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以湘中丘陵区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粗木质残体(CWD)的储量特征、物种组成、径级结构以及腐烂等级,研究湘中丘陵区马尾松林CWD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湘中丘陵区马尾松林CWD的平均储量为1.72 t/hm2,马尾松和杉木是针叶CWD的主要组成树种,樟树、南酸枣、枫香是阔叶CWD的主要组成树种。马尾松-阔叶树种混交林的CWD总储量显著大于马尾松-杉木混交林的,两者的CWD总储量与其对应森林总生物量的比例差异明显,且均表现为随森林生物量增长而增加的趋势。CWD的个体数量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减少,呈反J型下降趋势,且不同存在形式CWD的数量比例大致表现为倒木枯立木大枝根桩。CWD具备完整的腐烂等级(Ⅰ~Ⅴ级),主要集中在Ⅰ、Ⅱ腐烂等级,且随着径级的增加,各腐烂等级CWD的数量比例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对东北蛟河林场32h m 2 阔叶红松林每木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阔叶红松林主要树木种群的径级结构,分析了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的更新模式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中不同树种的最大径级及其在不同径级中的株数分布不同,阔叶树种的最大径级大都低于针叶树种.根据不同树种按径级的株数分布特征,可将阔叶红松林中的主要树种分为四类.根据不同树种各径级的累计株数百分率曲线所拟合的方程,亦可将阔叶红松林中的主要树种划分为四种类型.以林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为基础,文章阐述了树木径级结构的平衡性,分析了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的更新模式及其与自然干扰状况和不同时空尺度的关系,探讨了样地大小对阔叶红松林种群结构研究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固定样地内主要种群及掘根林隙形成木的空间格局,为本地区阔叶红松林的长期经营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野外调查和数据统计,利用点格局分析方法揭示了2.55 hm2样地内重要值排在前4位的种群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性及掘根林隙形成木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样地内胸径(DBH)≥1 cm的乔木共有8种,种群密度差异大。种群的径级结构大体上呈非对称的单峰型曲线。重要值排在前4位的是红松、红皮云杉、白桦和榆树。红松和白桦在整个研究尺度上均为聚集分布,红皮云杉随空间尺度的变化趋势为聚集-随机-均匀分布,榆树在≤16 m尺度上为随机分布,其余尺度上为聚集分布。除红松与红皮云杉、白桦、榆树之间在小尺度呈显著负相关,以及红皮云杉与榆树在小尺度上呈显著正相关外,其余种群的空间关联性均不显著。样地内红松和红皮云杉是掘根林隙形成木的主要组成树种,掘根形成的林隙形成木空间分布格局除在3 6 m尺度上呈均匀分布外,其余研究尺度均呈随机分布。[结论]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不同种群在不同的研究尺度上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存在差异,红松和红皮云杉易形成掘根倒木且整体上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4.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木质残体碳密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常绿阔叶林恢复演替过程中木质残体(WD)碳储量的变化特征,对鹰嘴界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进行了调查取样,结果表明:鹰嘴界常绿阔叶林演替阶段各林分中木质残体的现存量较低,在1.26~8.82 Mg/hm2之间,大小顺序为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随演替进程呈逐渐增加趋势;演替阶段粗木质残体(CWD)碳含量因树种及其分解等级而异,随着CWD分解等级的提高,其碳含量逐渐降低;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的木质残体碳密度分别为0.62,1.75,3.78 Mg/hm2,分别相当于各林分乔木层碳密度的0.73%、1.83%和2.92%。  相似文献   

5.
【目的】实地调查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粗木质残体(CWD)的储量和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深入认识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中与粗木质残体相关的物质循环等关键生态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全球碳汇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内已建立的2块0.5 hm^2样地为对象,调查并分析样地CWD的储量、类型组成、分解等级、径级分布格局以及地形对CWD储量的影响。【结果】缙云山常绿阔叶林CWD储量为38.42 t·hm-2,其中倒木、枯立木、大枯枝和木桩储量分别为27.70,4.91,2.91和2.90 t·hm-2,倒木是CWD的主要组成部分; CWD的树种组成与群落优势树种的组成相似,栲占CWD总量的88.44%;从径级分布来看,直径>35 cm的倒木和枯立木是CWD的主体; CWD主要处于分解中后期,中级分解和高级分解CWD的比例分别为63.20%和23.01%;地形对CWD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坡面和山脊CWD储量高于沟谷(P<0.01)。【结论】缙云山常绿阔叶林CWD储量较大,处于该类森林系统的前列; CWD主要以处于分解中后期的优势种大径级倒木和枯立木为主,并主要分布在坡面和沟谷。在森林管理中应降低对CWD的人为干扰和去除,维持森林中枯立木、倒木、大枯枝和树桩等组分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毛脉槭林的群落学特征,在浙江天童山设立18个20 m×20 m样地,调查样地中胸径≥1 cm的物种数量、胸径、株高和蓄积量,分析其优势度。结果表明:1毛脉槭林物种组成复杂,拥有木本植物37科62属,计95种;区系分布类型分为11种,热带和温带分布属分别占总属数的55.5%和40.3%;2毛脉槭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一种优势树种,重要值10.4%,该种群的径级结构较为合理,呈间歇增长型结构,具有充沛的幼苗、幼树;3毛脉槭林胸径≥5 cm的个体平均密度为1122株·hm-2,平均胸径14.9 cm,其中毛脉槭最大胸径达50 cm,蓄积量达145.3 m3·hm-2。说明天童山保存着浙东典型的毛脉槭天然林,立木蓄积量较高,具有较高的保护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年龄草类-兴安落叶松渐伐林木质物残体贮量进行研究,并采用两类标准比较粗木质残体贮量及特征。结果表明:木质物残体贮量在6.2761.38 t/hm2。Harmon标准计算的CWD密度、体积和生物量为49961.38 t/hm2。Harmon标准计算的CWD密度、体积和生物量为499900株/hm2,4.73900株/hm2,4.73130.59m3/hm2和2.22130.59m3/hm2和2.2260.39t/hm2,分别比LTER标准高出31.15%60.39t/hm2,分别比LTER标准高出31.15%66.74%,2.66%66.74%,2.66%34.75%和2.96%34.75%和2.96%11.15%。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Harmon标准计算的CWD体积呈增加的趋势,密度和生物量规律不明显;LTER标准计算的CWD密度逐渐降低(587,325和300株/hm2),体积和生物量均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随着腐烂等级的增加,Harmon标准计算的幼龄林和成熟林CWD密度及幼龄林和近、成熟林CWD的体积和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LTER标准计算的CWD密度、体积和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与Harmon标准一致,只是Ⅰ级腐烂等级比例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阔叶红松林林分结构的标记二阶特征,探讨不同标记二阶特征函数提供的结构信息和结构形成的生态过程,为阔叶红松林保护、恢复和结构优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吉林蛟河4种不同类型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变量双相关函数、标记双相关函数、标记变异函数、标记大小分化度和标记混交度等二阶特征函数,分析树种和林木大小分化空间特征。[结果 ]不同类型阔叶红松林林木分布格局差异明显,核桃楸、沙松红松林(样地A)、水曲柳红松林(样地C)和核桃楸、色木槭红松林(样地D)在一定的尺度上呈现显著聚集分布的趋势,而核桃楸、水曲柳红松林(样地B)中的林木为随机分布格局;样地A中在距离为r=0~50 m的范围内林木标记胸径趋向于小于平均胸径且相似大小林木聚集,其中,在r=0~8 m和r=13~33 m的尺度上林木胸径显著小于平均胸径,其他几类阔叶红松林仅在r小于8 m尺度内小于样地平均胸径,其它尺度上林木的胸径大小随机分布;样地B和样地C不同胸径大小的林木呈现空间上不相关的趋势,而样地D在r=0~9 m的尺度上呈现不同胸径大小的林木聚集分布;4类阔叶红松林不同大小林木的分布并非是完全随机分布的格局,样地A在r=0~21 m和r=25~33 m尺度上相似大小的林木聚集在一起,样地B和样地D分别在r=4~6 m和r=0~12 m的尺度上表现出相似大小林木显著聚集的特征,而样地C在r=0~5 m的尺度上不同大小的林木聚集分布;4类阔叶红松林内树种整体属于完全随机分布,但在一定的尺度上存在同种聚集的现象,样地A、样地B、样地C和样地D相同树种聚集的尺度范围分别为r=0~10 m,r=0~25 m,r=0~12 m和r=0~8 m。[结论 ]不同类型阔叶红松林标记二阶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与阔叶红松林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及干扰程度有关。标记二阶特征进一步细化了不同尺度上的树种和林木大小的分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阔叶红松林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研究内容和方法我们于1985—1987年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生物量的测定是在凉水自然保护区的阔叶红松林内进行的。林龄220年,组成8红2椴,林分平均高23.1m,平均直径37.4cm。其中红松平均高27.2m,平均直径45.2cm,密度622株/ha,针  相似文献   

10.
阔叶红松林是东北东部最主要的林分类型,如何获取相应的林分结构信息是森林保护和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内容。2011年,在吉林省蛟河试验局林场建立了1个面积为30hm2的阔叶红松林永久样地,并对样地内的每株树木测量了坐标、胸径和树高等。本文运用结构多样性指数(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研究了该林分的空间结构。该样地的平均混交度值为0.590,平均角尺度为0.569,各个树种大小比数值介于0.36到0.94之间。这表明:张广才岭阔叶红松林树种空间配置稍高于中度混交水平,树种在垂直方向上分化明显,林分总体上呈聚集分布格局。研究结果可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2008年初遭受特大冰雪灾害干扰的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收获法测定林地上的木质残体贮量及其腐解等级特征。结果表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木质残体的总贮量为37.249t·hm-2,其中粗木质残体和细木质残体的贮量分别为33.143和4.106t·hm-2,依次占林地木质残体总贮量的88.98%和11.02%;倒木和落枝是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木质残体贮量的主要贡献者,分别占木质残体总贮量的61.6%和34.6%;木质残体各腐解等级的贮量百分比序列为2级(69.22%)>4级(13.62%)>3级(12.98%)>5级(3.96%)>1级(0.22%);2008年初的特大冰雪灾害干扰对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木质残体输入量的有显著影响,导致腐解2级的贮量高达25.784t·hm-2。  相似文献   

12.
13.
黑龙江省天然红松林大型真菌的生态分布与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湘虹  魏霞  邓勋 《林业科技》2006,31(5):26-30
采用标准地调查和路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主要天然红松林进行了较全面调查,采集鉴定大型真菌211种,分属于9目、31科、90属,其中食用菌67种、药用菌47种、毒菌21种、菌根菌49种及木腐菌71种。它们在红松阔叶混交林、红松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各林型下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其种群组成和分布的多度与林木的组成、土壤和地形条件(如海拔高度、坡向和坡度)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枫香混交林生长及其效应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徐小牛  李宏开 《林业科学》1997,33(5):385-393
本文从林木生长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入手,对马尾松枫香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进行了长期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生长优势明显,有利于维持地力和形成稳定的人工林群落。与对照相比,12年生混交林蓄积量提高13.9%-72.5%: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2.3%,全氮量增加24.1%,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13.7%.25.2%和26.8%;改善了林内小气候条件,提高了林地土壤肥力和蓄水保水能力。混交林增加了马尾松针叶内叶绿素的积累,其日平均净光合速率为7.72mgCO2·dm-2·h-1,高于对照的20.8%。营造马尾松枫香混交林以带行状和星状混交为宜;补植枫香是改造马尾松低产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灌溉量(每周0、300 m3· hm-2、600 m3· hm-2、900 m3· hm-2、1200 m3· hm-2、1500 m3· hm-2)的生活污水对杨树林地进行灌溉试验,分析了生活污水灌溉杨树林地对其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量的增加,林下植物总物种数、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增加,在每周灌溉600 m3· hm-2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降低。林下植物的地下生物量也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每周灌溉1200 m3· hm-2时达到最大值后开始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掌握龙王山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的林分结构特征,设置了3个100m×100m样地,对其中的6个30m×30m样方,进行群落和林分调查。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龙王山落叶阔叶林中树种种类多,优势树种为小叶白辛树和锐齿槲栎,林分树种组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林分株数密度平均为1511株/hm2,林分样地间差异不明显。胸径分布呈典型的倒"J"型;树高主要集中在4-9m的树高级,分布则呈偏左的正态分布。林分结构总体上具有多树种复层异龄的基本特征,具有良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陆江 《林业调查规划》2021,(2):153-156,164
以广西来宾灰木莲阔叶林、杉木针叶林分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树冠竞争指数、Hegyi简单竞争指数作为因变量,3 a内胸径增长量作为自变量,研究林分内林木竞争对单木胸径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木胸径增长量与竞争指数均为负相关,表明林木受到的竞争越大,林木的胸径增长量就越小;作为阔叶树种的灰木莲胸径的增长量比针叶树杉木更容易受到林木树冠竞争的影响;相对于Hegyi简单竞争指数,树冠竞争指数更能说明林木胸径增长量与林木竞争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南岭小坑木荷群落地上生物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物量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变化规律的重要途径和评估森林碳收支的重要参数(吴仲民等,1998)。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森林类型,它在世界森林植  相似文献   

19.
以辽东山区原始红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树种组成下原始红松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研究了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属性因子和植被覆盖因子的相关关系,并研究了土壤碳密度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3种原始红松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0~10 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为红松阔叶林阔叶红松林针阔混交林,表层土壤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枯落物层的分解,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特征表明原始红松混交林树种构成不同,潜在地影响着生态系统内的碳循环。对土壤属性因子而言,碳氮比与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容重、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对植被覆盖因子而言,枯落物有机碳、全氮、碳氮比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则无相关关系;0~100 cm深度内红松阔叶林的土壤碳密度最大,为181.4 t/hm2,针阔混交林次之,为180.56 t/hm2,阔叶红松林最小,为150.78 t/hm2,且接近70%的土壤碳储存集中在40 cm以上的土层内。旨在为揭示原始红松混交林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和探索我国原始红松混交林土壤碳分布格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