是IgM+B细胞含量则在21日龄时有所下降。试验结果表明,雏鸡出壳后各免疫器官B淋巴细胞始终以IgM+细胞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