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采用病毒分离试验、鸡胚平均死亡时间毒力试验、RT-PCR和F-糖蛋白基因序列测定及基因分析,对1996-2000年从国内不同地区多种禽类中分离到的新城疫病毒(NDV)分离毒株进行了研究,绘制了基因树。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其中有32株为强毒株,有3株为中等毒力株。DNA序列分析和基因树结果表明,这35株NDV分为4个类群,其中27株为基因Ⅶ型(主要流行毒株),3株为基因Ⅵ型,4株为基因Ⅱ,1株为基因Ⅲ型。结果指示,我国新城疫感染来源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禽新城疫快速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禄  韦平 《中国家禽》2002,24(4):9-11
依据新城疫病毒(NDV)融合蛋白(F)基因裂解位点的核苷酸序列与其毒力的相关规律,分别设计合成了四条寡核苷酸引物,建立了一个可迅速检测不同禽源新城疫毒株并可鉴定强、弱毒株的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对强毒株可扩增出362bp的通用片段和254bp的强毒株特异性片段;弱毒株则可扩增出362bp的通用片段和123bp的弱毒株特异性片段。本方法只需一个RT-PCR反应,整个过程在8小时内完成,既可检测感染鸡胚尿囊液,也可从病料直接检测,应用该方法对源于各种禽类的36份ND可疑病粒样品进行检测试验,结果阳性检出率为73.5%,与常规方法检测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根据新城疫病毒(NDV)核苷酸序列,设计针对中、强毒力NDVF基因编码融合蛋白裂解位点的核苷酸序列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荧光定量PCR(RRT—PCR)检测中、强毒力NDVRNA的方法。该方法能从舍有NDVI系疫苗毒、NDV标准强毒株F48E9(基因Ⅸ型)、分离鸡源强毒株(基因Ⅶ型)和鸽源强毒株(基因VI型)样本中检出NDVRNA,不与NDV弱毒株(LaSota、Clone30、B1、V4)、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及健康鸡组织RNA发生交叉反应,对NDV核酸的最小检出量为60个拷贝,具有检测速度快、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等特点。从9个临床样本中均检测出阳性信号(9/9),PCR产物经测序证明均舍有NDV强毒株F基因裂解位点;用其中8份病料接种SPF鸡胚分离病毒,分离率为5/8。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鹅新城疫(ND)的发病机理,用3株鹅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分别人工感染25日龄雏鸡,以单克隆抗体介导的免疫组化(IHC)法检测攻毒鸡体内NDV抗原的分布及定位,研究了鹅新城疫病毒(NDV)对鸡的组织嗜性。结果显示。在试验鸡多种组织器官中均能检测到NDV抗原,病毒抗原主要定位于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巨噬细胞、肝细胞及各种上皮细胞的胞浆内。结果表明,鹅NDV强毒株对鸡是一种泛嗜性病毒。  相似文献   

5.
新城疫病毒(青岛株)F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参考新城疫病毒(NDV)长春株的F基因序列设计了1以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对NDV青岛株(野毒)的F基因进行了扩增,扩增产物克隆后测序,扩出的F基因核苷酸长度为792bp,编码261个氨基酸,包括完整的F2片段和部分F1片段,裂解位点区(112-117aa)氨基酸序列为Arg-Arg-Gln-Arg-Arg-Phe,与国外发表的强毒株序列相符,正明青岛株为强毒株,根据该基因推导的所基酸序列,与国内外发表的NDVF蛋白氨基酸序列相比,同源性为88.1%-94.3%。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不同宿主及不同基因型新城疫病毒(NDV)对SPF鸡致病性,选择分离自鸡、番鸭、鹅、健康野鸟的基因Ⅶd亚型NDV6株,鸡源基因III型和鸽源基因Ⅵb型毒株各1株.以及基因Ⅸ型强毒F48E9,共9株NDV毒株进行致病性试验。在对各毒株的EID50及主要致病指数MDT、ICPI测定基础之上,以相同剂量感染15日龄SPF鸡,观察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在攻毒后不同时间采集主要组织样品,以SYBR Green I Real-time PCR检测病毒最早出现时间及病毒载量。结果表明,6株基因Ⅶd亚型NDV毒株导致SPF鸡100%发病,死亡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7.
二温式多重PCR同时检测鸡的6种呼吸道病病原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设计了6对分别针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禽流感病毒(AVI)、鸡毒素霉形体(MG)、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新城疫病毒(NDV)和滑液霉形体(MS)的特异性引物,根据反转录滞酶链反应(RT-PCR)和多重PCR原则,优化建立了一次PCR反应同时检测6种禽呼吸道病原的二温式多重PCR。该方法可同时扩增出6条区段大小与设计相符符的特异性片段,即IBV 1720bp,AIV 1050bp,ILTV647bp,NDV310bp,MS207bp,对人工感染鸡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证明,该方法可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根据新城疫病毒(NDV)基因结构的特点及强、弱毒株融合基因裂解位点的序列差异设计了4条引物,建立了一种可以快速鉴别NDV强毒株和弱毒疫苗株的多重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强毒株可以扩增出442bp的特异性片段和671bp的通用片段,弱毒疫苗株可以扩增出252bp的特异性片段和671bp的通用片段。该方法只需进行一次RT-PCR,整个过程可在数小时内完成。经敏感性测定,该方法最低能检测到100pg的NDV RNA。  相似文献   

9.
一株鸡副粘病毒F基因重要片段的扩增、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RT-PCR技术对新城疫病毒(NDV)Y98株的F基因重要功能区片段扩增、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并与多株已报道的NDV参考株相应片段进行序列比较,经遗传基因进行化树分析后,首次报道了VII型DNV分离株在中国大陆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虽然世界各国均采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但新城疫(ND)仍是引起禽类经济损失的主要疾病之一。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不同年代分离到的新城疫病毒(NDV)致病性存在很大差异,从引起易感鸡100%死亡的高致病性毒株到无症状肠型毒株不等,所以根据其致病性可以将NDV分为速发型、中发型、缓发型。无论其NDV毒株致病性高或低,其抗原性均较为稳定,不同毒株之间的抗原性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11.
基因Ⅶ型鹅副粘病毒NA-1株全基因组的克隆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将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NA-1株鹅副粘病毒(GPMV)经SPF鸡胚增殖,收集鸡胚尿囊液进行病毒纯化,提取病毒基因组RNA。参考GenBank已收录的GPMV ZJ1株基因组序列,设计了8对特异性引物,RT—PCR法分别特异性的扩增出病毒各基因片段,并将各目的基因片段回收纯化.克隆PGEM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小提质粒选取阳性克隆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拼接得到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DQ659677)。NA-1株核苷酸比新城疫病毒(NDV)核苷酸多6个碱基,位于1644~1645nt之间,符合NDV核苷酸“六碱基原则”。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PMVNA-1株与各地代表株核苷酸同源性81.2%~91.3%。同时根据各毒株F基因开放阅读框前389个核苷酸序列绘制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GPMNNA-1株与SFO2和QY97病毒株同属于基因Ⅶ型,不同于基因Ⅸ型NDV的国家标准株F48E9和基因Ⅱ型的LaSota传统弱毒株。  相似文献   

12.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793/BS1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扩增891bp特异性核酸片段,建立了检测IBV793/B的RT—PCR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IBV793/B能扩增出891bp的核酸片段,而IBVM41H120H52毒株以及新城疫病毒(NDV)、禽流感病毒(AI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均无特异性条带出现。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量为10pg的模板。上述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RT—PCR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利用建立的RT—PCR方法对从山东省分离的8株疑似鸡IBV793/B进行检测,结果7株为阳性。该方法的建立为IBV793/B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将内蒙古地区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获得的两株鸡新城疫病毒分离株纯化培养后,提取病毒RNA,用一步法RT—PCR扩增F基因,测出F基因的全部核苷酸序列为1662bp,编码554个氨基酸。与国内外发表的部分NDV病毒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两株分离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7.5%,与标准毒株F48E9的同源性分别为86.8%和85.8%。与长春、广东、广西、山东、河北、浙江、韩国等地的NDV的同源性在96.3%-98.8%之间。并且这2株分离株F蛋白的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为112R—R-Q—K—R—F117,具有典型的强毒株裂解位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当前流行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基因型、致病性及其与传统新城疫病毒疫苗株(La Sota等)的核苷酸差异,试验从某发病鸡场病死鸡体内分离到1株疑似NDV毒株,经红细胞凝集试验(HA)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初步确定为鸡源NDV。参照GenBank公布的NDV F基因部分片段(登录号:JF950510.1)设计1对引物,通过RT-PCR技术扩增分离株的F基因并克隆、测序,测序结果与NCBI中NDV F基因序列进行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其基因型;通过测定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1日龄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致病指数(IVPI)判断病毒致病性;参照GenBank公布的NDV全基因组序列(登录号:JF950510.1)设计9对引物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分析其基因组结构。结果表明,RT-PCR扩增得到F基因长约500 bp,基于F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分离株为基因Ⅶ型NDV;MDT、ICPI和IVPI分别为52.8 h、1.675和2.46,表明分离株属于强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分离株全基因组全长15 192 bp,与传统La Sota株基因组相比,序列多出6个碱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82.8%。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株基因Ⅶ型NDV强毒株,且与传统疫苗毒株La Sota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对新城疫病毒(NDV)复制的影响,从鸡胚成纤维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RKIP基因,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采用Fu-GENEHD法将阳性质粒转染Vero细胞,经G418筛选,有限稀释法获取单克隆细胞株,Western-blotting检测RKIP的表达。利用Real-time PCR测定病毒感染细胞后培养上清的病毒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鸡RKIP真核表达质粒;转染Vero细胞后经克隆化培养获得稳定表达鸡RKIP的细胞株Vero-RKIP;感染初期,NDV在Vero-RKIP上表现出了更强的复制能力。  相似文献   

16.
鸭源新城疫(Duck Newcastle disease)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为了对鸭源新城疫病毒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本文选取鸭源NDV103测定其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脑内致病指数(ICPI),静脉致病指数(IVPI),鸡胚最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MDT),分别对30只7日龄SPF鸡和30日龄SPF鸡进行攻毒实验,结果显示EID50为10-8.42/0.2 ml,MDT为58.5 h,ICPI为1.92,IVPI为1.77,该毒株对SPF鸡均有100%致死率,实验表明该毒株为强毒,且鸭源NDV对SPF鸡有致死性。  相似文献   

17.
2011-2012年,从来海安县兽医站门诊就诊的20个疑似新城疫发病鸡群中分离到8株有血凝性的病毒,其中5株病毒能够凝集鸡的红细胞,并且血凝性可以被NDV阳性血清所抑制,MDT在49-60.8小时之间,经鉴定为NDV强毒株。新城疫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疫病之一[1],由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引起,NDV是有囊膜的单股、负链、不分节段RNA病毒,融合(F)蛋白是位于病毒囊膜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介导病毒囊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F基因前375个核苷酸序列变异度较大[2],可以反映NDV毒株的遗传进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新城疫(ND)常侵袭家鸡和珍珠鸡,也能感染许多家禽和野鸟。水禽和海鸟通常抵抗力甚强,但可作为带毒者。新城疫病毒(NDV)又称禽副黏病毒Ⅰ型(APMV-1),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的成员。NDV各毒株对不同宿主的致病力变化很大,鸡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N99株对新城疫病毒(NDV)增殖的干扰作用,该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IBV标准株M41和地方株HN99与鸡新城疫病毒(NDV)分别按不同接种顺序同胚增殖,利用病毒血凝试验(HA)测定NDV的效价,观察IBV对NDV的干扰作用,从而为检测IBV地方株HN99提供方法,也为同胚增殖两种病毒提供一系列的数据参考。试验结果表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株HN99对NDV的干扰作用与其浓度和接种顺序有关。  相似文献   

20.
我国部分地区新城疫病毒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北京、昌黎、广州、长春、四平、青岛等地区采集疑似新城疫病鸡的病料,通过鸡胚接种分离出6株病毒,经血凝、血凝抑制试验和形态学观察,鉴定为新城疫病毒(NDV),分别命名为北京株、昌黎株、广州株、长春株、四平株、青岛株。测定了这6株NDV的致死鸡胚的平均时间(MDT)和脑内致病指数(ICPI),MDT分别为58.2,64.5,55.2,96。0.61.2和57.9h,ICPI分别为1.66,1.45,1.60,0.69,1.45和1.65。由这两项指标判定北京株、广州株、青岛株为强毒株,昌黎株和四平株为中强毒株,长春株为弱毒株。此外,还测定了6株NDV的血凝谱,各毒株均能凝集鸡和人(O型血)的红细胞,对猪、山羊、绵羊、牛和马的红细胞凝集作用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