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包埋剂,在其中加入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对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进行包埋,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双层合生元微胶囊,并对其制备工艺、控制性释放和储藏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的质量浓度为2g/100mL时,微胶囊的外观、粒径和包埋率均较好;在对得到的双层微胶囊进行人工胃肠道抗逆实验,发现双层包埋的微胶囊在人工胃液中比较稳定,S.thermophilus 基本不被释放,而当双层微胶囊在人工肠液液中到150min后微胶囊已经完全崩解,乳酸菌释放完毕.通过对游离状态和双层包埋微胶囊菌体存活率进行计算,游离状态的S.thermophilus菌悬液经过冷藏,菌体存活率下降十分明显,未添加GOS的菌悬液在第13天菌体存活率仅有0.32%,而添加GOS的菌悬液活菌存活率相对较高,可以达到14.64%;但双层微胶囊在添加和未添加GOS时,菌体存活率在整个储藏期内下降幅度均较小,在第17天时,菌体存活率依然能够达到93.64%和87.98%.  相似文献   

2.
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保证足够的乳酸菌在动物肠道中发挥益生作用,试验以海藻酸钠、脱脂奶粉、乳糖为壁材,采用挤压包埋和冷冻干燥结合的方法对植物乳杆菌进行微胶囊化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找到最佳的微胶囊化条件及载体的添加量。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为3%,脱脂奶粉浓度为4%,乳糖浓度为6%,CaCl2浓度为2%时,制备的微胶囊中活菌数最高,达到7.67×1010 CFU/g,且产品具有耐酸性。  相似文献   

3.
为使重组乳酸乳球菌在发酵生产后便于存储、运输,本试验利用可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pAMJ399-LFBA/MG1363制备微胶囊,优化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条件,并对胶囊化后重组菌的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通过对不同壁材及壁材浓度进行控制单一变量试验,测定其包埋量,以筛选出最佳壁材及浓度。通过模拟胃肠液环境试验,比较微胶囊释放率,并对不同壁材进行保存期试验,比较最低活菌数,利用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使用最佳工艺条件制备微胶囊后进行验证。优化后的结果为:选取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作为壁材,在海藻酸钠浓度为2.49%,壳聚糖浓度为0.96%,CaCl2浓度为6.67%,凝固时间为57 min的条件下微胶囊效果最佳,预测包埋量为7.85×108 CFU/g。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稳定存在,在模拟肠液中可完全破裂,能释放出微胶囊内95%以上的乳酸乳球菌。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在4 ℃保存3周后,微胶囊中活菌数为1.41×107 CFU/g。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验证结果为微胶囊的包埋量为8.08×108 CFU/g;常温保存2周后,活菌数仍可达到3.89×106 CFU/g;ELISA方法检测微胶囊内重组乳酸乳球菌可见表达的牛乳铁蛋白肽,抑菌试验可见微胶囊内重组乳酸乳球菌表达的牛乳铁蛋白肽对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可制备成为低成本、保存期长、耐胃液的微胶囊,为重组乳酸菌在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酪酸菌的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微胶囊化包埋酪酸菌,提高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效果.[方法]采用正交试验,选择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明胶、淀粉混合物作为壁材,制备微胶囊颗粒.研究不同包埋剂颗粒内酪酸菌的生物相容性、容量、稳定性以及增殖效果,在模拟胃肠液的环境中进行耐酸性和肠溶性试验以及耐高温、胆盐试验.[结果]壁材对酪酸菌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增殖效果好.酪酸菌在包埋剂3内的活菌数由1.3×108CFU/mL增殖至1.3×1010CFU/mL,包埋率为83.4%;包埋剂4内的活菌数由3.3×108CFU/mL增殖至4.9×109CFU/mL,包埋率达99.5%.优选得出包埋剂4,其微胶囊颗粒的稳定性及耐热性好,微胶囊化酪酸菌经人工胃液处理2 h后,透光率仍为99.5%,后经人工肠液处理2 h,透光率降为29.7%,说明微胶囊具有较好的肠溶性.耐酸性及耐胆盐性试验结果显示,微胶囊内酪酸菌的活菌对数值分别降低了1.1%和1.5%,试验前后活菌教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耐胃酸性及耐胆盐性较未包埋的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酪酸菌经过包埋后显著提高了菌体的存活率,并具有良好的增殖效果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鸡源乳杆菌微胶囊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益生菌对不良环境的抗性,使其以活性状态到达肠胃并发挥相应的功效,采用微胶囊包被与冷冻干燥相结合的技术,以实验室分离的鸡源乳杆菌为对象,设计L9(34)正交试验,筛选制备乳杆菌微胶囊的最佳配方,并检测乳杆菌微胶囊的特性。试验结果证明,海藻酸钠浓度为3%,氯化钙浓度为2%,脱脂奶粉浓度为4%,乳糖浓度为6%时,制备的微胶囊中活菌包埋产率最高,达到92.40%,且产品具有较好的耐酸性与肠溶性,在室温下具有较好的贮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黄芪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的制备及释放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喷雾式锐孔凝固浴方法制备黄芪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对制备的微胶囊进行体外缓释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微胶囊平均粒径120~160目,包封率达46.3%;制备的微胶囊在5%柠檬酸钠溶液中5 h内完全释放,在模拟磷酸缓冲液中释放效果良好。制备微胶囊的最佳条件确定为2%海藻酸钠质量浓度,芯壁材比例1:4,氯化钙质量浓度3%,喷雾气压0.1 MPa,物流速度0.08 mL/s,气液高度10 cm,包埋时间0.5 h,凝固浴时间15 min。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海藻酸钠、海藻酸钠/β-环糊精、海藻酸钠/阿拉伯胶为壁材;脱脂奶粉、脱脂奶粉/麦芽糖、脱脂奶粉/乳糖为保护剂,采用乳化法和锐孔-凝固浴法制备植物乳杆菌P8微胶囊。结果表明:制备植物乳杆菌P8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β-环糊精浓度为2%、脱脂奶粉/麦芽糖浓度为4%、CaCl2浓度为3%,活菌率达到2.27×1011CFU/g。  相似文献   

8.
李琦  姚拓  阿不满  杨晓玫  张建贵  冯影 《草地学报》2019,27(5):1392-1399
为研制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微胶囊剂,探究其对苜蓿、燕麦的促生效果,本研究以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为包埋剂,CaCl2为交联剂,对单一菌株和复合菌株进行包埋,以微胶囊操作性和成球性为评价指标,并进行包埋率、活菌数及增殖倍数测定,确定最佳配比。以液体剂型为参比,测定微胶囊菌剂的耐盐和耐碱性,并对微胶囊菌剂进行盆栽试验,测定PGPR微胶囊剂对苜蓿和燕麦株高、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根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SA 3%-CaCl2 4%制作的微胶囊菌剂机械强度较好,包埋率达到91.70%,增殖后的微胶囊活菌数达到1.08×1010 cfu·g-1,增殖9.19倍。不同盐碱浓度下微胶囊菌剂菌液浓度均高于液体菌剂,显著提高了菌株对盐碱胁迫的耐受能力。PGPR微胶囊剂对苜蓿和燕麦的促生效果显著,施用微胶囊菌剂使苜蓿株高增加31.79%,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增加35.25%,40.02%和30.43%;使燕麦株高增加11.60%,总根长、根平均直径和根体积增加41.56%,25.01%和105.83%。确定PGPR微胶囊剂最佳配方为SA 3%-CaCl2 4%,施用PGPR微胶囊剂可明显提高苜蓿和燕麦的株高,以及不同根直径下的总根长,并改善根系形态,对苜蓿和燕麦根系生长的促生效果好于液体菌剂和固体菌剂。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和复凝聚法复合法,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壁材,将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和饲料包埋起来制备成益生菌微胶囊饲料,并对其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本试验将包埋率作为评价益生菌微胶囊饲料的主要指标,同时测定其粒径大小、悬浮率和溶解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这些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1.25%,菌胶比例1∶10,氯化钙浓度1.5%,固化时间15 min,壳聚糖浓度1.5%。在这个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益生菌微胶囊饲料粒径大小均匀,在1.60~2.00 mm;包埋率达到96.68%;而且在水中浸泡12 h后,悬浮率为77.96%,溶解率为13.04%;在模拟人工胃液中处理120 min后,仍然有5.2 lg(CFU/mL)的活菌数;在模拟人工肠液中处理120 min后,所包埋的活菌可全部释放出来,具备较好的漂浮性、水稳定性、耐酸性以及肠溶性。  相似文献   

10.
《饲料工业》2019,(22):34-40
为进一步提高微胶囊对乳酸菌的保护性能,以海藻酸钠和瓜尔豆胶为复合壁材,利用乳化法对嗜酸乳杆菌进行微胶囊包被,并通过测定微胶囊物理特性(包被率、粒径大小、外观结构)及胃肠道性能(耐酸性、耐胆盐以及肠道释放)等方面,评估微胶囊对目标菌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复合壁材包被率为(47.49±1.91)%,活菌数(荷载量)为(1.78±0.44)×10~9CFU/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SEM图像展示了复合壁材微胶囊更为有序致密的表面结构;胃肠存活率方面,复合壁材微胶囊显示出更佳的保护效果(P<0.01),胃肠液作用后目标菌活菌数均接近107CFU/g;释放性能方面,复合壁材微胶囊在进入肠液后2 h达到最大释放性能,保证了嗜酸乳杆菌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据此,复合壁材微胶囊对嗜酸乳杆菌有较好的包载效果并对其可以起到充分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挤压法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双层微胶囊用以包埋乳酸菌,研究其在不同p H的人工模拟胃肠液中的控释情况,在人工模拟胃液和胆汁酸盐溶液中的耐受能力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储藏性能。结果表明:该双层胶囊能够达到在肠道定点释放的效果,而且在胃酸及胆汁酸盐的环境下对乳杆菌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别选用海藻酸钠(SA)和聚乙烯醇(PVA)2种包埋剂,对乳酸菌进行包埋固定。结果表明,经过包埋固定的乳酸菌在冻干后的存活率大于未包埋菌;在同样培养条件下,未包埋的乳酸菌及用SA、PVA包埋的乳酸菌在24h时的光密度(OD)值分别为1.35、1.67和1.49。在耐热性试验中,以PVA包埋菌的耐热性最好,在100℃下处理1h后仍能存活,海藻酸钠包埋的乳酸菌次之.只添加了蔗糖保护剂的无包埋菌最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玉米浆和液化玉米做氮源和碳源培养乳酸菌,降低乳酸菌培养和乳酸生产成本。试验以玉米浆的用量(3%、4%、5%、6%、7%)和碳氮比(3.5、4、4.5、5、5.5)为试验因素进行双因素试验设计,共25组试验,每组3个重复。以实验室培养的乳酸菌作为出发菌种,按照5%接种量接种到改良培养基,37℃厌氧培养28 h后,对25组试验的乳酸含量、乳酸菌数目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玉米浆浓度对乳酸菌培养过程中的乳酸含量、乳酸菌数目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玉米浆用量在4%~6%时对罗伊乳杆菌的活菌数和乳酸产量有较好的影响;碳氮比对乳酸含量和乳酸菌数目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且碳氮比为4时,罗伊乳杆菌菌数最高。结论:液化玉米和玉米浆合理调配碳氮比,可达到廉价培养罗伊乳酸杆菌并低成本生产乳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乳酸菌类微生物制剂徵胶囊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菌对人畜的重要生理功能是颉颃病原微生物,调节消化道的微生态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形成,降低胆固醇的水平等。乳酸菌发挥益生作用的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活性:第一,乳酸菌是活菌且能稳定持久;第二,浓度够高;第三,耐胃酸且能在肠内定殖。乳酸菌制品在从生产到运输、销售、再被口服经上消化道到达肠道的过程中,需经受一系列不良的影响,最后导致到达肠道的活菌数大量减少,限制了乳酸菌生理作用的发挥,而微胶囊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复合碘溶液(第1组)、复合酚溶液(第2组)、复方戊二醛溶液(第3组)和二氯异氰脲酸钠粉(第4组)4种养猪场常用消毒剂,按说明书常规消毒用量浓度对发酵床进行消毒,研究消毒剂对垫料中的益生菌、温度、部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第1、4组消毒剂实施消毒后,对垫料中添加的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的活菌数无不良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6.
苦豆籽粕-两歧双歧杆菌-唾液乳杆菌合生元微胶囊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抑制仔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效果优异的猪源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为益生菌,苦豆籽粕为益生素,通过海藻酸钠-壳聚糖包被技术,将益生菌和益生素做成一个微胶囊整体,活菌数达到1.1×109 cfu/g,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处理后的活菌数为2.5×108 cfu/g。浸入5g/L壳聚糖溶液中常温保存,120d后活菌数为1.6×107 cfu/g。该结果为防治仔猪早期断奶腹泻、仔猪黄白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富硒乳酸粪肠球菌微胶囊包埋工艺及产品抗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富硒乳酸粪肠球菌采用0.03%к-卡拉胶、0.25%刺槐豆胶和2.5%明胶喷雾干燥的方法,进行三层微胶囊生物包埋,获得产品率为82.68%,包埋后菌体存活率为72.15%,菌体硒含量为0.571 mg/g.产品抗性试验表明:在人工胃酸 (pH2.1) 环境下,经2h包埋的乳酸肠粪球菌的存活率达96%以上,不受胃酸的影响;耐贮存性试验证明,包埋的富硒乳酸肠粪球菌在常温下贮存1年,由初始的5.7×108cfu/ml活菌数降为5.4×107cfu/ml,菌体存活率保持在19.5%以上,包埋菌体的耐贮存性能好;在一定加热条件下,50℃、30min菌体存活率为89.71%,100℃、5min为86.91%,120℃、2min为89.18%,证明经3层微胶囊包埋的富硒乳酸粪肠球菌,其微胶囊产品的耐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赤霉酸对饲料添加菌(乳酸菌:A4和A7;纤维素分解菌:Nf和Y6)富集培养的影响为主要目的而进行。同质量浓度不同添加量的赤霉酸溶液对2株饲料添加菌生长的影响通过生长量和总活菌数的变化来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赤霉酸溶液的添加量为1.0 mL时,总活菌数可达11.60亿CFU/mL,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对饲料添加菌的富集培养以及为高品质青贮饲料生产提供优势菌株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从实验室现有的3株乳酸菌中筛选出对维氏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抑菌效果较好的乳酸菌,并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试验采用打孔方法从3株菌中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并对该菌株在不同胆盐浓度、不同pH值、高温环境下的生长情况以及对胰蛋白酶的耐受能力和生长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株乳酸菌中,仅植物乳杆菌C20015对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余两株菌对其无抑制作用;C20015在抗逆性试验中,随胆盐浓度的增加,其活菌数下降,但活菌数均达到1.0×10~5cfu/m L以上;在pH值为2时,C20015的活菌数明显下降,当pH值大于3时,活菌数均达到1.0×10~6cfu/m L以上;在耐高温试验中,50℃时C20015活菌数下降不明显,但60℃以上几乎无菌生长;胰蛋白酶对活菌数无影响;植物乳杆菌C20015在0~10 h内快速增长,从10小时开始进入生长稳定期,直到20小时细菌数达到最大值3.6×10~9cfu/mL。说明植物乳杆菌C20015对水产类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低pH值、高浓度胆盐、胃蛋白酶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有望应用于水产养殖饲料。  相似文献   

20.
乳酸菌微胶囊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乳酸菌对环境及大多数抗生素均较敏感,多年来人们对如何延长微生态制剂中乳酸菌的存活时间,进行了大量研究。袁杰利等利用明胶和阿拉伯胶对双歧杆菌进行了微胶囊包被,使双歧杆菌在干燥过程中的死亡率下降了20%-30%,本研究利用明胶和阿拉伯胶及固定剂制成了乳酸菌微胶囊制剂。现报告如下:l材料与方法1.1菌种:嗜酸乳杆菌、青春双歧杆菌。1.2微囊材料:明胶、阿拉伯胶。1.3微胶囊的制备1.3.l菌体的收集:经厌氧固体平板发酵、增殖嗜酸乳杆菌及青春双歧杆菌,洗下菌苔。混合后,得到菌体悬液。1.3.2原胶液的制备:将固体明胶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