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读者邵先生来电:我是一名退休工人,想利用空闲时间搞养殖,曾看到过一些茶花鸡的信息,想问一下关于茶花鸡的特点。答:茶花鸡,也叫原鸡,产于西双版纳周边地区的深山老林。由野生红色原鸡经长期驯化选育而成,因啼声似"两杂茶花"而叫茶花鸡。公鸡体羽上体多红色,下体黑褐色。母鸡体羽上体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比较白羽肉鸡、茶花鸡、茶花鸡2号肌肉氨基酸含量差异,选择达上市日龄的白羽肉鸡、茶花鸡和茶花鸡2号各30只(公、母各半),屠宰后取胸肌和腿肌,制成冻干粉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茶花鸡、茶花鸡2号胸肌和腿肌必需氨基酸(EAA)、苦味氨基酸(BAA)、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高于白羽肉鸡(P<0.05);茶花鸡胸肌鲜味氨基酸(UAA)含量显著高于茶花鸡2号(P<0.05),BAA含量显著低于茶花鸡2号(P<0.05);茶花鸡公鸡腿肌EAA、UAA、甜味氨基酸(SAA)、BAA、TAA含量显著高于茶花鸡2号(P<0.05),茶花鸡2号母鸡腿肌EAA、BAA含量显著高于茶花鸡(P<0.05)。性别对茶花鸡胸肌、腿肌和茶花鸡2号腿肌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3种鸡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基本符合人体理想蛋白质的要求,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值(SRC)均在70左右,具有较高的氨基酸营养价值。研究表明,茶花鸡、茶花鸡2号肌肉氨基酸含量优于白羽肉鸡,茶花鸡和茶花鸡2号之间差异较小,茶花鸡略优于茶花鸡2号。  相似文献   

3.
试验利用在云南省玉溪市2个鸡场示范养殖的3 000只林下散养"茶花鸡2号"优质肉鸡,通过测定常规饲养试验3个阶段:小鸡阶段(1~42日龄)、中鸡阶段(43~84日龄)、大鸡阶段(85~126日龄)及超长时间(38~167日龄)饲养试验的增重、饲喂量及死亡率等,分析其生长规律,同时结合市场价格及各项成本综合分析"茶花鸡2号"最大经济效益的上市日龄。试验结果显示:"茶花鸡2号"在小鸡阶段料肉比最低,在中鸡阶段的养殖效益最高;各阶段公鸡体重显著高于母鸡,126日龄阉鸡体重极显著高于公、母鸡;126日龄后料肉比不断升高且利润为负增长,即在市场价格合理稳定的情况下,"茶花鸡2号"的最佳出栏日龄为126日龄。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克隆茶花鸡2号α干扰素基因(IFN-α)CDS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后续研究IFN-α基因对茶花鸡2号免疫功能的影响提供参考。以茶花鸡2号为实验对象设计IFN-α引物,提取总RNA,反转录PCR扩增并克隆其编码区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茶花鸡2号IFN-α基因CDS序列全长582 bp,IFN-α蛋白等电点5.05,平均疏水指数-0.514,为酸性亲水蛋白,且存在信号肽和1个跨膜区,主要定位于细胞核。IFN-α蛋白被4个N糖基化位点、5个O糖基化位点和20个磷酸化位点修饰,主要由α-螺旋与无规卷曲构成。茶花鸡2号与固始鸡、海兰鸡、惠阳胡须鸡、罗曼鸡和乌骨鸡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9%、97.9%、97.9%、97.9%和95.9%。IFN-α蛋白与IRF7、IFNAR1、IFNAR2和IFNK等蛋白存在互作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IFN-α基因在茶花鸡2号病毒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茶花鸡是在西双版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由当地红色原鸡经长期驯化选育而成的热带珍稀小型原始鸡种。因雄鸡啼声似"茶花两朵",故名茶花鸡。雄鸡外貌美丽,羽色鲜艳,性情活泼,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鸡的适应性强、早熟、好斗。雌鸡体型玲珑多姿,其肉质鲜嫩、香滑细实,皮薄骨细、脂肪少,营养价值高,具有浓郁的野生风味,是当地农户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茶花鸡品种保护由于受到资金、技术等因数的制约,导致茶花鸡保护长期在简陋条件下实施。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的加大,茶花鸡种质资源保护得到了较快发展,按照农业部对地方品种保护要求,茶花鸡种质资源保护不仅完成了40个核心家系的封闭式保种,还在当地偏远农村完成了4个开放式保种村建设,2015年西双版纳茶花鸡保种场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保种场。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藏鸡作为父本和母本对杂交种蛋胚胎低氧发育的影响。在模拟常压低氧的条件下对纯种藏鸡(TT)、纯种茶花鸡(CC)、藏鸡♂×茶花鸡♀(TC)、茶花鸡♂×藏鸡♀(CT)种蛋进行孵化。而后对种蛋的低氧孵化性能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13%氧浓度(约海拔3 980m)条件下,藏鸡与茶花鸡正反交种蛋孵化率(36.41%、39.57%)显著高于茶花鸡(16.97%),藏鸡作为母本的种蛋失水率显著低于茶花鸡为母本组,且蛋重较大。本研究说明了种蛋的蛋重、孵化期失水率主要由母本决定;茶花鸡与藏鸡的杂交种蛋低氧孵化率显著提高,表现较强杂种优势,但正反交组间种蛋低氧孵化率差异不显著;藏鸡作为母本的种蛋低氧孵化胚胎发育前期优于藏鸡作为父本组,后期则藏鸡作为父本的种蛋胚胎发育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8.
茶花鸡     
<正> 由于红原鸡(Gallus gallus)的叫声与滇南人民“茶花两朵”语音相似,“茶花鸡”即由此得名。野生茶花鸡:有滇南亚种(Gallus gallusspadiceus);海南亚种(Gallus gallus jaba-uillei)。公鸡均呈红色,当地群众还有红公  相似文献   

9.
茶花鸡肌肉营养成分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茶花鸡肌肉品质特性,试验随机选取20周龄的茶花鸡60只(公母各半),对其胸肌、腿肌中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20周龄的茶花鸡公鸡胸肌、腿肌中粗蛋白、粗灰分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鸡与母鸡胸肌、腿肌中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其中母鸡腿肌中粗脂肪含量最高;母鸡胸肌、腿肌中水分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公鸡(P0.05或P0.01)。说明茶花鸡是一种粗蛋白含量很高的鸡种,有良好的经济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蛋白水平饲粮对1~42日龄"茶花鸡2号"体尺性状和器官组织生长状况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1日龄健康、质量相近的"茶花鸡2号"18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分别饲喂5种不同粗蛋白水平饲粮:17.0%、18.5%、20.0%、21.5%和23.0%。结果表明:不同粗蛋白水平饲粮对"茶花鸡2号"公鸡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对器官指数无显著影响,组5"茶花鸡2号"公鸡体重、胫长、胫围、主翼羽数、龙骨长、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不同粗蛋白水平饲粮对"茶花鸡2号"母鸡体尺性状和器官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对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其中组1"茶花鸡2号"母鸡脾脏指数明显高于其他组别,组5"茶花鸡2号"母鸡体重、胸深、胸宽、胫围、龙骨长,胆指数明显高于其他组别。综上所述:不同粗蛋白水平饲粮对1~42日龄"茶花鸡2号"的体尺性状、羽毛生长和组织器官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组5"茶花鸡2号"生长发育状况总体优于其他组别。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茶花鸡PRLR基因多态性与茶花鸡产蛋性状的相关性,挖掘影响茶花鸡产蛋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研究以300只300日龄的茶花鸡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序检测PRLR基因是否存在SNPs位点,并与茶花鸡产蛋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PRLR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在茶花鸡PRLR基因中发现两个SNPs位点(C-40T和A+47G),在C-40T的位点中,优势等位基因为T,属于低度多态;关联分析显示该位点与300日龄产蛋数显著相关(P0.05)。在A+47G位点中,优势等位基因为G,属于中度多态;关联分析显示该位点与开产日龄显著相关(P0.05)。两个位点均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PRLR在茶花鸡高产组卵巢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低产组(P0.05),在高产组卵巢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垂体(P0.05)。综上所述,茶花鸡PRLR基因位点C-40T和A+47G可能分别是茶花鸡43周龄产蛋数和开产日龄的分子标记,为茶花鸡产蛋性能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茶花鸡,属鸟纲,雉科。因其啼声似“两朵茶花”,故名茶花鸡,是我国特有的珍禽品种资源。此鸡是由红色原鸡驯养过渡而成,并采用“等量留种法”,历时13年之久继代繁育成纯种茶花鸡基本种群,现开始推广饲养。 茶花鸡成年公鸡体重为1.1-1.5公 斤,5月龄开啼;母鸡体重为1-1.1公斤, 6月龄开产,年产蛋 130~150枚,蛋重38.2克,蛋壳呈深褐色。 茶花鸡肉质结实,清香,骨细嫩,品味纯正。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肽类、按基酸和A、C.E、K、核黄素、硫胺素等多种维生素。具有补肝益肾、强筋壮骨、清虚热的功…  相似文献   

13.
藏鸡、茶花鸡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改进的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空气干燥法,分析了藏鸡、茶花鸡染色体核型.研究结果表明:藏鸡和茶花鸡的染色体形态十分相近,染色体2n众数均为78,但No.4、No.6染色体的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别,即藏鸡分别为sm和m型,而茶花鸡分别为st和sm型.同时收集丝羽乌骨鸡、鹿苑鸡、狼山鸡、萧山鸡、北京油鸡的核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鸟类核型进化可能是由不对称向对称发展的,着丝粒以及着丝粒周边区域的染色体重排可能是地方鸡种分化和形成的重要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4.
品种与日粮营养水平对鸡肉肌苷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对肉鸡、肉杂鸡、盐津乌鸡、武定鸡、茶花鸡肌肉肌苷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第60日龄,地方鸡肌苷酸含量均比肉鸡和肉杂鸡高,且盐津乌鸡、武定鸡、茶花鸡的肌苷酸含量依次上升,日粮营养水平对肌肉中肌苷酸含量影响不大,但采食低营养水平日粮其肌肉肌苷酸含量稍高于中、高营养水平日粮。  相似文献   

15.
茶花鸡,属鸟纲,矮科。闻名于我国西南边疆地区,产于西双版纳周边地区的深山老林。由野生红色原鸡经长期驯化选育而成,因啼声似“两朵茶花”,故名茶花鸡,其羽毛鲜艳美丽,公鸡体重1.25~1.5公斤,3月龄开啼。全身羽毛鲜红色,长长的尾羽犹如凤凰一  相似文献   

16.
茶花鷄     
西双版纳傣族饲养一种娇小玲珑、成熟早、适应性强、肉嫩味美的鸡,由于该品种公鸡鸣叫似“茶花两朵”,羽毛鲜艳如茶花,而又产于普洱茶之故乡,故取名为“茶花鸡”。形成历史与分布西双版纳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澜沧江水系河流纵横交错,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当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西双版纳地方品系茶花鸡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的感染情况及p27的排毒规律,试验应用ELISA法对395份茶花鸡血清样本进行ALV-A/B亚群和ALV-J亚群抗体检测;并对1,14,35,42,70,105日龄按翅号对应采集的泄殖腔棉拭子及238日龄按翅号对应采集的蛋清跟踪检测ALV p27抗原。结果表明:茶花鸡ALV-A/B亚群和ALV-J亚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 57%和35. 44%;跟踪调查发现,茶花鸡分别在1日龄和238日龄达到排毒高峰。说明1日龄和238日龄是茶花鸡AL净化的最佳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云南养禽业特点、发展趋势以及茶花鸡特性的分析,和对实际工作的分析总结,认为地方良种茶花鸡资源保护及产业化对探索地方优良品种保护的新模式,把茶花鸡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探索出地方优良品种产业化的新路子,发展有云南特色畜牧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有巨大的产业化开发价值.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茶花鸡饲养     
茶花鸡,产于西双版纳周边地区的深山老林。由野生红色原鸡经长期驯化选育而成,是国内不可多得的原始鸡种。因其啼声似“两朵茶花”,故名茶花鸡。其体形娇小玲珑,体重1-1.5公斤,羽毛紧贴,肌肉结实,骨胳细致,体躯匀称,近似船形,且性情活泼,机灵胆小,鸣叫声悦耳动听。该鸡头部清秀,冠大多是红色单冠,噱黑色,  相似文献   

20.
以丝羽乌骨鸡为研究素材,萧山鸡、白耳鸡、北京油鸡、茶花鸡、隐性白羽肉鸡为对照组,研究肌苷酸合成代谢过程中主要的催化酶鸡腺苷单磷酸脱氨酶1(AMPD1)基因在6个鸡品种中AMFD1基因序列多样性,结果表明:在525bp的片段中共存在10个多态位点,其中120位的A→G、355位的A→G的碱基变化仅在肌苷酸含量较高的鸡品种如丝羽乌骨鸡、北京油鸡、茶花鸡出现,推测这2个位点与肌苷酸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