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蛋白酶和干酪乳杆菌协同发酵对棉籽粕的营养价值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试验一:以蛋白降解度和小肽含量的指标归一值(OD)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4因素3水平的BBD-RSM试验设计,考察酶解温度、时间、酶添加量、料液比和pH对蛋白酶酶解棉籽粕效果的影响;试验二:将植物乳杆菌和蛋白酶协同发酵48 h,分为3个处理组,即不加植物乳杆菌和酶的棉籽粕(对照组)、酶解棉籽粕、菌酶协同发酵棉籽粕,评定3组棉籽粕的营养成分及进行猪胃肠道体外模拟消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1%、温度40℃、时间8 h、料液比1:4 g/mL、pH 9.0;经过菌酶协同发酵预消化处理之后的棉籽粕与原棉籽粕相比,粗蛋白质、酸溶蛋白以及氨基酸含量有显著提高,粗蛋白质消化率以及干物质消化率也有显著增加。总的来说,蛋白酶与植物乳杆菌协同使用可以更大程度地降解棉籽粕中大分子蛋白,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提高非常规蛋白原料棉籽粕在饲料中添加比例,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2.
《饲料工业》2019,(24):32-35
试验旨在研究对比棉酚降解酶及热带假丝酵母ZD-3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与营养物质的影响,从而评定棉酚降解酶对棉籽粕脱毒的效果。利用棉酚降解酶及热带假丝酵母ZD-3对棉籽粕分别进行酶解与固态发酵。检测原棉籽粕及处理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与营养物质的含量及蛋白质分子质量分布。棉籽粕经棉酚降解酶酶解后,游离棉酚的含量与原棉籽粕相比极显著降低,棉籽粕的脱毒率为92.67%,较热带假丝酵母ZD-3发酵后的脱毒率上升了4.46%,经棉酚降解酶酶解后及热带假丝酵母ZD-3发酵后的棉籽粕,两者的营养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均未检测到棉籽粕中大分子蛋白质降解成小分子蛋白质的现象。棉酚降解酶可以很好的代替热带假丝酵母ZD-3应用于棉籽粕的脱毒,同时棉酚降解酶酶解脱毒较热带假丝酵母ZD-3固态发酵能够极大地缩短时间。  相似文献   

3.
棉籽粕中因含有棉酚等有毒物质,制约了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微生物发酵法是目前普遍认为的成本低、效果好、较安全的脱毒方法。本实验利用实验室常用菌株芽孢菌、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棉籽粕,研究其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降解率的影响,并对发酵前后棉籽粕的营养指标如活菌数、酸溶蛋白、中性蛋白酶活性、pH和游离棉酚含量等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降解棉籽粕中游离棉酚效果的菌株排序为芽孢杆菌优于酵母菌优于乳酸菌,其中芽孢杆菌BLCC1-0039组发酵棉籽粕24 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93.89%(P0.05),酵母菌BLCC4-0327组发酵棉籽粕发酵24 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72.72%(P0.05),本研究的5株乳酸菌几乎都没有降解游离棉酚的能力。芽孢杆菌各菌株发酵棉籽粕均可以提高酸溶蛋白含量和中性蛋白酶活性,发酵24 h时,芽孢杆菌BLCC1-0039组的酸溶蛋白含量较空白对照组高出54.80%(P0.05),中性蛋白酶活性达到4111.40U/g(P0.05);发酵24 h时,酵母菌BLCC4-0327组的酸溶蛋白含量较空白对照组高出23.20%(P0.05);乳酸菌发酵可有效改善发酵风味,发酵24 h时,乳酸菌BLCC2-0092组发酵料的p H降至5.47(P0.05)。这说明,优良的微生物菌种是影响棉籽粕脱毒效果和饲料营养品质的首要条件,这为下一步棉籽粕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不同菌株固态生料发酵棉籽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微生物固态生料发酵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影响。利用12株菌固态生料发酵棉籽粕筛选出高效脱除棉酚菌株和产蛋白酶能力最佳的菌株;在此基础上进行菌种复配发酵棉籽粕。结果表明:单一菌株棉籽粕固态发酵试验中,地衣芽孢杆菌B12脱毒效果最佳,脱毒率为42.7%,水溶性蛋白含量8.2%,小肽含量4.19%;产蛋白酶能力较强菌株为Bsl和Bs3,蛋白酶酶活力分别为43.8U/mL和43.6U/mL;混菌组合发酵中B12+Cul组合脱毒率50.03%,水溶性蛋白含量9.11%,小肽含量6.98%,为最佳菌种组合。结论:混菌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  相似文献   

5.
白燕  叶元土 《饲料工业》2006,27(10):33-36
采用离体消化方法测定了鲫鱼肠道对鱼粉、花生粕、菜粕、棉籽粕的体外消化率和氨基酸的生成效率。同时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和肠道离体灌流模型分别测定了鲫鱼离体肠道对4种蛋白质饲料体外酶解液中氨基酸的吸收速度。结果表明:鲫鱼肠道对鱼粉、花生粕、菜粕、棉籽粕的体外消化率分别为48.51%、85.52%、60.64%、67.22%,其中以花生粕最高,鱼粉最低,消化率彼此之间的差异均显著(P<0.05)。在酶解过程中氨基酸的生成量逐渐增加,以生成的氨基酸量占饲料量的百分比表示氨基酸的生成效率,在酶解7h时以鱼粉最高为12.23%,其次是花生粕为12.14%、棉籽粕为11.23%、菜粕为6.78%。鲫鱼肠道(每克)对4种蛋白质饲料酶解液中氨基酸的吸收转运速度,以鱼粉最高,在灌流40min时,速度为1.058mg/min,其次为花生粕0.782mg/min、棉籽粕0.679mg/min、最低为菜粕0.451mg/min,差异显著(P<0.05)。如果以单位时间内肠道对氨基酸的吸收转运量占流过肠道的氨基酸总量的比例表示肠道对氨基酸的吸收效率,结果为鲫鱼肠道对4种蛋白质饲料酶解液氨基酸的吸收转运效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以肠道对氨基酸的吸收效率可能并不受饲料种类的影响。量。采用凯氏定氮法对烘干的饲料样品和消化滤渣进行粗蛋白质含量测定,按照公式计算饲料样品的离体消化率:蛋白质离体消化率(%)=(消化前饲料重量×饲料粗蛋白质含量-消化后滤渣质量×滤渣粗蛋白质含量)/(消化前饲料质量×饲料粗蛋白质含量)。1.3酶解液氨基酸总量测定及计算方法按照1.2.2的方法分别对饲料样品进行酶解,于0、1、3、5、7h分别取酶解液0.2ml(同时补充等体积的磷酸缓冲液),加入10%的三氯醋酸0.2ml,待蛋白质沉淀后以6000r/min离心20min后,取上清液0.1ml采用茚三酮法测定OD570值,用亮氨酸作标准曲线计算酶溶液氨基酸的总量,再按照酶解的氨基酸总量(扣除饲料酶解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占饲料量的百分比计算氨基酸的消化生成效率。1.4用于肠道灌注的酶解液制备方法按照1.2.2的方法对鱼粉、花生粕、菜粕、棉籽粕进行酶解7h后,取酶解液以10000r/min离心25min,收集上清液为酶解液,于冰箱冷冻保存备用。定量取此酶解液0.2ml加入10%三氯醋酸0.2ml,待蛋白质沉淀后以6000r/min离心20min,采用茚三酮定量测定酶解液氨基酸浓度。1.5灌注试验方法采用叶元土等利用的肠道灌注系统进行蛋白质饲料酶解液的灌注试验。整个灌注系统置于生化培养箱中,控制环境温度在28℃,恒流泵控制灌注液的流量在2.00ml/min,由氧气瓶从灌流开始前5min就向培养液中充入医用氧气以保持肠道组织活性。1.6离体肠道的制备将鲫鱼捣毁脊髓处死,立即解剖取出肠道,在生理盐溶液浸渍下剔除肠道外壁上的脂肪、血污等,在灌流系统中用生理盐溶液冲洗干净肠道内容物,置于生理盐溶液中待用。每次灌注试验用一尾鲫鱼的肠道,每次试验至少重复3遍。用于解剖获取肠道的鲫鱼平均体重为126g,试验前养殖于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养殖环境温度为25℃左右,投喂粗蛋白质为30%的颗粒配合饲料2周以上。1.7肠道对氨基酸平均转运速度计算方法在灌注液中加入放射性酪氨酸(L-[4,5-3H]-tyr,放射性浓度为0.5毫居里/毫升),从灌注开始(0min)每10min取肠道外培养液0.1ml,持续40min,并取开始时肠道外培养液样品。每次取样品液100μl,取3个平行样品,并补充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溶液以保持肠道外培养液总体积恒定。取肠道内灌流液100μl于闪烁瓶内,设3个平行样品,样品液均置于闪烁瓶内,加入闪烁液5ml放置半小时后,在SN-6930液体闪烁计数器中计数(cpm值)。因灌流液的氨基酸浓度是已测知的,所以根据灌流液cpm值和肠道外培养液cpm值,就可计算出肠道外培养液的氨基酸浓度,再根据培养液体积(40ml)计算经过肠道转运到培养液中的氨基酸总量,最后根据吸收转运的时间计算单位质量肠道对氨基酸的平均转运速度。1.8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由于鱼体大小差异使肠道长度和质量有一定的差异,为减小试验误差,统一比较标准,我们把鲫鱼肠道对试验氨基酸的跨壁运输量表示为单位肠道组织重量(g)对试验氨基酸的跨壁运输量,并以此为基础计算氨基酸吸收转运速度,计算公式如下:转运到肠道外培养液中氨基酸的浓度=灌流液氨基酸浓度×(肠道外培养液cpm值-空白培养液cpm值)/灌流液cpm值;跨壁运输量=(培养液cpm值-空白培养液cpm值)×灌流试验氨基酸浓度×培养液体积/(灌流液cpm值×肠道质量);氨基酸平均转运速度=(培养液cpm值-前10min时培养液cpm值)×灌流试验氨基酸浓度×培养液体积/(灌流液cpm值×肠道质量×10)。在肠道灌注系统中用恒流泵控制肠道酶解液的流过速度为2.00ml/min,通过酶解液中氨基酸的浓度计算单位时间(min)流过肠道的氨基酸量。肠道对氨基酸的吸收转运效率(%)=每分钟氨基酸的平均吸收转运量/每分钟流过肠道内的氨基酸量。数据采用Microsoft-Excel2003作统计处理,采用多重比较的最小显著极差法(LSR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2试验结果2.1离体消化率鱼粉、花生粕、菜粕、棉籽粕4种蛋白质饲料在消化前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9.13%、55.06%、44.25%、50.58%。在离体条件下,通过肠道消化酶水解7h,得到鲫鱼对鱼粉、花生粕、菜粕、棉籽粕蛋白质的离体消化率分别为48.51%、85.52%、60.64%、67.22%,花生粕消化率最高,鱼粉最低,消化率彼此之间的差异均显著(P<0.05)。2.2酶解蛋白质饲料氨基酸生成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棉籽粕、菜籽粕等廉价蛋白原料对仔猪来说,消化利用率差、利用价值不高,经微生物发酵后,其营养价值提高,且富含微生物活菌和消化酶、氨基酸、维生素,酵母菌达50亿/g、淀粉酶2 000 U/g、蛋白酶2 000 U/g。本试验主要观察棉籽粕、菜籽粕等仔猪不能充分消化利用的蛋白原料,经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后,替代保育仔猪饲粮中进口鱼粉,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利用率的饲喂效果。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棉粕是棉籽榨油处理后的副产物,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和氨基酸含量丰富,可作为畜禽日粮中的蛋白来源.由于棉粕中棉酚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抗营养特性,限制了其在畜禽日粮中的使用.因此,脱酚处理对于棉粕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棉粕与脱酚棉籽蛋白的营养价值和抗营养因子含量及其在单胃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为棉粕在畜牧生产中...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集了不同来源的豆粕、棉粕和脱酚棉籽蛋白样品,测定它们在0.2%KOH溶液中的蛋白质溶解度(Protein Solubility,PS),比较两种豆粕品质的优劣以及探讨PS法评价棉粕、脱酚棉籽蛋白品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带皮豆粕PS范围为78.01%~81.27%,去皮豆粕PS范围为85.00%~86.59%,去皮豆粕的品质优于带皮豆粕;棉粕PS范围为52.24%~66.56%,脱酚棉籽蛋白PS范围为56.60%~64.72%,PS法评价棉粕或脱酚棉籽蛋白存在一定的缺陷,不适宜评价棉粕或脱酚棉籽蛋白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采用传统的碱溶酸沉法提取了大豆粕及棉籽粕中大豆分离蛋白(SPI)及棉粕分离蛋白(CPI),并分别测定了棉籽粕,60目棉粕分离蛋白和80目棉粕分离蛋白中游离棉酚的含量,结果显示,60目及80目大豆粕中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率分别为39.82%和44.95%(P<0.05),粗蛋白含量分别为81.07%和71.35%;60目及80目棉籽粕中棉粕分离蛋白的提取率分别为23.22%和35.39%(P<0.05),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6.03%和82.44%;棉籽粕、60目棉粕分离蛋白及80目棉粕分离蛋白中游离棉酚的含量分别为2182.54、522.79和503.87mg/kg(P<0.01)。综上所述,不同的粉碎粒度对大豆分离蛋白和棉粕分离蛋白的提取率有显著的影响,碱溶酸沉法显著降低了棉粕分离蛋白中游离棉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高效降解游离棉酚并改善棉籽粕营养品质的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酸菌发酵棉籽粕,研究其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降解率的影响,并对发酵前后棉籽粕的营养品质指标如活菌数、中性蛋白酶活性、酸溶蛋白质含量、pH、游离棉酚含量等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可高效降解棉籽粕中游离棉酚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为BLCC1-0039,可有效改善发酵风味的植物乳酸菌菌株为BLCC2-0092。综合上述2株益生菌的优点,筛选出最优复配发酵方式为植物乳酸菌BLCC2-0092与枯草芽孢杆菌BLCC1-0039按照1∶1比例接种,37℃需氧发酵24h再厌氧发酵。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最优复配发酵组各发酵阶段发酵棉籽粕的pH显著降低(P0.05),厌氧发酵72h时pH降至5.27;酸溶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厌氧发酵72h时酸溶蛋白质含量达到23.54%;游离棉酚含量显著降低(P0.05),需氧发酵24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52.12%,厌氧发酵72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61.58%。由此可知,植物乳酸菌BLCC2-0092与枯草芽孢杆菌BLCC1-0039复配发酵可有效降低发酵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含量并改善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1.
新型棉籽蛋白的氨基酸消化率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6头公猪,用简单T-型瘘管法,以普通棉粕为对照,测定了新型棉籽蛋白的氨基酸消化率。结果表明,同普通棉粕相比,新型棉籽蛋白的蛋白质含量提高,氨基酸含量也相应提高,粗纤维含量降低;新型棉籽蛋白的氨基酸和蛋白质消化率高于普通棉粕,脯氨酸、组氨酸、谷氨酸、总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和粗蛋白的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赖氨酸的消化率极显著提高(P<0.01)。  相似文献   

12.
蒸汽爆破技术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脱毒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蒸汽爆破技术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的脱毒效果。采用市售棉籽粕,对其进行7种不同的蒸汽爆破处理,蒸汽压强均固定为2.0 MPa,以水料比为0时进行维压30 s的蒸汽爆破处理为对照,水料比为30%、50%时分别进行维压10、20、30 s的爆破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以游离棉酚含量、蛋白质溶解度为指标,筛选出较佳的处理测定氨基酸含量和营养物质猪仿生消化率数据。结果表明:固定蒸汽压强时,游离棉酚的脱毒率与蛋白质溶解度随着蒸汽维压时间延长而增加,随着水料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以游离棉酚的脱毒效果与蛋白质溶解度为指标,筛选出的适宜蒸汽爆破处理为蒸汽压强2.0 MPa,水料比30%,维压时间30 s。此时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达85.0 mg/kg,脱毒率达87.0%,蛋白质溶解度为42.3%。与对照组相比,蒸汽爆破可极显著降低棉籽粕中赖氨酸含量和精氨酸含量(P0.01),对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和总能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极显著降低体外粗蛋白质消化率和赖氨酸消化率(P0.01)。由此可见,蒸汽爆破处理可降低棉籽粕游离棉酚含量、蛋白质溶解度、赖氨酸含量、精氨酸含量、体外粗蛋白质消化率和赖氨酸消化率。筛选出的适宜蒸汽爆破处理为蒸汽压强2.0 MPa,水料比30%,维压时间30 s。  相似文献   

13.
我国年产棉籽粕600万t,其中新疆地区是棉籽粕主产地,占总产量60%以上,资源丰富且蛋白质含量较高,棉籽蛋白的生物效价与豆类蛋白相近,是畜牧业、水产业中物美价廉的蛋白来源,且棉籽糖也是优质的食用功能性糖类,但棉酚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棉籽粕的利用,因为动物食用过量棉酚物质后,会出现中毒症状.20世纪80年代,国内棉花主产区棉籽浸出粕抽样检测游离棉酚518 mg/kg,20世纪90年代在新疆建设兵团主产棉区所测样品中游离棉酚平均含量为608 mg/kg;2001年棉粕中游离棉酚含量为760 mg/kg;2009年,王安平收集的中国5个不同主产区棉粕样品游离棉酚平均含量为1021 mg/kg.主要原因是随着油脂提取工艺的改进,降低了棉油中FG含量,将更多棉酚保留于棉粕副产物中,因而棉粕中棉酚含量呈上升趋势.因此进一步研究我国棉籽蛋白的营养价值及棉酚特性,开发具有经济效益的棉酚降解技术,对于促进棉籽粕及棉籽蛋白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酶解法提取米糠蛋白的工艺,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以脱脂米糠为原料,使用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水解提取米糠蛋白,研究了不同水解时间、液料比、p H值、温度、加酶总量、加酶比例对米糠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液料比为4∶1、加酶总量为0.75%、碱性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用量之比为2∶1时,经碱性蛋白酶在p H值为10、温度为45℃的条件下水解3 h,再用中性蛋白酶在p H值为6.5、温度为45℃条件下水解1 h,米糠蛋白的提取率最高可达84.63%。说明由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工艺参数比较准确,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评定猪对脱酚棉籽消化能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并比较脱酚棉籽蛋白(DCP)与豆粕(SBM)之间差异。选用体重(36.2±1.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6头,采用套算法、双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日粮分别为脱酚棉籽蛋白日粮、豆粕日粮和基础日粮,每个拉丁方阶段包括5 d预饲期、5 d正式期,整个试验共30 d。结果表明,脱酚棉籽蛋白、豆粕消化能含量分别为12.41 MJ/kg、13.62 MJ/kg。脱酚棉籽蛋白、豆粕中粗蛋白表观消率化分别为73.35%、82.05%,表观可消化粗蛋白含量分别为37.92%、35.45%。脱酚棉籽蛋白是新型蛋白质原料,其消化能含量为豆粕的91.11%,粗蛋白表观消率化为豆粕的89.39%,可消化粗蛋白含量为豆粕的106.99%。脱酚棉籽蛋白在猪饲料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家蚕雄蛾蛋白酶解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家蚕雄蛾蛋白资源,以交配后的家蚕雄蛾为材料,比较分析了脱脂和不脱脂处理对雄蛾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同时对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在各自最适条件下酶解雄蚕蛾蛋白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脱脂处理有利于雄蚕蛾蛋白的提取,蛋白质的质量分数达76.84%;选用的3种蛋白酶对雄蚕蛾蛋白的酶解效果,以碱性蛋白酶最佳,酶解5 h后的酶解液中三氯乙酸可溶性氮的质量浓度为5.67 mg/mL。  相似文献   

17.
随着畜牧业的集约化发展,饲用豆粕的需求量增加。为促进畜牧业发展、保障我国饲料的供给及质量安全,需降低豆粕用量占比、增加蛋白质饲料资源开发及优质饲料供给。棉籽粕蛋白含量高,维生素含量与豆粕相似。与豆粕相比,棉籽粕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但棉籽粕中含有抗营养因子棉酚,限制了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因此,文章综述了棉籽粕的脱酚技术、棉籽粕替代豆粕日粮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为棉籽粕的资源化利用、降低畜禽养殖成本、改善畜产品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棉籽粕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蛋白质饲料,棉籽粕的有效脱毒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本试验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测定棉籽粕游离棉酚的HPLC方法,并采用不同的脱毒方式对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进行降解,筛选最优脱毒方法。结果显示:(1)HPLC法测定棉籽粕中棉酚含量,棉酚色谱峰出峰稳定性良好、分离效果好、峰型理想、灵敏度高,可以高效的检测棉酚含量;(2)不同处理方法对棉籽粕脱毒效果不同,棉酚脱毒率大小排序为:微生物法>硫酸亚铁法>尿素法>高温高压法。最优的方法为微生物法,酵母菌发酵48 h后的发酵棉籽粕棉酚降解率高达93.86%;化学法(硫酸亚铁法和尿素法)脱毒率为53.64%~78.18%,物理法(高温高压)脱毒率最低,为41.00%。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都常把经济实惠的棉籽粕作为家畜的饲料蛋白源之一,但使用时应考虑其限制因子,主要是蛋白质的水平和品质、纤维含量及棉酚的存在情况。本文着重介绍棉籽粕、整粒棉籽及棉籽壳中所含游离棉酚对反刍和非反当家畜营养的影响;棉酚的安全含量最新推荐值。一、什么是棉酚棉酚是棉科植物种子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多酚类黄色色素,含于种子的小型色素腺  相似文献   

20.
猪血浆蛋白粉在饲喂前先经过蛋白酶的酶解,使得蛋白溶液中含有更多的小分子肽与氨基酸,从而提高血浆蛋白粉的吸收效果。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四种单一蛋白酶对血浆蛋白粉的酶解效果,考查指标为蛋白粉的溶解度与水解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与pH值都在最适值的情况下,添加等量的四种蛋白酶,其酶解效果为: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的最适酶解时间为90 min,最适酶添加量为1 500 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