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3种致猪腹泻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建立了用于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与猪轮状病毒(PRV)的三重RT-PCR方法,以调查猪群中腹泻病毒感染情况.通过该方法对采自广东省规模化猪场的95份临床疑似病毒性腹泻病料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猪流行性性腹泻病毒阳性率为33.7%,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阳性率为4.2%,猪轮状病毒阳性率为20%;猪流行性性腹泻病毒和猪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率为8.4%,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混合感染率为2.1%.  相似文献   

2.
贵阳市某猪场发生了一起不明原因的猪腹泻,经采集132份猪腹泻样本(粪便、胃和肠内容物),分别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Po R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RTPCR实时荧光进行病毒核酸分析鉴定,结果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阳性率22.7%(30/132)、猪轮状病毒阳性率2.3%(3/132)、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阳性率9.8%(13/132)。确诊此次疫病系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单独或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贵州省都匀市某规模化猪场发病情况,利用RT-PCR和PCR法对送检的病料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伪狂犬病病毒进行快速检测。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诊断该猪场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一窝初生发生先天震颤仔猪,分别进行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猪2型圆环等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检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2型圆环病毒核酸阳性,未检出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猪瘟、猪伪狂犬等病毒核酸。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一步法荧光RT-PCR鉴别检测方法。本研究参照Gen Bank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以及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和Taq 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一步法荧光RT-PCR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灵敏度分别可达0.32 TCID_(50)/100μL和1.58 TCID_(50)/100μL,该法对猪轮状病毒(RV)、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本试验建立的Taq Man一步法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可对猪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进行快速诊断,适合现场检测,为猪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和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养猪》2019,(6)
为了调查稻城县规模化藏香猪猪场仔猪腹泻的原因,采集了3个暴发仔猪腹泻的猪场共50份样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4种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50份样本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δ冠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A群轮状病毒4种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60%、0、0、0,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3个猪场的阳性率为64%、50%、60%。试验结果表明,PEDV是引起3个猪场腹泻的主要原因,为稻城县仔猪腹泻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6,(9):116-118
为了查清山西省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情况,对山西11个地市的30个规模化猪场的仔猪腹泻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对采集的253份病料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检测。结果:共有5 158窝、52 533头仔猪发生腹泻,死亡40 059头,死亡率为76.25%;病料检测PEDV阳性率为73.26%,TGEV阳性率为7.36%。表明山西省猪群发生的腹泻,主要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2016年山东省几种主要猪病毒性疫病的流行情况,采用荧光定量RT-PCR或PCR方法,对山东省部分猪场送检的730份病料进行了病原学检测。结果检出248份阳性病料,样品个体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的病原依次为猪圆环病毒2型(13.02%)、猪蓝耳病病毒(10.41%)、古典猪瘟病毒(8.08%)、猪流行性腹泻病毒(7.26%)、猪伪狂犬病毒(3.84%)、猪轮状病毒(1.65%)、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0.14%);样品混合感染阳性率为8.08%,以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最为常见(3.02%)。本次病原学检测为山东省猪场病毒性疾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贵州省规模化猪场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从5个地区9个规模化猪场采集的腹泻仔猪的粪便和病死猪的肠内容物及肠系膜淋巴结共66份,采用PCR或RT-PCR方法,分别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PEDV、TGEV、RV和PCV-2检出率分别为72.72%、1.52%、12.12%和3.03%;PEDV/PCV-2、PEDV/RV、PEDV/TGEV混合感染率分别为3.03%、15.2%和1.52%,总混合感染率为19.70%,其中5个猪场为PEDV单独感染。结果表明,贵州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发生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为PEDV,其次是TGEV、RV和PCR-2,且存在混合感染,为贵州省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为了摸清河北省猪群腹泻病的情况,对全省877个规模猪场进行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了174份病料样品,用PCR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2010—2012年河北省规模猪场猪腹泻病场发病率分别为27.81%、55.42%和65.23%,哺乳仔猪总体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分别为16.29%和84.46%,疫情由南向北逐步蔓延,疫情逐年加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病原学总体检出率分别为86.21%、8.62%、15.52%、20.69%和5.17%。腹泻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环境应激是该病的诱发因素。说明河北省猪群腹泻病原以流行性腹泻病毒为主,哺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仔猪传染性腹泻病的病原主要为轮状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及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寒冷的冬季和早春季节,寒冷、潮湿、卫生不良等都能导致本病的发生。发病猪表现为拒食、呕吐、拉稀、体温有时偏高。但未断奶的仔猪由于抵抗力弱,往往会因脱水而死亡,损失比较严重。传染性腹泻,已成为严重威胁中国养猪业发展的一大危险因素,给中国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仔猪传染性腹泻的病原有以下这些: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P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嵴病毒。其中还在不少猪场检测出了圆环病毒Ⅱ型(PCV2)、猪瘟病毒(CSFV)、蓝耳病毒(PRRSV)。  相似文献   

12.
对玉林、贵港、南宁、来宾、桂林四市11个县(区)28个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情况进行调查。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PCV2抗体;结果有16个猪场检出PCV2抗体;17个猪场中有4个猪场检出猪圆环病毒2型。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为26%,病毒平均阳性率为23.5%。对个别发生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猪场进行防制试验。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出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诊断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腹泻的方法,试验参照国内外已发表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基因序列及其相关的RT-PCR检测方法,根据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蛋白基因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基因各设计1套特异性通用引物,扩增目的带分别为426 bp和584 bp.结果表明:建立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二联RT-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等优点,可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及疫苗使用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2.019年新疆部分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水平,本试验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法对采自5家规模化猪场不同日龄猪的338份血清样品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平均阳性率为70.71%(239/338),刚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70%),平均S/P值为1.69,各猪场间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水平差异显著。各日龄段猪群抗体平均阳性率在26%~92%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保育猪平均阳性率最低(26.56%),且低于国家规定标准(70%),只有经产母猪、后备猪和育肥猪的猪群抗体阳性率在70%以上。表明在新疆地区5个规模化化猪场中,有3个猪场的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阳性率未能达到国家标准(70%),需要制定更加合理的免疫程序;哺乳仔猪、保育猪和种公猪平均阳性率低于国家标准,需加强免疫防控。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新疆部分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防疫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1特点猪病毒性腹泻疾病主要是指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猪轮状病毒病等。猪病毒性腹泻疾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主要有暴发性流行和地方性流行2种。一般首次感染多呈暴发性流行,某些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污染比较严重的猪场,常呈地方  相似文献   

16.
根据Gen Bank登录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N基因,针对其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可特异性扩增长度为590 bp目的条带,成功建立了检测TGEV的RT-PCR方法。以等量同一浓度的同一TGEV阳性病毒液进行重复性试验,其3次扩增特异性条带大小均为590 bp。以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猪瘟病毒(CSFV)、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RV)进行特异性试验,其结果显示仅TGEV扩增得到预期特异性目的条带。以TGEV阳性病毒液提取的c DNA用紫外分析仪确定核酸质量浓度为1 g/L后,用dd H2O按10倍稀释,稀释度为10-1~10-5,其均能扩增出590 bp特异性条带。在猪传染性胃肠炎高发季节的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对四川成都、德阳、绵阳、遂宁、南充各地猪场送检的疑似猪传染性胃肠炎感染病猪的临床样品15份,进行检测,其猪传染性胃肠炎阳性率为100%。并且对四川成都、德阳、绵阳、遂宁、南充各地猪场保育舍随机采集的1~10周龄仔猪临床样品500份,进行检测,其1~2周龄仔猪传染性胃肠炎阳性率为17%,病死率为100%,3~4周龄仔猪传染性胃肠炎阳性率为14%,病死率为78.6%,5~6周龄仔猪传染性胃肠炎阳性率为9%,病死率为44.4%,7~8周龄仔猪传染性胃肠炎阳性率为4%,病死率为25%,9~10周龄仔猪传染性胃肠炎阳性率为1%,病死率为0%。从地区来看,在这500份样品中,成都、德阳、绵阳、遂宁、南充地区此病的阳性率分别为15%,6%,10%,6%,8%。以上结果显示所建立的TGEV RT-PCR检测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该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7.
为查明贵州省毕节市某猪场仔猪持续腹泻、消瘦死亡的原因,对送检的2头典型发病仔猪进行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观察,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检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RT-PCR核酸检测。结果:仔猪临床症状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水样腹泻,呕吐,消瘦直至死亡;剖检可见腹股沟淋巴结出血,肠道充气肿胀;细菌分离鉴定为葡萄球菌,该分离菌对盐酸多西环素、硫酸安普霉素、泰乐菌素高度敏感,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头孢拉定、替米考星、硫酸粘杆菌素耐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结论:该猪场的发病仔猪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与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建议使用高敏药物对葡萄球菌感染进行治疗,同时加强猪流行性腹泻疫苗的免疫。  相似文献   

18.
正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具有急性、接触性、高度传染性;以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为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其中,以哺乳仔猪受害最为严重。猪流行性腹泻(PED)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猪轮状病毒病是目前危害我国猪群最严重的三种病毒性腹泻病,临床症状都是以腹泻为主,很难区分。本研究以河南某暴发仔猪腹泻的猪场为例,分析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春季以来,广东、广西、河南、河北等地猪场发生了子猪病毒性腹泻,许多猪场子猪死亡率达到了100%,这次腹泻主要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流行性腹  相似文献   

20.
正1腹泻原因1.1病原因素导致仔猪腹泻的病原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C型产气荚膜梭菌等。此外,猪圆环病毒2型、附红细胞体等有时也可导致病猪出现腹泻症状。1.1.1病毒性腹泻1.1.1.1传染性胃肠炎本病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猪以厌食、呕吐、严重腹泻、脱水为特征。本病10日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