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肿瘤的概念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作用,致使一些组织细胞发生突变,表现生长迅速、代谢异常,新生的细胞始终不向成熟方向分化而保持幼稚的胚胎细胞形态特征,此种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称为肿瘤。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一例猪淋巴肉瘤的病理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尸体剖检和病理组织学对1例病猪进行了病理学诊断。大体剖检以两肾高度肿大,全身各部位的淋巴结显著肿大为主要特征,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器官组织的正常结构破坏、消失,被大量分化不成熟的淋巴瘤细胞所替代。病理学诊断该病猪患淋巴肉瘤。  相似文献   

3.
肿瘤是在内外致瘤因子作用下,机体组织细胞异常增殖而发生的一种病理性新生物,这种异常增殖的新细胞群或新生物即称为肿瘤。其特征生长迅速、分化能力低,在形态、代谢和机能等方面都处于较幼稚的状态。肿瘤组织的增生,可破坏正常组织结构,使组织器官代谢失调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试用兔肾原代细胞传代;增殖兔粘液瘤病毒,呈现典型CPE。粘液瘤病毒SG33株在兔肾细胞上连续传3代之后,就不产生CPE,在鸡胚上传3代再回归兔肾原代细胞,又呈现CPE。SG_(33)在鸡胚上不能产生明显痘斑。维持液pH值影响SG_(33)在兔肾原代细胞上形成CPE。  相似文献   

5.
威尔姆氏瘤基因1(Wilms tumor gene 1,WT1)是与威尔姆氏瘤相关的,在威尔姆氏瘤中发生功能失活的基因。同时,WT1基因编码的锌指蛋白在调节不同组织和不同类型细胞的正常分化中又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研究发现,WT1基因敲除小鼠会出现无肾脏、性腺缺失及视网膜畸形等症状。同时,在正常性别发育过程中,WT1基因还可维持雄性体征。因此,在发育过程中,WT1基因与肾脏及性腺细胞的存活及分化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比较观察同年龄(2岁)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ous)正常睾丸与隐睾的显微及超微结构特点。采用光镜和电镜制片及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比较双峰驼隐睾与正常睾丸的组织结构特点,进而用IPP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光镜下双峰驼隐睾生精上皮由1~3层细胞组成,生精小管平均直径显著减小(P0.05),间质组织面积极显著增加(P0.01),间质/管腔面积比较正常组极显著增大(P0.01)。电镜观察,双峰驼正常睾丸生精小管固有膜层发育良好,相邻Sertoli细胞之间形成典型连接复合体;生精细胞之间多处形成细胞间小管和桥粒结构。隐睾生精上皮基膜增生明显,其上半桥粒结构不清晰,发育不成熟的Sertoli细胞相邻细胞膜间存在不完全的桥粒结构,可见相邻精母细胞间的胞质桥及Sertoli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之间桥粒连接;双峰驼正常睾丸Leydig细胞内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相延续;隐睾Leydig细胞形态不规则,胞内肿胀线粒体数量较多,内质网不发达;隐睾间质毛细血管基膜不清晰;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可见缝隙连接。双峰驼隐睾生精小管组织结构主要变化为Sertoli细胞异常分化及精子发育阻滞;隐睾Sertoli细胞多为幼稚型,其与基膜连接的改变以及Sertoli细胞外质特化区形态结构及桥粒结构不完整影响了血-睾屏障构成;Leydig细胞内质网发育不均衡为其分泌功能与机体发育阶段关系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胚胎干细胞(ES)做为将目的基因导入生殖腺的新途径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ES细胞也为哺乳动物发育的生化和分子基础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现今所有ES细胞均来自囊胚内细胞团。从恶性畸胚瘤和性腺瘤细胞分离的胚胎瘤细胞(EC)只有极少数能形成生殖腺嵌合体。原生殖细胞(PGC)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形成的多能细胞称EG细胞。EG细胞具有和ES及EC细胞相似的形态和发育特征,在体外分化广泛,但不清楚它们在体内能否形成体细胞系,是否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和能否形成有功能的配子。  相似文献   

8.
运用病理组织学方法,观察了3例犬低分化鳞癌的病理特点,结果显示,在犬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癌细胞类似于棘细胞、基底细胞,癌组织中形成癌腔,在一些癌腔内可见角化不全细胞,无癌珠形成。癌腔是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的病理特点之一,可作为诊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1发病机理转化宿主细胞,根据禽白血病病毒进入细胞的速度快,类型转换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类型转换。急性转换类型,是指通过基因重组病毒在长期进化可能在正常细胞无法正常控制的过程控制,形成产品的异常表达,导致细胞生长和分化在不断变化,形成肿瘤,有能力引起恶性转变。慢性类型转换,是指病毒本身不携带病毒癌基因,使其成为慢诱导肿瘤的形成,主要是前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通过病毒链中  相似文献   

10.
呼兰镇河西村,张德禄家1头9岁乳用中国荷斯坦母牛,从子宫腔流淌黑紫红色血液,流出量很多,凝固不全,较稀薄,有特殊腥臭味。数天后死亡。 对患牛进行解剖观察。剖开腹腔之后,在子宫内腔发现有一肿瘤样物。呈圆形大管状,但又失去管腔实体性,在腺体之间分布不同数量的结缔组织和血管。瘤细胞为柱状、偏平状。瘤组织的排列正齐,分化比较完全,但未见到核分裂。功能也与相应的腺体组织相似,但是,与正常腺体不同的是,腺泡的大小不等,无正常腺小叶结  相似文献   

11.
胚胎干细胞(ES细胞)是在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受精后约5-7天)中未分化的细胞。囊胚含有约140个细胞,外表是1层扁平细胞,称滋养层,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中心的腔称囊胚腔,腔内一侧的细胞群,称内细胞群,这些未分化的细胞可进一步分裂、分化,发育成个体。内细胞群在形成内、中、外3个胚层时开始分化。每个胚层将分别分化形成动物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  相似文献   

12.
对家蚕晚期胚胎组织进行原代培养,记录了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多种分化和转分化现象。发现已分化的晚期胚胎组织、细胞尚可继续分化和转分化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与细胞,而且这些细胞多有一定的增殖能力,暗示了家蚕晚期胚胎组织可能有多种内部器官组织的多能干细胞存在。  相似文献   

13.
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机体正常细胞在受到生理和病理性刺激后出现的一种自发的死亡过程,是一个主动、高度有序、基因控制以及一系列酶参与的过程.细胞凋亡在保证多细胞生物健康生存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个体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它在多细胞生物的组织分化、器官发育、机体稳态的维持中有着重要意义.机体在产生新生细胞的同时,衰老和突变的细胞通过凋亡机制而被清除,使器官和组织得以正常的发育和代谢.对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嵌合体是指由两种不同遗传型细胞组成的动物或植物。胚胎分割的试验表明,桑葚胚细胞和没有分化的胚泡细胞都具有相等的发育潜能。也就是说,它们都可能发育分化出胚胎的任何部分。因此有可能把胚胎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四,并获得正常而完整的动物体。在另一种情况下,胚胎的这种内部调节也同样起作用,即把两个或多个胚胎的细胞相嵌合,也能获得一头大小和外形正常的动物体,但其组织可能是由不同遗传型细胞组成的,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则决定每种细胞在动物体内所起的作用.控制细胞分化的机理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5.
对 16只具有兔脑炎原虫病的示病症状 ,即出现不同程度的头颈歪邪、震颤、平衡失调和转圈运动等运动障碍症状的獭兔 ,运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基因染色技术 ,着重对病兔肾组织损伤的发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是脑炎原虫主要的寄生部位 ,在此常能检出虫体或假囊 ;凋亡的细胞多见于集合小管的上皮细胞。用TUNEL染色 ,不同阶段的凋亡细胞可出现不同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初期的凋亡细胞 ,其胞核浓缩 ,胞膜增厚 ,着色较均匀 ;后期的凋亡细胞 ,其胞核的体积明显变小 ,胞浆减少 ,胞膜呈皱襞状 ,紧紧地包绕着皱缩而浓染的细胞核 ,形成典型的凋亡小体。用 P53和 Bcl- 2染色 ,由于基因表达产物的扩散 ,不仅受损细胞的核染色较深 ,而且胞浆染色也较深。研究证明 ,TUNEL 染色是一种检测由脑炎原虫引起肾细胞凋亡的灵敏、可靠的方法 ;P53和 Bcl- 2基因参与了肾细胞的凋亡过程 ;临床上病兔多尿与脱水可能主要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动物胚胎干细胞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胚胎干细胞 (ES细胞 )是早期胚胎经体外分化抑制培养建立的多能性和全能性细胞系。它在发育阶段类似于早期内细胞团细胞 (Innercellmass) ,当它被注射到囊胚胎或被注射到去核成熟卵母细胞后 ,可参与包括生殖腺在内的各种组织的形成 ,生产克隆动物。ES细胞具有多能性及核型正常的特征是其作为研究哺乳类动物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外源基因的表达以及利用基因突变ES细胞建立人类遗传病动物模型的理论基础。1 形态鉴定  ES细胞体积小 ,细胞核大 ,有一个或多个核仁。小鼠ES细胞直径一般为 12~14 μm ,牛的为 11…  相似文献   

17.
对山东济南某蛋鸡养殖场送检的5只发病鸡,通过PCR方法进行实验室诊断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发现,病鸡肝、脾、肾等组织器官显著肿大并有灰白色肿瘤结节,瘤细胞为髓样细胞;取病死鸡的肝脏、肺脏提取DNA样本,从中扩增出ALV-J亚群特异性的病毒核酸。上述检测结果判定该病例为髓细胞瘤型禽J亚型白血病。取病鸡内脏器官进行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发现肿瘤组织主要由髓样瘤细胞组成,心、肾、肝等可见髓样瘤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8.
从新生大鼠胰腺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MSCs),研究其分化潜能,为胰腺疾病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探寻新的细胞来源。无菌条件取出新生3 d的大鼠胰腺,通过Ⅴ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细胞,常规培养传代、贴壁筛选法纯化细胞、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表面标志CD34和CD44;用成骨、成脂诱导剂鉴定其分化潜能。结果显示,纯化细胞在成骨诱导剂作用下被诱导成成骨细胞,在成脂诱导剂作用下被诱导成脂肪细胞。证明所纯化的细胞为尚未分化的基质细胞,而不是组织的成体细胞,它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9.
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subtype J avian leukemia virus, ALV-J)诱导的髓细胞样瘤细胞在形态上与正常髓系细胞很相似,为明确两者的形态差异和减少对禽髓细胞性白血病的误诊,对ALV-J人工感染病例和自然感染病例中的髓细胞样瘤细胞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将其与正常鸡髓系细胞进行了鉴别和分析。结果表明,ALV-J感染鸡的血液、肝脏、脾脏和法氏囊等器官中髓细胞样瘤细胞主要是含有粗大嗜酸颗粒的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胞核约占细胞体积的1/2,胞核偏在、未分叶,可见病理核分裂象,其在石蜡组织切片中直径为8~10μm,在血涂片中直径12~14μm;正常幼龄鸡的肝脏、肾脏、法氏囊等器官中也有数量不等的晚幼粒细胞,这些细胞在形态上与髓细胞样瘤细胞很相似,胞浆中含有较多细小的嗜酸颗粒,但细胞体积较小,核浆比小,胞核约占细胞体积的1/3;其在石蜡组织切片中直径为5~8μm,血涂片中未见。研究结果提示,临床中应依据细胞大小、核型以及胞浆成分等特征对髓细胞样瘤细胞进行鉴别,同时应结合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来确诊J亚型禽白血病。  相似文献   

20.
1病原学本病的病原是类酵母状的真菌,称为白色念珠菌。在病变组织、渗出物及普通培养基上能产生芽生孢子和假菌丝,不形成有性孢子。出芽细胞呈卵圆形,直径2~4微米,培养基上菌落呈白色金属光泽。菌体小而椭圆,能够长芽,伸长而形成假菌丝。革兰氏染色阳性,但着色不甚均匀。白色念珠菌在自然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