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YZS-B15(枯草芽孢杆菌)和YZS-Ph02(荧光假单胞菌)对尖孢镰刀菌和茄孢镰刀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室内将两种菌株分别涂布于PDA培养基,组合菌按以下比例涂布(YZS-B15∶YZS-Ph02)为1∶9,2∶8,3∶7,4∶6,5∶5,6∶4,7∶3,8∶2,9∶1,分别测定其对镰刀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组合菌对其镰刀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优于其中任何一种单剂对镰刀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获得针对番茄枯萎病的生防菌,从山东寿光设施大棚内番茄根际筛选获得1株细菌菌株KCKB1,通过菌落形态特征观察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KCKB1确认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并对其开展对峙培养、种属鉴定、生长特性研究、抑菌谱检测以及盆栽防效验证。结果表明,菌株KCKB1能有效抑制番茄枯萎病,盆栽防治效果达到61.46%;菌株KCKB1可以提高番茄植株叶片内抗氧化酶(SOD、CAT)以及抑菌物质合成酶(PAL、PPO)的活性,进而提高植株抗病性。同时,菌株KCKB1还具有溶磷、固氮、产铁载体、产ACC脱氨酶、产IAA等促生功能,能明显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此外,菌株KCKB1对链格孢菌、甘薯长喙壳菌、灰葡萄孢、烟草疫霉菌、尖孢镰刀菌甘薯专化型5种病原菌均具有良好的的抑菌效果。综上,枯草芽孢杆菌菌株KCKB1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与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对番茄枯萎病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了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国内外石榴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其病症.主要包括:甘薯长喙壳(Ceratocstis fimbriata Ellis&Halsted)与石榴枯萎病;石榴鲜壳孢(Zythia versoniana Sacc.)或石榴壳座月孢[Coniella granati(Sacc.) Petr.&Syd.]、Phomopsis sp.与石榴干腐病;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 Sacc.]与石榴根腐病;石榴痂圆孢菌(Sphaceloma punicae Bitanc et Jank.)、小穴壳菌(Dothiorella sp.)与疮痂病;石榴生尾孢霉菌(Cercospora punicaeP.Henn)与褐斑病;厚盘单毛孢(Monochaetia pachyspora Bubak)与圆斑病;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与果腐病;极细枝孢(Cladosporium tenuissimum Cooke)与叶霉病.  相似文献   

4.
根结线虫在云南石榴枯萎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优势线虫——南方根结线虫与枯萎病病原菌甘薯长喙壳进行复合侵染试验,研究根结线虫在云南石榴枯萎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根结线虫的接入可加重石榴根坏死的发生,且随着根结线虫接入量的增加,根坏死更明显,说明根结线虫可为枯萎病病原菌侵入石榴根部打开通道。所以在防治土传真菌病害——石榴枯萎病的过程中应考虑同时防治根结线虫,以期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旨在筛选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甘草内生细菌,为新疆甘草内生细菌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从100株甘草内生细菌中筛选对石榴枯萎病甘薯长喙壳、草果叶斑病镰刀菌、草果假茎黑斑病小孢拟盘多毛孢、墨兰炭疽病胶孢炭疽菌等4个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并测定其16SrRNA基因序列,建立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显示,61株菌株对甘薯长喙壳具有拮抗作用,其中13株菌的抑菌半径均大于15mm。进一步研究表明,10株菌对4种植物病原菌都表现出较高的抑菌能力。基于16Sr RNA基因序列分析与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其中11株菌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另外2株菌分别为副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paraoxydans)和莫哈韦芽胞杆菌(B.mojavensis)。  相似文献   

6.
甘薯长喙壳——危害多种作物并广泛分布的病原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薯长喙壳(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and Halsted) 是一个分布广泛,危害多种作物的病原体。2001年在云南省蒙自县相继发生石榴(Punica granatum Linn.)枯萎病,经作者分离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证明病害就是由该菌引起的,为国内首次报道。对国内外甘薯长喙壳引起病害的寄主范围和地理分布、症状、检测方法、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经济影响、检疫与控制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从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出11株对黄瓜枯萎病有抑菌作用的拮抗菌株,其中菌株15的平板抑制作用最强,达到51.2%。经16S rDNA基因序列检测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将筛选到的拮抗菌株15应用于田间黄瓜枯萎病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15对田间黄瓜枯萎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灌菌1 次后的防治效果达到44.4%。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对石榴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生防菌.[方法]从采自云南蒙自的石榴叶片中分离并获得5株内生拮抗菌,通过测定其对甘薯长喙壳(Ceratocystis fimbriata)的抑菌能力筛选出1株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Y2,对其进行抑菌谱测定及鉴定.[结果]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测定表明Y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论]试验结果为石榴枯萎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复配芽孢杆菌对撑绿杂交竹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比单一芽孢杆菌和复配芽孢杆菌对撑绿杂交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开发防治撑绿杂交竹枯萎病的稳定高效、低成本的复合菌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文制备了解淀粉芽孢杆菌B01-2、枯草芽孢杆菌B23-1以及二者的复配菌株的发酵滤液,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盆栽试验法,研究了各菌株发酵产物对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以及对杂交竹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复配芽孢杆菌处理对病原菌抑制效果显著高于单一菌株。复配芽孢杆菌菌落直径和孢子萌发率分别为1.9 cm和8.8%;单一菌株B01-2和B23-1的菌落直径与孢子萌发率分别为3.4 cm、4.1 cm和17.8%、31.0%;盆栽防效试验中,芽孢杆菌处理组的枯萎病发病率比对照低。复配芽孢杆菌的发病率(50%)较单一菌株B01-2(60%)与B23-1(60%)更低;复配芽孢杆菌对撑绿杂交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1.5%,高于单一菌株B01-2(70.4%)与B23-1(63.0%)。杂交竹叶片生理指标测定表明,3种处理的发酵液都能诱导激发杂交竹体内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防御酶的活性,降低杂交竹叶片叶绿素的分解和减少丙二醛(MDA)的生成,触发植物的系统抗病性,增强植株免疫能力。此外,复配菌株较单一菌株对杂交竹叶片的生理指标的影响更明显。结论复配芽孢杆菌具有强大的拮抗活性,在室内盆栽苗条件下能够有效防治撑绿杂交竹枯萎病,具有潜在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测定了石榴常用杀菌剂甲基硫菌磷、咪鲜胺、百菌清、三唑酮、氟硅唑和除草剂草甘膦、百草枯对石榴枯萎病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所有杀菌剂均能有效抑制石榴枯萎病菌的生长,但对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差异较大.甲基硫菌磷和咪鲜胺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弱,而其他杀菌剂的抑制作用较强.所有除草剂均对石榴枯萎病菌有较弱的抑制作用;而高浓度除草剂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极强的抑制作用,低浓度除草剂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由此可见,杀菌剂的使用对石榴枯萎病的生物防治影响较弱,但除草剂的使用却对石榴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枯草芽孢杆菌对黄瓜灰霉病的抑制作用,采用室内抑菌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对峙培养法测定表明,枯草芽孢杆菌YN-5对黄瓜灰霉病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对黄瓜灰霉病菌菌丝及孢子都有较强的抑制效果;盆栽试验表明,拮抗菌YN-5的抑病效果在50%以上。该菌株可作为黄瓜灰霉病生物防治的优良候选微生物资源,开发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对3株非致病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菌株IF 23、251/2和MSA35对于番茄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温室盆栽试验表明:3株菌株对番茄枯萎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105CFU/g浓度的IF 23菌株的防治效果最好;基质灭菌对于番茄枯萎病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森  田俊  刘曼 《江苏农业学报》2023,(5):1256-1264
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Halsted)是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食品腐败真菌,尤其会在甘薯采后贮藏过程中造成极大经济损失。此外,在甘薯长喙壳菌侵染过程中可诱导甘薯产生植物抗毒素呋喃萜类毒素,该毒素具有严重的肝毒性和肺毒性,会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因此,控制甘薯长喙壳菌及其造成的甘薯采后贮藏损失刻不容缓。本文主要综述了甘薯长喙壳菌的生物学特性、侵染途径、发病条件、致病机制、呋喃萜类毒素的合成途径及其防控方法,以期为高效防控甘薯长喙壳菌、提升甘薯的贮藏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可对马铃薯整个生育期造成严重危害,在全国主要马铃薯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减少化学药剂防治马铃薯枯萎病带来的弊端,提高生防菌剂效果,研究了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PT-29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16对马铃薯枯萎病主要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菌效果,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2株菌共培养发酵液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对马铃薯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株菌单培养和3种比例共培养发酵液对尖孢镰刀菌均有抑制效果且以PT-29与S-16共培养发酵液组合B1T1(比例为1∶1)抑制效果最佳;单培养S-16的发酵液(B)处理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效为60.09%,单培养PT-29的发酵液(T)处理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效为54.85%,B1T1处理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效达到73.44%。此外,B1T1+FO(接种尖孢镰刀菌)处理的马铃薯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明显高于FO处理,峰值相比于FO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长枝木霉T6菌株对美洲南瓜枯萎病菌的作用机理,采用对峙培养、显微观察、孢子萌发、室内防效测定等方法研究其抑制能力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长枝木霉T6菌株对美洲南瓜枯萎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峙培养7 d时,长枝木霉T6菌株对该病菌的抑制率为60.09%;显微形态观察表明:长枝木霉T6菌株菌丝与美洲南瓜枯萎病菌菌丝发生缠绕;长枝木霉T6菌株发酵液对美洲南瓜枯萎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1.00%;长枝木霉T6菌株对美洲南瓜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室内盆栽防效为69.06%。  相似文献   

16.
枯草芽孢杆菌B03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离体测定和温室植株测定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03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菌株B03对供试的15种真菌病害的病原菌均具较强的抑菌活性,其发酵滤液对甘蓝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都有抑制作用,抑制强度与发酵滤液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发酵液的施用时期不同对甘蓝枯萎病的温室防效影响显著,以发酵液灌根后3 d再接种病原菌的效果最好,可明显降低植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防治效果高达96.25%。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蜡样芽孢杆菌JK14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作用及防治效果,探讨该菌的抑病机理。[方法]从小麦根际土壤分离得到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JK14拮抗菌株,室内测定其带菌培养液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9826菌株和9812菌株的抑制效果,探讨拮抗菌对小麦全蚀病的作用机理。利用逐步增加浓度的方法获得对利福平和全蚀菌具有抗性的双抗菌株JK1*4,对该菌在小麦体内定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盆栽试验中,JK14对9826菌株和9812菌株的防治效果为63%和59%,高于化学杀菌剂处理的55%和51%。该菌株可以造成病菌菌丝畸变和菌丝细胞壁瓦解。JK14*在小麦根系中具有一定的消长动态,种子上的JK14*菌可以随种子发芽、生根而扩展至根部,但是单位组织上菌体数量逐渐减少。[结论]室内试验表明,蜡样芽孢杆菌JK14对小麦全蚀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1株海洋芽孢杆菌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防治机制,从室内生测、盆栽药效及田间药效3个方面研究了1株海洋芽孢杆菌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同时,从拮抗作用、定殖特性、诱导抗病性3个方面来研究其生防机制.室内生测及盆栽药效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灰霉病菌的抑菌作用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嘧霉胺(P<0.05),其发酵液处理在接种病原...  相似文献   

19.
《山东农业科学》2019,(7):72-79
黄瓜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真菌病害,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在黄瓜整个生长周期均可发生。本试验研究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菌株ND35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J2组合对黄瓜苗期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并对生防菌处理条件下黄瓜的根系活力、防御酶活性及防御酶相关基因表达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球毛壳菌ND35处理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为25.36%,枯草芽孢杆菌J2处理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为54.27%,菌株ND35与菌株J2组合处理对黄瓜枯萎病防效达到70.02%。病原菌胁迫下,生防菌组合处理的黄瓜叶片CAT、SOD、POD、PAL和PPO活性明显提高,峰值分别达91.60、3 239.15、165.80、201.03、256.38 U/gFW;与上述酶活力相关的酶活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峰值分别为2.94、2.39、5.01、4.49和7.96,分别达到病原菌处理下酶活基因表达量的3.27倍、6.98倍、98%、5.27倍、 2.31倍。组合处理下黄瓜根系活力、平均防御酶活性和相关酶活基因表达水平总体高于单一生防菌处理。综之,生防菌组合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高于单一生防菌防治效果。该结果可为复合微生物防治黄瓜苗期枯萎病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从生长健康的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B,菌株B对棉花黄萎病、甜瓜枯萎病、辣椒疫病等病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盆栽试验表明:拮抗菌B与有机肥发酵制成的微生物有机肥(BIO)对黄瓜枯萎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发病率降低66.7%,病情指数下降67%,防治效果达80.7%;而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