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种植或买到的白菜常出现很多黑色的小斑点,这种黑色的小斑点多发生在白菜外部的老叶,且用水洗不掉。该病在日本被称为"芝麻病",我们称为大白菜"小黑点病"。这种情况除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给种植者造成经济损失外,在贮藏过程中还会继续加重,甚至在收获时未见发生而在贮运过程中发生,造成损失。那么,这种小黑点是如  相似文献   

2.
<正>大白菜软腐病又叫烂根病,是大白菜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最初发病于接触地面的叶柄和根尖部,叶柄发病部位呈水渍状,外叶失去水分而萎蔫,最后整个植株枯死。生长后期发病时,首先出现水渍状小斑点,叶片半透明,呈油纸状,最后整株软化、腐烂,散发出特殊的恶臭。黄条跳甲、甘蔗黑蟋蟀等虫害严重时,病菌从伤口处大量侵入,导致病害加重。有时,在运输途中发生软化腐烂现象。一、发病原因1.栽培地块病菌残留  相似文献   

3.
烟草主要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酚类物质是影响烟草生长发育及其采后制品品质的重要物质之一。文章着重从烟草酚类物质对烟叶品质形成的影响、烟草酚类物质的代谢、调节和积累以及影响烟叶酚类物质代谢和转化的因子等方面。综述烟草酚类物质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以及当前福建省开展烤烟酚类物质的生化变化及其调控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辣椒疮痂病在辣椒产区发生危害逐渐加重,常造成大量落叶、落花、落果,对产量影响很大。 病害症状 幼苗、叶、茎和果实均能发病,但以叶发病为普遍。幼苗发病时,子叶上出现银白色小斑点,水渍状,后多为暗黑色凹陷病斑。叶片发病,病斑初为水渍状,黄绿色,扩大后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稍隆起,中央色淡,稍凹陷,表面粗糙如疮痂状。病斑还可连成大片不规则斑块,严  相似文献   

5.
白斑病仅危害十字花科蔬菜,主要侵染大白菜、甘蓝、油菜、芜菁、萝卜、芹菜和雪里蕻等。本病主要为害叶片,其中以大白菜、普通白菜及萝卜等受害较重。白斑病常与霜霉病并发,危害性加重。一般8月中下旬开始发病,9 ̄10月进入危害盛期。主要发生在冷凉地区,不仅造成产量损失,还影响蔬菜的质量和贮藏。1.发生症状。①发病初期。叶面散生灰褐色圆形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近圆形或卵圆形病斑,直径为6 ̄10毫米。中央逐渐由褐色变为灰白色,边缘有白色或淡黄色的晕圈。叶背病斑与叶正面相同,但边缘微带浓绿色。潮湿时,病斑背面出现淡灰色的霉状物。②…  相似文献   

6.
大白菜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大白菜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大白菜高频再生体系的影响因素、基因转化方法、酚类物质、农杆菌菌株、预培养和共培养等因素对大白菜遗传转化的影响进行了简要概述,总结了目前大白菜遗传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大白菜基因工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辣椒疮痂病又名辣椒细菌性斑点病,是辣椒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近年来特别是日光温室中发生广泛,严重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1发病症状此病发生在幼苗、叶,茎和果实等部位,尤其在叶片上发生普遍。子叶上发病,生银白色小斑点,呈水渍状,后变为暗色凹陷病斑;幼苗受侵害常引起全部落叶,植株死亡;成株发病初期呈水渍状黄绿色小斑点,扩大后变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且稍有隆起,中部稍凹陷,表面有粗糙的疮痂状病斑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人工营养基质缓解连作障碍的作用,以黄瓜连作1~19茬的土壤和人工营养基质为试材,分析不同连作茬次的土壤和基质的pH值和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香草醛、总酚含量变化以及土壤和基质浸提液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长期连作导致土壤pH值降低,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和总酚含量升高;人工营养基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pH值降低和上述酚类物质积累,这种作用通常在连作第7或9茬开始发生;同时,人工营养基质也减轻了连作土壤浸提液对黄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营养基质之所以能够缓解黄瓜连作障碍,可能与其减缓栽培介质酸化和酚类物质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9.
菌根是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植物根系后形成的互惠共生体.在菌根形成过程中诱导植物产生多种酚类物质,如槲皮黄酮、黄酮醇、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类黄酮等.酚类物质是植物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在菌根形成、水分及矿物质营养的吸收、植物生长发育和植物防御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对丛枝菌根共生过程、植物酚类物质的合成途径、酚类物质的检测方法、酚类物质的生理效应、酚类物质在菌根共生方面的分子作用和酚类物质在寄主植物抗病虫害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为深入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共生体中植物酚类物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酚类物质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贺晋瑜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0):1118-1120
酚类物质作为葡萄酒的"骨架"成分,在葡萄酒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葡萄酒中,一般常见的酚类物质可概括为类黄酮和非类黄酮2类,这些酚类物质主要来源于葡萄的果实、果梗、酵母代谢以及储酒容器橡木桶等,它们直接影响着葡萄酒的色泽、口感和香气,对葡萄酒的品质和风味特征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抗生素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为目标化合物,以我国南方地区重要蔬菜作物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L.)为供试作物,采用盆栽实验研究4种形态氮肥(酰胺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和氰氨态氮)处理下菜心组织中CIP含量及菜心生理生化特征,并从菜心生理生化角度探讨了不同形态氮肥对菜心CIP吸收和转运能力的差异机制。结果表明,4种氮肥均显著降低了菜心组织中CIP含量,且不同形态氮肥对菜心CIP富集产生显著差异,其菜心地上部和根系中CIP含量依次为酰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氰氨态氮,其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20.7% ~ 62.0%,且不同形态氮肥均降低了菜心根部富集系数(BCF)和茎叶转运系数(TF),其中酰胺态氮和铵态氮肥对BCF和TF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同时,施用氮肥均显著提高了菜心生物量、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a和b)的含量,结合分析荧光动力曲线和叶片光系统II(PS II)叶绿素荧光参数,发现氮肥能有效缓解CIP对菜心叶片PSⅡ中电子传递链的干扰和破坏,且能促进光合作用电子传递过程进而提高叶片光合作用性能,特别是酰胺态氮肥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综上所述,可通过施用不同形态氮肥来调控作物生长和作物体内污染物富集水平,结果可为农田作物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氮钾肥对叶菜硝酸盐含量和VC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氮钾肥不同混合配比施用对3种叶菜硝酸盐含量和V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提高3种叶菜硝酸盐含量,增施钾肥对大白菜和芹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不大,对甘蓝则为低钾(K1)使硝酸盐含量提高4.4%,高钾则降低硝酸盐33.3%-41.1%。氮钾肥对3种叶菜营养品质的效应因叶菜种类各异。3种叶菜的VC含量以大白菜最高,芹菜最低;可溶性糖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均以甘蓝最高,芹菜最低。  相似文献   

13.
化肥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鉴于人类食用过量的硝酸盐危及健康,为了寻求生产无公害蔬菜的科学依据,以生菜、莴苣、白苋菜、小白菜、大白菜等叶菜类蔬菜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化肥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蔬菜施肥化学氮肥后易于富集硝酸盐,蔬菜体内硝酸盐含量依氮肥种类而异,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磷钾肥及钼、锰、锌等微量元素肥料能够有效地降低蔬菜体内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4.
梁宏玲  任然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774-5775
[目的]研究施氮量与小油菜叶片硝酸盐含量的关系,控制小油菜叶片硝酸盐含量。[方法]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小油菜叶片中硝酸盐含量的影响,采用比色法测定小油菜叶片中的硝酸盐含量。[结果]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小油菜叶片中硝酸盐含量增加。[结论]为减少硝酸盐含量的积累,应适当控制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15.
何德清  刘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599-16601
[目的]研究配施硼肥条件下不同氮肥处理水平、优化施肥和常规习惯施肥对甘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设无氮区、70%优化施氮区、优化施氮区、130%优化施氮区、优化施氮无硼区,随机排列。同时,取样测定甘蓝硝酸盐、VC、还原糖、氨基酸含量等品质指标。[结果]与习惯施肥相比,各施肥处理显著提高甘蓝产量,增产幅度为3.86%~12.98%,以优化施氮处理的增产幅度最大。各施肥处理均降低甘蓝的硝酸盐含量,降幅为1.9%~29.7%,其中降幅最大的是无氮处理,其次是优化施肥处理。各处理对甘蓝营养品质的影响不一致,均降低了甘蓝的VC含量;仅无氮处理提高甘蓝还原糖含量8.4%;130%优化施氮处理和优化施氮缺硼处理分别增加甘蓝氨基酸含量2.7%和8.3%,其余处理均不同程度地降低甘蓝氨基酸含量。[结论]各施肥处理显著提高甘蓝产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各处理对甘蓝营养品质的影响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硝态氮、铵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3个氮源,0、75、300 kg/hm2 3个硫酸镁施用量,研究不同氮源与镁配合施用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源对马铃薯块茎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氮源与镁肥配施对马铃薯块茎产量有明显的影响,单施硝态氮与镁肥配合或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与镁肥配合都能提高马铃薯大、中块茎比例。不同氮源与镁配施对马铃薯块茎总淀粉、粗蛋白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全硝态氮或50%硝态氮+50%铵态氮混合与硫酸镁75 kg/hm2配合对马铃薯鲜块茎维生素C含量有明显的影响。不同氮源与镁配施对马铃薯块茎氮、磷、钾和镁养分吸收量有显著的影响。不同氮源对马铃薯块茎氮、磷、钾和镁养分吸收量没有显著影响。除钾吸收量没有受到施镁的影响外,马铃薯块茎中的氮、磷和镁养分吸收量随施镁量增加而相应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等量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与适量镁肥配合施用可增加马铃薯块茎产量、提高养分吸收、改善品质和提高商品率。  相似文献   

17.
氮肥集约度对小白菜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肥集约度对小白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是小白菜硝态氮累积的主要来源,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小白菜茎叶中硝酸盐含量也随着增加.为减少硝酸盐含量的累积,应适当控制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18.
摘要 本论文主要针对刺五加黑斑病菌在不同碳源和氮源处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掌握了对刺五加黑斑病菌最适合生长的碳源为对照强于甘露醇,强于果糖,强于完全葡萄糖,强于蔗糖,强于麦芽糖,强于乳糖,强于淀粉(完全淀粉),强于糊精。其中对照最适合病原菌菌丝的生长,糊精最不适合病原菌菌丝的生长,而其它种碳源较适合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对刺五加黑斑病菌最适合生长的氮源为完全蛋白胨强于对照,强于谷氨酸,强于天门冬酰胺,强于丙氨酸,强于硝酸钾,强于硝酸钠,强于硫酸铵,强于氨水,强于氯化铵。其中,完全蛋白胨最适合病原菌菌丝生长;氯化铵生长缓慢,最不利于刺五加黑斑病菌菌丝的生长发育;其它各氮源较适宜病原菌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研究钾肥不同用量和施肥时期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有显著的增产效应与品质改善效应,各处理与不施用钾肥处理相比较增产4.17%~12.78%,维生素C含量增幅达到7.57%~18.87%,可溶性糖含量增幅达到12.26%~20.57%,硝酸盐含量减幅达到11.21%~18.82%。当地大白菜钾肥最佳施用量为150 kg/hm2,并且钾肥50%基施,50%追施满足了大白菜生长关键时期对钾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聚磷酸铵(APP)和磷酸一铵(晶体一铵)水溶肥在蔬菜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本试验以白菜和莴笋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滴灌聚磷酸铵和磷酸一铵,以清水为对照,研究2种磷肥对蔬菜生长与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聚磷酸铵和磷酸一铵均能提高白菜和莴笋的叶片长、叶片宽、叶片重、叶柄重和单株鲜重,以磷酸一铵促进生长的效果更好;在营养品质方面,施用聚磷酸铵和磷酸一铵均能明显促进莴笋中维生素C的积累、生长后期白菜和莴笋中叶绿素的积累,略微增加白菜和莴笋中可溶性糖含量,纤维素含量无明显增加。可见,适当施用聚磷酸铵和磷酸一铵能够有效促进白菜和莴笋的生长,有效促进部分营养元素的积累,以磷酸一铵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