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云南不同地区选择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5家云南普洱茶生产企业,到厂现场进行普洱饼茶随机取样,共取样6个;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进行感官审评,在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进行内含成份分析,研究云南普洱茶感官品质与内含成份的关系,为云南普洱茶的规范生产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水浸出物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普洱茶的品质,并与普洱茶的汤色、浓度、滋味密切相关;荼多酚含量相对较高的茶样其感官品质均高于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的茶样;咖啡碱含量和糖类物质含量时云南普洱荼的感官品质的影响不是主要因子,但可以适度增进云南普洱茶的内质.  相似文献   

2.
普洱茶是云南独有的茶产品,而普洱茶产业是勐海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普洱茶发展现状、阐明勐海县现阶段普洱茶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从普洱茶发展的电商化、市场需求变化、茶叶安全标准、名山茶价格、茶叶出口方式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勐海县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方向:从战略高度重视普洱茶电子商务,发展普洱茶深加工,提升普洱茶质量安全,拓展销售方式,疏通营销渠道,推进勐海县普洱茶产业的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为勐海县发展成为普洱茶第一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不同地区普洱茶铅含量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云南省普洱茶主产地的150份普洱茶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普洱茶叶的铅含量进行检测。研究表明,所有检测样品中铅的含量为0~5.76mg/kg,5.4%样品的铅含量超过农业部最大限量标准2mg/kg。云南相同主产地的生茶和熟茶中铅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目前云南普洱茶质量安全状况良好;个别普洱茶生产基地的铅残余含量控制情况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黔湄系列品种所制普洱茶品质,以晒青、炒青为原料,采用普洱茶熟茶发酵工艺生产普洱茶,并用云南大叶种普洱茶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黔湄系列普洱茶滋味带鲜爽味、叶底嫩、化学成分氨基酸含量远远大于云南大叶种普洱茶的含量。可为贵州茶产业多样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年代云南普洱茶DNA提取分离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年代(贮藏时间)的云南普洱茶为原料,通过改进的CTAB方法来提取分离云南普洱茶总DNA,试验表明,所采用的经改进的CTAB DNA微量提取法,可以得到高质量的云南普洱茶DNA。建立了适合云南普洱茶DNA的提取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云南普洱茶贮藏年代的遗传图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云南普洱茶氟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选自云南3个主要茶区的14种普洱茶的氟含量。结果表明,云南普洱茶的氟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茶叶等级不同,氟含量也不同,优质茶叶的氟含量比低质茶叶低;采用不同加工工艺生产的云南普洱茶(熟茶和生茶)的氟含量也不同,以生茶的氟含量最低;不同类型的普洱茶氟含量不同,紧压茶的氟含量低于散茶。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上对普洱茶的需求加大,现在除云南省生产外,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甚至越南、泰国均有普洱茶生产。云南普洱茶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关键在于提高制茶技术及工艺。笔者通过1995~2000年在云南勐海茶厂的研究实践,总结了普洱散茶的加工技术与工艺,以期对云南普洱散茶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茶园 促进普洱茶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洱茶是原产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思茅一带的历史名茶,素来深得海内外嗜茶者的喜爱。近年来,日、德、美等国的消费者对纯天然、高质量、无污染的普洱茶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进一步提高云南普洱茶原料基地———茶园的管理技术,建设生态茶园,就成为了促进普洱茶生产实现可持续  相似文献   

9.
《农村实用技术》2014,(7):45-46
<正>1、历史悠久的普洱茶云南是世界茶树原生地,全国、全世界各种各样茶叶的根源都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根据最早的文字记载——东晋·常璩《华阳国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已经献茶给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上对普洱茶的需求加大,现在除云南省生产外,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甚至越南、泰国均有普洱茶生产。云南普洱茶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关键在于提高制茶技术  相似文献   

11.
普洱茶产品研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普洱茶产品研发在普洱茶生产经营单位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决定了普洱茶产品的品质特点、产品定位、目标人群、加工工艺等。本文主要从普洱茶产品研发的分类、过程、意义3个方面对普洱茶产品研发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重振普洱茶的雄风,再现普洱茶的辉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 6月 ,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召开“2 0 0 2年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 ,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港、澳、台和国内的 1 90多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 ,就普洱茶产地、历史、普洱茶文化、普洱茶原产地保护、普洱茶的健身功能等进行了研讨。会议间隙 ,很多人将自己携带的陈年普耳茶冲泡给大家品饮 ,相互切磋茶艺。在我国茶界 ,唯有普洱茶才有这么大的魅力。这次会上 ,专家学者就普洱茶问题达到三点共识 :(一 )普洱茶是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茶树原产地的历史名茶 ;(二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特种茶类 ;(三 )普洱茶是由…  相似文献   

13.
<正>普洱茶在我国制茶工艺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云南省传统历史名茶,更是云南的地理标志性产品。普洱茶是一种发酵制备的优质茶品,能够长时间存放,时间越久,茶味越浓郁。1、普洱茶发酵工艺目前普洱茶制作,一直保留着传统的加工工艺,采用云南传统的加工方法。上世纪70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昆  相似文献   

14.
<正>1、茶马古道源远流长云南普洱茶史可追溯至唐朝。到了明朝,普洱茶已被官吏作为贡奉朝延的礼品。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朝廷正式封普洱茶为贡品,普洱府奉诏贡茶,使普洱茶"享誉京华"。因普洱茶的瑞贡京城和对外贸易,自唐朝时期开始,以普洱茶为核心,从宁洱起  相似文献   

15.
 普洱茶是云南独有的特产茶,特殊的原料、环境、工艺和贮藏条件赋予了普洱茶独特的品质。迄今,国内外对普洱茶复合成分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研究报道甚少。研究以云南普洱生茶、熟茶为样本,进行90d亚慢性毒性试验。试验得出2个茶样各剂量组的各项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除各剂量组的甘油三酯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外,其他各组的各项生化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普洱茶对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无不良影响,同时可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饮用适宜浓度的普洱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刘红波  黄云战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773-8775
根据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茶叶加工机械化、自动化、清洁化、连续化、标准化加工技术以及工艺和装备现代化的研究现状,认为技术开发是提高普洱茶加工现代化技术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以普洱茶现代化加工装备的应用为视角,对普洱茶加工新设备的研发、普洱茶加工新工艺的开发以及普洱茶清洁化生产车间技术的研究,以及采用PLC、电子计算机等相关现代技术在普洱茶产业中的综合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普洱茶因普洱府而得名,普洱府因普洱茶而名扬天下,作为普洱府故地的普洱市素有"世界茶源"、"中国茶城"的美誉,不但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而且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普洱茶加工原料是采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制成的晒青毛茶。云南大叶种茶对形成普洱茶的品质有重要作用,其性状特点是芽长而壮、白毫较多,具有发芽早、生长期长、叶质柔软,持嫩性强,内含物质丰富等,是制作普洱茶的理想原料,因而开发种植云南大叶种有机茶园是发展壮大普洱茶产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贵州省都是茶叶种植大省,正在向茶叶强省迈进。云南茶产品主要由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构成,以普洱茶为优势领跑全国黑茶产业;贵州近年凸显“三绿一红”品牌,目前发展生态黑茶为后起之秀。借2021年第四届贵州生态黑茶论坛平台,笔者通过分析云南普洱茶产业兴起,探讨黑茶产业发展趋势,增进云贵两地茶科技茶文化交流,并以期为黑茶产业发展扩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论云南普洱茶文化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历史名茶。从史籍记载、茶马贸易、佛教、民族文化和文学等角度。对云南普洱茶文化的历史地位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旨在说明云南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普洱茶在中华茶文化史上,过去、现在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施由明 《农业考古》2007,(2):221-224,227
称云南为茶乡,既确切又不完全确切。确切的是,云南是产茶之乡,云南的大小城市中到处飘撒着普洱茶的醇香味,触目皆是富有文化韵味的茶店里摆放着精致的普洱饼茶,似乎在向人们展示、述说云南独特而厚重的历史文化;云南的乡村中总是满目苍翠、山岭重叠、云雾缭绕,在那大山深处总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