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3WBJ系列静电喷雾器是一种新型的植保机械,具有杀虫效果好、节省农药、工效高、节能环保、省工省力、使用安全可靠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现有施药器械的换代产品。但是静电喷雾器不同于传统的手动或电动喷雾器,使用方法有所不同,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2.
针对4种不同植保机械对水稻主要病虫害不同作业效果开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种不同施药器械对水稻病虫害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不同器械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尤以自走式喷杆喷雾器防治效果较好。植保无人机在常规防治效果表现上不及自走式喷杆喷雾器,但优于担架式喷雾器与肩负式喷雾器。  相似文献   

3.
《农机具之友》2012,(4):15-15
夏季是各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的高峰期,也是喷雾器等施药器械使用频率较高的时段。手动喷雾器因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是目前农村许多农户广泛使用的、重要的植保器械。现将喷雾器的使用保养与故障处理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1我国果园植保机械使用现状病虫害防治(施药)作业工作量约占果树管理总工作量的30%左右。目前我国果园中使用的施药机械仍以手动药械为主,主要品种有手动喷雾器、踏板式喷雾器。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使用部分机动植保机械,主要品种有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和背负式喷雾喷粉机。以担架式机动喷雾机配用可调式  相似文献   

5.
植保无人机喷洒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有18亿亩基本农田,每年需要大量的农业植保作业。我国大部分农民还是使用手动喷雾器,这种喷雾器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很低。而且我国每年农药中毒人数有10万之众,致死率约20%。传统农业作物喷药方法存在施药器械落后,农药浪费流失严重,防治效果差,反复用药,致农药残留超标严重,施药者与农药直接接触,生产性中毒事件时常发生,人工成本持续增高等一系列问题。针对我国无人机的需求,结合我公司自主研发的八旋翼植保无人机,围绕植保无人机喷洒系统设计展开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病虫草害防治主要依赖人力,使用传统的手动喷雾器和背负式机动喷雾机进行,作业质量不高,且易导致施药人员中毒,难以适应快速并且有效控制爆发性重大病虫草害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植保药械,研究高效、高质量、高性能的施药机械变得极为迫切。  相似文献   

7.
, 《农机科技推广》2012,(11):19-19
日前,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何雄奎教授指出,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植保机械比较落后,机型也比较单一。国产植保机械有20多个品种、80多个型号,其中80%处于发达国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尤其是年产量高达800-1000万台(社会保有量1亿台)的各种手动喷雾器,常用机具仍是单管、压缩、背负式喷雾器等老三样。目前,  相似文献   

8.
植保机械是农民家家都必备的生产工具,它数量多,分布广,使用范围大,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武器"。植保机械(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多数农民能正确使用。但是也有部分农民环保意识差,思想麻痹,在使用中药液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植保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从植保机械拥有量、使用现状、行业现状、质量监督和质量标准5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植保机械行业发展特点,指出与国外植保机械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我国植保机械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拓展施药机械种类,加强基础部件的创新和应用,大力推广高效精准施药植保机械,尤其是积极发展农业航空植保机械。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药使用技术由三部分组成:农药与剂型。施药工艺。施药器械。三者紧密联系、互相促进,植保机械的发展必然以农药剂型及施药工艺的发展为依托。当前农药使用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降低农药施用量。提高农药在靶标上的附着率。减少农药对人体和环境的污染。国外植保机械的发展以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丹麦、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代表。  相似文献   

11.
喷雾器产品质量关乎农作物质量安全,也关乎操作人员健康安危。鉴于我国农业目前仍以小农户经营为主,生产规模不大,因此使用中还是以手动式喷雾器等小型喷雾器为主。为对手动式喷雾器的主要性能参数进行可靠评估,现参照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设计了专门的试验台。该试验台通过PLC驱动电动伺服缸和电动推杆实现模拟手臂对手动喷雾器进行打压、喷雾,并由上位PC通过通讯端口获取过程参数值,全程监测试验设备的各项试验参数并将其保存到试验数据库中。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项目执行区域内补贴资金能切实补到农民身上,辽宁省按照“公开、公正、农民直接受益”原则,从农机产品的选定、补贴指南的编制、供货及结算的形式、补贴机具发放的方式、补贴申报制度的建立等方面,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办法,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供补贴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推进,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大幅提升。针对目前农机市场农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和农民购机经验欠缺的情况,总结选购农机产品前、中、后3个阶段应该考虑的因素,为农民购买到满意机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推广应用水稻联合收获机械,减轻了稻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水稻生产效率。介绍水稻收获机械的分类,针对水稻联合收获机械操作技术不易掌握的实际情况,从农艺技术要求、作业前及作业中机械技术要求方面,总结水稻收获机械使用中应把握好的几个技术环节,以期为稻农熟练掌握其操作技术提供指导,提高机械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面对众多型号的玉米收获机,如何选择和使用玉米收获机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成为购机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介绍选购玉米收获机时应注意的事项,说明使用玉米收获机的操作要点,阐述收获机常用部件的使用与维护技术,以期为农户购置、使用玉米收获机提供技术方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杨瑞英 《湖南农机》2012,39(1):36-37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农业生产上,多功能微耕机已逐步代替传统的人、畜力作业,也越来越受到山区农民的欢迎.进一步扩大微耕机在农业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将成为提高水富农村经济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7.
大型自走式喷雾机喷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是田间施药机械的主要机型,而喷杆是实现喷雾稳定作业的关键机构。近年来,为提高高地隙自走式喷雾机喷杆的精准施药水平,喷杆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喷杆减振、平衡技术日趋成熟。本文阐述了喷杆的平面、三角形立体和梯形立体等3种桁架结构,分析国内外自走式喷雾机喷杆的主要结构参数以及减振装置和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现状,概述了喷杆在减振、平衡和位姿检测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据统计20m以上喷幅的喷雾机仅占比6.79%,10~14.9m喷幅占比73.30%,表明国内以小型喷杆为主,大型喷雾机占比小。分析了国内喷杆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我国喷杆的发展趋势,即优化喷杆结构、加强喷杆系列产品开发、设置多级多点减振机构、提高自平衡控制水平、实现位姿智能监测调整,为我国喷杆进一步的结构优化和性能提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蒜播种机械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了大蒜自身价值和种植情况,由于蒜种的形状和栽种的特殊要求,国内外大蒜栽种机械的研究缓慢,而人工栽种生产率很低,所以迫切需要一种实用的大蒜播种机械.为此,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大蒜播种机械的发展状况,对其按动力来源进行分类介绍,说明其实际工作状况,并对国内现有专利产品进行参数统计.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用机具已成为农村主要生产、交通运输工具之一,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农机监理失管失控面较大,农机无牌无证、酒后驾驶、违章载人等严重违章现象较为突出,危害极大。对农机"黑车"的现状进行深刻分析,指出"黑车"产生的原因,提出对农机"黑车"的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Agricultural Systems》2001,69(3):183-198
Farmers operate within specific natural and socio-economic settings. When those settings are very diverse, as in mountainous areas,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ervices have often failed to tailor interventions to the specific needs of client farmers. In such settings, extensionists need cost-efficient tools or a close link to researchers to evaluate potential strategies and activities to raise farmers' income. This need has become more critical as governmen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downsize expenditure on extension services and donors demand impact from their investments. This paper outlines a flexible computer-based farm-household model designed to assist researchers, extension workers, and policy makers. The model allows the user to define specific production options and resource constraints under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and biophysical settings. Model applic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has proven its flexibility to capture and analyze a variety of production systems. When used with site-related input data and effective dialogue on the results among researchers, extensionists, and farmers, the model can be a useful tool for participatory research and exten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