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调查中国6个省食品动物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livestock-associate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LA-MRSA)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链阳菌素B类(macrolides, lincosamides and type B streptogramin, MLS_B)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MLS_B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方法】从广东、河南、河北、福建、山东以及湖南等6省采集的食品动物源(猪、鸡以及鸭)样品约6 500份,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苯唑西林药物敏感性测定和mecA,mecC基因检测鉴定MRSA菌株。采用二倍琼脂稀释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LA-MRSA菌株对MLS_B以及其他常见的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检测MLS_B耐药基因(ermA-C和ereA-B)以及其他16种常见耐药基因。【结果】6 500份动物源样品中分离出4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101株为LA-MRSA,LA-MRSA分离率为1.54%(101/6500),金黄色葡萄萄球菌中LA-MRSA检出率达21.04%(101/480)。LA-MRSA菌株对MLS_B类抗生素呈现高度耐药的情况,耐药率高达99.00%以上,对其他常见的抗菌药物氟苯尼考、四环素、头孢噻肟以及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也均呈现高度耐药,耐药率为94.00%—99.00%。MLS_B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ermC的检出率最高,为100.00%;其次是ereB,为79.20%,接着是ermA和ereA,检出率分别为45.54%和40.59%,而ermB的检出率最低,为11.88%。其他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fexA、tetL、aadA1、aph(4’)-Ia的检出率较高,分别是92.10%、97.02%、97.29%和83.17%;其次是tet(M),检出率为71.29%;而aac(6’)-Ib、aac(3’)-Ic、aph(3’)-II、aph(3’)-IV、optrA、tet(A)、tet(C)的检出率相对较低,分别是49.50%、46.53%、39.60%、37.62%、33.67%、29.70%和20.79%;接着检出率更低的是cfr、tet(K)、lnuA以及lnuF,分别为17.82%、14.85%、5.94%和3.96%。进一步分析LA-MRSA菌株中MLS_B耐药基因检出个数与对受试抗菌药物的耐药数目之间的关系,发现随着动物源MRSA菌株对受试抗菌药物的耐药数目增加时,菌株中MLS_B耐药基因检出个数也在增加。【结论】动物源MRSA菌株对MLS_B高度耐药,其与菌株中ermC基因的高检出率一致,并且LA-MRSA菌株多重耐药情况严重,这与MLS_B耐药基因检出个数以及其他耐药基因的高检出率密切相关。因此,养殖场中MLS_B类药物使用应规范使用,以减少动物源MRSA菌株的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疆霍城县不同动物粪源葡萄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新疆霍城县主要的规模化养殖场分别采集猪、鸡、牛及羊的粪便。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分离出的葡萄球菌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通过PCR方法检测相应耐药基因。【结果】不同动物粪源葡萄球菌对被检抗菌药物耐药严重程度依次为猪粪源葡萄球菌>鸡粪源葡萄球菌>羊粪源葡萄球菌>牛粪源葡萄球菌;鸡粪源葡萄球菌及猪粪源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四环素耐药率均超过80%。牛粪源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敏感率达100%。ermB基因是猪粪源葡萄球菌和鸡粪源葡萄球菌中检出率最高的林可胺类耐药基因,检出率分别是70.8%和93.5%;femA基因是羊粪源葡萄球菌和牛粪源葡萄球菌中检出率最高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结论】新疆霍城县不同动物粪源葡萄球菌对被检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不同,多药耐药情况严重,在养殖过程中应考虑耐药情况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无乳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无乳链球菌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 分别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普通PCR的方法,检测牛源无乳链球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相关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并且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菌株的8种毒力基因的表达量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1)无乳链球菌对11种药物的敏感性达到了65%以上,其中敏感性最高的是氟苯尼考(92.4.%)和头孢噻呋(88.4%),对氨苄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达到了50%以上,对磺胺异恶唑的耐药率也达到了45%以上。(2)无乳链球菌耐药基因gyrA、sul1ermB、ermC的检出率分别为100%、 86.67%、 93.3%、 33.3%,而ermA、sul2、sul3及parC 4种耐药基因未检出。(3)无乳链球菌毒力基因pavAcfb、fbsAbibAcspAsipiagAhylB的检出率为100%,rib检出率为13.3%,bca的检出率为53.3%,cyl E检出率为73.3%;未检测到baclmbscp B这三种毒力基因。(4)不同菌株之间毒力基因的表达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无乳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无乳链球菌毒力因子是宿主感染疾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分离株的耐药性及其生物膜特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纸片扩散法对新疆地区奶牛源临床分离的164株SA的耐药特性进行检测,并对MRSA进行判定;用BHI培养24 h形成生物膜,结晶紫染色后测其吸光度(OD570 nm)值,比较分析MRSA和MSSA菌株间生物膜形成能力;对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分布进行检测。【结果】164株SA临床分离株中共检出22株MRSA,检出率为13.41%;SA对青霉素、头孢西丁、红霉素、甲氧苄啶、四环素耐药株较多;MRSA对头孢类、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SA(MSSA);24 h时,MRSA和MSSA生物膜生成能力差异显著(P0.05),MRSA菌株的生物膜生成能力显著高于MSSA菌株;MRSA菌株黏附素clf A、clf B、fnb B、Fib、cna、Fn BP基因携带率在54.55%~100%之间,显著高于MSSA菌株检出率(P0.05)。【结论】呋喃妥因、替考拉宁、磷霉素可作为优选药用于治疗MRSA和β-内酰胺类耐药株引起的严重感染。MRSA菌株较于MSSA菌株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这与MRSA的较强抗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用微量肉汤倍比稀释法测定四环素类等抗菌药物对53株犬源大肠杆菌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PCR和DNA测序方法检测犬源大肠杆菌中四环素耐药基因(tet基因),了解tet基因的流行情况、分析试验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结果表明:25%的分离菌呈多重耐药现象,最多对8种药物耐药。分离菌对四环素类中的土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耐药率高,耐药率介于69.8%86.1%。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犬源大肠杆菌中共检测到5种tet基因,分别为tet A、tet B、tet C、tet G、tet L基因,都属于外排泵基因,未检测到核糖体保护基因。其中tet G基因的检出率最高,共检出39株(检出率达70%),有40个菌株同时检出2种或2种以上tet基因,有3株同时检测到4种tet基因,仅有4株未检测到任何tet基因。研究表明:犬源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十分严重,tet基因的携带率高,主动外排是犬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用微量肉汤倍比稀释法测定四环素类等抗菌药物对53株犬源大肠杆菌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PCR和DNA测序方法检测犬源大肠杆菌中四环素耐药基因(tet基因),了解tet基因的流行情况、分析试验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结果表明:25%的分离菌呈多重耐药现象,最多对8种药物耐药。分离菌对四环素类中的土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耐药率高,耐药率介于69.8%~86.1%。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犬源大肠杆菌中共检测到5种tet基因,分别为tet A、tet B、tet C、tet G、tet L基因,都属于外排泵基因,未检测到核糖体保护基因。其中tet G基因的检出率最高,共检出39株(检出率达70%),有40个菌株同时检出2种或2种以上tet基因,有3株同时检测到4种tet基因,仅有4株未检测到任何tet基因。研究表明:犬源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十分严重,tet基因的携带率高,主动外排是犬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新疆阿克苏地区某规模化猪场猪源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相关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分析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分离鉴定的443株猪源大肠杆菌进行猪场常用6大类13种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采用PCR方法,检测13种抗菌药物相应的4大类10种耐药基因。【结果】 该猪场猪源大肠杆菌对被检的8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70.0%,其中对恩诺沙星、链霉素、大观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0.0%以上,对阿米卡星、安普霉素、头孢噻呋、多黏菌素E具有较好的敏感性,耐药率未超过25.0%;多药耐药结果以7~9耐为主,占63.6%。除tetK外,对被检的其他9种耐药基因均有检出,以携带floR(66.4%)和ant(3″)-Ia(66.4%)耐药基因为主。【结论】 新疆阿克苏地区某规模化猪场猪源大肠杆菌至少对被检的1种抗菌药物表现为耐药,且多药耐药情况严重,耐药谱广,耐药基因携带率高,应从基因水平对耐药大肠杆菌进行传播机制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陕西关中地区猪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污染状况、耐药性及其毒素基因的分布。【方法】采集陕西关中6个地区的猪肉165份,按国标GB/T 4789.10-2010的方法,对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采用PCR方法对该菌进行确证并对其相关基因(如nuc、mecA、PVL、SEs和ETs)进行检测,最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另外,在BP平板中分别添加头孢西丁(4μg/mL)和苯唑西林(4μg/mL),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结果】165份样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率为33.33%(55/165);从中分离出10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但未检测出MRSA,这些菌对甲氧苄啶的耐药性最强,耐药率为100%;其次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7.28%和34.95%;对苯唑西林、庆大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91%,10.68%,2.91%和3.88%;所有菌株对头孢西丁、头孢哌酮、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均敏感,同时得到21种耐药谱,多重耐药率达20.39%。猪肉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杀白细胞素基因(Panton-valentine leu-kocidin,PVL)的检出率为34.95%,肠毒素基因(SEs)中sej的检出率最高,为98.06%,然后依次为sea(50.49%)、see(34.95%)、sed(31.07%)、sec(13.59%)、seh(8.74%)、sei(8.74%)、seg(6.80%)和seb(1.94%);同时得到71种毒素基因型,以sea+sej(11.65%)最为流行,分布地区不尽相同,其次为PVL+sea+see+sej(9.71%),耐红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含的毒素基因类型比较复杂,sej基因检出率高达98.68%。在BP平板中分别添加头孢西丁和苯唑西林,均未检测出MRSA。【结论】猪肉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其污染菌株存在多重耐药性并携带较多毒素基因,提示应加强猪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监测。在BP平板中分别添加头孢西丁(4μg/mL)和苯唑西林(4μg/mL)筛选MRSA的方法不一定可靠,其可信度有待证明。  相似文献   

9.
健康鸡猪体内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纯萍  宁宜宝  宋立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2):2578-2583
【目的】四环素作为人类和动物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广谱抗生素,其耐药性问题一直为全球所关注。健康动物体内的共生性大肠杆菌作为耐药指示菌和耐药基因的贮存库,了解其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对于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健康鸡、猪体内分离大肠杆菌,用微量肉汤法检测其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并用PCR方法对耐药菌株中8种四环素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进行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鸡、猪体内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分布情况的差异。【结果】总共分离鉴定出大肠杆菌269株,其中86.2%的菌株对四环素产生了耐药性,健康猪体内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健康鸡体内分离株(P0.05)。tet(A)、tet(B)和tet(M)3种四环素耐药基因广泛存在于健康鸡、猪体内的共生大肠杆菌中,所携带比例分别为87.9%、28.4%和15.5%;所有对四环素耐药的大肠杆菌均携带tet(A)或tet(B)基因,其中25.0%和2.6%的耐药菌株分别携带有2种和3种耐药基因,tet(M)基因与tet(A)或tet(A)+tet(B)基因共存于对四环素耐药的大肠杆菌中;健康鸡、猪体内耐药性大肠杆菌在tet(A)+tet(M)基因携带率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鸡、猪体内的大肠杆菌分离株普遍对四环素耐药,四环素耐药基因广泛分布于大肠杆菌分离株中,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机制以主动外排作用为主,核糖体保护基因在大肠杆菌对四环素耐药机制方面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新疆伊犁昭苏地区不同动物源粪肠球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在伊犁昭苏地区各散养户采集鸡的泄殖腔拭子及羊、牛的鼻拭子和肛拭子样品共1 120份,从中分离粪肠球菌,通过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其携带的相关耐药基因。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出粪肠球菌263株,分离率23.5%,不同动物源粪肠球菌的耐药严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羊源、鸡源和牛源。其中,羊源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均大于75.0%,显著高于鸡源和牛源粪肠球菌(P<0.05);鸡源粪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0~50.0%之间;牛源粪肠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21.1%以下;所有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完全敏感。外排泵基因emeA在不同来源粪肠球菌中的检出率均高于80.0%;ermB、fexA、optrA、tet(M)和aph(3’)-Ⅲ基因在羊源粪肠球菌中的检出率高于70.0%,与耐药情况基本一致;未检出cfr、ermC和poxtA基因。不同动物源粪肠球菌对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耐药基因型与耐药表型基本一致,建议当地加强动物源粪肠球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的定期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牛羊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常见毒力基因检测。【方法】 采集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牛养殖场和牛羊屠宰场752份样品(粪样、挤奶厅工具拭子、胴体拭子、屠宰工具拭子等),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检测10种常见毒力基因(sea、seb、sec、fnbA、fnbB、hla、hlb、clfa、pvl、tst)的编码情况。【结果】 共分离出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3.46%,其中奶牛养殖场、牛屠宰场和羊屠宰场的分离率分别是4.39%、1.13%、3.72%、。其中有8株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检出率的30.77%。毒力基因sea、seb、sec、fnbA、fnbB、hla、hlb、clfa、pvl、tst的检测率分别是11.54%、19.23%、3.85%、3.85%、23.08%、100%、53.85%、100%、0、15.38%,其中clfahla的检出率最高。 【结论】 新疆奶牛养殖场和牛羊屠宰场中均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奶牛养殖场中MRSA的污染较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编码hlaclfa 2种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食品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含量,评估金黄色葡萄球菌快检试剂盒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方法]分别购买市售苹果脆片和真空包装水果玉米,采用国标GB 4789.10-2006和快检试剂盒测定其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目标菌,采用人工污染样品,根据《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评估其快检试剂盒的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奶牛养殖场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的分离效率,快速评估分离株致临床型乳腺炎的风险。【方法】使用葡萄球菌选择培养基结合CHROM SA显色培养基对乳样中的SA进行靶向分离,经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分析,建立定量测定分泌性溶血素评价SA毒力的方法。【结果】对采集的64份临床型乳腺炎、157份隐性乳腺炎和213份健康乳样进行SA分离,从中分别分离出27株、21株和17株SA菌;对应样本分离株中,溶血素分泌量≥1 500 VH50 U/mL(强毒力)的菌株分别为9株(33.3%)、1株(4.8%)和2株(11.8%)、溶血素分泌量在1 000~1 500 VH50 U/mL(中等毒力)的菌株1株(4.8%)、13株(61.9%)和4株(23.5%)、溶血素分泌量<1 000 VH50 U/mL(弱毒力)的2株(11.8%)、7株(33.3%)和11株(64.7%)。临床型乳腺炎的发生与感染溶血素分泌量≥1 000 VH50 U/mL(中、强毒力)菌株呈正相关(ρ=1,P=0.006 9),与感染溶血素分泌量<1 000 VH50 U/mL(弱毒力)菌株呈负相关(ρ=-1,P=0.10)。【结论】靶向分离方法提高了SA分离效率,可真实反应奶牛养殖场中SA感染率;定量测定溶血素可用于SA毒力评价,根据中、强毒力菌株的感染情况可以初步预测临床型奶牛乳腺炎发生风险,配合临床药物敏感性试验有可能提高SA性临床型乳腺炎的治愈率,减少耐药株的扩散。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亲本条锈病的抗性评价预测F1代杂交种的抗病性,增强杂交小麦抗病育种的可预见性。【方法】以CYR23、CYR31、CYR33、CYR34 4个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生理小种作为供试菌源,感病小麦品种铭贤169作为阴性对照,通过成株期混合接种,对13份恢复系(父本)材料和21份不育系(母本)材料及其F1代杂交种进行抗病性鉴定,并利用Yr5Yr9Yr10Yr15Yr17Yr18Yr26等抗条锈基因的分子标记或基因标记对其可能携带的抗条锈基因进行分子检测。同时通过半定量PCR方法在亲本及部分F1代植株的成株期进行条锈菌侵染量测定。【结果】所有材料均未鉴定到Yr5Yr10Yr15,Yr26多存在于四川品系,Yr9Yr17多存在于北方品系,本研究所有恢复系材料均未鉴定到Yr18。亲本抗条锈基因在F1代杂交种得到了聚合,符合遗传规律,表明分子标记可以用于杂交小麦抗病辅助选育。来自四川的恢复系及其F1代杂交种整体表现优良抗性,推测其具有纯合显性的抗条锈基因,同时,这些小麦材料可以用于我国小麦抗条锈育种。F1代的实际鉴定反应型趋于亲本反应型的平均值,二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亲本和F1代的反应型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2=0.812)。来自四川的恢复系及其F1代对新毒性小种CYR34表现优良抗性,但亲本中未检测到Yr5Yr15,推测其可能含有未知的抗条锈病基因。利用半定量PCR方法对所有恢复系、不育系和部分F1代杂交种分别进行了供试条锈菌生理小种的菌量测定,结果显示所有亲本及其杂种中均未检测到CYR23,恢复系15CA50、不育系17L6078和15L7128有少量CYR31侵染,恢复系川13品6、MR1101和川麦98及其F1代杂交种未检测到CYR33、CYR34。同时发现,对不同生理小种抗性互补的亲本能有效提高F1代的抗病性。【结论】根据双亲对条锈病的反应型可以预测其F1代杂交种的抗性水平,双亲的抗病水平越高,其F1代杂交种的抗性就越好。同时可以选用具有不同条锈病生理小种抗性互补的亲本来提高F1代杂交种的抗性水平。研究结果有助于探究亲本与F1代杂交种之间的抗病规律,同时为杂交小麦抗病育种提供可参考的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329株采自川西北高原牦牛和藏猪源大肠杆菌进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抗生素耐药基因、整合酶基因、毒力基因和遗传谱系分型分析,以期了解其耐药现状、毒力特性和优势遗传谱系分布等生物学特征。【方法】利用麦康凯培养基和15e肠杆菌科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管对牦牛和藏猪粪便和胃肠道内容物样本进行大肠杆菌分离和鉴定;采用改良结晶紫半定量染色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鉴定及其对2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采用普通PCR或多重PCR方法对28个耐药基因、2个整合酶基因、15个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和遗传谱系分型分析。【结果】(1)从471份牦牛、藏猪粪便和胃肠道内容物样本分离鉴定329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78.9%。(2)329株大肠杆菌大多表现出弱或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仅2株为强成膜能力表型(其中牦牛和藏猪源各1株)。(3)329株大肠杆菌对24种抗菌药物多表现出一定的耐药性并呈现多重耐药现象,其中对磺胺甲口恶唑、磺胺二甲嘧啶、链霉素、氯霉素、氨苄西林、利福平和土霉素耐药率较高,对氨基糖苷类(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和壮观霉素)、β-内酰胺类(头孢噻呋、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喹诺酮类(萘啶酸、沙拉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达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多黏菌素B 等敏感。(4)除cat1cat2blaCMY-2blaSHVtetCtetGtetX等7个耐药基因外,其他21个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其中以aac(6')-Ib最为流行,其次是sul1floR,检出率均在30%以上。藏猪源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与qnrA相关,牦牛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性与blaTEMblaDHA相关。(5)整合酶基因intⅠ1intⅠ2的检出率分别为30.09%(99/329)和4.56%(15/329),其中10株大肠杆菌(牦牛源2株,藏猪源8株)同时检测到intⅠ1intⅠ2。(6)毒力基因agn43sitAompTeaeAbcsAfimCLTfyuAirp2均有阳性检出,但stx1stx2ehxAbcsBhlyAhlyE未检测到; 329株大肠杆菌共存在38种不同的毒力谱型,其中285株至少携带除agn43bcsA外7个毒力基因中的1个,最多携带6个毒力基因。(7)21个耐药基因中,A型和B1型分布的耐药基因种类较B2型和D型丰富;A型中sul3、qnrS、tetM耐药基因分布最广,B1型中sul1aac(6')-Ib分布最广,不存在tetMqnrA;7个毒力基因主要分布于A型和B1型,fimCsitAompT主要分布于A型和B1型,eaeAfyuAirp2的主要分布于B1型,LT主要分布于A型(仅1株分布于D型)。【结论】329株大肠杆菌耐药较为严重,且耐药基因谱型和毒力谱型呈现多样化,本研究能够为川西北高原牦牛和藏猪源大肠杆菌病治疗、发病机制探讨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禽源奇异变形杆菌携带ampC基因的分型和blaCMY-2阳性接合质粒pC12的序列结构,为防控多重耐药禽源奇异变形杆菌的传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和PCR方法对21株奇异变形杆菌进行AmpC酶的检测和基因分型研究;对blaCMY-2阳性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和接合试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pC12的核苷酸序列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头孢西丁三维试验表明21株禽源奇异变形杆菌中有6株产AmpC酶。6株产AmpC酶奇异变形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粘菌素全部耐药,而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全部敏感。耐药基因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表明,6株菌均携带blaCMY-2,检出率为28.6%。接合试验表明,1株奇异变形杆菌C12接合成功并获得接合子,其余5株接合不成功。PFGE分型结果表明,酶切图谱分为3个型别,blaCMY-2在禽源变形杆菌中存在垂直和水平传播。测序结果表明菌株C12含有一个1b型IncC质粒,其全长161 319 bp,GC含量为52.45%,预测有161个开放阅读框,提交NCBI并获得序列号MT320534。该质粒包含3个耐药区:第一个抗生素耐药区(antibiotic resistance islands,ARI-B)携带floRtet(A)、strAstrBsul2;第二个耐药区是一个典型的ISEcp1-blaCMY-2-blc-sugE结构,其中的ISEcp1被一个插入的IS10R截断;第三个耐药区(ARI-A)是一个杂合的Tn1696tnp-pDUmer转座子,包含一个1类整合子基因盒(aac(6')-Ib-cr|arr3|dfrA27|aadA16)和汞抗性基因簇merEDBAPTR,其插入到质粒骨架产生两个重复序列TTGTA,该耐药区也是1型IncC耐药区变化最大的区域。【结论】6株产AmpC酶禽源奇异变形杆菌均携带blaCMY-2,其酶切图谱分为3个PFGE型别,其中一株菌携带了一个流行的blaCMY-2阳性1型IncC可接合质粒。广宿主的IncC质粒是blaCMY-2tet(A)、floR等多个耐药基因及整合子的重要载体之一,该质粒在动物源奇异变形杆菌的传播扩散进一步增加了治疗该菌感染的难度,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产生生物被膜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病学特征,探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分子型之间的相关性,为治疗动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东省兽药研制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保存的9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用结晶紫半定量法测定所有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将产膜菌株进行22种常见抗菌药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