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涂片染色镜检是一种既方便又快捷又具经济效益的实验室微生物检验方法,在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中,尤其是对于细菌和寄生虫方面的检查检验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将涂片染色镜检基本步骤系统地连贯起来。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贵州省长顺县某养殖场猪群突然发病死亡的原因,无菌采集5头发病猪的血液作为检测病料,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涂片检查3种方法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细菌分离培养和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血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显示大部分红细胞边缘不整齐,呈星芒状、锯齿状、刺球状等不规则形状,符合附红细胞体感染特征。结论:猪群发病原因为附红细胞体感染。  相似文献   

3.
一、实验室检验 涂片镜检 取病猪的肝、脾、淋巴结等病料涂片染色镜检未发现病菌,基本上排除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诊贵州省贵阳市某动物园梅花鹿死亡的原因,采用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血涂片检查和支原体检测等方法对发病死亡的梅花鹿进行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初步诊断送检的病死梅花鹿疑似血液原虫、支原体和细菌感染,经血涂片、支原体核酸检测和细菌分离,结果支原体检测出特异性条带,判断为阳性;血涂片吉姆萨染色镜检,观察到大量的呈齿轮状、星芒状或不规则形状的变形红细胞,判断为附红细胞体。结果表明:造成该动物园梅花鹿发病死亡的原因为附红细胞体和支原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珲春地区羊泰勒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羊泰勒虫病在吉林省珲春地区流行情况,本试验应用PCR方法对珲春地区130份羊的血液样本进行了羊泰勒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与血液涂片染色镜检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该地区羊泰勒虫病的PCR方法检测阳性率为29.23%,而血涂片染色镜检法的阳性率为15.38%。不同牧地,不同年龄和不同品种间的感染率则无显著差异。通过调查表明,吉林省珲春地区是羊泰勒虫病的流行地区。  相似文献   

6.
济南地区各奶牛场,有时发生散发性奶牛猝死。我们自1969—1986年,在济南第一、二、三奶牛场对18例猝死牛只,进行了剖检、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和瘤胃 pH 值的测定等项检查工作。一、致病菌检验方法1.对奶牛尸体先取末稍血液涂片,染色镜检,根据镜检初步印象确定解剖措施。剖检的同时取病料作为病原分离。取瘤胃内容物200克作为 pH 值测定。2.致病菌的检验方法:取回病料后立即涂片染色镜检,同时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及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兽医临床检验的主要项目之一。分类的准确与否决定于染色的血片。为筛选出各种动物白细胞的最佳染色方法,我们于1988年12月分别对马牛羊的血涂片进行常规染色镜检,结果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染液瑞特氏染液和姬姆萨氏染液,均按  相似文献   

8.
为确诊某养鹅场雏鹅发病死亡的病因,采集4日龄发病雏鹅的肝脏组织,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相关病毒核酸PCR检测方法进行病原学诊断。结果:(1)在肝脏样本中分离出细菌,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动物感染试验,鉴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2)鹅细小病毒PCR检测试剂盒检测未发现鹅细小病毒特异性DNA片段。综合诊断为鹅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9.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猪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登录号U88565)设计合成2对引物,建立了猪附红细胞体单管巢式PCR诊断方法,经酶切分析、单管巢式PCR进一步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并与血涂片染色镜检、常规PCR进行了比较。结果:扩增的猪附红细胞体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发表的猪附红细胞体基因序列(U88565)同源性为96%;特异性试验表明,设计的引物不能扩增弓形虫、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及羊附红细胞体等病原体;敏感性试验表明,单管巢式PCR诊断方法最低能够检测出0.116 fg的标准模板DNA。通过对75份血液样本的检测表明,建立的单管巢式PCR方法明显优于血涂片染色镜检法及常规PCR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实用性。本试验建立的单管巢式PCR诊断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实用等优点,为猪附红细胞体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型、可靠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0.
经剖检变化、革兰氏染色、普通琼脂培养细菌涂片镜检、生化试验、药物试验等方法,确诊该乌骨鸡患大肠杆菌病,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丁胺卡那毒素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查明某养殖小区饲养山羊的死亡原因,采集13份病羊的血清、2头病死羊的内脏病料和血涂片进行实验室检测诊断。结果:布鲁氏杆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率为0%(0/13);羊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0/13);山羊痘病毒血清免疫抗体阳性检出率为61.5%(8/13);山羊支原体阳性检出率为100%(2/2);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边缘不整齐的红细胞;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出革兰氏阳性杆菌,分离细菌对氟苯尼考、利福平、多西环素敏感。结果表明:养殖小区山羊死亡原因是由山羊支原体、革兰氏阳性杆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牛卵形巴贝斯虫病在吉林省延边地区流行情况,本试验应用PCR方法对珲春地区190份牛的血液样本进行牛巴贝斯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并与血液涂片染色镜检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该地区牛巴贝斯虫病的PCR方法检测阳性率为30.52%,而血涂片染色镜检法的阳性率为11.05%。不同地区和不同饲养方式间牛卵形巴贝斯虫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吉林省延边地区牛卵形巴贝斯虫与日本分离株处于同一分支,而区别于河南和韩国分离株。调查表明,吉林省延边地区是牛卵形巴贝斯虫病的流行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为诱导大肠杆菌L型,以氨苄西林作为诱导剂,采用药物纸片法进行反复传代,对抑菌圈边缘菌落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及细胞壁染色、镜检,观察其菌落及菌体的形态,并对获得的稳定细菌L型进行致病性试验,以期为兽医临床开展L型菌检测及其相关试验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采用氨苄西林药物纸片(200μg/片)经过9次传代,可获得稳定的细菌L型,且该L型菌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4.
一、禽类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一)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的致病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分为脐炎、气囊炎、急性败血症、卵黄性腹膜炎和输卵管炎、全眼球炎、关节炎、大肠杆菌肉芽肿、肿头综合征、禽蜂窝组织炎及肠炎等。(二)微生物学检验1.镜检采取病料或培养物涂片染色后镜检。病料常采取病、死禽的肝、脾、肺和感染的局部分泌物如脐炎的卵黄物质、关节脓液、腹膜炎和输卵管炎的干酪样分泌物等。涂片用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大肠杆菌为两端钝圆粗短的小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多数单个散在,个别成双排列,无芽孢。用瑞氏染色后镜…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一种特异、敏感、准确的猪附红细胞体诊断技术,本试验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猪附红细胞体全基因组(NC-015153.1)中的DnaJ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猪附红细胞体DnaJ基因PCR诊断方法,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并与姬姆萨染色镜检方法进行了临床应用比较.结果,猪附红细胞体DnaJ基因PCR诊断方法扩增片段大小为868 bp(GenBank登录号为;JN247670),与GenBank中(NC_015153.1)同源性为99%,该方法扩增不出犬新孢子虫、牛附红细胞体、犬附红细胞体等基因片段,最低检测猪附红细胞体DNA量为124 fg/μL,通过对53份猪血液样本的检测,并与血液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比较,说明建立的PCR诊断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准确等优点,完全适用于猪附红细胞体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新疆牛结核病标本中结核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将地高辛标记的牛结核杆菌特异性探针即248bp基因片段用于检测10份患病牛肺病变组织福尔马林固定切片标本。结果表明:基因探针原位杂交技术对切片标本的检出率较常规涂片染色高,分别为80%和50%,其定位观察到组织切片中的结核杆菌,又能获得有关细菌及其周围组织的原有位置关系,是一种敏感、特异的诊断方法,适应于固定标本、涂片标本的结核菌检测。  相似文献   

17.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寄生于猪红细胞和血浆中的一种多形性的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疾病,以发热、贫血、黄疸为主要特征。通过鲜血压片镜检、涂片镜检可观察到附红体,结合细菌检验、病毒检验可进一步确诊。治疗用血虫净(贝尼尔)、新胂矾钠明(914)、得咪酰(土霉素),治疗结果效率分别为92.50%、87.50%、85.00%。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诊某养牛场牛死亡的原因,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涂片吉姆萨染色镜检发现附红细胞体,支原体核酸检测呈阳性,诊断牛发病死亡的原因为附红细胞体与支原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为给奶牛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提供技术参考,对疑似布鲁氏菌病病例进行了病原分离培养,并采用平板直接凝集试验、革兰氏染色镜检、柯兹洛夫鉴别染色镜检和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4株细菌均为布鲁氏菌属细菌.  相似文献   

20.
奶水牛牛分枝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患疑似结核病的广西奶水牛群中进行牛分枝杆菌的分离和鉴定。共收集了238份临床样品(鼻黏液及牛奶),病料经1.25 mol/mL NaOH溶液预处理后,接种罗氏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分离菌经进一步纯化后进行抗酸性染色并镜检,镜检后判为阳性的细菌再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进行鉴别培养,同时,应用PCR方法对镜检为阳性的细菌进行进一步的鉴别检验。结果收集的所有临床样品,经37℃培养后共获得细菌12株。这12株菌经抗酸性染色后镜检都为分枝杆菌阳性,进一步经鉴别培养基鉴定12株菌中有2株为牛分枝杆菌,其余均为非典型分枝杆菌。2株牛分枝杆菌经PCR方法鉴定得以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