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屠宰体重商品猪胴体性能、肉品质及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体重70~140 kg阶段120头商品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分析了商品猪胴体性能、肉质性状随体重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程度,为确定适宜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70~100 kg体重阶段,随体重增大,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皮脂率、肉色和大理石纹显著升高,后腿比例、瘦肉率、骨骼率、L和b值显著降低。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在70~140 kg阶段,胴体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瘦肉率、皮脂率、骨骼率、肉色和L值与体重之间呈显著的回归关系,其他指标与体重间的线性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养猪》2019,(6)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屠宰体重对湘沙猪配套系商品猪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23头湘沙猪配套系商品猪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评定,按宰前活重分为3组,分别为100 kg组(组1)、115 kg组(组2)、130 kg组(组3)。结果表明:1)胴体性能:胴体重、屠宰率、胴体直长、3点平均背膘厚、3点平均皮厚和眼肌面积这6个指标有随着屠宰体重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数值均以组3最高,组2居中,组1最低。其中,胴体重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组3屠宰率比组1高出5.30个百分点(P0.05);组3胴体长极显著高于组1和组2(P0.01);3点平均背膘厚、3点平均皮厚和眼肌面积组3均极显著高于组1(P0.01);皮率以组3最高,分别比组1和组2高出1.93个百分点(P0.05)和1.91个百分点(P0.05)。2)肉品质:宰后1 h背最长肌pH、L、a和b在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湘沙猪配套系商品猪屠宰体重在100~130 kg之间,屠宰体重对其胴体性能有显著影响,而对其肌肉pH和肉色影响不明显;结合胴体性能和肉质,湘沙猪配套系商品猪的适宜屠宰体重为115 kg左右。  相似文献   

3.
《养猪》2021,(1)
通过对32头(65~130kg区段)杜梅商品猪的屠宰测定结果分析得出,杜梅商品猪不同屠宰体重与胴体重、背膘厚和屠宰率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极显著(P0.01);与肉质性状(pH、肉色、系水率)相关性不显著。同时,通过建立线性方程指导杜梅商品猪的出栏体重,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4.
研究高温环境饲养产生轻度PSE肉与正常肉的猪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差异。对体重110~12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屠宰,比较胴体重为80 kg(轻度PSE肉6头,正常肉6头)和85 kg(轻度PSE肉6头,正常肉7头)的屠宰性能、理化与感官特性。结果表明:在胴体重为80~85 kg范围内,随胴体重升高,猪的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有所增加(P0.05),正常肉剪切力和弹性随胴体重升高明显上升(P0.05),水分含量显著下降(P0.05)。轻度PSE肉的肌内脂肪随胴体重升高下降显著(P0.05),失水率和剪切力有所升高(P0.05),水分含量随胴体重升高变化不明显(P0.05)。同一胴体重下,轻度PSE肉的猪背膘厚明显比正常猪低(P0.05),眼肌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轻度PSE肉的失水率、水分和剪切力明显高于正常肉(P0.05),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85 kg胴体重的轻度PSE肉的肌内脂肪和弹性比正常肉低(P0.05)。研究表明:在高温饲养条件下,正常肉的猪背膘厚和肌内脂肪比轻度PSE肉的高,剪切力和失水率比轻度PSE肉的低。在80~85 kg胴体重中,轻度PSE肉随体重的增大肉品质下降,正常肉的肉品质随体重升高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养猪》2015,(6)
为研究杜长大商品猪屠宰体重对胴体性状、肉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体重25 kg左右的杜长大仔猪10窝,每窝选择3头组成1组,共选择3组,每组30头,分别于100 kg、110 kg、120 kg体重屠宰。结果表明,随着屠宰体重的增加,胴体重、屠宰率和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与100 kg体重屠宰时相比,120 kg体重屠宰时胴体重、屠宰率和日增重分别极显著增加26.58%、2.96%、10.86%;活体背膘厚亦逐渐增加,其中120 kg体重屠宰时的背膘厚极显著高于100 kg和110 kg体重屠宰时(P0.01)。屠宰体重增加,肌肉颜色更鲜红,肌内脂肪含量增加,其中120 kg体重屠宰时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100 kg体重屠宰时。屠宰体重增加时,净收益显著增加,屠宰体重每增加10 kg可增收58.78~61.02元。由此可见,猪屠宰体重增至110~120 kg不仅可提升肌肉颜色、肌内脂肪含量等,使肉品质得到显著改善,而且可显著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6.
研究测定了70~140kg体重阶段220头商品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以分析商品猪胴体性能、肉质性状随体重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程度,为确定适宜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70—100kg体重阶段,胴体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平均背膘厚、皮脂率随体重增大呈显著升高趋势,屠宰率、后腿比例、瘦肉率、骨骼率、b值(黄度)和大理石纹呈显著降低趋势;100~140kg体重阶段,胴体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和眼肌面积呈显著上升趋势。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在70-140kg体重阶段,胴体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后腿比例、平均背膘厚、瘦肉率、皮脂率、骨骼率和大理石纹与体重之间呈显著的回归关系,其它指标与体重间的线性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养猪》2016,(2)
选择4个屠宰体重区间对舍饲型合作猪胴体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30 kg屠宰,后腿丰满度理想,产肉性能高,瘦肉率59.62%,屠宰率66.315%,具有皮薄(0.5 cm)、背膘薄(0.797 cm)、眼肌面积大(16.15 cm2)的特点,属于优良的瘦肉型小型猪。宰前活重与胴体重、眼肌面积,胴体重与屠宰率、眼肌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宰前活重与屠宰率、背膘厚、骨率,胴体重与背膘厚、骨率,屠宰率与眼肌面积,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皮厚与后腿比例,眼肌面积与瘦肉率、骨率,瘦肉率与皮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背膘厚与瘦肉率,后腿比例与脂率,瘦肉率与骨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8.
《养猪》2021,(3)
为比较托佩克三元猪不同体重阶段的性能,确定适宜上市体重,分别测定了110~150kg体重阶段托佩克三元猪的胴体性状、肉质性状。结果显示:(1)胴体性状中,随着体重的增加,胴体重、屠宰率、体斜长、胴体长、头重、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呈增加趋势。130 kg瘦肉率最高,140 kg脂肪率达最高,但这两种性状在各阶段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130 kg时眼肌面积增加较多(P0.05)。140kg时平均背膘厚显著增加(P0.05)。(2)肉质性状中,120 kg的失水率显著低于130 kg(P0.05),而其肌内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后者(P0.05)。(3)相关性分析中,屠宰率、体斜长、胴体长、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与胴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屠宰率与体斜长呈显著正相关(P 0.05),与胴体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瘦肉率与脂肪率、皮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脂肪率与平均背膘厚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腿臀比例、骨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亮度L*、黄度b*、失水率与p H1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亮度L*、红度a*、黄度b*与失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嫩度与p H1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 H24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肌内蛋白质与失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托佩克三元猪120 kg肉质性能较好,130 kg胴体性能较好,若考虑肉质性能推荐适宜上市的体重为120 kg,若考虑胴体性能推荐适宜上市的体重为130 kg。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择屠宰体重100 kg、110 kg和120 kg左右的枣庄黑盖猪31头,依据体重分成3组,按照有关标准进行屠宰及胴体和肉质性状测定,分析了屠宰体重对枣庄黑盖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屠宰体重对枣庄黑盖猪的部分胴体和肉质性状有显著影响。随着屠宰体重增加,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显著增加(P0.05),游离水分显著降低(P0.05)。背膘厚、板油与肾脏重、皮肥肉率、大理石纹评分、肌纤维直径和剪切力表现出随屠宰体重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瘦肉率、滴水损失和失水率表现出随屠宰体重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他指标变化趋势均不明显。文章为枣庄黑盖猪胴体和肉质性能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确定其适宜的上市屠宰体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枣庄黑盖猪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的种质特性,研究选取平均体重为95 kg、105 kg、115 kg枣庄黑盖猪去势公猪各10头,进行屠宰测定.结果表明,95~115 kg体重阶段,随着枣庄黑盖猪屠宰体重的增加,胴体重、皮厚、平均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呈上升趋势;105 kg体重组平均背膘厚显著高于95 kg体重组(P<0....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21,(3)
为研究杜洛克公猪肌内脂肪含量与重要生长指标的相关性,试验通过B超测定了738头杜洛克公猪活体肌内脂肪以及重要的生长性状,结果表明:肌内脂肪与180日龄体重、背膘厚、眼肌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34、0.510和0.267;眼肌面积与初生重、180日龄体重、背膘厚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157、0.624和0.323;背膘厚与180日龄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498;180日龄体重和初生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200。研究为高肌内脂肪含量的杜洛克公猪选育提供了相关理论及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选择四个屠宰体重区间对舍饲型合作猪12个胴体性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30 kg(即6月龄)屠宰,瘦肉率59.62 % ,屠宰率66.32%,具有皮薄(0.5 cm)、背膘薄(0.797 cm)、眼肌面积大(16.15 cm2)的特点,表明合作猪属于优良的瘦肉型小型猪.经分析可知,宰前活重与胴体重、眼肌面积,胴体重与屠宰率、眼肌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宰前活重与屠宰率、背膘厚、骨率,胴体重与背膘厚、骨率,屠宰率与眼肌面积,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皮厚与后腿比例,眼肌面积与骨率,瘦肉率与皮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背膘厚与瘦肉率,后腿比例与含脂率,瘦肉率与骨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12个胴体性状指标经主成分分析可获得5个主成分因子,可代表胴体性状总变异量的87.025%.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恩施黑猪的种质特性,本研究对104头9月龄左右的恩施黑猪体尺、胴体、肉质等性状进行了测量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恩施黑猪9月龄平均体重为95.44±10.74 kg、胴体重62.80±8.13 kg、屠宰率为65.75±3.28%、总乳头数14.07±1.70个、成对乳头数6.21±0.91对、三点平均背膘厚3.56±0.69 cm、肌内脂肪含量为3.37±2.60%、肉色评分4.27±0.61、于背最长肌内主要检测到18种脂肪酸,其饱和脂肪酸为33.58±2.91 mg/g,不饱和脂肪酸为50.35±2.72 mg/g,单不饱和脂肪酸38.52±4.61 mg/g,多不饱和脂肪酸12.23±3.53 mg/g,硬脂酸含量比亚油酸高;阉公猪与母猪间肉色评分差异显著(P0.05),其他性状无显著差异;体重与肌内脂肪、背膘厚、胴体重极显著正相关;肌内脂肪含量与背膘厚极显著正相关,与胴体重显著正相关;背膘厚与胴体重极显著正相关,与头长、管围、滴水损失显著负相关;臀中肌中点处的背膘厚与3点平均背膘厚极显著正相关;成对的乳头数与肋骨数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恩施黑猪种质特性的鉴定以及品种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选择体重100 kg左右的商品猪100头,阉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研究宰前体尺性状、活膘及宰后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倒数3~4腰椎膘厚和倒数3~4胸椎膘厚,母猪组分别比阉公猪组降低5.97%(P>0.05)和7.32%(P>0.05);倒数3~4胸椎肌肉厚度,母猪组比阉公猪组提高7.09%(P>0.05);活体瘦肉率,母猪组比阉公猪组提高2.67%(P>0.05);皮脂率,母猪组比阉公猪组降低3.39%(P>0.05);瘦肉率,母猪组比阉公猪组提高1.36%(P>0.05);肉质性状,母猪组与阉公猪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对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与皮杜长大四元杂交猪的多个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进行准确的评估,并分析不同品种和性别对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影响。选取平均日龄约180天的304头杜长大三元杂交猪(DLY)和213头皮杜长大四元杂交猪(PDLY),按同一饲养标准饲养并屠宰,测定了眼肌面积、背膘厚和瘦肉率等胴体性状及pH、电导率和滴水损失等肉质性状,进而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DLY和PDLY的瘦肉率均大于55%、屠宰率均大于84%且变异系数均小于6.2%;与之相对的是,上述两种群体的电导率(24h)和滴水损失的变异系数均高于45%,提示通过品种内的选育,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两个品种的猪肉滴水损失,提高肉品质均一性;品种间的比较发现,PDLY的眼肌面积和眼肌厚度均高于DLY(P0.01),而DLY的屠宰率则优于PDLY(P0.001);就性别而言,两品种阉公猪的宰前活重均高于母猪(P0.01),而母猪的瘦肉率更高且背膘厚更低(P0.001)。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PDLY和DLY的胴体瘦肉率与宰前活重和背膘厚均极显著负相关(|r|0.45,P0.001),而眼肌面积与眼肌厚度则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70,P0.001);此外,PDLY和DLY的眼肌pH24h与滴水损失及电导率(24h)均呈显著负相关(|r|0.22,P0.05)。PDLY的胴体性状种质资源特性整体上优于DLY,而DLY的肉品质则优于PDLY;性别方面,PDLY和DLY母猪的胴体性状种质资源特性均优于阉公猪;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猪肉pH有利于降低滴水损失,进而增加猪肉的观感和新鲜度。本研究结果加深了人们对DLY和PDLY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的认识,为今后商品猪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品系杜洛克作为终端父本对其后代商品猪胴体性状的影响,选取214和108头分别由美系和加系杜洛克公猪配种、出生时间相近(±2 d)和体重相近(35±5 kg)的后代三元商品猪进行育肥饲养,结束饲养后开展屠宰试验,测定背膘厚度、眼肌厚度、瘦肉率和肋骨数。结果显示:加系杜洛克商品后代的背膘厚度、眼肌厚度显著(P<0.05)高于美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加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的瘦肉率、肋骨数显著(P<0.05)低于美系杜洛克。同一品系不同性别间背膘厚度、眼肌厚度、瘦肉率均不显著(P>0.05),加系商品公猪肋骨数极显著低于母猪肋骨数(P<0.01)。结论:美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的胴体性状优于加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  相似文献   

17.
新美系猪不同体重屠体性能和部分肉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取不同屠宰体重的(110kg、120kg、130kg、140kg)新美系大约克夏(20头)、长白(28头)和杜洛克(32头)猪,测定屠体性能和背最长肌理化指标。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猪在胴体性能方面,随着屠体重的增加,屠宰率、背膘厚、眼肌面积呈上升趋势,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腿臀比随体重增加呈下降趋势,杜洛克猪的腿臀比高于大约克夏、长白猪,差异显著(P<0.05)。在理化指标方面,杜洛克猪背最长肌的失水率、L*值及剪切力比大约克夏、长白猪低,差异显著(P<0.05),表明杜洛克猪肉具有良好的系水力、肌肉色泽和嫩度。同一品种不同屠宰体重比较,大约克夏猪在140kg比130kg屠宰时眼肌面积大1.15cm2,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110kg屠宰时眼肌面积,且差异极显著(P<0.01);140kg的背膘比110kg时厚6.04mm,差异极显著(P<0.01),但140kg时的失水率、L*值、剪切力最低(6.45%、37.50、4.42kg)。长白猪在140kg时的背膘厚显著大于130kg,但眼肌面积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30kg时失水率、L*值和剪切力(10.21%、38.96、4.39kg)最小,但与140kg时差异不显著(P>0.05)。杜洛克猪在110~140kg各体重段的背膘厚差异不显著(P>0.05),140kg时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110kg时,而140kg的失水率、L*值和剪切力最低(6.42%、36.50、4.32kg)。从屠体性能和肉质性状方面综合考虑,大约克夏和杜洛克猪在140kg左右屠宰,而长白猪在130~140kg之间屠宰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8.
选择来源、日龄相近,体重约18 kg的健康去势荣昌猪及DLY公猪各48头,分别随机分为6个重复。分别于20、35、50、80 kg及结束(荣昌猪100 kg、DLY 120 kg)体重时,每个重复选择1头猪只进行屠宰,测定胴体及肉质性状。结果表明:随着体重增加,屠宰率、背膘厚及眼肌面积呈直线或二次曲线上升,胴体瘦肉率呈直线或二次曲线下降,荣昌猪肌肉组织及脂肪组织的发育均早熟于DLY;肉质随体重的增加呈改进趋势,荣昌猪在80~100 kg阶段趋于成熟,DLY在100~120 kg阶段趋于成熟;荣昌猪与DLY胴体性状差异较大,背膘厚、眼肌面积及胴体瘦肉率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肉质性状荣昌猪优于DLY猪。  相似文献   

19.
大白阉公猪肌内脂肪含量与肉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猪》2015,(6)
肌内脂肪含量是影响猪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决定猪肉嫩度、风味的重要评价指标。试验屠宰40头大白阉公猪,测定其3点平均背膘厚、皮厚、失水率、肉色、大理石纹、p H、肌内脂肪等指标,并开展性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肌内脂肪含量(2.35±0.63)%,与大理石纹、宰后45min p H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水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但是与3点平均背膘厚、板油重、皮厚无显著相关性。试验还发现,大理石纹与肉色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试验结果可为快速、简便测定肉质性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屠宰体重对瘦肉型四元杂交(皮×杜×长×大)商品肥育猪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50头屠宰体重分别在110(n=10)、120(n=10)、130(n=10)、140(n=10)、150 kg(n=10)的肥育猪,屠宰后测定其胴体性状,并从背最长肌理化性状、肌纤维、脂肪酸组成及品尝评分等方面综合考察肉品质随屠宰体重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1)在110~150 kg屠宰体重范围内,屠宰体重与胴体重、屠宰率、平均背膘厚度、板油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体长、体高、胸围、腹围均和屠宰体重之间呈显著正向线性回归(P0.05),但眼肌面积在各屠宰体重间无显著差异(P0.05)。心脏重、肝脏重、脾脏重、肾脏重、胃重、大肠重、胃指数、小肠指数均随屠宰体重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2)肉色、pH、滴水损失、剪切力、大理石纹评分、肌内脂肪和水分含量等在各屠宰体重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在110~150 kg屠宰体重范围内,肌纤维直径随屠宰体重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肌纤维密度随屠宰体重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4)脂肪酸含量在140 kg屠宰体重时达到最高,含量较丰富的为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屠宰体重不影响肌肉中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 0.05)。5)肌肉多汁性在130 kg屠宰体重时达到最高,其他品尝评分如外形、气味、风味、异味、嫩度、肉汤清浊度、肉汤鲜味得分在各屠宰体重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胴体性状及肌肉品质,建议该四元杂交商品肥育猪的屠宰体重不要超过140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