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粤东揭东县宝山茶园土壤和茶叶样本,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的叶、茎和根中镉和铅的含量,并采用乙酸提取法测定土壤中酸可溶解态镉和铅含量,探讨凤凰单枞茶树各器官镉和铅的累积规律,及其与土壤中酸可溶解态镉和铅含量、土壤pH值及有机质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试验结果显示:茶树各器官中镉和铅含量大小均为根>茎>叶;茶叶中镉含量与土壤酸可溶解态镉呈显著正相关性;茎和根中铅含量与土壤酸可溶解态铅呈显著正相关性;茶叶中的镉含量与土壤中的pH值呈显著负相关值;而茎中镉和铅含量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杭州市域内按城郊、平原、丘陵和山地等地理环境划分的果园类别为基础,在每类别果园中选择7~10个受重金属不同污染程度的猕猴桃果园,同时采集土壤、猕猴桃根(吸收根)、茎、叶、果实,测定镉含量,分析猕猴桃不同器官中镉的积累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猕猴桃各器官中镉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根>茎>叶>果皮>果肉。清洗对果皮中镉含量测定值有较大的影响,对果肉中镉含量测定值影响较小,后者镉含量基本上在0.03 mg•kg-1以下。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各类果园中猕猴桃根和茎中镉的含量与土壤镉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但叶、果皮、果肉中镉的含量与土壤镉含量相关性不明显。不同类别果园之间叶、果皮、果肉中镉的含量差异明显,表现为:城郊果园>平原果园>丘陵果园>山地果园,但根和茎中镉的含量在不同类别果园之间的差异较小。调查初步结果认为,猕猴桃果品中镉的含量受大气环境影响较大,受土壤污染影响相对较小,故在种植猕猴桃时需重视大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3.
越橘幼苗对铅、镉胁迫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年生越橘"圣云"幼苗为试验材料,探讨重金属铅和镉胁迫下越橘不同器官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铅处理下,越橘根系中铅的含量大于茎和叶,当铅质量分数<60 mg/kg时,茎中铅的含量大于叶片,而当铅处理浓度高于此值时,则叶片中铅的含量大于茎;在镉处理下,越橘不同器官中镉含量排列顺序为根>茎>叶;越橘茎部和叶片对镉的富集能力大于其对铅的富集能力;2种重金属处理的幼苗生物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重金属铅、镉浓度的升高,植株生物量指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同浓度处理条件下,铅胁迫对应的幼苗下降幅度大于镉。  相似文献   

4.
不同烤烟品种吸收积累镉铅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的烤烟品种对重金属镉(Cd)与铅(Pb)的吸收累积差异.结果表明,土壤Cd浓 度2mg/kg时,云87品种的生物量耐性指数、各器官Cd含量与累积量及烟叶转运系数最高,且显著高于红大品 种;其余品种居中;不同品种各器官Cd分配规律从多到少为烟叶、茎、根.土壤Pb浓度500mg/kg时,KRK26品 种的生物量耐性指数及各器官Pb含量与累积量均较高,红大品种最低;其中根、茎的Pb含量KRK26品种显著高 于其它品种,烟叶Pb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茎、叶转运系数以云87与红大品种显著较高;不同品种各器官分配 规律从多到少均为根、叶、茎.  相似文献   

5.
花生对土壤镉吸收及镉的亚细胞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土培试验,以鲁花14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设置0.10(CK)、3.24、7.35、8.38、18.80 mg/kg5种土壤镉浓度,研究了鲁花14各器官对土壤镉的富集效应及其镉在各器官亚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花生根、茎、叶的镉含量也持续增加,不同镉处理间差异显著。土壤镉浓度小于(包含)8.38mg/kg时,镉含量大小顺序为叶>根>茎;土壤镉浓度为18.80 mg/kg时,镉含量大小为根>叶>茎。镉在根、茎、叶中亚细胞组分中的含量及其分布比例在不同镉处理间不同。土壤镉浓度小于(包含)8.38 mg/kg时,镉在根、茎、叶中亚细胞组分的镉含量为细胞壁>细胞器>可溶部分,镉积累在细胞壁是花生忍耐镉的主要机制。但在18.80 mg/kg时,亚细胞组分的镉含量为细胞器>细胞壁>可溶部分,说明在高镉浓度下,花生受到镉的毒害很严重。  相似文献   

6.
富里酸对As·Ni·Cd·Pb在土壤-玉米体内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方法]通过施加不同浓度的富里酸溶液,分析重金属砷、镉、镍、铅在玉米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及迁移规律。[结果]随着富里酸浓度的增加,玉米中砷、镉、镍、铅的含量均呈增加趋势。重金属在玉米不同部位的分布顺序为:根>茎>叶>籽。[结论]富里酸可促进玉米对重金属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叶面施用有机硒、有机硅处理对不同种水稻品种富集重金属(砷、镉)的影响,选用10个晚稻品种及有机硒(A)、有机硅(B) 2种试剂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和分析各处理间水稻各部位砷、镉含量差异。结果表明:水稻各个部位对重金属砷、镉的累积存在明显的差异。镉在水稻中的富集规律为茎>叶>稻米;砷在水稻中的富集规律为叶>茎>稻米。喷施有机硒(A)、有机硅(B)后,水稻稻米砷含量相较于CK处理分别下降了17.0%、29.9%;稻米镉含量分别下降了44.8%、44.2%,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同时,喷施有机硒(A)后水稻叶镉含量相较于CK处理下降了17.3%,喷施有机硅(B)后水稻叶砷含量相较于CK处理下降了17.9%,二者均显著低于CK处理。相较于CK处理,试验所用试剂未对水稻茎砷、镉含量产生显著影响。喷施有机硒(A)、有机硅(B)后,根际土壤pH值及砷、镉含量相较于CK处理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施用有机硒(A)、有机硅(B)均可以抑制砷、镉重金属在水稻稻米中的富集,且有机硒(A)可以抑制重金属镉在水稻叶的富集,有机硅(B)可以抑制重金属砷在水稻叶的富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铅在茄科类蔬菜中的积累规律和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配制不同浓度含铅的土壤盆栽茄科植物,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不同部位铅的含量,丙酮乙醇混合液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结果]随着土壤铅浓度的增大,植物根、茎和叶铅含量逐渐增大,青椒和番茄中各部位铅的含量依次为根>茎>叶,茄子中各部位铅的含量为根>叶>茎;随着土壤铅浓度的增大,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结论]铅可被植物吸收,残留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含量随土壤中铅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最终危害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不同玉米品种对镉的富集和转运特性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通过室外盆栽试验,研究了18个玉米品种在土壤外加全镉含量为5.0 mg·kg~(-1)条件下对镉的富集和转运差异,并探讨土壤镉形态与玉米吸收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的生物量和产量以及根、茎、叶、籽粒积累和转运镉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9个玉米品种籽粒镉含量未超过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GB 2762—2012),3个玉米品种的茎镉含量和2个玉米品种的叶镉含量均未超过国家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01);根、茎、叶、籽粒部位镉的富集系数范围分别为1.076~1.991、0.093~0.430、0.068~0.902和0.004~0.081。茎叶和籽粒镉的转运系数范围分别为0.19~0.83和0.03~0.44,表明土壤镉从玉米地下部向地上部迁移的能力较弱。玉米吸收镉与土壤中可交换态镉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残渣态镉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经综合评价,新东单16、东单60、沈禾118和富友9可作为镉中轻度污染土壤上种植玉米的优先选择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不同马铃薯品种对镉的富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个马铃薯品种不同器官中重金属镉元素的吸收富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马铃薯品种的根、茎、叶中镉含量差异较大,其平均值根最高(1.3045 mg/kg),其次为茎(0.8253mg/kg)、叶(0.5533 mg/kg),薯肉含量最低(0.0519 mg/kg);不同马铃薯品种根、茎、叶的镉富集系数均较高。种植中薯3号、N108、紫花851等品种能降低镉污染。  相似文献   

11.
许金蓉  王清章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680-13681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莲藕中总酚的含量和分布。[方法]以鄂莲系列莲藕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酚含量并分析总酚含量分布。[结果]荷叶的总酚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莲不同部位的总酚含量顺序为:荷叶〉荷花〉荷梗〉地下茎。荷叶中总酚含量是地下茎的12倍左右。12个品种荷叶中的总酚含量差异显著,其荷梗中的总酚含量差异不显著。4个品种花蕾中的总酚含量差异不显著。莲藕藕节中的总酚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其不同部位的总酚含量依次为:藕节〉藕尾〉藕头〉藕中。鄂莲一号、鄂莲二号、鄂莲三号、鄂莲四号和鄂莲五号的莲藕总酚含量差异显著。同一品种莲藕不同部位的总酚含量差异显著。[结论]该研究为莲藕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罗平地区不同烤烟品种化学成分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云南罗平地区不同烤烟品种间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与其他品种相比,NC297的烟叶糖类物质含量较低,且差异显著,钾氯比值较低,而烟碱含量较高;云烟97各部位烟叶糖类物质含量较高,尤其淀粉含量最高,且与其他品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钾氯比值则均低于2.50;云烟85中、下部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钾氯比值也较高,分别达到5.10和6.32;云烟87与K326各化学成分含量适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安徽省3个生态类型区主要油茶良种枝条和叶片的化学成分,了解不同生态类型区油茶生长发育的差异,为北缘油茶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安徽油茶分布最北缘的皖东丘陵地区和适宜油茶生长的皖西及皖南山区3个生态类型区的18个油茶良种,分别测定其当年生枝条和叶片的含水量、苯醇抽提物、综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等化学成分,比较3个生态类型区油茶枝、叶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在皖东丘陵区和皖西、皖南山区3个生态区的18个油茶良种中,其当年生枝条、叶片的含水量、苯醇抽提物、综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4.3%~50.1%,10.8%~26.2%,0.28%~0.57%,0.12%~0.25%和0.13%~0.28%;在同一生态类型区,油茶体内的苯醇抽提物含量以叶片高于枝条,其余物质含量均是枝条高于叶片;在3个生态类型区中,以分布区最北缘(凤阳)油茶枝条、叶片中的苯醇抽提物、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最高,而枝和叶中的含水量及枝中的综纤维素含量最低;3个生态类型区之间,油茶枝条综纤维素含量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08<0.01),纤维素含量差异显著(P=0.021<0.05),叶片中的综纤维素含量也有显著差异(P=0.047<0.05),但油茶枝、叶含水量及木质素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 不同生态区域油茶枝、叶化学成分差异显著;今后在北缘油茶生产中,应通过采取各项栽培措施,尽可能提高油茶植株的苯醇抽提物、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降低其水分和综纤维素含量,以提高树木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豆角的豆荚与种子中的皂苷含量的差异。[方法]以3个品种豆角的豆荚和种子为原材料,经过醇溶、水溶、萃取等工艺制得粗皂苷,采用libermann-burchard反应和泡沫试验对粗提皂苷进行定性检测,以人参皂苷Rg1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通过测定粗皂苷的吸光度来计算豆角中不同部位的皂苷含量,并通过方差分析比较豆角豆荚和种子的皂苷含量差异。[结果]对粗皂苷质量和皂苷提取物含量的分析分别表明,不同品种豆角不同部位的皂苷含量有一定的差别;不同品种豆角不同部位的粗皂苷溶液的吸光度不同,在0.20~0.25之间。由绘制各品种豆角不同部位的皂苷含量柱形图和方差分析可知,豆角的豆荚与种子中皂苷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豆荚中的皂苷含量明显高于种子的皂苷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生育时期棉花叶片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为深入研究棉花对绿盲蝽的抗性机制及绿盲蝽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以田间初步筛选出的27个对绿盲蝽有不同程度抗性的棉花品种(系)为材料,通过网室抗性鉴定和室内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测定分析,系统研究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及棉花叶片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结果】供试的27个棉花品种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总体偏低,多数品种抗性不明显或没有抗性。供试的大多数棉花品种叶片纤维素含量在苗期最高,其次是花铃期和蕾期;棉花花铃期叶片纤维素含量随着棉花对绿盲蝽的抗性的增强而显著升高,而苗期和蕾期棉花叶片中纤维素含量对绿盲蝽抗性没有显著的影响。木质素含量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差异不显著(P>0.05);棉花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叶片中木质素含量对其绿盲蝽抗性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棉花对绿盲蝽的抗性与花铃期叶片纤维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苗期、蕾期叶片中纤维素含量及苗期、蕾期、花铃期叶片中木质素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甘蔗抗旱性与叶片某些生理、生化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测定了抗旱性不同的 3个甘蔗品种的叶片脯氨酸含量、叶细胞质膜透性和叶片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抗旱性品种间脯氨酸含量和质膜透性存在极显著差异,都表现出品种的抗旱性越强脯氨酸含量和质膜透性越低的趋势,而丙二醛含量没有表现出品种间的差异和一致的变化趋势。因此,可以认为叶片脯氨酸含量和质膜透性可作为甘蔗抗旱性育种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7.
选用15个抗、感白粉病的甜瓜品种,在苗期测定叶片蜡质、类黄酮、总酚含量和POD活性,分析抗病相关指标与品种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甜瓜品种叶片中蜡质、类黄酮、总酚含量和POD活性有较大的差异.蜡质含量和POD活性高的品种总体抗性较强,但有例外;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在抗病和感病品种间很难找出规律性;单项指标的高低与抗病性的相关性不强,而多项指标的高低可能与品种的抗性有关.就单一成分来看,多数抗病品种,如‘Seminol’、‘Edisto47’、‘PI414732’、‘PMR-45’等蜡质含量较高,而野生甜瓜‘PI124112’抗性很强,但蜡质含量很低;感病品种的蜡质含量不一定低,如‘皇后’蜡质含量很低,而‘黄河蜜3号’蜡质含量却较高;抗病品种‘WMR-29’的POD活性极高,‘Seminol’和‘PI414732’的POD活性也相对较高,而抗病品种‘Edisto47’POD活性较低,感病品种‘皇后’的POD活性较高;亲缘关系相近的品种之间抗性指标的比较可能规律性更强.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掌握德阳雪茄主栽品种特性,采用SPAD 502叶绿素仪对4个当地主栽品种大田生育期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品种、不同时期、不同叶位、不同位置叶绿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4个品种整体叶绿素含量两两相近,‘德雪五号’和‘德雪七号’高于‘德雪一号’和‘德雪三号’,在大田期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均为先升高后降低,在移栽后37天左右达到最高点,移栽后82天左右为最低点,不同品种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均随叶位上升而上升,叶片不同位置叶绿素含量均呈叶尖>叶中>叶基的规律。其中‘德雪七号’在打顶后叶绿素含量呈现一定特异性,‘德雪一号’、‘德雪五号’与‘德雪三号’、‘德雪七号’进入成熟期时间点相差约13天。试验结果反映了4个雪茄品种在大田生育期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为生产管理、烟叶采收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海拔高度对白肋烟中熟早熟品种经济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白肋烟中熟品种"达白1号"和早熟品种"KY14×L8"为材料对不同海拔高度(700,1000和1300 m)下烟叶质量和经济性状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中、早熟品种烟叶品质和经济性状有一定的影响.烟碱、总氮含量在不同海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随着海拔的升高,达白一号2部位的烟碱含量以及总生物碱含量先增加后减小,而KY14×L8逐渐减小.2品种两个部位总氮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逐渐减小.1300 m2品种烟叶还原糖含量大于中低海拔,除了1300 m中熟品种达白一号还原糖含量大于1,其余都在适宜范围.各个海拔两个品种上部叶烟碱、总生物碱、总氮含量均大于中部叶,但钾含量上部叶小于中部叶.综合比较不同海拔高度下中早熟品种的品质和经济性状,海拔700 m适宜种植达白一号,1000 m烟叶两类品种差异不显著,都适宜种植,以KY14×L8为好,海拔1300 m适宜种植KY14×L8.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差异。[方法]通过研究同一生态环境下5个品种烤烟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和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结果]5个品种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差异达显著水平,HB061品种表现较好,在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色度4个指标方面均优于其他品种;常规化学成分不同品种之间差异显著,HB061的钾含量相对较高,还原糖、总糖、烟碱含量均在优质烟叶范围内,最符合优质卷烟的要求;物理特性方面,HB061在叶面密度、拉力、平衡含水率等方面均优于其他品种;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与物理特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烟叶的外观质量与物理特性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筛选能提高曲靖烟叶质量、卷烟工业可用性和多样性,彰显曲靖烟叶特色的烤烟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