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RNA干扰抑制素α亚基(Inhibinα-subunit,INHα)基因和添加抑制素A(InhibinA)对绵羊颗粒细胞雌激素(Estrogen,E2)和孕酮(Progesterone,P)分泌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索抑制素在绵羊颗粒细胞E2和P分泌中的作用。从1.0~1.5岁小尾寒羊的卵泡(3~7mm)中分离培养颗粒细胞,分为2个处理组:干扰组(脂质体介导法转染颗粒细胞)和InhibinA添加组(200ng·mL~(-1))。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E2和P的分泌,荧光定量RT-PCR检测E2和P的分泌相关基因(CYP11、3β-HSD和CYP19)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siRNA转染颗粒细胞48h后,INHα基因的抑制率达87%,E2和P的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InhibinA添加组E2和P的分泌水平显著升高(P0.05);干扰组3β-HSD和CYP19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CYP11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InhibinA添加组CYP19、CYP11和3β-HSD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综上表明,抑制素在绵羊颗粒细胞中起关键调控作用,通过调节绵羊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的分泌参与调控卵泡发育和排卵过程。  相似文献   

2.
为探寻绵羊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孕酮与激素合成相关基因之间的关系,体外培养了绵羊卵巢颗粒细胞并进行鉴定后,经FSH、LH处理后添加不同浓度(1,10,58,100,145nmol/L)的食欲素A分别处理0,24,48,72h后提取蛋白,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绵羊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孕酮过程中的关键蛋白STAR、3β-HSD和P450(CYP11)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绵羊卵巢黄体化颗粒细胞添加食欲素A后同一时间STAR、3β-HSD和P450(CYP11)的表达量随食欲素浓度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然后下降的趋势,且浓度在10nmol/L处表达量达到最高;添加同一浓度的食欲素后,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STAR及3β-HSD的表达量呈逐渐升高然后下降的趋势,且时间在24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但P450(CYP11)的浓度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结论:绵羊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孕酮受食欲素A的浓度及时间变化影响,并进一步证实了食欲素A与孕酮的分泌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6,(2):343-347
为追寻能量代谢与激素合成相关基因之间潜在的联系,本试验在秋季经公羊试情后,于0、3、6、9、12d选取不同发情阶段的蒙古绵羊,分别获取黄体和卵巢非黄体组织,通过Western Blot和RT-qPCR技术,研究了绵羊卵巢周期性变化中黄体形成过程的关键基因StAR、3β-HSD和P450(CYP11)与能量代谢通路AMPK-UCP1调控的关系。试验结果提示,StAR、3β-HSD和P450(CYP11)参与了绵羊卵巢周期性变化并与孕酮的分泌协调一致,与此同时AMPK-UCP1通路参与黄体周期性变化的调控,进一步证实了能量代谢平衡与黄体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5,(10):1698-1701
为追寻能量代谢与激素合成相关基因之间潜在的联系,本试验在秋季经公羊试情后,于0、3、6、9、12d选取不同发情阶段的蒙古绵羊,分别获取黄体和卵巢非黄体组织,通过Western Blot和RT-qPCR技术,研究了绵羊卵巢周期性变化中黄体形成过程的关键基因StAR、3β-HSD和P450(CYP11)与能量代谢通路AMPK-UCP1调控的关系。试验结果提示,StAR、3β-HSD和P450(CYP11)参与了绵羊卵巢周期性变化并与孕酮的分泌协调一致,与此同时AMPK通路参与黄体周期性变化的调控,进一步证实了能量代谢平衡与黄体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技术分析了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3β-羟甾脱氢酶(3β-HSD)、C17-20裂解酶(P450c17)、StAR mRNA和蛋白在成年昆明小白鼠心脏、脾、肝、肾中的表达.结果显示,StAR mRNA及其蛋白、P450scc mRNA在以上组织中均有表达;3β-HSD在肾中有较强的表达,在其他组织的表达较弱;P450c17在上述组织中无明显的表达,但在睾丸中有明显的表达.这表明,心脏、脾、肝、肾均具有合成类固醇的能力,但合成类固醇的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血液外胞体miRNA对延边黄牛垂体细胞中生长激素(GH)分泌的影响,试验选择在延边黄牛和韩延牛血液外胞体中存在显著差异表达的miR-23b-3p,分析其对延边黄牛垂体细胞中GH分泌的影响机制。首先进行延边黄牛垂体细胞的原代培养,然后将miR-23b-3p的mimics(miR-23b-3p-mi组)、mimics对照品(NC组)、inhibitor(miR-23b-3p-in组)、inhibitor对照品(iNC组)转染至已建立的垂体原代细胞中,48 h后收集细胞,提取总mRNA和总蛋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GH mRNA转录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targetscan和RNAhybrid分析软件对miR-23b-3p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再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对miR-23b-3p的靶关系进行了验证;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miR-23b-3p靶基因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miR-23b-3p-mi组的延边黄牛垂体细胞中GH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NC组(P0.01),而miR-23b-3p-in组的延边黄牛垂体细胞中GH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NC组(P0.05);miR-23b-3p靶向了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OU1F1)的3′UTR;miR-23b-3p-mi组的POU1F1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NC组(P0.01),而miR-23b-3p-in组的POU1F1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iNC组(P0.01)。说明miR-23b-3p可通过调节POU1F1基因的表达来调控延边黄牛垂体细胞GH的分泌,进而调控延边黄牛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旨在研究miR-374b及其靶基因Myf6调控肌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机制。首先采集70日龄胎羊,培养成肌细胞并诱导分化成肌管,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诱导分化时期(0、24、72、120 h)miR-374b、Myf6基因以及成肌细胞增殖标志基因MyoD和分化标志基因MyoG、MyHC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通过转染miR-374b过表达载体(mimics)及抑制载体(inhibitor),研究各基因在细胞中mRNA水平的表达规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Myf6基因在细胞中蛋白水平表达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细胞在分化第72、120小时出现大量肌管,诱导分化成功;miR-374b的表达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细胞增殖标志基因MyoD在细胞增殖期(0 h)表达量较高;分化标志基因MyHC、MyoG及Myf6基因在细胞增殖期表达量较低,进入分化阶段后表达量极显著上调;转染miR-374b过表达载体(mimics)后,miR-374b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而Myf6基因、MyHC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Myf6基因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转染miR-374b抑制载体(inhibitor)后,miR-374b表达量极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而Myf6、MyHC、MyoD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Myf6基因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MyoG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miR-374b可能通过靶向Myf6基因抑制绵羊成肌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瘦素和FSH对绵羊卵泡颗粒细胞孕激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探明瘦素和卵泡刺激素(FSH)对绵羊卵泡颗粒细胞孕激素分泌的影响并建立瘦素和FSH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屠宰场收集健康母羊的卵巢,机械分离卵泡,收集卵泡颗粒细胞。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FSH(0 U/mL,2.5 U/mL,5 U/mL,7.5 U/mL,10 U/mL)培养24 h和48 h,通过MTT检测细胞增殖,以确定后续试验FSH的使用浓度。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瘦素(0 ng/mL,25 ng/mL,50 ng/mL)和FSH(5 U/mL)单独或联合作用48 h后,通过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孕酮(P_4)的浓度。收集细胞,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YP11A1、STAR、3β-HSD的表达。结果表明:5 U/mL的FSH浓度可显著促进细胞生长,使类固醇相关基因(CYP11A1、STAR、3β-HSD)的表达升高(P<0.05),但对其蛋白无显著影响,对P4分泌无刺激作用。单独添加瘦素时,25 ng/mL瘦素降低了CYP11A1、STAR、3β-HSD基因的表达(P<0.05),但相应蛋白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对P_4的分泌无影响;50 ng/mL瘦素降低了STAR、CYP11A1基因的表达,但相应蛋白表达和P4分泌未受影响。瘦素和FSH联合使用时,P4分泌显著降低,STAR表达降低(P<0.05),但对其他类固醇合成基因和蛋白(CYP11A1、3β-HSD)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FSH对绵羊卵泡颗粒细胞增殖和类固醇合成基因表达有促进作用;瘦素对FSH诱导下P_4的分泌有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提示瘦素参与卵泡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9.
研究孕酮(P4)对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β-防御素2(SBD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P4调节SBD2表达的潜在机制。建立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用不同浓度(10^-6、10^-7、10^-8、10^-9、10^-10mol/L)P4分别处理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0、2、6、12、24、48h,筛选P4诱导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SBD2mRNA表达的最佳条件。然后使用10-6mol/L孕激素核受体拮抗剂RU486,50μmol/L蛋白激酶C(PKC)信号通路阻断剂H7预处理细胞1h,再使用P4诱导SBD2mRNA表达的最佳条件处理细胞,同时设只添加阻断剂(RU486和H7)处理组、只添加孕酮(P4)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通过RT-qPCR技术检测SBD2mRNA的表达变化。10-9mol/LP4诱导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6h和24h时SBD2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P4组相比,添加RU486和H7后显著抑制了P4诱导的SBD2mRNA的表达水平(P<0.01)。P4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显著增加SBD2mRNA表达,并且诱导可能通过孕酮核受体(PR)介导的基因组途径以及PKC信号通路来提高绵羊输卵管上皮的先天免疫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精索上神经(superior spermatic nerve,SSN)对睾丸功能的影响,25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左右睾丸切除精索上神经,手术30 d后两组大鼠同时处死取样分析。结果显示,睾丸去精索上神经不影响睾丸指数的大小但使附睾尾精子数极显著降低(P<0.01),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睾丸去精索上神经不影响曲细精管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的增殖,但影响曲细精管的形态和生殖细胞的规则排列。RT-PCR结果显示,睾丸去精索上神经明显上调β1AR mRNA的表达,下调β2AR mRNA的表达;另外切除精索上神经不影响睾丸3β-羟胆固醇脱氢酶(3β-HSD)mRNA表达,但显著抑制类固醇快速调节蛋白(StAR)、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mRNA表达(P<0.05)。结果表明,支配睾丸的精索上神经通过调节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和β2AR的表达及StAR和P450scc影响睾丸睾酮的合成和精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梅花鹿鲜茸水提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肠道炎症的保护作用,选取60只雄性成年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鹿茸水提物高、中、低剂量预保护处理组。阳性对照组灌胃10 mg/kg维生素C,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均灌胃10 mL/kg生理盐水,鹿茸水提物高、中、低剂量预保护处理组分别灌胃200,100,50 mg/kg鹿茸水提物,连续灌胃14 d。第15天,空白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3.5 mL/kg生理盐水,其他各组小鼠腹腔注射3.5 mL/kg LPS水溶液,3 h后采集血液、解剖。采用ELISA试剂盒和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小鼠体内免疫因子和炎性因子的分泌量、炎性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表明:鹿茸水提物预保护处理组的小鼠体质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阴性对照组IL-1β和IFN-γ分泌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阴性对照组小鼠肝脏中NO的含量极显著升高,CAT和SOD活力极显著降低(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鹿茸水提物预保护处理组NO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SOD活力极显著升高(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阴性对照组LPS可引起小鼠空肠组织中IL-1β、NLRP3、NLRP1a的mRNA相对表达量的异常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鹿茸水提物预处理保护组可抑制3种炎性因子的mRNA相对表达量的异常升高,鹿茸水提物预保护处理组mRNA相对表达量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说明鹿茸水提物可通过降低机体内炎性因子mRNA的相对表达量,减轻炎症级联反应,同时提高机体免疫水平,增强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LPS引起的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12.
实验旨在探讨猪miR-181a与整合素β1(ITGB1)基因mRNA的靶向关系。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81a与ITGB1-3'UTR的结合位点,人工合成猪ITGB1-3'UTR及突变型片段连接到双荧光素酶载体(psiCHECK-2)上,构建野生型(psiCHECK-2-W-ITGB1-3'-UTR)和突变型(psiCHECK-2-M-ITGB1-3'-UTR)双荧光酶报告载体。培养PK15细胞分别转染miR-181amimics、negativecontrol和psiCHECK-2-WITGB1-3'-UTR、psiCHECK-2-M-ITGB1-3'-UTR,用双荧光酶检测试剂盒检测荧光素酶活性,qRT-PCR检测ITGB1基因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TGB1蛋白表达水平。将含psiCHECK-2-W-ITGB1-3'-UTR、psiCHECK-2-M-ITGB1-3'-UTR分别与miR-181amimic共转染PK-15细胞。结果表明:psiCHECK-2-W-ITGB1-3'-UTR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其阴性对照组(P0.01);转染miR-181a mimics能极显著下调ITGB1基因mRNA的表达量(P0.01),显著下调ITGB1蛋白表达量(P0.05),而转染miR-181a Inhibitor组和Inhibitor-NC组相比,ITGB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猪野生型及突变型ITGB1-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证实miR-181a与猪ITGB1-3'-UTR存在靶向关系。  相似文献   

13.
旨在预测并验证调节绵羊皮下脂肪细胞中SCD1基因表达的关键miRNAs。本研究利用4个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Scan、mirDB、StarBase和miRanda预测与该基因具有靶标关系的关键miRNAs;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SCD1基因与miRNAs的靶标关系;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ting技术,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检测miRNAs对SCD1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miR-200c和miR-429是调控SCD1基因表达的关键miRNAs;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证明,2个miRNAs与SCD1基因都具有靶标关系;荧光定量PCR显示,miR-200c和miR-429显著抑制SCD1 mRNA的表达(P0.05),且miR-200c作用更大;Western-blotting显示,miR-200c和miR-429极显著抑制SCD1蛋白质的表达(P0.01);显微镜观察发现,miR-200c和miR-429抑制绵羊皮下脂肪细胞脂滴生成。由此证明,miR-200c和miR-429均靶向抑制SCD1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绵羊脂肪生成。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探讨β-伴大豆球蛋白通过上调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诱导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焦亡的作用机制。利用慢病毒转染IPEC-J2沉默目的基因NLRP-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目的基因沉默效果。慢病毒转染成功沉默目的基因NLRP-3后,将样本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未转染),B组为阴性对照组(转染慢病毒空载体),C组为干扰组(转染携带NLRP-3干扰片段的慢病毒载体),D组为β-伴大豆球蛋白调节组(转染携带NLRP-3干扰片段的慢病毒载体+10 mg/mL的β-伴大豆球蛋白)。利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细胞阳性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IL-1β和消皮素D(GSDMD)的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B组的NLRP-3 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C组细胞NLRP-3 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1)。2)与A组相比,C组细胞Caspase-1含量显著降低(P0.05),IL-1β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NLRP-3、ASC、Caspase-1、IL-1β、GSDMD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3)与B组相比,C组细胞Caspase-1和IL-1β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NLRP-3、ASC、Caspase-1、IL-1β、GSDMD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4)与C组相比,D组细胞活性极显著降低(P 0.01),IL-1β和Caspase-1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TUNEL染色显示细胞呈阳性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可见D组细胞肿胀、细胞膜破裂、胞浆内容物流出,线粒体变性肿胀,NLRP-3、ASC、Caspase-1、IL-1β和GSDMD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β-伴大豆球蛋白上调NLRP-3表达,并通过NLRP-3/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介导IPEC-J2细胞焦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研究miR-27a-3p对黑色素细胞中Scf(stem cell factor)表达的影响,从而明确miR-27a-3p对黑色素生成的影响。方法:将miR-27a-3p mimic(模拟物)、(抑制物)及各自对应的阴性参照物(mimic NC(negative control),inhibitor N C)分别转染绵羊皮肤黑色素细胞,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测定转染48h后绵羊黑色素细胞中的Scf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mic的黑色素细胞中,Scf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都极显著地减少(p0.01),而转染miR-27a-3p inhibitor的黑色素细胞中,Scf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极显著增多(p0.01)。结论:miR-27a-3p抑制绵羊皮肤黑色素细胞中Sc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动物正常的发情周期中,黄体周期性的循环退化过程严格受P4调控。本实验在秋季经公羊试情后,于0、3、6、9、12 d选取不同发情阶段的蒙古绵羊,收集74个带黄体的卵巢,每个发情周期3个,分别获取黄体和卵巢非黄体组织。通过Western Blot和RT-q PCR技术,研究了绵羊卵巢周期性变化中黄体形成类固醇因子STAR、3β-HSD和CYP11A与能量代谢通路ERK1/2调控的关系。结果表明:黄体组织较非黄体组织m RNA的表达变化显著(P0.05),在第9天在黄体上的表达量达到最高,CYP11A成逐渐升高的趋势;3β-HSD蛋白及基因的表达一致;在绵羊发情周期中,p-ERK1/2在卵巢非黄体组织从第0天到第9天显著上升,黄体组织明显弱于非黄体组织。类固醇合成酶参与了绵羊卵巢周期性变化并与孕酮的分泌协调一致,与此同时ERK1/2通路参与黄体周期性变化的调控,进一步证实了能量代谢平衡与黄体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E对绵羊原代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的影响。选择2月龄杜×寒杂交公羔,屠宰后取睾丸组织。分离绵羊睾丸间质细胞,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皿,培养基内添加不同浓度维生素E(0、40、80、160μg/m L)。培养结束后,测定培养基上清睾酮含量,将细胞裂解测定睾酮合成相关酶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17α-羟化酶(CYP17)以及睾酮合成相关基因3β-HSD、17β-HSD、P450scc、CYP17、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 AR)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μg/m L维生素E有提高绵羊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量的趋势(P=0.061),添加40μg/m L维生素E能显著提高P450scc和3β-HSD酶含量(P0.05),P450scc m RNA与3β-HSD m RNA相对表达量也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miR-23a是否靶向调控Smad3基因,试验利用NotⅠ和XhoⅠ酶构建包含Smad3-3′-UTR的野生型(psiCHECKTM-2-W-Smad3-3′-UTR)和突变型双荧光酶报告载体(psiCHECKTM-2-M-Smad3-3′-UTR),并在PK-15细胞中转染miR-23amimics、miR-23ainhibitor及其阴性对照,采用双荧光酶检测试剂盒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Smad3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将含Smad3-3′-UTR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双荧光酶报告载体与miR-23amimic共转染PK-15细胞,野生型报告质粒表达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低于其阴性对照组(P0.05);转染miR-23amimics能显著下调Smad3基因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P0.05);而转染miR-23ainhibitor组与miR-23ainhibitor阴性对照组相比,Smad3基因蛋白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上述结果可知,猪miR-23a可靶向作用于Smad3基因。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染色质重塑因子BPTF、BRG1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的表达与定位。采集黑色和白色各3只绵羊的背部皮肤组织,用qRT-PCR检测不同毛色皮肤中BPTF和BRG1mRNA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技术定位分析,Western blotting半定量研究BPTF和BRG1蛋白相对表达量。qRT-PCR结果表明,BPTF基因在黑色绵羊皮肤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绵羊(P0.05),BRG1基因在黑色绵羊皮肤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白色绵羊(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黑色绵羊的皮肤中BPTF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绵羊(P0.05),BRG1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白色绵羊(P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BPTF蛋白和BRG1蛋白在绵羊皮肤中毛囊的毛根鞘及毛球部均有表达。综上表明,BPTF和BRG1基因可能参与绵羊毛色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讨敲低Bmal1基因对体外培养牦牛颗粒细胞雌二醇(E2)和孕酮(P4)分泌的影响。应用siRNA技术下调颗粒细胞中Bmal1基因的表达,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中E2与P4含量,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激素分泌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经si-Bmal1转染颗粒细胞后,E2分泌量显著下降,P4分泌量极显著下降;在mRNA检测水平上,激素合成相关基因Cyp19a1、Star的表达量下降;在蛋白检测水平上,Cyp19a1、Star的结果与mRNA表达基本一致。综上表明,敲低Bmal1基因能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体外培养牦牛颗粒细胞E2和P4的分泌水平,Bmal1基因参与牦牛颗粒细胞激素分泌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