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山羊痘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贵州省2002年以来发生的疑似山羊痘病例样品进行了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取山羊痘病羊的皮肤痘疹和水疱作待检病料,接种BHK-21传代细胞盲传3代后,出现了明显的、规律的细胞病变(CPE),病毒细胞培养物在F4代以后,能与山羊痘标准阳性血清在琼脂扩散试验中出现白色沉淀线,而与正常细胞的培养物及PBS不出现沉淀线;参照GenBank上山羊痘病毒P32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现场分离毒株进行PCR扩增,可扩增出963bp特异性的DNA条带。用待检病料感染的BHK-21细胞培养物接种9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痘斑病变的出现率从13.3%~20%上升至33.3%~40%;用山羊痘病变皮肤、鸡胚绒毛尿囊膜和感染细胞进行超薄切片,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典型的山羊痘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2.
为了选择适合山羊痘病毒AV41株增殖的原代细胞,提高山羊痘病毒疫苗生产效率,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制备绵羊睾丸细胞、绵羊肾细胞、犊牛睾丸细胞3种原代细胞,接种山羊痘病毒细胞弱毒AV41株进行传代培养,比较该病毒株在3种细胞上所引起的细胞病变时间、病变形态及其传代稳定性等增殖特性,并进行特异性、安全性、效力测定,试验结果显示,AV41株在3种原代细胞上均可增殖,其特异性、安全性均符合兽药典要求。疫苗株在以上3种细胞上的TCID50浓度分别达到10-6.125、10-5.5、10-5.875/mL,细胞病变形态、病变时间、最高传代次数等增殖特性存在一定差异。试验证明,原代绵羊肾细胞或原代犊牛睾丸细胞可以作为山羊痘病毒疫苗生产的候选细胞。  相似文献   

3.
羊痘病毒是一种在细胞质中进行复制的DNA病毒,可侵染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羔羊睾丸细胞和肾细胞等多种细胞并致细胞病变,形成胞浆包涵体。目前,已知的羊痘病毒宿主细胞不少,因此,对羊痘病毒所致宿主细胞病变做一综述,对认识羊痘病毒对体内外宿主细胞的不同作用及影响有一定帮助。同时,结合近年来对羊痘病毒宿主细胞的进一步认识,讨论了研究相关体外试验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山羊痘病毒诱导BHK-21细胞出现凋亡现象的存在,分别采用HE染色、凋亡试剂盒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和DNA Ladder检测,对山羊痘病毒感染的BHK[21细胞培养物进行细胞凋亡检测.不同方法检测结果均显示,山羊痘病毒感染BHK-21细胞组相同时间细胞凋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山羊痘病毒可诱导BHK-21细胞发生...  相似文献   

5.
羊痘病毒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羊痘病毒是在细胞浆中复制的DNA病毒,能引起羊和牛的皮肤病变.病毒编码一系列免疫调节基因和引起宿主细胞凋亡的基因来逃避宿主先天和后天的免疫反应.病毒感染机体后,主要引起宿主的细胞免疫.羊痘病毒能增强机体对其他免疫原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SA2株在鸡肾细胞中增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SA2株系澳大利亚分离到的一株自然弱毒,该毒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SA2可以在鸡肾细胞中良好增殖,潜伏期为12-18/小时,接种后30/小时达到增殖高峰,病毒价达106.2EID50/0.2ml,最大滴度持续至48/小时以后。SA2在鸡肾细胞上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病变特征为相邻感染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内含5-10个核。鸡肾细胞接种不同滴度的病毒,产生的细胞病变程度亦差异很大。接种量为106.5-7.5EID50SA2,48小时有90%以上鸡肾细胞可产生细胞病变;接种剂量若低于105.5EID50,接种120/小时也只引起部分鸡肾细胞出现细胞病变,不能波及整个细胞单层。通过对SA2株在鸡肾细胞中蚀斑形成影响因素的研究,建立了一种应用鸡肾细胞培养物对ILTV-SA2株蚀斑研究方法。结果发现,ILTV-SA2在鸡肾细胞中37℃吸附2小时达到最大吸附量,而且病毒浓度与病毒形成蚀斑数量呈直线关系,表明1个ILTV粒子可以产生1个蚀斑。  相似文献   

7.
切环 《中国畜牧兽医》2013,40(7):179-181
从内蒙古牛场疑似山羊痘病毒感染的病羊中分离到1株病毒,命名为NM株。取病羊的皮肤痘疹和水疱作病料样品,分别接种BHK-21传代细胞和10日龄SPF鸡胚。结果表明,BHK-21细胞出现了明显的、规律的细胞病变,鸡胚接种部位出现了明显的痘斑;NM株细胞毒和胚毒均能够被山羊痘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利用1对山羊痘病毒特异性检测引物对NM株病毒进行PCR扩增,获得445 bp片段,与预期大小一致。将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至pMD18-T载体,经酶切鉴定正确后,对阳性克隆株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NM株的基因片段与已发表的山羊痘病毒毒株的相应基因片段具有高度同源性,同源性在99.2%~100%之间。  相似文献   

8.
为对江苏部分地区羊场羊痘病毒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防控,及时了解病毒遗传进化趋势,降低规模化养羊业的风险,本研究从江苏部分地区养羊场采集疑似羊痘病羊的皮肤丘疹、水疱或脓疱组织病料样品,分别接种9日龄SPF鸡胚绒毛尿囊膜、胎羊睾丸细胞(LT)和牛肾细胞(MDBK),观察鸡胚病变和细胞病变情况。同时通过PCR方法扩增羊痘病毒p32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进行p32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接种鸡胚绒毛尿囊膜形成典型的痘斑,胚体出血;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两株分离株属于山羊痘病毒(GTPV);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也显示符合GTPV的特征。本研究所分离到的2株GTPV,为当地制定山羊痘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将猪细小病毒CG-05株同步接种于ST细胞,测定不同时间收获的病毒液的TCID50和HA,研究了CG-05株病毒在ST细胞上的增殖规律。病毒接种后镜检观察接毒细胞,在接种病毒后24 h,即可在细胞较少的区域看到非常轻微的病变。测定病毒TCID50,检测到接毒后培养17h病毒已经明显增殖;当培养到40h左右,其TCID50即接近高峰,达到10-7.2/0.1mL以上,并进入平台期;继续培养,TCID50最高可达到10-8.5/0.1mL,且直到122 h也不见明显降低。病毒HA价也出现同样的平台期,但比TCID50的平台期出现得晚,到50 h才进入平台期。结果表明,用ST细胞培养CG-05株病毒,接种病毒培养56~96 h后,如病变达到80%以上,且细胞脱落已形成20%以上空斑,此时收获病毒可获得高效价的病毒液。该研究可为制备高效价的PPV病毒抗原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0.
3种细胞培养流感病毒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流感病毒分别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CEF)、Vero和MDCK细胞,并改变细胞维持液中FBS浓度,然后检测胰酶的用量、细胞培养流感病毒的最佳时间、细胞接种病毒最佳吸附时间和接种剂量、收获细胞液后的血凝素(HA)滴度.结果表明,胎牛血清对病毒的繁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加入约4 μg/mL的胰酶可提高病毒产量.最佳收获时间为60 h~72 h,吸附时间为90 min,接种剂量为0.1 mL/L;CEF、MDCK细胞上病毒HA滴度高于Vero细胞.  相似文献   

11.
山羊痘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对2003年广西部分地区山羊群发生的疑似山羊痘进行了病毒分离鉴定及生物特性的研究。取疑似山羊痘病羊的皮肤丘疹、水泡或脓泡组织的病毒悬液,接种初生羔羊睾丸细胞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病毒能与山羊痘标准阳性血清反应,在感染的细胞浆内发出特异性的黄绿色荧光。病毒悬液接种乳鼠、小鼠、豚鼠、兔子都未发病,而接种3月龄山羊则出现典型的山羊痘症状和病理变化,接种9~10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未见出现痘斑,连传3代,均无异常变化。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可以看到在细胞浆内有大小不一圆形或椭圆形的包涵体,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150nm~300nm大小,卵圆形、砖形,有囊膜的病毒颗粒。利用一对山羊痘病毒P32基因引物进行了PCR扩增,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5株山羊痘病毒P32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结果与疫苗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9.8%和99.4%。与国外其它毒株的同源性为99.6%和98、8%~99.4%。研究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病毒为山羊痘病毒,在生物学特性上与资料记载存在一定的差异,P32基因与疫苗毒和国外毒株之间同源性非常高。将该毒株命名为山羊痘病毒LiuJiang/2003株。  相似文献   

12.
为对青海细毛羊临床疑似羊痘病毒感染病例进行确诊,并对病原进行分离与鉴定,将发病羊的皮肤痘疹和水疱等组织病料分别进行PCR检测和接种绵羊睾丸细胞,PCR检测结果为阳性,接种病料的绵羊睾丸细胞表现出了明显的、规律性的细胞病变,且分离毒株能被羊痘病毒阳性血清所中和,其P32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 Bank上登录的绵羊痘病毒P32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1%~100%。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旨在对重庆地区一疑似山羊痘病病例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并构建动物模型,分析其致病性。利用临床诊断与实验室诊断技术,对山羊痘进行鉴定,并利用BHK21细胞对山羊痘病毒进行分离纯化,将纯化到的毒株人工感染3月龄羔羊,构建动物模型,分析羔羊发病情况。分子鉴定结果表明:PCR扩增出了山羊痘病毒P32基因特异性条带,经测序共815 bp,该序列在NCBI中经BLAST比对与山羊痘病毒(NCBI登录号:AY880717.1)的同源性最高(99%),且在系统进化发育树中也与其聚为一簇;细胞培养结果表明,在接种72 h后,细胞出现变圆、聚集和脱落的现象;攻毒结果显示,实验组羊只体温升高(42℃),第7天在唇部和尾根部出现红色丘疹和水泡,第15天唇部出现褐色结痂。该研究为山羊痘的防治和致病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山羊痘地方株疫苗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山羊痘病毒基因组DNA的提取及酶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羊痘病毒贵州分离株(LD株和QL株)和参考株(Y株和B株),采用Vero细胞增殖和差速离心浓缩后,以SDS-蛋白酶K法提取病毒基因组DNA,以3种核酸内切酶EcoRⅠ、HindⅢ和PstⅠ进行酶切图谱分析。接种山羊痘病毒48h~60h后,Vero细胞呈现典型的细胞病变;病毒基因组提取样本的纯度在1.8~1.9之间,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均出现一条纯净的DNA条带;经3种内切酶酶切后,贵州分离株的酶切图谱与参考疫苗毒株Y株基本一致,比参考弱毒株B株少3条~4条酶切片段。这为山羊痘病毒毒力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从北京市周边郊区某猪场发病仔猪的脑组织中分离到伪狂犬病病毒,试验采用细胞培养、空斑纯化、PCR鉴定、动物感染试验、电镜观察的方法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家兔接种病毒后可引起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继而死亡;PK-15细胞接种病毒出现典型细胞病变,毒价为1×108TCID50/m L;电镜观察可见圆形、有囊膜、直径为150~180 nm大小的病毒颗粒;PCR反应可扩增出特异性长为1 783 bp的DNA片段。说明该分离株为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利用ELiSA检测、PT-PCR方法从某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猪场分离到一株PRRSV,在marc-145细胞盲传第3代可见典型细胞病变,将细胞培养物接种断奶仔猪可引起典型的呼吸困难,发烧等症状,从而确诊该猪场PRRSV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采集黄河三角洲地区某猪场发生高热症死亡的仔猪病料,处理后接种Marc-145细胞,传代2代以后出现明显细胞病变,其病毒TCID50为10-4.625/mL,采用PCR检测细胞培养物中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均为阴性.采用第2代细胞培养物人工感染仔猪,仔猪出现高热、咳嗽、发绀、耳朵发紫、死亡等临床表现,剖检发...  相似文献   

18.
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疑似羊痘病毒(CaPV)感染的病例通过临床症状进行初诊后,采集病羊皮肤丘疹、脓疱等病料,接种于牛肾细胞(MBDK),盲传5代,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同时将病料接种于9日龄鸡胚的绒毛尿囊膜,观察鸡胚病变情况;利用PCR方法扩增病毒的P32基因;扩增产物经测序后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细胞出现规律而明显的细胞病变;鸡胚绒毛尿囊膜观察到特征性痘斑;扩增的P32基因片段长度为972 bp;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本研究分离的CaPV与其他绵羊痘病毒(SPPV)聚集在一个分支,证明该病毒为SPPV。  相似文献   

19.
猪伪狂犬病病毒在不同细胞上的增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摸索最适合猪伪狂犬病病毒增殖的传代细胞,分别将猪伪狂犬病病毒按同一接种剂量接种PK-15、ST、Vero、CEF细胞,接毒后定时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并进行TCID50测定,选择一种最合适的传代细胞用于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增殖。  相似文献   

20.
感染细胞与痘疹样本中山羊痘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Trizol法和SDS-蛋白酶K法提取山羊痘病毒DNA后,根据山羊痘病毒P32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了能检测感染细胞培养物与组织病料的PCR方法,结果显示以SDS-蛋白酶K法提取的病毒DNA在含量与纯度上均明显高于Trizol法;该PCR方法对山羊痘标准毒株细胞感染物能扩增出特异性的DNA条带,最小检出量为40.625ng;且能检出山羊痘疫苗毒Y株、贵州现场分离毒LD株和QL株的细胞感染物以及山羊痘疹样本中病毒DNA,而对鸡痘疫苗毒株感染细胞、正常细胞及正常山羊皮肤均为阴性反应。这些结果表明,建立的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可靠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可用于山羊痘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