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鲫鱼肠道中分离出1株细菌,暂时编号为SR-1,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及药敏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SR-1菌株为山梨醇发酵阳性的温和气单胞菌;PCR扩增SR-1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为1509 bp;BLAST比对分析结果表明SR-1菌株与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同源性为99.87%~1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SR-1菌株对阿奇霉素、氯霉素、四环素、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克肟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2.
从病死犬病料中分离到1株类志贺邻单胞菌,并对该菌做了生理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本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其庆大霉素耐药机制与所携带的质粒相关;本菌对小白鼠有强致病性,其LD50为1.6×10^7.4CFU。用PCR方法扩增分离菌株16SrDNA基因并测序,并将其与GenBank上其他细菌16SrDNA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的16SrDNA核苷酸序列与类志贺邻单胞菌(GQ359962.1)的同源性为98%,因此将该分离菌株鉴定为致病性肠球菌,命名为YN-1株(云南-1株)。  相似文献   

3.
珠芽蓼内生固氮菌鉴定及其固氮基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东祁连山高寒草地采集优势植物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并对其内生固氮细菌进行分离、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从珠芽蓼内分离到14株内生细菌,其中Z22、Z24、Z25、Z27、Z28、Z211、Z214共7株内生细菌具有固氮能力,对菌株Z22的固氮基因(nifH)进行了PCR扩增、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并在GenBank中登录(登录号为EU693342);Z22菌体球形,革兰氏阳性,产芽孢,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基因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鉴定其为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该菌株的16SrDNA序列在GenBank中登录(登录号为EU236749)。本文首次获得了球形芽孢杆菌编码铁蛋白的nifH基因序列。  相似文献   

4.
中华绒螯蟹点状产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诱发中华绒螯蟹肠炎的病原菌,筛选潜在的防控药物,采用传统方法从患肠炎的中华绒螯蟹体内分离到一株病原菌(DD5),通过API 20E细菌鉴定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DD5进行了鉴定,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菌株DD5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株DD5为点状产气单胞菌(GenBank登录号:KP260655),其16SrDNA序列与基因库中气单胞菌属菌株的16SrDNA序列有99%~100%的同源性,而且与点状产气单胞菌136c株(GenBank登录号:EU488688)的亲缘关系最近。此外,菌株DD5对四环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左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高度敏感。本研究证实点状产气单胞菌是中华绒螯蟹肠炎的病原菌,恩诺沙星、庆大霉素等常规渔药可作为点状产气单胞菌引起的中华绒螯蟹肠炎的防控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鸡源志贺菌的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从而进一步从基因水平鉴定鸡源鲍氏志贺菌。方法:用PCR扩增出鸡源鲍氏志贺菌16SrRNA的部分基因(16SrDNA)并测序,将所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人志贺菌序列相比较,计算种间相似性,并构建志贺菌的系统发育树,对分离株进行分类与鉴定。结果:首次研究发现鸡源志贺菌的16SrDNA序列与已知的人鲍氏志贺菌同源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9·7%,与人福氏志贺菌的同源性为96·0%。结论: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志贺菌是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株家蚕病原物拮抗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从泰山土壤中分离获得 1株对多种家蚕病原细菌和真菌具有强烈拮抗作用的细菌。经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DNAG +Cmo1%值测定、16SrDNA碱基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 ,鉴定该菌株属于类芽孢杆菌 ,定名为PaenibacillusCp-S316。该菌株已在GeneBank注册 ,注册号为AY2 92 989。初步研究发现 ,该菌株对家蚕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发酵性状优异 ,抗菌物质耐高温 ,对盐酸和硫酸稳定 ,易于提取分离 ,具有一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4,(6):936-941
通过对山西某猪场发病猪组织器官分离的病原菌鉴定以确定病原微生物以及其毒力强弱。主要从发病猪的关节液、肝脏、心脏、脾脏等器官内采集病原菌经过培养、镜检、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后,用PCR方法通过扩增gdh基因和16SrDNA基因,16SrDNA测序后与国内外一些地区分离株的同源性比对,MLST(aroA、cpn60、dpr、gki、mutS、recA、thrA)分型研究、血清学分型以及mrp,ef,sly 3对毒力基因的扩增分析,结果鉴定为猪链球菌2型(SXZ-1株),16SrDNA序列与国内外部分地区菌株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9%100%。MLST型为ST7型,具有强致病性(mrp+ef+sly+),表明山西存在ST7型强毒2型猪链球菌。  相似文献   

8.
为了鉴定从发病鲫鱼中分离出的优势菌株(菌株命名为L1),试验以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等传统细菌鉴定法以及16S rDNA扩增和MEGA 5.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对优势菌株L1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不具有运动性的革兰氏阴性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显示与金黄杆菌基本一致;从L1菌株中获得长度为1 406 bp的16S rDNA基因,得到的Gen Bank登录号为KY460509;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与金黄杆菌亲缘关系最近。说明从发病鲫鱼中分离出的优势菌株L1为金黄杆菌。  相似文献   

9.
南美白对虾白便综合征病原霍乱弧菌的分离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南美白对虾白便综合征的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采用传统方法从患白便综合征的南美白对虾肝胰腺中分离到病原菌菌株BB31,结合API 20E革兰阴性菌鉴定系统、16SrDNA序列及聚类分析对菌株BB31进行了鉴定,并通过纸片琼脂扩散法对菌株BB31的药物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株BB31为霍乱弧菌(GenBank登录号:KF446244),其16SrD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弧菌菌株的16S rDNA序列有99%~100%的同源性,而且与霍乱弧菌菌株RD1(GenBank登录号:KF307775)的亲缘性最近。菌株BB31对四环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抗生素的敏感性高,对磺胺甲氧嘧啶、呋喃唑酮、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素不敏感。本研究证实霍乱弧菌是南美白对虾白便综合征的病原菌,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等常规渔药可作为防控霍乱弧菌引起的南美白对虾白便综合征的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产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从河南省不同地方采集玉米地、秸杆垛的土壤样品58份,利用刚果红平板法分离产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纤维素酶活,结合菌落特征、显微形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样品中分离出的42株产纤维素酶菌株中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较高的菌株B.LY02,纤维素酶活力可达0.5351U/mL。该菌株呈短杆状,革兰氏染色阳性,能形成芽孢。基于16S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表明该菌株与Bacillus licheniformis strain CICC10095的亲缘关系最近,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6.5%,因此鉴定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引起水貂肺炎死亡的病因,对送检的病死水貂进行剖检。从病死水貂病料中分离出了一株革兰阳性球菌,对其进行菌落形态观察、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同时对该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分离菌的形态特征、生物化学特性,结合16S rDNA序列测定与进化树分析,将其鉴定为链球菌属的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青霉素、阿莫西林、莫西沙星等药物敏感,但对四环素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为鉴定一起致斑点叉尾鮰突然发病死亡的病原,本研究从发病斑点叉尾鮰中分离到1株致病菌GZTL2017,通过临床解剖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动物回归试验、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部分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进行鉴定。临床解剖观察结果显示,患病斑点叉尾鮰呈现体表溃疡、鳍根部出血、烂腮、肠管充血等症状;分离菌在培养基中呈现表面湿润凸起、边缘光滑半透明、形态均一的乳白色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显示,分离菌为单个或成双存在、两端钝圆的短直阴性杆菌;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有较强的致病性;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运动性,且氧化酶、V-P、赖氨酸脱氢酶等反应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硫化氢等反应阴性;16S rD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该菌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同源性均>99%;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菌能检出气溶素基因(Aer)、黏附素基因(Aha)、外膜蛋白基因(OmpA)3种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氧氟沙星等14种药物敏感;对诺氟沙星、新霉素、万古霉素等7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麦迪霉素、苯唑西林、头孢拉定等8种药物耐药,且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的药物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和2 μg/mL。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维氏气单胞菌,为斑点叉尾鮰维氏气单胞菌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传统细菌鉴定方法、革兰氏阴性细菌生化鉴定系统及16S rDNA 序列分析对分离自市售新鲜鸡蛋中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及生化特性等生物学特性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为摩氏摩根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痢特灵、利福平、四环素、磷霉素、多黏菌素B和阿奇霉素有耐药性,属于多重耐药菌株。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与目前已分离的其他食源性摩氏摩根菌菌株高度同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2020年初吉林省查干湖分支甩湾子出现鲢大面积死亡现象的原因,从发病鲢中分离纯化出1株具有生长优势的菌株,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细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用16SrDNA和管家基因的序列分析进行分子水平鉴定及系统进化树分析,之后对分离株进行携带毒力基因情况、生长曲线测定、人工感染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  相似文献   

15.
张楠驰  方庆  王利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6):1832-1840
试验旨在确定感染黄颡鱼的病原菌并探讨其耐药性。采用细菌培养、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进行菌株分离鉴定,运用PCR方法扩增耐药基因,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与门多萨假单胞菌基本一致,16S rDNA基因长度为1 442 bp。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该菌16S rDNA序列与门多萨假单胞菌NK-01同源性为99.6%,亲缘关系最近。综合判定分离菌为门多萨假单胞菌,命名为fsznc-01。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fsznc-01含有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Ⅱa、aac(6)-Ⅰb、aac(3)-Ⅱa及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和Sul2,未检测出磺胺类耐药基因Sul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fsznc-01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等药物敏感,对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和头孢拉定耐药。本试验结果可为预防门多萨假单胞菌感染导致的鱼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奶牛垫料中是否含有病原菌并深入了解垫料中优势生长菌的类型、耐药性及致病性等情况,本试验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对、药敏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表面光滑的白色菌落,血琼脂平板上形成黏稠、较大的白色菌落。革兰染色镜检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革兰阳性,球型,呈葡萄串状排列,或单个散落。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木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乳糖、硝酸盐还原等呈阳性反应,而蜜二糖、木糖醇、山梨醇、尿素、V-P反应等呈阴性反应。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扩增的16S rDNA序列长度为1 298 bp,与松鼠葡萄球菌的核苷酸同源性达99.85%~100%;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菌与松鼠葡萄球菌处于同一分支。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试验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以0.2 mL/只(7.9×108 CFU/mL)菌液的剂量接种小鼠,在48 h内死亡率为60%(3/5)。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等7种药物敏感,对克林霉素、头孢噻肟和头孢呋辛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和林可霉素耐药。本研究为奶牛源松鼠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黄颡鱼发病的原因,试验从患病黄颡鱼体内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命名为GDYM20160809,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DNA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PCR扩增其16S rDNA片段,经测序及BLAST比对,显示其与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的同源性达100%,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确定分离菌为迟钝爱德华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磺胺类药物、头孢类药物、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敏感,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新生霉素、多黏菌素B、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和万古霉素6种药物耐药;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实,菌株对罗非鱼、禾花鲤、草鱼和黄颡鱼都有很强的致病性。本试验结果为有效防控黄颡鱼细菌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可指导养殖户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为了调查内蒙古通辽市某羊场发病羊死亡的原因,对疑似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对病死羊进行剖检,无菌条件下采集心脏、肝脏、脾脏、肺脏等组织脏器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菌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细菌生化检测、16S rDNA基因扩增及同源性比对分析和药物纸片扩散法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符合肺炎克雷伯菌生化特性;16S rDNA序列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序列同源性为99.59%;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有较强的致死性;分离株携带多种毒力基因致病性较强。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多西环素等药物高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等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头孢哌酮、头孢氨苄等耐药。结果表明,分离株为肺炎克雷伯菌,是该羊场发病羊死亡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9.
无菌采集病死红腹锦鸡肝脏、脾脏和心血,接种多种培养基分离细菌。以生化试验和小鼠攻毒试验,鉴定分离细菌及其致病性。采用PCR方法扩增分离细菌16S rRNA,测定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大肠杆菌相应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细菌为大肠杆菌,可以致小鼠死亡。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大肠杆菌相应基因同源性超过99%。由此证明,该红腹锦鸡死于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