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观察羊驼睾丸的出生后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 的定位.取材新生、12月龄和24月龄羊驼的睾丸,用TUNEL法检测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的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在羊驼出生后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定位.结果显示在新生羊驼睾丸未检测到TUNEL阳性细胞,Caspase3和Bcl2表达于间质细胞,提示在新生期凋亡蛋白参与间质细胞凋亡的调节,为曲精小管的发育提供空间;12月龄羊驼睾丸TUNEL阳性细胞定位于曲精小管中央部分,Caspase3 和Bcl2定位于间质细胞和曲精小管中央生殖细胞,提示在青春期(12月龄)羊驼睾丸,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参与曲精小管管腔形成的调节;24月龄羊驼睾丸TUNEL阳性细胞定位于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Caspase3 和Bcl2定位于间质细胞和各个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Caspase3阳性细胞在精原细胞最高,向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逐渐减少,Bcl2在精原细胞弱阳性表达,在血睾屏障以内的曲精小管近腔室部分呈弥散性强阳性表达,提示在性成熟(24月龄)羊驼睾丸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精原细胞和早期精母细胞,Bcl2可能抑制精母细胞之后生殖细胞的凋亡.结果提示在羊驼睾丸出生后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凋亡蛋白Caspase3和Bcl2参与羊驼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Wnt3a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和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索Wnt3a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与定位.以不同毛色的成年羊驼为研究对象,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毛色羊驼皮肤Wnt3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运用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对Wnt3a蛋白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进行表达和定位研究.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棕色羊驼中Wnt3a mRNA相对表达量是白色羊驼的2.9702倍;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羊驼皮肤组织组蛋白提取物中存在相对分子质量约39 ku的产物,棕色羊驼皮肤平均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羊驼;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Wnt3a在羊驼皮肤毛囊的根鞘和毛球部呈阳性表达,根据光密度值分析得出Wnt3a在棕色和白色羊驼毛囊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通过以上研究显示Wnt3a可能与羊驼毛色形成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热应激对性成熟猪睾丸TGF-β3和Claudin-11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讨猪舍温度37~40℃热应激条件下,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和Claudin-11在猪睾丸的表达与定位。6头性成熟长白公猪分成2组,3头为热应激组,置于温度控制在37~40℃的猪舍环境,每天3h,连续7d,每天于热处理结束后将猪赶回20~27℃正常猪舍环境中;另3头为对照组,饲养于20~27℃正常猪舍环境中。7d后取睾丸组织,采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对猪睾丸TGF-β3和Claudin-11的表达进行研究。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GF-β3在热应激组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Claudin-11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热应激处理组TGF-β3的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Claudin-11的蛋白表达较对照组下降(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热应激组TGF-β3免疫反应强阳性物定位于各级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免疫阳性着色深度和范围高于对照组,提示热应激导致TGF-β3的表达增高;热应激组Claudin-11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对照组Claudin-11在血睾屏障位置呈明显的带状表达,而热应激组Claudin-11的表达局限在支持细胞周围,失去明显的血睾屏障带状表达。热应激影响猪睾丸TGF-β3和Claudin-11的表达与定位,提示热应激可能通过调节TGF-β3和Claudin-11的表达来影响精子发生。  相似文献   

4.
TGF-β调节仔猪睾丸支持细胞增殖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研究TGF-β对仔猪睾丸支持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揭示TGF-β调控仔猪支持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本研究用TGF-β及TGF-β/Smad通路抑制剂LY2109761处理培养的仔猪睾丸支持细胞,通过CCK-8与流式细胞术检测支持细胞活性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检测Smad3的蛋白磷酸化水平,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c-Myc mRNA、Skp2mRNA及ssc-miRNA-24的表达。此外,支持细胞转染ssc-miRNA-24模拟物、抑制剂后,用TGF-β处理支持细胞,检测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TGF-β以剂量依赖方式影响支持细胞活性;180pg·mL-1 TGF-β以时间(0~24h)依赖方式影响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和S期细胞比例(S-phase cell fraction,SPF),抑制Smad3磷酸化,增加c-Myc mRNA、Skp2mRNA、ssc-miRNA-24的表达;10μmol·L-1 LY2109761促进TGF-β诱导支持细胞活性,并增加细胞增殖指数和S期细胞比例。ssc-miRNA-24模拟物抑制Smad3磷酸化,促进c-Myc、Skp2 mRNA表达;ssc-miRNA-24抑制剂则具有相反的效果。综上表明,在仔猪睾丸支持细胞中,TGF-β可通过增加ssc-miRNA-24的表达,抑制Smad3磷酸化,增强c-Myc与Skp2mRNA的表达,促进支持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
6.
旨在比较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及其受体在性成熟前后藏绵羊睾丸组织的表达及分布特征,探索其对藏绵羊睾丸发育及生殖机能的调节作用。采用睾丸摘除手术收集1.0、1.5、2.0岁藏绵羊睾丸,应用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IPP图像分析研究TGF-β1及其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receptor I, TGF-βR I)的表达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TGF-β1在藏绵羊睾丸组织中弱表达,性成熟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1.5岁藏绵羊睾丸组织中TGF-βRⅠ表达均显著高于1.0及2.0岁(P<0.05)。2)各年龄组TGF-β1主要表达于睾丸间质细胞(Leydig)及小血管内皮细胞,1.5岁藏绵羊在各级生精细胞及支持细胞(Sertoli)亦有中等阳性表达,其他年龄组在生精上皮弱表达;TGF-βRⅠ在各年龄组生精上皮均有表达,1.0岁时在Leydig细胞无明显表达,1.5岁时强表达于圆形精子、Leydig细胞及淋巴管内皮细胞,2.0岁时在Leydig细胞及毛细淋巴管亦见阳性表达,但明显弱于1.5岁。3)各年龄组TGF-βRⅠ表达明显强于TGF-β1,TGF-β1表达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TGF-βRⅠ在1.5岁时较1.0及2.0岁表达差异显著(P<0.05)。综上表明,高原地区藏绵羊睾丸组织TGF-β1和TGF-βRⅠ的阳性表达随着性成熟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提示性成熟前后TGF-β1及其受体通过调节Sertoli细胞在精子生成过程中发挥作用;各年龄段藏绵羊睾丸组织TGF-βRⅠ及TGF-β1阳性表达以Leydig细胞变化最为明显,为进一步分析TGF-β1/TGF-βRⅠ信号通路随着性成熟发育参与调节Leydig细胞生物合成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β-catenin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和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旨在研究β-catenin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和定位,探索其与毛色的关系。以成年白色和棕色羊驼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β-catenin在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中mRNA、蛋白表达水平和定位进行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β-catenin在棕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相对基因表达量是白色羊驼皮肤组织的1.662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羊驼皮肤组织粗蛋白提取物中存在分子量约85 ku与兔抗β-catenin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蛋白条带,棕色羊驼平均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羊驼;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β-catenin在羊驼皮肤的表皮、毛乳头、毛根鞘和皮脂腺中表达,根据光密度值得出,除皮脂腺之外,在表皮、毛乳头和毛根鞘的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β-catenin在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组织中定位以及表达的差异,表明β-catenin参与毛色形成。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荧光定量技术研究亲吻素-1(Kiss-1)基因mRNA在30、60、80(初情期)和120日龄五指山公猪睾丸中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定位其表达。结果显示,Kiss-1mRNA在五指山猪睾丸中的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表达量逐渐升高,到初情期(80日龄)时达到最高(P0.05),随后到120日龄时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睾丸间质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圆形精子细胞及间质细胞中均发现Kiss-1阳性反应产物,而在精子中未发现Kiss-1阳性表达产物。结果证实,Kiss-1基因在五指山猪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RSPO_2和β-catenin对羊驼毛性状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RSPO_2和β-catenin在羊驼背部、腿部和耳部皮肤中基因和蛋白表达及蛋白定位进行研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真皮乳头、毛囊基质、内根鞘、外根鞘、汗腺、表皮均可见RSPO_2的免疫阳性反应,并且主要出现在细胞质中,其中在内根鞘呈现强阳性;β-catenin在毛囊基质、内根鞘、外根鞘、汗腺、表皮内均出现免疫阳性反应。RT-PCR结果表明:RSPO_2在羊驼背部和腿部的表达量分别是耳部的7.633倍(P0.05)和5.602倍(P0.05),β-catenin在羊驼背部和腿部的表达量分别是耳部的3.689倍(P0.05)和2.067倍(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羊驼皮肤提取物中存在与兔抗RSPO_2多克隆抗体和兔抗β-catenin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蛋白条带,大小分别是26和86ku,羊驼皮肤平均蛋白表达量均为背部与耳部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RSPO_2在腿部与耳部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综上表明,RSPO_2和β-catenin与毛纤维的长度、弯曲度和细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5 (PRDX5)是一种硫氧还蛋白,参与机体多种生物学过程。为了研究PRDX5基因在藏绵羊(Ovis aries)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不同发育阶段(3月龄、1周岁和3周岁)的藏绵羊为研究对象,克隆了PRDX5基因的CDS区,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PRDX5基因在藏绵羊睾丸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和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PRDX5基因CDS区全长659 bp,可编码219个氨基酸;蛋白质结构预测显示PRDX5以α-螺旋为主,无信号肽;系统进化树显示,藏绵羊PRDX5基因与山羊(Capra hircus)亲缘关系最近;1周岁(性成熟期)和3周岁(成年)藏绵羊睾丸中PRDX5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 <0.01)高于3月龄(性成熟前),但PRDX5蛋白表达量极显著(P <0.01)低于3月龄,且两者在性成熟后趋于稳定;PRDX5蛋白在藏绵羊睾丸不同发育阶段的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推测PRDX5基因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内ROS的水平影响精子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雌激素β受体(ER-β)在不同年龄大鼠睾丸中的表达,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雌激素β受体在4,23,50周龄大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周龄大鼠睾丸雌激素β受体免疫反应产物表现出强阳性,主要分布在间质细胞和肌样细胞中;23周龄雌激素β受体免疫反应产物表现出中等阳性,主要出现在少量的间质细胞和大量的肌样细胞中;50周龄大鼠睾丸仅见极少数区域个别的阳性间质细胞与肌样细胞,免疫反应产物表现出弱阳性;随着大鼠年龄的增长,大鼠睾丸中的雌激素β受体的表达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雌激素β受体(ER-β)在不同年龄大鼠睾丸中的表达,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雌激素β受体在4,23,50周龄大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周龄大鼠睾丸雌激素β受体免疫反应产物表现出强阳性,主要分布在间质细胞和肌样细胞中;23周龄雌激素β受体免疫反应产物表现出中等阳性,主要出现在少量的间质细胞和大量的肌样细胞中;50周龄大鼠睾丸仅见极少数区域个别的阳性间质细胞与肌样细胞,免疫反应产物表现出弱阳性;随着大鼠年龄的增长,大鼠睾丸中的雌激素β受体的表达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肾上腺素能受体β2和胆碱能受体M1在小鼠睾丸组织的表达定位及其生理功能。采用RTPCR方法检测β2受体和M1受体mRNA在小鼠睾丸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β2受体和M1受体在小鼠睾丸的表达定位;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方法研究睾丸间质细胞β2受体和M1受体的生理功能。结果表明:β2受体和M1受体mRNA在小鼠睾丸不同发育时期均显著表达;β2受体和M1受体主要在睾丸间质细胞表达;10-5和10-6 mol·L-1经递质NE和Ach均能显著促进小鼠睾丸间质瘤细胞MLTC-1的增殖(P0.05),β2受体阻断剂布托沙明(Buto)和M1受体阻断剂哌吡氮平(Pire)均能阻断NE和Ach的促增殖作用(P0.05);NE和Ach均能明显抑制MLTC-1细胞3β-HSD mRNA的表达,其阻断剂Buto和Pire均能阻断其作用效果;NE可明显促进雌激素受体α(ERα)mRNA的表达,而Ach可明显促进ERβ的表达,但其阻断剂Buto和Pire并不能阻断NE和Ach促进ERα和ERβmRNA表达的作用效果。综上表明,NE和Ach调节睾丸间质细胞的数量和雄激素的合成,主要是通过分布于睾丸间质细胞的功能受体β2受体和M1受体介导的,但NE和Ach调节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的表达并不受β2受体和M1受体的介导。  相似文献   

14.
旨在通过研究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在羊驼皮肤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探讨其在羊驼毛色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及与毛色的相关性。选用成年白色羊驼与棕色羊驼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对MC1R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C1R蛋白在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表皮、毛囊周围外根鞘组织、毛乳头以及毛球周围都呈阳性着色。在棕色羊驼,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分布于毛球顶部及表皮,呈强阳性着色。在白色羊驼,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在外根鞘及表皮,毛球部表达呈弱阳性。MC1R在棕色羊驼皮肤组织中极显著表达(P<0.01)。(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羊驼皮肤组织粗蛋白提取物中存在分子量约35ku与兔抗MC1R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蛋白条带,且棕色羊驼平均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羊驼,差异极显著(P<0.01)。MC1R在羊驼皮肤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量的不同与羊驼毛色表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阐明荣昌猪BMP15基因在荣昌猪性成熟前不同发育期的表达特性及其与SMADs信号相关基因的表达关系。采集1月龄、3月龄及5月龄荣昌猪卵巢组织,利用qRT-PCR及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法分析荣昌猪不同月龄卵巢组织内BMP15基因表达及细胞定位特征;利用5月龄卵巢活组织添加重组人BMP15蛋白及TGF-β受体抑制剂(LY215799和LY2109761),应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析BMP15及SMADs信号通路相关基因SMAD2、SMAD3、SMAD4、SMAD7、TGF-β1、TGF-β2、TGF-β3、TGF-βRⅠ和TGF-βRⅡ表达特征及BMP15/SMADs信号通路。结果表明:从1月龄至5月龄,随着荣昌猪生长发育,卵巢组织内BMP15基因mRNA表达量呈上调表达(P0.05);石蜡切片免疫荧光试验表明,5月龄卵巢组织卵母细胞周围颗粒细胞内存在BMP15蛋白荧光信号;从3月龄至5月龄的卵巢组织内BMP15、SMAD4、TGF-β1及TGF-βRⅡ基因在mRNA水平呈上调表达(P0.05),而SMAD2、TGF-β2及TGF-βRⅠ呈下调表达(P0.05);通过5月龄卵巢活组织添加重组人BMP15蛋白、TGF-βRⅠ/Ⅱ及TGF-βRⅠ受体抑制剂培养,发现TGF-βRⅠ/Ⅱ抑制剂(LY2109761)明显抑制TGF-βRⅡ受体蛋白的表达,TGF-βRⅠ抑制剂(LY2157299)不能抑制TGF-βRⅡ受体蛋白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荣昌猪BMP15基因在荣昌猪性成熟前的卵巢组织内呈上调表达,SMAD4、TGF-β1及TGF-β RⅡ也呈上调表达。本试验研究表明BMP15基因通过TGF-βRⅡ介导SMAD4信号分子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荣昌猪BMP15基因在卵泡发育中发挥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旨在比较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和神经肽Y(NPY)在不同发育时期藏绵羊睾丸的组织分布特征,探索其对藏绵羊睾丸发育及生殖机能调节的相关作用。采用睾丸摘除手术收集0.5、2、5、8、12及18月龄藏绵羊睾丸,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IPP图像分析技术研究PGP9.5和NPY的分布特征。PGP9.5和NPY在0.5月龄藏绵羊睾丸组织表达量较低,生殖母细胞中基本无表达,但2月龄时,PGP9.5表达量增加极显著(P0.01),且同年龄段PGP9.5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NPY(P0.01),至18月龄时,PGP9.5和NPY表达量明显升高,且与0.5月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二者在12月龄及以后初级精母细胞中表达均为阴性。PGP9.5在Sertoli细胞阳性信号随睾丸发育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至18月龄时基本无表达,其在各年龄段Leydig细胞及其周围血管壁呈阳性表达。NPY在Leydig细胞的阳性信号较弱,2月龄及以后各发育阶段睾丸Sertoli细胞中均为阳性表达,在血管壁的表达亦随年龄增加而增强。高原缺氧环境中,不同月龄高原型藏绵羊睾丸组织中PGP9.5和NPY的表达差异与Sertoli细胞发育及精子发生调控关系密切;PGP9.5在Leydig细胞强阳性,表明其与激素合成分泌相关,NPY表达随着月龄而增强,有利于加强睾丸血管舒缩以适应对低氧的调节,或在局部血液循环与Sertoli细胞之间物质传递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实验旨在研究 BMAL1基因对睾丸间质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以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系为研究对象,使用小干扰 RNA(siRNA)抑制 BMAL1的表达,使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表明:干扰组睾丸间质细胞凋亡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伴随着促凋亡蛋白 BAX 显著上调和抑凋亡蛋白 BCL-2 表达下调(P<0.05)。结果显示,BMAL1作为核心的生物钟基因,可抑制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对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在棕色和白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差异进行了研究,以探讨sGC在羊驼皮肤中的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GC在棕色羊驼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较低,是其在白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量的0.16倍,且差异极显著(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羊驼皮肤总蛋白中含有与兔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条带,在棕色皮肤中的反应阳性弱于白色皮肤,且差异极显著(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sGC免疫阳性主要分布在白色羊驼皮肤毛囊的毛球上方细胞及细胞间质,而在棕色羊驼皮肤毛囊中,sGC免疫阳性主要分布在毛球底部和外根鞘细胞及细胞间质。结果提示sGC参与羊驼毛色形成。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浓度的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Leydig)细胞进行染毒,采用噻唑蓝比色法观察了ZEA对Leydig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了ZEA对细胞的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检测了Bax、Bcl-2、caspase-3、caspase-9、PAR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ZEA可明显抑制睾丸Leydig细胞的活力(染毒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40mg/L染毒组相对活力为40.67%;与对照组比较,5、10、20mg/L ZEA染毒组睾丸Leydig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升高(P<0.05),呈明显剂量关系;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测定显示,各染毒组与对照组比,线粒体膜电位均下降(P<0.05),且有明显的剂量关系;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5、10、20mg/L ZEA染毒组Bax、caspase-9、caspase-3、PARP蛋白表达均上调,bcl-2蛋白表达均下调。结果表明,ZEA能诱导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发生凋亡,Bax、Bcl-2、caspase-9、caspase-3等基因参与ZEA诱导Leydig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克隆牦牛过渡蛋白2(transition protein 2,TNP2)基因并分析其分子特征,调查TNP2基因和蛋白在不同发育阶段牦牛睾丸中的表达差异,为研究其在睾丸发育及精子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依据。采集不同发育阶段牦牛睾丸(初生期、幼年期、性成熟初期、性成熟后期、老年期)组织,在克隆测序的基础上对TNP2基因进行分子特征分析;利用免疫组化(IHC)、荧光定量PCR(RT-qPCR)以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NP2蛋白在牦牛睾丸组织中的定位及TNP2基因和蛋白在牦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成功克隆牦牛TNP2的基因CDS区序列,分子特征预测TNP2为可溶性的膜外蛋白,有多个磷酸化位点;其二级结构包含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其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哺乳动物之间的同源性较低。RT-qPCR结果显示,TNP2 mRNA在老年期睾丸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4个时期,且在幼年期极显著(P0.01)高于初生期、性成熟早期和性成熟后期,而初生期与性成熟早期和性成熟后期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NP2蛋白在性成熟早期和性成熟后期的表达量极显著(P0.01)高于初生期、幼年期和老年期,且幼年期和老年期极显著高于初生期(P0.01)。IHC结果显示,TNP2蛋白在牦牛睾丸中圆形精细胞以及精子中呈强阳性表达,而在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支持细胞及睾丸间质细胞呈弱阳性表达。研究表明,TNP2可能参与了牦牛精子发育过程中圆形精子细胞向长形精子细胞转换过程中细胞核蛋白的转换,为进一步探明牦牛精子形成机制及其长期生活在高寒低氧环境中的耐低氧机制与繁殖能力低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