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养猪》2019,(5)
研究分析了屠宰体重对杜鲁烟猪胴体肉品质的影响及胴体性能、肉质性状、背最长肌氨基酸脂肪酸含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屠宰体重对杜鲁烟猪的胴体重、骨骼率和蛋白质影响极显著(P0.01);对胴体直长、胴体斜长、大理石纹和a影响显著(P0.05)。其中,胴体重随屠宰体重的增大极显著升高,104~110 kg体重阶段最高为81.23 kg,分别比92~96 kg和98~102 kg体重阶段提高13.23%(P0.01)和7.19%(P0.01),98~102 kg比92~96 kg体重阶段提高5.63%(P0.01);骨骼率以92~96 kg体重阶段最高,比104~110 kg体重阶段提高14.73%(P0.01);蛋白质含量以92~96 kg体重阶段最高,分别比98~102 kg和104~110 kg体重阶段提高5.01%(P0.01)、5.37%(P0.01)。胴体直长和胴体斜长都以104~110 kg体重阶段最高,比92~96 kg阶段分别提高4.14%(P0.05)、4.13%(P0.05);大理石纹、a都以104~110 kg体重阶段最高,分别比92~96 kg和98~102 kg体重阶段提高29.09%(P0.05)、11.64%(P0.05)、7.13%(P0.05)、7.65%(P0.05)。相关关系分析显示,胴体肉质指标与氨基酸脂肪酸间呈显著的相关关系的较少,肌肉中干物质、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间相关程度较强,与4种脂肪酸相关程度弱,肌内脂肪与4种脂肪酸的相关程度强,氨基酸与氨基酸间大部分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大部分氨基酸与油酸间相关关系显著,与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间相关程度弱;棕榈酸与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相关关系显著,油酸与亚油酸相关极显著,其他相关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2.
研究分析了46头屠宰体重在80~107 kg阶段的大蒲莲猪的胴体性能、肉质性状及其相关程度和随屠宰体重的变化规律,为确定大蒲莲猪适宜的上市屠宰体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80~107 kg体重阶段,随屠宰体重增大,胴体重极显著升高,100.5~107 kg体重阶段分别比80~90 kg、90.5~100 kg体重阶段升高17.74%(P<0.01)、5.73%(P<0.01),90.5~100 kg体重阶段比80~90 kg阶段升高11.35%(P<0.01);胴体直长100.5~107 kg和90.5~100 kg体重阶段分别比80~90 kg体重阶段升高6.52%(P<0.01)、3.77%(P<0.05);眼肌面积100.5~107 kg体重阶段分别比90.5~100 kg、80~90 kg体重阶段升高24.35%(P<0.01)、25.36%(P<0.01);瘦肉率100.5~107 kg体重阶段比90.5~100 kg体重阶段升高10.71%(P<0.05);皮脂率100.5~107 kg体重阶段比90.5~100 kg体重阶段降低10.47%(P<0.05);表示肉黄度的b值90.5~100 kg体重阶段比80~90 kg体重阶段降低27.20%(P<0.05);其它指标变化不显著。胴体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如3点平均背膘厚与皮脂率极显著正相关,与瘦肉率极显著负相关;瘦肉率与眼肌面积、后腿比例、肌纤维直径极显著正相关,与皮脂率、干物质、肌内脂肪呈极显著负相关等。在80~107 kg阶段,胴体重、胴体直长与体重之间呈极显著的回归关系,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大理石纹与体重之间呈显著的回归关系,其它指标与体重间的线性相关不显著。综合分析,大蒲莲猪的适宜屠宰体重为100.5~107 kg阶段。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5,(11):64-66
本文主要对不同育肥阶段大白猪平均日增重、屠宰性能、胴体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育肥阶段在30~80 kg平均日增重最低,30~100 kg最高,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屠宰性能上,大白猪胴体重、屠宰率、板油重、肾脏重随屠宰体重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骨率、皮率呈下降趋势,且在120 kg屠宰时屠宰率、肾脏重均高于80 kg、100 kg,差异极显著(P0.01);脂肪率差异显著(P0.05);瘦肉率、骨率、皮率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肉质性状上,肉色、大理石纹、肌内脂肪含量随屠宰体重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100 kg、120 kg屠宰时大理石纹分别比80 kg高0.67和0.69,差异显著(P0.05),其他肉质性状与屠宰体重均无显著关联(P0.05)。结果表明,育肥阶段在30~80 kg时平均日增重、屠宰率、大理石纹均较低,为获得较快生长速度,较好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上市屠宰体重在100~120 kg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营养水平及酵母硒对胴体性状和肉质指标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为(70.30±1.30)kg的烟台黑猪48头,公、母各半,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Ⅰ组饲喂低营养水平日粮(消化能11.19 MJ/kg、粗蛋白质12.28%),Ⅱ组饲喂低营养水平+0.5 mg/kg酵母硒日粮,Ⅲ组饲喂高营养水平日粮(消化能13.11 MJ/kg、粗蛋白质14.73%),Ⅳ组饲喂高营养水平+0.5 mg/kg酵母硒日粮。试验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105 d。结果表明:与低营养水平组相比,高营养水平能够极显著提高烟台黑猪的胴体重(P0.01),显著提高眼肌面积和瘦肉率(P0.05);营养水平和酵母硒对烟台黑猪的肉质性状影响均不显著(P0.05),其中高营养水平有提高其肌内脂肪及肌肉风味氨基酸含量的趋势(P0.05);与未添加酵母硒组相比,添加酵母硒能够显著提高肌肉中油酸含量(P0.05),有提高其肌肉中亚油酸含量的趋势(P0.05),能够极显著提高其肌肉中硒元素含量(P0.01);营养水平和酵母硒对屠宰性能、胴体性能、肉品质等无互作效应(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高营养水平能够提高烟台黑猪肌内脂肪及风味氨基酸的含量;酵母硒有利于提高烟台黑猪肌肉中油酸含量,有提高亚油酸含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养猪》2019,(6)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屠宰体重对湘沙猪配套系商品猪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23头湘沙猪配套系商品猪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评定,按宰前活重分为3组,分别为100 kg组(组1)、115 kg组(组2)、130 kg组(组3)。结果表明:1)胴体性能:胴体重、屠宰率、胴体直长、3点平均背膘厚、3点平均皮厚和眼肌面积这6个指标有随着屠宰体重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数值均以组3最高,组2居中,组1最低。其中,胴体重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组3屠宰率比组1高出5.30个百分点(P0.05);组3胴体长极显著高于组1和组2(P0.01);3点平均背膘厚、3点平均皮厚和眼肌面积组3均极显著高于组1(P0.01);皮率以组3最高,分别比组1和组2高出1.93个百分点(P0.05)和1.91个百分点(P0.05)。2)肉品质:宰后1 h背最长肌pH、L、a和b在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湘沙猪配套系商品猪屠宰体重在100~130 kg之间,屠宰体重对其胴体性能有显著影响,而对其肌肉pH和肉色影响不明显;结合胴体性能和肉质,湘沙猪配套系商品猪的适宜屠宰体重为115 kg左右。  相似文献   

6.
研究测定了80~140 kg体重阶段100头育肥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以分析猪胴体性能、肉质性状随体重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程度,为确定适宜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80~100 kg体重阶段,随体重增大,瘦肉率显著降低;100~140 kg体重阶段,胴体直长、胴体斜长和眼肌面积随屠宰体重升高而极显著升高.胴体和肉...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豫西黑猪屠宰性能、肉品质等遗传性状,以及与河南地方猪确山黑猪间的差异,本研究挑选相同条件下健康的豫西黑猪(120.28 kg±6.96 kg)和确山黑猪(117.80 kg±8.76 kg)各8头,按相关规定开展体尺指标、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液指标测定,即对豫西黑猪与确山黑猪体尺指标(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等)、屠宰性能(胴体重、胴体长、皮率、骨率、屠宰率等)、肉品质(肉色、大理石纹、pH、肌内脂肪、粗灰分等)、血液指标(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小板数、血小板压积等)及两种猪肌肉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豫西黑猪体长、胴体长、皮率和头重均显著低于确山黑猪(P0.05),背膘厚、瘦肉率、脾脏重、心脏重和眼肌面积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确山黑猪(P0.01;P0.05)。在肉品质方面,豫西黑猪大理石纹评分、pH_(45 min)、pH_(24 h)、粗蛋白质及粗灰分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确山黑猪(P0.05;P0.01),但水分和磷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确山黑猪(P0.05;P0.01)。在血液指标方面,豫西黑猪血小板数目和血小板压积均极显著低于确山黑猪(P0.01),但其他指标与确山黑猪无明显差异(P0.05)。豫西黑猪精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确山黑猪(P0.05;P0.01),甘氨酸含量极显著低于确山黑猪(P0.01)。综上所述,豫西黑猪和确山黑猪在体尺指标、肉品质及血液指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在屠宰性能方面豫西黑猪稍优于确山黑猪,均可为消费者提供品质优良的猪肉。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研究初生重、性别和屠宰体重对扬翔华系杜洛克所产后代杜长大三元杂商品猪胴体性和肉品质性状的影响,为降低商品猪饲养成本和改善猪肉品质提供指导意见。试验选取体况相近且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商品猪共317头,按照其初生重(BW)分为低初生重组(BW1.22 kg)、中初生重组(1.23 kgBW1.43 kg)和高初生重组(BW1.44 kg)。公猪均在7日龄时去势,饲养条件相同并分析其胴体性能的差异,且在3个体重阶段(90~110 kg、110~130 kg和130~150 kg)屠宰进行肉质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在胴体性能方面,眼肌面积和背膘厚在不同初生重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阉公猪的背膘厚(BF)显著高于母猪,提高了17.97%(P0.01);此外,眼肌面积和背膘厚随屠宰体重的增加而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肉质性状方面,与母猪相比,公猪的大理石纹、肌内脂肪含量均分别极显著提高了4.34%、15.82%(P0.01);而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含量均随屠宰体重的增加而下降,其中低屠宰体重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高屠宰体重(P0.05),提高了18.5%,但与中屠宰体重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初生重对猪胴体性状及肉质品质影响较小,阉公猪胴体性能良好,肉品质更优;猪肉品质在不同屠宰体重间稍有差异,为提高其风味、肉质感观等,建议扬翔1号猪配套系商品猪屠宰体重在110~130 kg范围最佳。  相似文献   

9.
研究测定了不同性别烟台黑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生长性能以烟台黑猪阉公猪较高,平均日增重比烟台黑猪母猪提高9.42%(P>0.05);不同性别烟台黑猪的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除骨骼率和肌肉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外,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其中,骨骼率以烟台黑猪母猪最高,比烟台黑猪阉公猪提高9.88%(P<0.05);肌肉蛋白质含量都以烟台黑猪阉公猪较高,比烟台黑猪母猪提高3.11%(P<0.05).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中除苏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含量组间差异显著外,其他14种氨基酸差异不显著.其中,烟台黑猪阉公猪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分别比烟台黑猪母猪提高6.96% (P<0.05)、4.67% (P<0.05)、5.88%(P<0.05)、3.36% (P>0.05)、2.23% (P>0.05)、4.32%(P>0.05)、0.92%(P>0.05);4种脂肪酸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屠宰体重对苏山猪屠宰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从而确定苏山猪最佳屠宰体重。选用60头30 kg左右的苏山猪,公母各半,随机分成A、B、C组,每组20头,平均体重分别达到90、100、110 kg时,每组选取3头公猪、3头母猪进行屠宰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苏山猪屠宰体重的增加,各组屠宰性能存在较大差异,A组瘦肉率为63.18%,显著高于B、C组(P0.05);C组板油重、肩部最厚处背膘厚、倒数第3~4肋骨处背膘厚显著高于A组(P0.05);3个处理组屠宰率、皮率、骨率以及脂肪率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3个处理组背最长肌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的粗灰分显著高于B、C组(P0.05);B组肌肉L~*值为43.50,显著高于C组(P0.05),C组pH_(1 h)和pH_(24 h)分别为6.40和5.83,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A、B组。随屠宰体重增长肌肉内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呈上升趋势,多不饱和脂肪酸呈下降趋势,其中C组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A组(P0.05);A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均高于B、C组,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综合考虑,苏山猪的最佳屠宰体重为90 kg左右。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19,(5)
研究分析了46头屠宰体重在80~107 kg阶段的大蒲莲猪的背最长肌氨基酸、脂肪酸、肌内脂肪、蛋白质含量及其相关程度和随屠宰体重的变化规律,为确定大蒲莲猪适宜的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80~107 kg体重阶段,背最长肌丙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含量都以100.5~107 kg体重阶段最高,分别比90.5~100 kg体重阶段提高13.76%(P0.05)、17.35%(P 0.05)、29.73%(P0.05);胱氨酸100.5~107 kg体重阶段比80~90 kg体重阶段提高50%(P0.05);脯氨酸80~90 kg体重阶段比90.5~100 kg体重阶段极显著提高61.54%(P0.01);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含量90.5~100 kg体重阶段分别比80~90 kg体重阶段提高35.98%(P0.01)、31.65%(P0.05)、46.84%(P0.01)。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间的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17种氨基酸间相关性较强,4种脂肪酸间相关性极强(硬脂酸与亚油酸间除外),17种氨基酸与棕榈酸、油酸、亚油酸3种脂肪酸间相关性也较强,但与硬脂酸相关性弱,除脯氨酸与硬脂酸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外,其它16种氨基酸与硬脂酸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回归分析表明,大蒲莲猪在80~107 kg体重阶段,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和4种脂肪酸含量与体重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不显著,复相关系数(R2)在0.000~0.101之间。综合分析,大蒲莲猪的适宜屠宰体重为100.5~107 kg阶段。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对松辽黑猪不同屠宰体重的胴体性能进行分析比较;对肌肉内水分、脂肪含量进行测定并了解变化情况;对不同体重的内脏器官在不同时期的重量变化进行了解。选择同一饲养环境、管理条件下的54头松辽黑猪且公母各半。结果表明:20 kg时屠宰率、胴体长、胴体高、胸围、6~7肋骨皮厚、眼肌面积、头重、蹄重、尾重均小于40 kg、60 kg时,其中与40 kg、60 kg时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20 kg与40 kg的屠宰率、40 kg的6~7肋骨皮厚与60 kg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各组6~7肋骨膘厚、平均膘厚、瘦肉率、脂肪率、皮率、骨骼率等指标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松辽黑猪体重的增加,体内的花油重、内脏总重、大肠小肠的重量、长度均呈增加趋势,80~130 kg松辽黑猪的肌内脂肪含量相近。本试验综述了不同的屠宰体重下对松辽黑猪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在生产实践中提供参考数据和科学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研究测定了83~106 kg体重阶段34头日照大白猪的胴体性能,以分析日照大白猪胴体性状随屠宰体重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程度,为确定适宜上市屠宰体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83~106 kg体重阶段,随体重增大,胴体重极显著升高,胴体直长和大理石纹在100.5~106 kg体重阶段分别极显著、显著高于83.5~89 kg体重阶段,其它指标变化不显著。胴体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屠前体重与胴体重、胴体直长都极显著正相关;胴体重与屠宰率、胴体直长极显著正相关,与眼肌面积显著正相关;屠宰率与眼肌面积显著正相关;平均背膘厚与皮脂率、肉色极显著正相关,与瘦肉率极显著负相关;瘦肉率与皮脂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皮脂率与肉色显著正相关。在83~106 kg阶段,胴体重和胴体直长分别与体重之间呈极显著的回归关系,大理石纹与体重之间呈显著的回归关系,其它指标与体重间的线性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德系西门塔尔牛与荷斯坦牛及其杂交后代的育肥及屠宰性能,实验选择5月龄、体重150~200kg的健康公牛15头,其中荷斯坦公牛、西×荷杂种一代公牛(简称西荷杂种牛)、德系西门塔尔公牛各5头,育肥372 d后屠宰测定。结果表明:德系西门塔尔与西荷杂种牛的全期增重、胴体重、净肉重显著高于荷斯坦(P0.05);西荷杂种牛屠宰率、皮率显著高于荷斯坦(P0.05),而德系西门塔尔与荷斯坦则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德系西门塔与西荷杂种牛净肉率均极显著高于荷斯坦(P0.01);德系西门塔尔的肉骨比显著高于荷斯坦(P0.05);德系西门塔尔、西荷杂种牛与荷斯坦三者皮厚之间两两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且德系西门塔尔与荷斯坦差异极显著(P0.01);德系西门塔尔牛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除胴体产肉率、肉骨比和皮厚外,其余生长、胴体性状各指标杂种优势率均为正值;除肉的pH、系水力外,其余肉质性状杂种优势率为负值。由此可见,西荷杂种一代的生长性能、胴体性能较其母本品种荷斯坦牛有较大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对广益黑猪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进行评估。选取105 kg左右的健康广益黑猪30头,进行屠宰测定,主要测定屠宰率、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等胴体性状及pH、肉色、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等肉质性状。结果表明,广益黑猪的屠宰率和瘦肉率分别为72.02%和57.41%,滴水损失和肌内脂肪分别为1.75%和3.09%。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广益黑猪的胴体瘦肉率与宰前活重、胴体重、平均背膘厚呈显著负相关(P0.05);肌内脂肪与大理石纹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6,P0.01),二个指标间线性模型Y=0.037+0.98X,决定系数R~2为0.9141,模型准确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广益黑猪具有良好的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性状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今后的进一步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养猪》2021,(3)
为比较托佩克三元猪不同体重阶段的性能,确定适宜上市体重,分别测定了110~150kg体重阶段托佩克三元猪的胴体性状、肉质性状。结果显示:(1)胴体性状中,随着体重的增加,胴体重、屠宰率、体斜长、胴体长、头重、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呈增加趋势。130 kg瘦肉率最高,140 kg脂肪率达最高,但这两种性状在各阶段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130 kg时眼肌面积增加较多(P0.05)。140kg时平均背膘厚显著增加(P0.05)。(2)肉质性状中,120 kg的失水率显著低于130 kg(P0.05),而其肌内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后者(P0.05)。(3)相关性分析中,屠宰率、体斜长、胴体长、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与胴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屠宰率与体斜长呈显著正相关(P 0.05),与胴体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瘦肉率与脂肪率、皮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脂肪率与平均背膘厚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腿臀比例、骨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亮度L*、黄度b*、失水率与p H1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亮度L*、红度a*、黄度b*与失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嫩度与p H1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 H24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肌内蛋白质与失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托佩克三元猪120 kg肉质性能较好,130 kg胴体性能较好,若考虑肉质性能推荐适宜上市的体重为120 kg,若考虑胴体性能推荐适宜上市的体重为130 kg。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了解波麻杂交一代(F1)的增重及肉用性能,为麻城黑山羊的选育和利用提供依据,试验对麻城黑山羊与波麻一代(F1)山羊从初生至18月龄的体重变化、12月龄屠宰性能以及羊肉品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波麻F1代公、母羊在初生、3月龄、6月龄体重均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12月龄和18月龄波麻F1代公羊体重分别比麻城黑山羊公羊净增7.18kg和12.89kg,母羊净增6.51kg和11.37kg,差异极显著(P0.01);各阶段平均日增重除初生至3月龄波麻F1代比麻城黑山羊公、母羊高10.56g和10.24g(P0.05)外,其余各阶段均高出19.00g以上,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和胴体净肉率分别比麻城黑山羊公羊高3.35%和6.61%,比母羊高3.31%和5.22%,差异显著(P0.05);而肌肉的物理性状差异不大,基本保持了麻城黑山羊原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皖南花猪部分屠宰性状的发育性变化及性别差异,试验采用0,30,45,90,180日龄的皖南花猪公、母各5头进行屠宰测定。结果表明:皖南花猪的各项屠宰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性变化,30日龄时,肾脏重有显著增长(P0.05),其他指标都有极显著增长(P0.01);在30~45日龄阶段,胴体斜长、膘厚、皮厚、肺脏重有显著增长(P0.05),但眼肌面积、心脏重、肝脏重、脾脏重、肾脏重增长不显著(P0.05);在45~180日龄阶段,所有指标都呈现快速的增长。出生和180日龄时,屠宰指标的性别差异均不显著(P0.05);30日龄时母猪的膘厚显著大于公猪(P0.05);45日龄时,母猪的胴体斜长和肝脏、脾脏、肾脏重显著小于公猪(P0.05);90日龄时母猪的胴体斜长显著大于公猪(P0.05);皖南花猪的肌内脂肪含量较高,且在背最长肌和半腱肌有不同的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15,(6)
为研究杜长大商品猪屠宰体重对胴体性状、肉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体重25 kg左右的杜长大仔猪10窝,每窝选择3头组成1组,共选择3组,每组30头,分别于100 kg、110 kg、120 kg体重屠宰。结果表明,随着屠宰体重的增加,胴体重、屠宰率和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与100 kg体重屠宰时相比,120 kg体重屠宰时胴体重、屠宰率和日增重分别极显著增加26.58%、2.96%、10.86%;活体背膘厚亦逐渐增加,其中120 kg体重屠宰时的背膘厚极显著高于100 kg和110 kg体重屠宰时(P0.01)。屠宰体重增加,肌肉颜色更鲜红,肌内脂肪含量增加,其中120 kg体重屠宰时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100 kg体重屠宰时。屠宰体重增加时,净收益显著增加,屠宰体重每增加10 kg可增收58.78~61.02元。由此可见,猪屠宰体重增至110~120 kg不仅可提升肌肉颜色、肌内脂肪含量等,使肉品质得到显著改善,而且可显著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选择屠宰体重100 kg、110 kg和120 kg左右的枣庄黑盖猪31头,依据体重分成3组,按照有关标准进行屠宰及胴体和肉质性状测定,分析了屠宰体重对枣庄黑盖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屠宰体重对枣庄黑盖猪的部分胴体和肉质性状有显著影响。随着屠宰体重增加,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显著增加(P0.05),游离水分显著降低(P0.05)。背膘厚、板油与肾脏重、皮肥肉率、大理石纹评分、肌纤维直径和剪切力表现出随屠宰体重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瘦肉率、滴水损失和失水率表现出随屠宰体重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他指标变化趋势均不明显。文章为枣庄黑盖猪胴体和肉质性能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确定其适宜的上市屠宰体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