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瘟病抗性基因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应用累积曲线分布法[1-3],在温室用我国多个菌系人工接种鉴定了丽江新团黑谷×会泽老来黄、丽江新团黑谷×抬头白谷两个组合11套F3系统.结果表明:会泽老来黄对A1、D1、G13个菌系的抗性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C13、F1两菌系的抗性是由两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其中一个控制高抗反应,另一个呈中抗反应.抬头白谷对C13、G1小种的抗性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A1、E1、F1三个菌系的抗性是由两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D1菌系的抗性是由两对互补显性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2.
江苏麦类禾谷镰刀菌酯酶同工酶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江苏省收集的254个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菌株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1.供试菌株的酶谱可以分为5个类型。类型Ⅰ具有E11、E7、E6、E5、E4五条主酶带,占总菌株数的49.61%,类型Ⅱ比类型Ⅰ少酶带E5,占28.74%;类型Ⅲ少E4或E6;类型Ⅳ少E4和E5或E5和E7;类型Ⅴ少E11。2.菌株主酶带的多少和颜色的深浅,特别是主酶带E5的有无与致病力的强弱有关。3.根据各地酶谱类型的分布,对照1978~1982年江苏麦类禾谷镰刀菌致病性鉴定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我省各地禾谷镰刀菌系致病力的强弱与酯酶同工酶主酶带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3.
我国棉花枯萎病菌酯酶同工酶测定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聚丙烯酰胺薄层凝胶电泳法测定了我国主产棉区棉花枯萎病菌的酯酶同工酶。三年试验结果表明,供试42个菌系的酯酶同工酶有三种类型主酶带,根据主酶带可以将供试的菌系区分为三个类型。类型一,有E4、E5、E6、E8四条主酶带,包括13省的菌系31个,类型二,有E4、E6、E8三条主酶带,包括6省的菌系10个;类型三,有E6、E8两条主酶带,包括新疆吐鲁蕃的菌系一个。  相似文献   

4.
 1978~1981年研究选出长白6号、京引127号和BL73个品种为吉林的辅助鉴别品种,加上全国7个鉴别品种,组成了一套适合于吉林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初步拟定了吉林小种命名方案。在此基础上将吉林存在的5群11个中国小种,进一步划分为29个吉林小种。ZG1J0、ZF1J0是全省的优势小种,ZG1J1、ZG1J-2、ZF1J1、ZF-1J2是正在引起推广品种长白6号、京引127号丧失抗性的危险小种,ZD3J6是值得重视的小种。此外,还基本查清了省内各地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区系和分布情况,可供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5.
水稻对恶苗病的抗性与病原菌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室内鉴定了411个水稻品种对恶苗病的抗性,没有免疫品种,高抗品种1个(Te70),抗病品种12(TR9等),其余为感病品种。籼稻比粳稻感病,杂交稻比常规稻感病。初选10个鉴别品种对湖南收集分离的50个菌株的致病性分化进行测定,表明恶苗病菌致病性存在分化,50个菌株分属4个群11个小种。小种I1为湖南的优势小种。抗病品种的锌、酚类物质含量比感病品种高,而可溶性糖/淀粉比值则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高。  相似文献   

6.
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MFR的分子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AFLP方法对来自中国和墨西哥的23个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进行分析,共筛选了64对引物,获得一对引物(M05/E03)可在MFR小种中扩增出一条特异性DNA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具有325个碱基。根据特异性片段序列设计出SCAR标记引物,对60个叶锈菌生理小种分离物进行回检结果表明,研制的SCAR标记能够准确区分MFR生理小种。本实验结果为小麦锈菌生理小种分子检测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三个小麦新品系抗白粉病基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4个具有不同毒力的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分别接种5个小麦品种(系)半双列杂交的F1、F2和BC1F1群体的幼苗离体叶段,初步鉴定出野二燕3号具有1对抗1号和11号小种的显性抗病基因;JYP-2具有2对独立的显性抗病基因,其中1对基因抗1、11和311号小种,另1对基因只抗1和11号小种;贵农21号具有2对显性抗病基因,其中1对抗311和313号小种,另1对只抗1和11号小种,这对基因与JYP-2具有的抗1和11号小种的基因是相同的。3个小麦新品系共鉴定出4对不同的抗病基因。本文还讨论了采用幼苗离体叶段接种,同一批单株接种2个以上小种,定单株编号,记载和统计的方法,在抗白粉病基因分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1980年至1981年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我国玉米大斑病菌存在着两个生理小种,即生理小种1号和生理小种2号。病菌标样采自辽宁、广西、浙江、陕西、黑龙江等地玉米大斑病菌共105个标样,病菌经分离培养接种在具有Ht1、,Ht2单基因抗性寄主以及多基因抗性寄主上。测定结果证明:接种在具有Ht1、Ht2单基因抗性寄主上表现为褪绿斑的菌株,属于生理小种1号,其毒力公式为Ht1Ht2/O (有效抗性基因/无效寄主基因)。接种在具Ht1单基因抗性寄主上表现有毒力产生萎蔫斑,而对Ht2鉴别寄主表现无毒力产生褪绿斑的菌株属于生理小种2号,其毒力公式为Ht2/Ht1
目前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2号只在辽宁发现,尤以丹东地区出现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芜菁花叶病毒株系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地区大白菜、不结球白菜、萝卜、甘蓝和花椰菜588份样本进行了病毒种类的鉴定,69.21%的样本感染了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并对其中33个TuMV分离物按抗病基因型进行了株系分化研究,均获得了台湾省报道的TuMV C1-C5 5个株系。TuMV-C4占分离物的42.4%,为主要株系,其余依次是C5、C1、C3和C2株系,这为十字花科蔬菜,特别是大白菜抗TuMV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用玉米细菌性枯萎菌(745)免疫BALB/C小鼠得到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Ag14融合,获得G5、C2和D13株稳定分泌抗745菌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瘤株。用ELISA间接法测定抗体滴度为1:25600。其中G5和D1能与所有供试的9个745菌株系有不同程度的反应,而C2只与7个745菌株反应。3个单克隆抗体均不与供试的同属其它菌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