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鹅副黏病毒病是由鹅副黏病毒引起的以消化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病毒性烈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8%.此病最早于1997年7月被扬州大学王永坤等和华南农业大学辛朝安等在国内首次发现.王永坤等首先用SPF鸡胚分别从不同患病鹅群中分离出多株病毒,并经病毒形态、结构、理化、生物学特性和血清学研究,证明此病毒为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APMV-1型中的成员.  相似文献   

2.
正鹅副粘病毒是以鹅肠的消化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特征病变为肠道前期表现为浆液性炎症,中后期肠道出血溃疡,并有大量纤维性结节,不易剥离。本病最早于1997年7月被华南农业大学辛朝安等在国内首次发现,同时王永坤等也报道了此病。在短短的几年内,流行地区不断扩大,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1诊断1.1病原学病原为禽副粘病毒Ⅰ型(APMV-  相似文献   

3.
鹅副黏病毒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一种具有新的流行特点的疾病,以鹅肠道病变为主要特征,具有高度发病率和死亡率。其特征病变为前期肠道表现浆液性炎症,中后期肠道出血溃疡,并有大量纤维性结节,不易剥离。本病最早于1997年7月被华南农业大学辛朝安等在国内首次发现,同时王永坤等也报道了此病。在短短的几年内,流行地区不断扩大,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鹅副粘病毒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一种具有新的流行特点的疾病,以鹅肠的消化道病变为主要特征,具有高度发病率和死亡率。其特征病变为肠道前期表现为浆液性炎症,中后期肠道出血溃疡,并有大量纤维性结节,不易剥离。本病最早于1997年7月被华南农业大学辛朝安等在国内首次发现,同时王永坤等也报道了此病。在短短的几年内,流行地区不断扩大,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鹅副粘病毒病的病原学、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概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又称鹅呼肠孤病毒感染,是2001年以来在我国养鹅业出现的一种呼肠孤病毒病。该病主要危害1~10周龄鹅,其特征病变是肝脏兼具出血灶和坏死灶。该病由王永坤首先在江苏发现,此后在全国许多地方的鹅群流行并造成危害。1病原分析该病的病原为鹅呼肠孤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成员。若按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的分类标准,可认为GRV与禽呼肠孤病毒属同种病毒,并  相似文献   

6.
禽副粘病毒Ⅰ型,许多资料都记载不侵害鹅。鹅副粘病毒病最早于 1997年被扬州大学王永坤和华南农大辛朝安两位教授所发现。 1998年王永坤教授等又分离鉴定新城疫病毒 F基因Ⅶ型。这两种新的禽副粘病毒病的出现,给我国养禽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经过王永坤教授等人几个月的研究和探讨,终于取得成功,明确了其病原、病毒分类地位、病毒特性以及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并成功研制生物制剂在全国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扑灭了疫病的流行发展。   本期特连载王永坤教授等人两篇论著,希望借此让行业同仁和广大读者对禽副粘病毒病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对控制本病的发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鹅副枯病毒病(GPM)是以鹅消化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病毒性烈性传染病。本病最早于1997年2月由扬州大学王永坤和华南农业大学辛朝安在国内首次发现。王永坤等首先用SPF鸡胚分别从不同患病鹅群中分离出GP—MV/YG97、GPMV/JG97等多株病毒,并经病毒形态r、结构、理化、生物学特性和血清学等研究,证明本病毒为禽副粘病毒Ⅰ型。此病发病率为40%-100%,病死率为30%~100%。不同日龄的鹅均易感染,但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其中15日龄以内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随鹅群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下降,部分病鹅可逐渐康复。种鹅感染发病后,除死亡外,产蛋量下降,受精率也很低。本病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目前,本病已在全国许多省市的鹅群中流行,已成为我国养鹅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鹅副粘病毒病是我国新出现的一种危害严重的鹅的病毒性传染病,自1997年王永坤和辛朝安分别在江苏和广东等地分离到对鹅具有高致病力的鹅副粘病毒以来,上海、安徽、吉林、山东、浙江、江西、福建、广西、四川、辽宁、黑龙江[1]等地相继报道鹅副粘病毒病的发生与流行,该病也成为继小鹅瘟以后的另一鹅类杀手,对养鹅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4小鹅瘟的流行与有效防治措施1956年苏北农学院牧医系(现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方定一教授首先在江苏省扬州市发现小鹅瘟。1961年方定一和王永坤教授从扬州市流行的小鹅瘟雏鹅病料中分离到小鹅瘟病毒。自1962年研制成功小鹅瘟抗血清,1963年研究成功种鹅活疫苗,1980年研究成功雏鹅活  相似文献   

10.
1997年扬州大学牧医学院王永坤教授等和华南农业大学辛朝安教授等分别在江苏省和广东省发现一种新的鹅病毒性传染病——鹅副粘病毒病。鹅副粘病毒为禽副粘病毒Ⅰ型,根据国际上规定三项判定新城疫毒力的标准,即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和6周龄非免疫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等  相似文献   

11.
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鹅副粘病毒病是危害养鹅业的一种具有新的流行特点的疾病,以鹅肠的消化道病变为主要特征,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其特征病变为肠道前期表现为浆液性炎症,中后期肠道出血溃疡,并有大量纤维性结节,不易剥离。  相似文献   

12.
鹅副黏病毒病是一种以消化道症状和病变为特征的鹅急性传染病,常造成大批鹅感染、发病并死亡,尤其是雏鹅病死率可达95%以上。过去我国的养鹅区极  相似文献   

13.
鹅副粘病毒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病。是一种以消化道症状和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严重威胁养鹅业的健康发展。以发病急,死亡快,拉稀、腺胃粘膜肿胀、糜烂为特征。雏鹅死亡率可达95%以上,而且年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1月吉林省敦化市某种鹅场饲养的种鹅群陆续暴发一种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造成种鹅大批死亡。发病鹅为彼此圈舍邻近的肉种鹅群,共饲养莱茵鹅6320只,本地白鹅1080只,发病后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前后共有403只鹅发病,死亡234只。发病率为5.4%,病死率为58.1%,经诊断确诊为鹅副粘病毒病。现就本次疫情,浅谈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断和防制措施。鹅副粘病毒病(GPM)是由禽副粘病毒I型(APM-1)引起的以鹅消化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病毒性烈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8%。本病最早于1997年7月被扬州大学和华南农业大…  相似文献   

15.
小鹅瘟是一种由病毒所引起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死亡率。本病在所有的养鹅国家都有暴发,有的区域呈毁灭性流行。1956年我国首先详细描述了已出现的一种小鹅严重的传染性疾病,1981年方定一和王永坤证明本病是由一种细小病毒引起的,定名为小鹅瘟病毒(GPV)。 由于养鹅业的迅速发展,1986年黑龙江省从南方引入大量鹅雏,致使小鹅瘟在我省较大范围流行。因此,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在我省首次分  相似文献   

16.
4小鹅瘟的流行与有效防治措施 1956年苏北农学院牧医系(现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方定一教授首先在江苏省扬州市发现小鹅瘟。1961年方定一和王永坤教授从扬州市流行的小鹅瘟雏鹅病料中分离到小鹅瘟病毒。自1962年研制成功小鹅瘟抗血清,1963年研究成功种鹅活疫苗,1980年研究成功雏鹅活疫苗,1996年活疫苗通过部规程及生产文号,43年来,用抗血清作紧急防治和预防22亿余只雏鹅,保护率达95%左右;用种鹅用活苗免疫1亿余只种鹅,使50余亿只雏鹅保护率达98%左右.  相似文献   

17.
种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副粘病毒病(GPM)是由禽副粘病毒I型(APM-1)引起的以鹅消化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病毒性烈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8%。本病最早于1997年7月被扬州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辛朝安在中国南方首次发现,目前我国养鹅比较集中的省市或地区几乎都有本病发生。2005年11月吉林省敦化市某种鹅场饲养的种鹅群陆续暴发一种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造成种鹅大批死亡。发病鹅为彼此圈舍邻近的肉种鹅群,共饲养莱茵鹅6320只,本地白鹅1080只,发病后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前后共有403只鹅发病,死亡234只。发病率为5.4%,病死率为58…  相似文献   

18.
小鹅瘟是一种对养鹅业危害极其严重的疫病,以急性、亚急性败血症为主要特征,以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病变,以感染3~25日龄鹅雏为典型流行病学特征的疾病。对于新的养鹅地区或场、户,该病防治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养鹅业能否成功的首要条件。鹅雏发病日龄愈小,其症状愈类似于急性禽流感,  相似文献   

19.
养鹅一直是我国的传统,深受广大农民喜爱,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国家又大力推广发展草食动物和鼓励开发绿色食品工作,养鹅业作为一个产业发展在我国得到迅速壮大,并朝规模饲养方向发展,然而随着规模化的发展、饲养密度的增加、对生物安全的忽视以及受养殖者技术水平制约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鹅的传染病,甚至是烈性传染病,能使全群覆灭,造成毁灭性的损失,鹅副粘病毒病便是其中之一。鹅副粘病毒病是97年由王永坤教授等首次在江苏发现,它以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在我国很快流行,并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养鹅业。它的病毒属于副粘病毒…  相似文献   

20.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鹅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2009年4月河北省廊坊市万庄镇某蛋鹅场发生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病变为特征的传染病,经诊断为鹅的副粘病毒病.现将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