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外部引物的扩增片段大小为467 bp,内部引物的扩增片段大小为314 bp,建立了适合REV快速检测的套式PCR方法。采用该方法对REV毒株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能扩增到314 bp的条带;禽流感病毒(H9亚型)、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白血病病毒、禽呼肠孤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00 pg,第2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 fg,第2次比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高105倍。所建立的套式PCR方法具有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等优点,可用于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的临床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禽白血病病毒(ALV)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外部引物的扩增片段大小为478 bp,内部引物的扩增片段大小为314 bp,建立了适合ALV快速检测的套式PCR方法(nested-PCR)。采用该方法对ALV毒株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能扩增到314 bp的条带,禽流感病毒(H9亚型)、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禽呼肠孤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00 pg,第2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 fg,第2次比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高105倍。所建立的套式PCR方法具有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等优点,可用于禽白血病病毒(ALV)的临床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  相似文献   

3.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外引物的扩增基因片段大小为470bp,内引物的扩增基因片段大小为249bp,建立了适合RA快速检测的套式PCR方法。采用该方法对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了检测,能扩增到249bp的条带,而鸭源大肠杆菌、鸭源沙门菌、鸭源巴氏杆菌、鸭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0pg,第2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00fg,第2次比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高100倍。该检测方法表明,所建立的套式PCR方法比常规PCR方法敏感性高,具有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和敏感性高等优点,可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临床诊断、病料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  相似文献   

4.
用PCR技术鉴定犬细小病毒弱毒疫苗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比较犬细小病毒(CPV)弱毒疫苗株和强毒株的基因序列,设计了3条引物并组成2对引物,对弱毒疫苗株和强毒株进行了半嵌套式PCR扩增。第1轮PCR扩增的结果为CPV弱毒疫苗株和强毒株有相同的目的片段(585bp);第2轮PCR扩增的结果为CPV强毒株有375bp目的片段,而CPV弱毒疫苗株没有375bp目的片段。对PCR产物进行电泳和酶切分析,结果证明PCR产物片段大小和酶切位点与设计的产物完全一致。特异性和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是高度特异和敏感的,可用于弱毒疫苗毒株与强毒株的鉴定。  相似文献   

5.
参照Genbank已发表的猪圆环病毒2型的基因序列,取其比较保守的基因片段ORF2,利用引物设计软件Oli-go5.0设计两对PCV2型特异的引物,其中第一对引物扩增跨度为ORF2全基因片段,长度为702 bp,第二对引物扩增ORF2中间的一个小片段,跨度大小为494 bp.首先用第一对引物扩增阳性DNA,阳性DNA的浓度从10-1稀释到10-11,然后以第一次PCR产物为模板,用第二对引物进行PCR,发现这种套式PCR的方法比用普通PCR灵敏度提高102倍.同这种套式PCR方法对广东省市场上出售的几种猪用弱毒疫苗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检测,结果发现这几种疫苗全部为阴性,本实验说明目前广东市场上出售的弱毒疫苗在制作过程中没有受到PCV2的污染,解除了广大猪场主的顾虑.  相似文献   

6.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全基因序列,设计2对PCV2特异性引物,建立套式PCR检测方法。外测引物p1、p2扩增片段长度为647bp(92-738),内测引物p3、p4扩增长度为219bp(319-537)。其中用外部引物可扩增DNA含量到10-5mg/mL,而套式PCR则比普通PCR灵敏性还要提高103倍。用该方法对山东、安徽和河北10省的899份临床发病猪的肺脏和淋巴结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有329份样品检测出阳性,平均阳性检测率达36.6%。由此可见,PCV2感染在全国范围内的发病猪群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禽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引物,外引物的扩增片段大小为485 bp,内引物的扩增片段大小为297 bp,建立了适合CAV快速检测的套式PCR方法(nested PCR),并采用该方法对CAV阳性毒株及临床病料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扩增到297 bp的条带,禽流感病毒(H9亚型)、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禽呼肠孤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第1步扩增的敏感性是100 pg,第2步PCR扩增的敏感性是1 fg,敏感性提高了105倍。本研究建立的CAV套式PCR方法具有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等优点,可用于CAV的临床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牛源乙肝病毒(HBV)套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人HBVS基因,设计2对引物,通过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检测牛源HBV的套式PCR检测方法,并进行S基因片段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第1次PCR扩增的敏感性是1.00pg,第2次PCR敏感性是0.32fg,扩增产物分别为509bp、240bp,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SC型、牛结核分枝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牛源HBVS基因片段序列与GenBank中人HBVS基因进行比对,核苷酸同源性98.8%~99.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97.1%~98.3%。研究表明建立的牛源HBV套式PCR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牛源HBV的检测,并对进一步研究牛源HBV与人HBV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鉴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猪瘟病毒的复合PCR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VDV)特异引物 P1/ P3扩增 BVDV标准毒株及以猪瘟病毒 (HCV)特异引物 P2 / P3扩增HCV阳性病料 ,分别扩增出 32 6 bp和 2 5 2 bp的特异片段 ;以 P1、P2、P3扩增 BVDV和 HCV人工混合感染样品 ,扩增出大小为 32 6 bp和 2 5 2 bp的 2条片段 ,建立了特异的一步检测 BVDV和 HCV的复合 PCR方法。以建立的复合 PCR方法检测 BVDV分离株 ,都扩增出 1条 32 6 bp的特异片段 ;从吉林等地送检的病料和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中扩增出一2 5 2 bp的特异片段 ,从长岭地区的疑似猪瘟病猪的血清病料中 ,同时扩增出 32 6 bp和 2 5 2 bp的核酸片段 ,表明长岭某猪场流行的“猪瘟”为 BVDV和 HCV混合感染。本研究为进行 HCV和 BVDV的鉴别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应用RT-PCR对新城疫病毒分离株毒力的快速鉴定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新城疫病毒 (NDV)强、弱毒株在 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和序列上的差异 ,参照有关文献 ,设计了 3对引物 (A B,A C,A D)。引物 A B能从 L a Sota、B1 、 系和强毒 F4 8E8的含毒尿囊液中扩增出 36 2 bp的核酸片段 ,引物 A C仅能从强毒 F4 8E8的含毒尿囊液中扩增出 2 5 4 bp的片段 ,引物 A D仅能从 L a Sota、B1 、 系的含毒尿囊液中扩增出 2 5 4 bp片段。 3对引物均不能从 IB、IBD、AI的含毒尿囊液和正常鸡胚尿囊液中扩增出特异片段。从发病鸡群中分离的 3株 NDV毒株均被 A C引物扩出 ,它们的鸡胚平均死亡时间 (MDT)分别为 5 1.8、5 3.2、5 2 .6 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指数 (ICPI)为 1.6 5、1.6 3、1.6 0 ,证明是 NDV强毒。利用 RT- PCR对 NDV人工感染鸡最早可于攻毒后第 2天从病鸡气管中检测到 NDV,其次为泄殖腔和脾、肾。利用 RT- PCR对 NDV毒力的鉴定结果与传统生物学试验的测定结果完全吻合 ,但前者可在 2 4 h内直接对组织匀浆进行诊断 ,具有快速、简便和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核酸水平检测犬副流感病毒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与犬副流感(CPIV)同源性较近的SV5病毒N基因保守序列,利用DNAStar软件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能扩增265bp大小的片段,并以此建立了检测CPIV的RT-PCR方法,实验证明该对引物特异扩增CPIV;不扩增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和狂犬病病毒犬的四种病原的核酸。检测临床病料20份,其中2分为CPIV阳性。此法敏感性较高。是检测犬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CIRD)中CPIV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用半套式PCR检测犬瘟热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GenBanK中Barrett报道的犬瘟热病毒Onderstepoort弱毒株的附着或血凝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能扩增760bp基因片段的半套式引物。用异硫氰酸胍--酚--仿一步抽取法提取细胞总RAN进行反转录,再以此产物进行半套式PCR扩增,并筛选出最佳PCR扩增。结果经半套式PCR扩增能得到与设计片段大小相同的产物,并且不扩增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犬冠状病毒、狂犬病病毒的核酸。敏感性试验  相似文献   

13.
三株广西狂犬病病毒NS基因和M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NSM1/NSM2,对三株广西狂犬病病毒NS和M基因同时进行了RT_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同源性分析表明,三株广西野毒NS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7.2%~98.4%,M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0.1%~99.7%;与固定毒和狂犬病相关病毒比较,NS基因分别为79.9%~82.8%和69.7%~71.0%;M基因的分别为82.8%~87.8%和75.0%~77.8%。三株野毒NS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3.3%~98.7%,M基因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5%~100%。表明广西各地毒株之间亲缘关系不同,但最为相近;与狂犬病固定毒株亲缘关系较远;与狂犬病相关病毒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4.
应用建立的Nested PCR特异地检出狂犬病病毒株CVC、HEP-Flury、ERA、RC-HL、1008、Komatsug-awa的RNA,但对类狂犬病病毒Lagos bat、Duvenhage、Mokola及水泡性口膜炎病毒、轮状病毒、犬瘟热病毒均为阴性。该法敏感性很高,能检出3 TCID50或0.8pg的狂犬病病毒RNA。用该法测定了小鼠脑内感染CVS株后的病毒增殖和移行动态,对感染小鼠的主要内脏器官进行了病毒RNA检测,结果发现小鼠脑内感染CVS 5 d以后在其心、肝、脾、肺等内脏器官均检出了病毒RNA。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基因组全序列,选择CDV强、弱毒株间有区别保守区设计了一对通用引物P1和P4,并在该对引物跨越区域的内部设计了CDV强毒株特异性引物P2及弱毒株特异性引物P3,用引物P1/P4进行RT—PCR,然后用引物P2/P3/P4进行复合套式PCR,建立了一种能区分CDV强、弱毒株的复合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的鉴别诊断方法。应用该方法从CDV强、弱毒株的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了大小为247bp和177bp的特异性片段,从两种病毒基因组混合物中扩增出了大小为247bp和177bp的两条特异性片段,与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犬冠状病毒、狂犬病病毒、新城疫病毒的细胞培养物以及正常细胞对照组进行复合RT—nPCR扩增时均为阴性。对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采集的20份疑似CDV病料进行的检测结果表明,有15份类似CDV强毒,5份类似CDV弱毒。本研究建立的复合RT—nPCR可以有效检测CDV感染,能够将强、弱毒株区分开,可用于临床快速检测、流行病学监测以及追踪疫苗免疫效果等。  相似文献   

16.
鹿源狂犬病野毒8202株基因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从基因水平确定鹿源狂犬病野毒8202株与其它狂犬病病毒的进化关系,应用RT-半嵌套式PCR技术,利用3条引物对病毒的核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并与已发表的狂犬病病毒株3aG、PV、CVS、HEP-Flury、RC-HL、Nishigahara、SADB19的核蛋白基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8202株与其它7个病毒株均来源于同一个进化枝,属于基因Ⅰ型。  相似文献   

17.
18.
根据GenBank发表的山羊痘病毒(goatpox virus,GPV)和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基因序列,分别合成针对GPV ITR和ORFV H2L基因片段的2对引物,以GPV和ORFV的核酸混合物作为模板,经优化反应条件,成功建立了快速鉴别检测GPV、ORFV的双重PCR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GPV与ORFV核酸的扩增能获得289和507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而对FMDV、FPV、BTV、健康山羊皮肤的核酸扩增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GPV核酸的最小检出量为4 pg,对ORFV核酸为0.4 pg;对临床采集的12份病料进行双重PCR扩增,GPV检出率为25%(3/12),ORFV的检出率为75%(9/12)。结果表明,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快速简便等特点,可用于GPV或/和ORFV临床感染病例的联合检测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Blood and post-mortem tissues from a 10-years-old girl were submitted to the Australian Animal Health Laboratory. Clinical signs and histopathological lesions had suggested a diagnosis of rabies, but, an unusually long incubation period of at least 5 years did not encourage such a diagnosis. Serological examinations by the 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 revealed a dramatic increase in rabies virus-neutralising antibody during the 10-day period of hospitalisation. The results of a 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 on brain smears, and an immunoperoxidase test on formalin-fixed sections of brain were also consistent with a diagnosis of rabies. Attempts to isolate virus were unsuccessfu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 (PCRs) were conducted on a 10% suspension of a post-mortem sample from the patient's brain, using primers based on the published sequence of the Pasteur virus strain of rabies virus. 413 and 513 bp fragments from the nucleoprotein gene and a 403 bp fragment from the glycoprotein gene were amplified. Subsequent sequencing of these fragments, and comparison with equivalent regions of known rabies viruses, confirmed that the fragments originated from a virus belonging to the rabies virus serotype. This case demonstrated the advantage of using a range of laboratory techniques to obtain a definitive diagnosis. In particular, a PCR-based test may allow a diagnosis, even in the face of conditions that preclude virus isolation such as apparently occurred in this case. Finally, this case demonstrated that an unusually long incubation period should not discourage a tentative clinical diagnosis of rabies.  相似文献   

20.
根据基因库中的口蹄疫病毒(FM—DV),猪水疱病病毒(SVDV)和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各基因序列,设计了与FMDV,SVDV和VSV互补的3对特异性引物,对样品中的cDNA模板进行了多重PCR扩增及反应条件的优化,结果同时得到与设计相符合的3条特异性条带,分别为189bp,125bp和300bp。用这3对引物对病毒样品cDNA模板进行多次扩增,均能稳定得到与设计相符合的3条特异性条带。本试验能特异、敏感、快速地鉴定FMDV,SVDV和VS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