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蚕有5种血细胞,可以通过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来区分。溴化噻唑蓝四氮唑[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细胞增殖和活细胞鉴定的染色剂。通过对家蚕血细胞进行复染,即先用MTT染色,再用AO和PI染色,发现以下2种情况:很多颗粒细胞、浆细胞和所有的原血球细胞不能被MTT染色,但AO染色显示为活的细胞;被MTT染色的细胞表面有紫色纤维状物伸出,除了一部分具有伪足的颗粒细胞外,所有被MTT染色的血细胞也被PI染色,细胞核是红色。因此,利用这3种染料对家蚕血细胞复合染色来判断细胞的存活与死亡,需要仔细分析并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奶牛乳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试验将经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成纤维细胞用不同度浓度的TNF-α作用,分别于不同时间加入3-(4,5-二甲基噻唑-2-YL)2,5-二苯基-四唑溴盐(MTT)溶液,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成纤维细胞随TNF-α浓度(0.1,1,5,10,50ng/mL)的升高,MTT比色法的平均光密度值(OD值)呈递增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TNF-α具有促进奶牛乳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葛根芩连汤水煎液对小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MIMVECs)的影响,试验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检测葛根芩连汤水煎液对体外培养的MIMVECs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葛根芩连汤水煎液在6.40×10~(-2)~1.00×10~3mg/m L时,抑制MIMVECs增长;在2.56×10~(-3)~1.28×10~(-2)mg/m L时,促进MIMVECs增长。说明葛根芩连汤水煎液在一定浓度下对MIMVECs既有促进增殖又有抑制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找到一种获得鸡白细胞介素-18(IL-18)活性蛋白的简便方法,试验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以鸡脾淋巴细胞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克隆鸡IL-18成熟蛋白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将鸡IL-18成熟蛋白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KG,构建原核表达质粒,通过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鸡IL-18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经葡聚糖凝胶层析柱纯化后,用3-(4,5)-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检测表达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鸡IL-18成熟蛋白基因开放阅读框为510 bp,编码170个氨基酸;所获得的鸡IL-18成熟蛋白基因与GenBank中鸡IL-18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0%~99.8%,氨基酸同源性为97.5%~99.5%;成功地构建了pGEX-IL-18原核表达质粒,表达的重组蛋白质量约为45.6 ku,该重组蛋白具有明显增强鸡脾淋巴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鸭特异性寡聚脱氧核苷酸(Cp G ODN)体外对鸭坦布苏病毒(DTMUV)复制的抑制作用,研究在Cp G ODN最佳活性分子筛选的基础上,与DTMUV感染后的细胞进行共孵育,分别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MT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不同浓度Cp G ODN-D2对DTMUV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对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来说,Cp G ODN-D2浓度在300μg/m L以内均为安全浓度;MTT法和q RT-PCR检测结果均表明,各浓度Cp G ODN-D2对DTMUV的复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随浓度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30μg/m L的浓度效果最佳,达到84.74%。结果证实了Cp G ODN-D2作为新型免疫调节剂可有效抑制DTMUV的复制。  相似文献   

6.
用两步灌流法获得大鼠肝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醋酸镉对肝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的影响,以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的保护效应.结果表明,肝细胞暴露于浓度为2.5、5、10μmol/L的醋酸镉后,细胞相对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2 mmol/L的NAC可使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提高(P<0.01),凋亡率下降.结果提示,一定浓度醋酸镉可引起肝细胞凋亡,NAC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紫玉米花色苷(purple corn anthocynins,PCA)的抗病毒效果,本试验先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测定了PCA对牛肾细胞传代系MDBK细胞的毒性作用,以此确定PCA的安全浓度范围;然后以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了安全浓度范围内的PCA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在MDBK细胞中复制的影响。PCA毒性试验结果显示,PCA对MDBK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为262.14 μg/mL;而最小浓度为7.8125 μg/mL的PCA就能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在MDBK细胞中的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MTT试验结果显示,PCA对MDBK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TC50)为262.14 μg/mL,对病毒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1.38 μg/mL,以此计算出治疗指数(TI)为23.04。由此证明PCA具有良好的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作用,提示紫玉米可作为防制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8.
CCK-8法与MTT法检测乳腺上皮细胞活性的条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Celcounting kit-8(CCK-8)法与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的检测条件与灵敏度,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了CCK-8法与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的条件与灵敏度。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最佳检测时间都为4 h,CCK-8法的最佳检测波长为450 nm,MTT法最佳检测波长是490 nm。说明CCK-8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强、灵敏度高,是一种优于MTT法的检测细胞活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蜂毒肽和神蜂精体外抗HSV-1病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蜂毒肽和神蜂精体外抗HSV-1病毒作用的研究,为蜂毒的开发和神蜂精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VERO细胞培养法,采用观察细胞病变(CPE)和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观察蜂毒肽和神蜂精抗HSV-1病毒感染的作用。【结论】蜂毒肽和神蜂精都具有良好的抗HSV-1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噻唑锌是一种新型的杂环类杀菌剂。配制20%噻唑锌悬浮剂4个浓度梯度100X(2000mg/L)、50X(4000mg/L)、25X(8000mg/L)、12.5X(16000mg/L)和CK(清水对照),采用添食毒叶法对3~5龄期家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配制3个浓度梯度100X(2000mg/L)、200X(1000mg/L)、400X(500Mg/L)和CK(清水对照)进行田间用药,观察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结果表明20%噻唑锌比推荐浓度高出20倍(即8000mg/L)时才出现家蚕急性中毒症状;田间使用比推荐浓度高出1倍、2倍、4倍浓度对桑树和家蚕都比较安全,属低毒型杀菌剂,是一种可在桑树上推广使用的新型广普杀菌剂。  相似文献   

11.
二甲苯胺噻唑是中国农科院 1974年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兽用化学保定药 ,商品名为“静松灵”。目前认为二甲苯胺噻唑具有镇静、镇痛及中枢性肌肉松驰作用 ,同时具有一些临床副作用 ,包括 :心动过缓 ,血压下降 ,反刍减弱 ,呕吐 ,胃臌气以及呼吸次数下降等。许多学者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初步认定本品是二甲苯胺噻嗪 (隆朋 )的类似物 ,是一种α2 肾上腺受体 (简称α2 受体 )激动剂 ,并对化学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NE) ,乙酰胆碱 (Ach)及 β—内啡肽 (β—Ep)有显著影响[1] 。1 二甲苯胺噻唑的中枢抑制机理1.1 α2 受体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试验旨在揭示茶树菇多糖(Agrocybe aegerita polysaccharid, AAP)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为阐明AAP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为研究对象,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AAP对淋巴细胞的安全浓度,以安全浓度进行后续试验;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AP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设置细胞、脂多糖(LPS)和植物血凝素(PHA)3个对照组,筛选出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较强的浓度,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T淋巴细胞亚型CD4+/CD3+和CD8+/CD3+比值的影响,利用ELISA法检测其对淋巴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影响。【结果】低于1 000μg/mL AAP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不产生毒性作用。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AAP均可极显著协同LPS和PHA刺激淋巴细胞增殖(P<0.01);125和250μg/mL AAP可极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构建奶牛小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为研究氧化应激状态下的肠道养分吸收机制提供平台和基础。采用不同浓度的H_2O_2(0、50、100、200、400、800μmol/L)处理奶牛小肠上皮细胞不同时间(2、4、6 h),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0μmol/L H_2O_2作用奶牛小肠上皮细胞2 h的细胞存活率(64.03%)显著降低(P0.05),细胞内ROS含量和培养液中LDH活性显著上升(P0.05),细胞内SOD和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200μmol/L H_2O_2作用奶牛小肠上皮细胞2 h,可构建奶牛小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对相关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莪术油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MTT法)测定了莪术油在幼年仓鼠肾细胞(BHK细胞)上的毒性和对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灭活作用、对病毒感染的阻滞作用以及对被病毒入侵细胞的治疗作用,同时与阳性对照药利巴韦林、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的抗病毒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莪术油中35种成分被鉴定,其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96.6%;莪术油对BHK细胞具有较高的基本无毒剂量(LC5)和半数致死浓度(LC50),对细胞毒性较低;莪术油对PRV的抑制效果依次为:预防作用(63.7%)直接杀灭作用(55.2%)治疗作用(48.7%),可以认为,莪术油主要在预防伪狂犬病毒病毒感染环节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流式细胞分析、转录组测序和蛋白印迹等手段,探究桑黄水提物(SH)对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10的抑制作用及分子作用机制。MTT实验结果显示,SH能够抑制B16-F10细胞系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分析发现,SH能够诱导细胞G0/G1期阻滞,但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RNA-seq、q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发现,SH主要通过上调p53信号通路中p21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周期通路中CyclinD3、CDK2和CDK6的表达来影响细胞周期阻滞。研究结果证明SH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21-CyclinD3-CDKs信号通路介导的G0/G1期阻滞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以伴刀豆蛋白 A(Con A)活化的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作应答细胞,对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法检测牛白细胞介素-2(IL-2)的各项参数作了系统探讨,首次建立了检测牛 IL-2的 MTT 比色分析法。结果表明,活化应答细胞时的细胞密度以2.5~5×10~6个/ml、Con A 浓度以12.5μg/ml、活化时间以48~72小时为宜;MTT 比色分析的最适条件为:应答细胞密度1~2×10~5个/孔,α-甲基-D-甘露糖苷(α-mM)终浓度为12.5mg/ml,样品与应答细胞作用时间为36~48小时,MTT 用量为50μg/孔,MTT 作用时间为2.5小时,结果证明,本方法可检出少至390个活应答细胞、0.03个单位(U)的重组人 IL-2(rhIL-2)和2~(-5)稀释的含牛 IL-2培养上清.本方法避免了传统~3H-胸腺嘧啶核苷(TdR)掺入法的诸多不便,是一种方便、敏感、可靠和安全的牛IL-2检测法.  相似文献   

17.
一、药物概况硝唑尼特(Nitazoxanide,NTZ)为硝基噻唑酰胺化合物,勒马克实验室(Romark Laboratories)首创,首次报道于1976年,化学名是2-乙酰氧基-N-(5-硝基-2-噻唑)苯甲酰胺[2-(acetolyloxy)-N-(5-nitro-2-thiazolyl)benzamide]。其分子式是C12H9N3O5S,分子量为  相似文献   

18.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了病料中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在细胞培养物中的增殖情况,并对病料中加入法氏囊提取液、鸡胚浸出液2种成分对病毒增殖的影响作了比较。结果表明,MTT比色法简便、快速、可靠,能很好地反映病毒在细胞培养物中的增殖情况。  相似文献   

19.
羔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化MTT比色法最佳检测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羔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化检测的MTT比色法,对影响MTT比色法的3个主要因素(包括刺激原、细胞浓度、培养时间)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结果表明,MTT法检测的最佳条件为:植物血凝素(PHA)浓度为10 pg/mL,细胞密度为1×107个/mL;或者刀豆蛋白A(ConA)浓度为40μg/mL,细胞密度为2×107个/...  相似文献   

2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收集蓝紫色和浅粉色2种花色蒙古莸鲜花的挥发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蒙古莸鲜花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在2种花色蒙古莸鲜花挥发物中共检测出33种成分,分别属于萜烯类、酯类、酮类、烷烃类、芳香烃类、胺类、腈类和其他类。在上述8类成分中,蓝紫色蒙古莸花的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而浅粉色蒙古莸花的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蓝紫色蒙古莸花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β-蒎烯、3-蒈烯、(1R)-6,6-二甲基-二环[3,1,1]庚烷-2-酮和γ-松油烯,浅粉色蒙古莸花主要挥发性成分为N-(3,4-二甲苯基)甘氨酸乙酯、2-丙烯酸,3-(4-甲氧基苯基)-2-乙基己基酯、邻-异丙基甲苯、D-柠檬烯和(1R)-2,6,6-三甲基二环[3,1,1]-2-庚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