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明确引起狐狸流产的主要原因,确定主要病原体并提出有效防控措施,试验收集了河北地区多个流产狐狸的脾脏和卵巢,利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药敏试验、16S rRNA基因测序和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对等方法对引起狐狸流产的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其耐药性,筛选有效治疗药物;同时对病原菌的致病力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流产狐狸病变的脾脏和卵巢中分离到了1株单一的革兰氏阴性菌,命名为FOX-abortion-Hebe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哌酮等11类药物敏感,而对妥布霉素等5类抗菌药物中度敏感。动物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攻毒小鼠和狐狸后均可引起动物死亡。16S rRNA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革兰氏阴性菌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PM),与已公布序列的同源性为93.6%~99.9%;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该菌与埃及分离到的菌株(AUMC B-199)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明确了狐狸流产主要是由奇异变形杆菌感染所致,也是首次在流产狐狸中分离到该菌,且能引起严重的繁殖障碍,需在狐狸养殖中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2.
从山东潍坊不同鸭场发病雏鸭肝脏、肺脏病料中分离到3株致病菌,通过培养特性观察、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初步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用PCR方法扩增分离菌株的16 S rRNA基因,获得大小为1 504 bp的目的片段。经BLAST比对分析表明,与其同源性最高的均为奇异变形杆菌各株系的16 S rRNA序列,同源性高达98%以上,与14株参考菌的同源性为98.9%~99.8%,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同一枝,表明分离菌株为鸭奇异变形杆菌。动物接种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鸭均具有较强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氨曲南等8种药物敏感,对米诺环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等23种药物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兔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拉萨市一种兔场种兔腹泻死亡的病因,本试验从一只种兔的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出一株细菌,通过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RNA PCR扩增和序列比对、动物回归试验及药敏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单个或成对的短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分离菌与GenBank中奇异变形杆菌的同源性为73.5%~99.8%,采用Mega 7.0软件将分离菌株与11株参考菌株的16S rR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综合分析后确定分离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命名为T2018。在动物回归试验中有3只试验兔出现了腹泻,但均未死亡,剖检结果显示,空肠、回肠肠壁薄而透明,内有半透明胶冻样物;结肠和盲肠黏膜充血,浆膜上有出血斑点。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仅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和喹诺酮类的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5种抗菌药表现出高度敏感,对哌拉西林表现为中介,对其他24种抗生素均表现为耐药。上述结果表明该种兔场种兔腹泻死亡的病原为奇异变形杆菌。  相似文献   

4.
兔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拉萨市一种兔场种兔腹泻死亡的病因,本试验从一只种兔的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出一株细菌,通过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RNA PCR扩增和序列比对、动物回归试验及药敏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单个或成对的短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分离菌与GenBank中奇异变形杆菌的同源性为73.5%~99.8%,采用Mega 7.0软件将分离菌株与11株参考菌株的16S rR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综合分析后确定分离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命名为T2018。在动物回归试验中有3只试验兔出现了腹泻,但均未死亡,剖检结果显示,空肠、回肠肠壁薄而透明,内有半透明胶冻样物;结肠和盲肠黏膜充血,浆膜上有出血斑点。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仅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和喹诺酮类的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5种抗菌药表现出高度敏感,对哌拉西林表现为中介,对其他24种抗生素均表现为耐药。上述结果表明该种兔场种兔腹泻死亡的病原为奇异变形杆菌。  相似文献   

5.
熟肉制品的特点是可直接食用,而其在食用前又很容易受到致病性微生物污染,所以保证其食用安全性尤其重要。为了解熟肉制品中微生物携带情况,对从沈阳市某熟食店购买的猪头肉和鸡肝中分离到的2株微生物进行了培养鉴定,从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对药物敏感性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均为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均发酵葡萄糖、产生硫化氢,甲基红试验和三糖铁试验阳性;与GenBank中公布的奇异变形杆菌的同源性均在98%以上,综合分析后确定分离的2株菌均为奇异变形杆菌(分别命名为SZ2101菌株和SJ2124菌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以及大环内酯类的阿奇霉素等药物不同程度敏感;对磺胺类及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不敏感。结果表明,从熟肉制品中分离的2株菌均为奇异变形杆菌,研究结果为肉品污染防控和食品安全防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河南省某猪场疑似细菌感染病例进行确诊,本试验采集了病猪肠道中的样品从中分离到1株革兰阴性短杆菌,进行了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药敏试验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的生化特性、培养特性基本符合奇异变形杆菌的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与奇异变形杆菌的同源性在98%以上,将该分离菌株命名为ZB17;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菌株与猪源奇异变形杆菌(HQ259935.1和KR133627.1)的同源性最高,与大肠杆菌、沙门菌,克雷伯菌的同源性相对较低;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对复达欣、庆大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敏感;但对氨苄西林、美洛西林、先锋霉素IV、先锋霉素V、先锋霉素VI、卡那霉素、新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耐药。本试验为猪源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从山东某貉子养殖场发病貉子采集的病料中分离到的1株致病菌的特性,通过培养特性、形态特征、16S rRNA测序分析等方法对该菌进行了相关鉴定,同时针对该菌进行了药敏试验以及相应噬菌体的分离,并进行了噬菌体的体外裂解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致病菌为奇异变形杆菌,分离菌株与GenBank中公布的13株奇异变形杆菌的参考序列同源性为98.1%~100%,其中KJ626258与该菌株同源性最高,为100%;该菌株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噬菌体体外裂解试验结果表明,作用2.5~5 h的时候,病原菌开始减少,噬菌体开始增多,吸光度开始下降,且当MOI=1∶100时吸光度下降最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 阐明青海省大通县某鸡场病鸡发病原因,为奇异变形杆菌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无菌采集病鸡肝脏、脾脏和泄殖腔拭子等样品,接种普通琼脂和SS琼脂平板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培养,挑取平板上生长的疑似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再将分离的菌落接种生化鉴定管进行生化鉴定,同时通过PCR扩增16S rDNA和tuf特异性基因并测序。将分离菌接种雏鸡进行致病性试验,采用K-B法评价分离菌对2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分离菌为短杆、长杆状多形性杆菌,生化特性与奇异变形杆菌相符。PCR成功扩增出1 400 bp的16S rDNA,序列比对显示与奇异变形杆菌同源性最高,为99.9%。雏鸡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株奇异变形杆菌对雏鸡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吡肟和头孢噻肟等高度敏感,对环丙沙星、奥格门汀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头孢唑啉有耐药性,提示该菌对头孢类药物高度敏感。[结论] 分离到的一株奇异变形杆菌对鸡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对多种药物表现出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7,(12):97-101
将从病死的牛、猪和鹅肝脏内分离的3株菌分别进行分离纯化、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药敏试验,对其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同源性比对,测定其毒力和耐药相关基因。结果显示,3株均为革兰阴性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2株分离菌与普通变形杆菌同源性高达999%,另外1株与奇异变形杆菌同源性高达100%。毒力基因检测表明,2株普通变形杆菌携带rpoA和fliL,奇异变形杆菌携带hpmA、hpmB、rpoA和fliL,均为编码溶血素和鞭毛的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株变形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仅对头孢吡肟等敏感。对其耐药基因——头孢菌素酶(ampC)基因检测结果与药敏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3株不同来源的分离菌均为变形杆菌,其致病性可能与其含有编码溶血素以及鞭毛的基因有关,对头孢菌素类耐药性可能与其携带ampC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鉴定引起狐狸肺炎的病原菌,采用常规鉴定法和16S rRNA PCR方法从肺炎的狐狸肺脏病料组织中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确定该菌为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该菌的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分离菌与绿脓杆菌同源性达100%。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有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鸭源分离菌的耐药性及致病性,通过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PCR检测及动物致病性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细菌,经纯化和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显示两种形态:短杆状以及细长如发丝,革兰氏染色为阴性菌,将其命名为GZGY2020。生化反应显示,分离菌具有明显的运动性,M-R试验、V-P试验均为阳性,生化特性符合奇异变形杆菌。分离菌16S rDNA进化树结果显示,其与奇异变形杆菌处于同一分支。药敏试验结果发现,分离菌对多种药物耐药,对18种药敏纸片中羧苄西林、头孢氨苄、苯唑西林等16种药物耐药,耐药率高达88.9%,仅对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敏感;PCR检测其含有磺胺类耐药基因基因sul1和sul2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VIM,并含有hpmA、rsmA、atfA、ucaA、ureC、zapA、pmfA、fliLmrpA 9种毒力基因。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雏鸭致病力强,即1×108 CFU/mL菌液能使雏鸭1 d内全部死亡。在药敏特性上,从病死鸭中分离到的菌株GZGY2020与以往报道的奇异变形杆菌有一定差异,表明该菌可能发生变异,导致毒力增强,而检测的10种毒力基因中仅有1种毒力基因没有出现相应的条带,表明奇异变形杆菌是引起该鸭死亡的重要致病菌,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广西地区猪源奇异变形杆菌的毒力和耐药情况,本研究从不同规模养殖场收集病死猪病料98份,通过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染色镜检、16S rRNA测序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检测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整合子及其可变区;可变区扩增产物克隆至pMDTM19-T载体进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22株细菌在TSA培养基上弥漫性生长,在SS培养基上形成中心黑色边缘白色的单菌落,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变形杆菌属特异性基因(TUF)阳性。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21株分离菌与奇异变形杆菌同源性达99%,1株分离菌与彭氏变形杆菌同源性达99%。药敏结果显示,21株奇异变形杆菌对四环素、多西环素、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耐药率均为100%,对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噻肟、亚胺培南、卡那霉素耐药率在57.1%以上,所有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菌。PCR结果显示,21株分离菌毒力基因atfA、hpmA、ireA、mrpA、pmfA、rsb、ureC、zapA、ptA检出率均为100%,ucaA检出率为95.2%;ESBLs菌株为blaTEM型、blaCTX型或blaTEM型和blaCTX型,AmpC菌株均为blaDHA型,携带ESBLs或AmpC基因的菌株比例为57.1%、14.3%,同时携带ESBLs和AmpC基因的菌株比例为14.3%;qnrA、qnrB、qnrSaac(6’)-Ⅰb-cr检出率分别为9.5%、0、4.8%和80.1%。21株分离菌Ⅰ类整合子(intⅠ1)阳性率61.9%,检测到9种基因盒阵列(aadA2-linF、estX、dfrA32-ereA-aadA2、drfA5、drfA12-orfF-aadA2、arr3-aac (6’)Ⅰb-cr5、aac (6’)Ⅰb-cr5-blaOXA-1-catB3-aar3、drfA1-orfC和aadA2);Ⅱ类整合子(intⅠ2)阳性率76.2%,检测到1种基因盒阵列(drfA1-sat1-aadA1)。本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地区猪源奇异变形杆菌毒力高且耐药严重,为后期针对奇异变形杆菌的防治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离鉴定武汉市患皮肤病犬猫细菌性病原,并探索其对传统抗菌药物与天然活性产物藤黄酸(GA)和6-溴靛玉红-3’-肟(BIO)的敏感性。【方法】 对患皮肤病犬猫采样并分离病原,通过生长特性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PCR等方法鉴定并利用SPF小鼠验证致病性;通过药敏纸片验证其对传统药物的耐药性,并测定天然产物对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结果】 分离得到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伪中间型葡萄球菌、2株猫葡萄球菌、1株犬链球菌及1株奇异变形杆菌。SPF小鼠皮肤创伤感染验证分离菌株均有致病性。犬链球菌及奇异变形杆菌对各自受试药物均敏感;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苯唑西林、庆大霉素、克林霉素及氯霉素存在不同程度耐药。天然活性产物GA和BIO对上述9株菌均具有良好抑菌效果,且除分离菌株F5外GA对分离菌株的MIC值均小于BIO。【结论】 本研究共分离得到5种、9株犬猫皮肤细菌。犬链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对传统抗菌药物均敏感,部分葡萄球菌存在耐药。GA和BIO对犬猫皮肤病原菌均有明显抑菌活性,显示其可作为防控犬猫细菌性皮肤病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从仔猪粪样中分离鉴定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的烈性噬菌体,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和基因组分析。以Proteus mirabilis为宿主菌,用双层平板法从仔猪粪样中分离噬菌体。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噬菌体大小和形态。提取噬菌体DNA,并使用Illumina Hiseq进行高通量测序,对基因组进行注释和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奇异变形杆菌噬菌体命名为vB_PmiP_P59(Proteus mirabilis phage vB_PmiP_P59)。P59属于短尾噬菌体科,形态为C3形:头部为扁平的椭圆形,长152 nm,宽54 nm;尾部长约40 nm,宽12 nm。P59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潜伏期为30 min,爆发期为105 min,裂解量为2 754 PFU·cell-1;P59在不高于50℃,pH 5~10时稳定。P59噬菌体基因组全长90 187 bp,(G+C)%含量为34.65%,共编码136个ORF和4个tRNA,不携带抗生素抗性基因和毒力基因。蛋白质组分析表明,P59与C3样噬菌体phiEco32有30.47%的一致性。奇异变形杆菌噬菌体vB_PmiP_P59属于C3样烈性噬菌体,并对奇异变形杆菌有显著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鉴定临床疑似鸭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肉鸭的病原菌,本试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菌体形态观察、细菌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细菌种特异性鉴定、荚膜分型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进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从患病鸭肝脏组织分离到的细菌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中呈现表面光滑凸起、灰白色菌落,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能发酵葡萄糖、蔗糖和甘露醇,硫化氢、氧化酶和吲哚等试验阳性;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分离菌与多杀性巴氏杆菌聚为一支,同源性 > 99%;细菌种特异性鉴定结果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相符;荚膜分型鉴定结果仅扩增到约为1 05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与荚膜血清A型相符;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羧苄西林、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等12种药物耐药;经耐药基因PCR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Sul1、Sul3、tetX)和Intl1 4种耐药基因,与药敏表型相符。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鸭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鸭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犬源奇异变形杆菌为宿主菌,从城市污水中分离出奇异变形杆菌噬菌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对生物被膜的作用,为治疗和控制奇异变形杆菌感染提供基础。采用双层平板培养法从污水中分离、纯化噬菌体,并观察噬菌斑特征。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纯化后噬菌体的形态特征。测定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核酸类型、最佳保存条件及对生物被膜的抑制和清除效果。成功分离出3株奇异变形杆菌的噬菌体,分别命名为vB_PmM_S、vB_PmM_W和vB_PmM_X。噬菌体噬菌斑透明、无晕且边缘整齐;电镜观察显示,噬菌体的头部呈二十面体的立体对称,直径(30±3)nm;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一步生长曲线的结果表明,vB_PmM_S潜伏期约为20 min,爆发期约为35 min,平均裂解量为70 PFU·cell-1;3株噬菌体在10~60℃、pH 5.0~8.0滴度稳定;短期内可以将噬菌体(vB_PmM_S)置于SM液直接保存在4℃,长期保存可采用甘油(30%)或者DMSO(5%)置于-80℃。噬菌体鸡尾酒能够破坏奇异变形杆菌生物被膜,预防生物被膜形成。本文分离纯化的3株裂解性噬菌体为奇异变形杆菌及其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solate phages that could lyse Proteus mirabilis from sewage in Daqing, Heilongjiang, and analyze thei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n biofilm and provide the basic data for phage therapy as well as prevention. Phage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sewage by double plate culture method, and their plaque morphology were observe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urified phages were observ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optimal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 one-step growth curve, thermal stability, pH, nucleic acids analysis and the inhibition and removal effect of biofilm were determined. Three lytic of bacteriophages of Proteus mirabilis were successfully isolated and purified, and named as vB_PmM_S, vB_PmM_W and vB_PmM_X. The phage plaques were circular, clear and transparent with smooth edge.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the phage particles, those head was twenty-side, head length was about (30±3) nm. The optical MOI was 0.001, the incubation period was 20 min, the burst period was 35 min, and the burst size was 70 PFU·cell-1. The phages could withstand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10 to 60 ℃ and keep stable titer under pH 5.0-8.0. The phage vB_PmM_S can be stored at 4 ℃ in SM solution for a short time, and stored at -80 ℃ in glycerin (30%) or DMSO (5%) for a long time. The mixture of three bacteriophages can inhibit the biofilm formation and remove the biofilm. The result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roteus mirabilis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查明引起福建省龙岩市某豪猪养殖场致豪猪腹泻死亡的病原菌及其特征,为该病的科学防控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离腹泻死亡豪猪的病原,并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扩增、种系发育分群鉴定分离菌株;通过毒力基因检测、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对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和耐药性进行研究。【结果】 从发病死亡豪猪肝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大肠杆菌,命名为Fj/Porcupine2018,该分离菌株与22株不同来源的参考菌株16S rRNA序列之间的相似度为97.4%~99.8%,其中与禽源分离株(登录号:MN022583)和人源分离株(登录号:MW881377)的序列相似度高达99.8%;种系发育分群证实该分离菌株属于B1群。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除检出肠侵袭型大肠杆菌毒力基因EinV外,还检出papC、iroC、Afa、luxs、stx2fompA 6种毒力相关基因。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小鼠在攻毒后31 h内全部死亡,且肝脏、脾脏、肺脏及肠道等器官组织均有明显的病理损伤;在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中,该分离菌株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7类11种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为25%~100%,仅对头孢曲松和头孢西叮2种药物表现敏感。【结论】 本研究分离获得了1株腹泻死亡豪猪的病原菌大肠杆菌,通过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研究证实该分离菌为1株具有较强致病力且呈现多重耐药性的B1群肠侵袭型大肠杆菌,为豪猪等野生动物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貉源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河北昌黎地区某养殖场貉呼吸道疾病引起死亡的病因,本研究从送检的貉病料肺脏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并对分离株进行形态学观察、16S rRNA序列测序及全自动细菌生化鉴定仪鉴定,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分离株的分型、人工感染小鼠试验及药敏试验等。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非K1/K2型肺炎克雷伯菌,并将其命名为CLKp18;该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多株肺炎克雷伯菌参考株同源性均高达99%。Vitek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结果表明,该菌株与肺炎克雷伯菌鉴定标准相似度为99%。人工感染小鼠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在攻毒后6 h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无菌取出死亡小鼠的肺脏、肝脏、脾脏及肾脏,划线涂板,均可分离到该菌,表明该分离株感染小鼠后,能侵入到小鼠体内多个组织器官,引起不同程度的病变,尤以肝脏和肺脏病变较为明显,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17×10~7 CFU。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单环内酰胺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及大部分头孢类耐药,但对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敏感。本研究结果确定了引起本次貉呼吸道症状疾病的致病菌为非K1/K2型肺炎克雷伯菌,且该分离株有较强的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本研究为临床治疗由该菌引起的貉肺炎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