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是一种毁灭性传染病,是危害养兔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984年该病首先在我国江苏暴发,随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其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2.
兔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又称兔瘟,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高致死性的疾病。以呼吸系统出血,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及出血变化为特征。1984年,该病首先在我国爆发,随后朝鲜、韩国、意大利、德国、印度、法国、前苏联、西班牙、日本、美国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相继有该病流行的报道。国内外学者从形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对RHDV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致病率可达90%,致死性可达100%,是一种毁灭性传染病,是危害养兔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仅发生于兔,  相似文献   

4.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疫病,我国农业部兽医局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兔群中一旦有兔感染该病,则迅速蔓延至整个兔群,给兔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相似文献   

5.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hemorrhagicdisease,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和毁灭性的传染病,给养兔业带来巨大损失。在该病检测与防控方面,国内外研究者做了许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兔瘟是对养兔业造成最大危害的一种重要病毒性传染病,具有高度接触性致死性。其病原体是兔出血症病毒(rabbithemorrhagicdiseasevirus,RHDV),属于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兔病毒属(Lagovirus)。1984年该病首次在中国发现,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所有的致病菌株只有一个血清型,RHD导致家兔和野兔的高死亡率,个体感染后多在在48-72h死亡。病理变化为呼吸急促、呼吸系统出血、实质器官瘀血肿大和点状出血以及肝脏点状坏死。虽然细胞培养至今仍未实现,但经过许多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还是取得诸多成绩,本文对近几年来有关兔病毒性出血症诊断、疫苗研制方面的取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RHD(Rabbit Haemorrhagic Disease,RHD)是家兔和野兔的高度致死性、病毒性传染病.以潜伏期短(24~48小时)、死亡率高(60%~90%)、肝和肺等实质器官的出血为特征.目前,所有已测的兔的品种(系)都表现出对该病的易感性,但在自然条件下,RHDV只感染年龄较大的家兔,2月龄以下的仔兔自然感染时一般不发病[1].  相似文献   

7.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对易感兔致病率可达90%,致死率可达100%。本文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病原学、流行特点、检测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其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1984年中国第一次报道了该病〔1〕,一年后韩国也有了报道,随后在1987~1989年间,该病迅速在欧洲蔓延〔2〕。感染兔通常48~72小时死亡,表现出以肝变性坏死和肺出血为典型特征的组织病变〔3〕,给养兔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的研究认为,RHDV属杯状病毒,直径约为40nm〔4〕。一般的杯状病毒具有3个开放阅读框架(ORF),而兔瘟病毒只有2个开放阅读框架(ORF),并由ORF1的3’末端部分序列编码…  相似文献   

9.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俗称“兔瘟”,或称兔出血症,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征为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瘀血及出血性变化。本病干1984年在我国江苏省的江阴县首次被发现,随后迅速蔓延至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  相似文献   

10.
兔病毒性出血症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它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1984年中国首次报道了该病。RHDV曾是兔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因给养兔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备受养兔业的关注。1989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正式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感染病兔多在48-72小时内死亡,给养兔业造成的威胁日益突出。因此,及时准确地对RHDV进行诊断已经成为防治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常出现暴发性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RHD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本文通过检测不同目龄兔的母源抗体、接种不同剂量的疫苗进行抗体消长规律研究,为了解抗体效价与保护率之间的关系,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理论依据和详实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3.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俗称"兔瘟",或称兔出血症,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征为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瘀血及出血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兔出血症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兔出血症(B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俗称兔瘟、兔出血热,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高致死性的疾病。以呼吸系统出血,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及出血变化为特征。1984年2月,该病首先在我国爆发,随后朝鲜、韩国、意大利、德国、印度、法国、前苏联、西班牙、日本、美国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相  相似文献   

15.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是引起兔病毒性出血症(RHD)的病原,严重威胁着世界养兔业的健康发展。在RHDV的感染和免疫研究方面,RHDV 的衣壳蛋白VP60作为具有重要免疫原性的主要结构蛋白备受关注,论文对V P60蛋白基因的结构特征、核苷酸变异情况及在诊断方法建立和疫苗预防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RHDV防控相关研究提供有用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兔病毒性出血症研究概况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对易感兔致病率可达90%,病死率高达100%。本文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形态及理化特性、体外培养、分子生物学、病毒的检测和疫苗等方面做了系统深入综述,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7.
兔病毒性出血症又名兔出血性肺炎、兔出血症和兔瘟。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所致的兔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和以全身实质器官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其临床特点是骤然发病,呼吸急促,急性猝死。病变特点是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其他实质脏器瘀血及出血。  相似文献   

18.
兔出血症(RHD)第一次大流行于1984年出现在中国(Liuetal.,1984)。该病在9个月内迅速波及中国各地的家兔,造成了1400万只家兔死亡(Cooke,2002)。随后,兔出血症病毒(RHDV)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散开来。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  相似文献   

19.
兔病毒性出血症,又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具有传播迅速、发病急、病死率高等特点,一旦爆发,将会给养兔业带来毁灭性的灾害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养兔场户高度重视对此病的预防,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文章主要从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特征、流行特点、临床表现、病理变化、检测方法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以供兔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兔出血症 (Rabbithaemorrhagiedisease ,RH) ,俗称兔瘟 ,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hemorrhagicdiseasevirus,RHDV)引起的急性、流行性、烈性传染病 ,以实质器官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为特征 ,1 984年刘胜江等在我国江苏省首次发现本病 ,朝鲜、韩国、意大利等国也相继发现本病 ,并于1 991年蔓延至前苏联和欧洲大部分国家 ,墨西哥和澳大利亚也有本病发生[1] 。国内外学者在该病的病原及诊断方面均作了大量研究 ,现就笔者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报告如下。1 病原及分子生物学RHD病原为RHDV ,在分类地位方面 ,我国徐为燕 (1 989)将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