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对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影响的分子机理,试验将36只斗鸡随机分为12组,并选取利培酮、阿立哌唑、盐酸曲唑酮、盐酸舍曲林4种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且每种药物设有低剂量组(L)、正常剂量组(N)及高剂量组(H),每天人工口服给药。分别在第1、2、5、8、11、14天时,翅下静脉采血,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口服不同剂量药物的吐鲁番斗鸡各阶段血液中5-羟色胺转运体(5-hydroxy-tryptamine transporter,5-HTT)、色氨酸羟化酶1(tryptophan hydroxylase 1,TPH1)的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口服4种药物后,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斗鸡血液中5-HTT、TPH1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具有相似性,5-HTT基因整体呈下降趋势,TPH1基因均表现为波动性上升,且利培酮组TPH1基因mRNA的表达量及上升幅度高于阿立哌唑组;盐酸曲唑酮组和盐酸舍曲林组5-HTT基因mRNA的表达均从第5天开始呈直线上升,并于第14天达到峰值,且盐酸舍曲林组TPH1基因的表达呈微上调,盐酸曲唑酮组则无明显变化。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斗鸡攻击行为减弱与其血液中5-HTT基因mRNA的低表达有关,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药物影响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的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利培酮、阿立哌唑、曲唑酮、舍曲林四种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对吐鲁番斗鸡的攻击行为及皮质酮(CORT)、褪黑素(MT)、睾酮(T)、促甲状腺激素(TSH)激素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口服不同剂量药物的吐鲁番斗鸡不同时间血浆中CORT、MT、T、TSH的浓度。结果显示:口服四种药物后吐鲁番斗鸡的攻击行为均呈不同程度减弱。CORT的检测结果显示,四种药物不同剂量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利培酮和阿立哌唑不同剂量组组内均呈下降趋势,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和投药时间的延长呈现显著差异(P0.05);曲唑酮不同剂量组组内均呈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舍曲林对CORT无影响。MT也是四种药物不同剂量间差异不显著(P0.05);利培酮组MT含量呈增加趋势,且不同剂量组组内第1天与第11、14天差异显著(P0.05);阿立哌唑组内呈现下降趋势,且不同剂量组组内第1天与第11、14天差异显著(P0.05);曲唑酮组内呈现上升趋势;舍曲林组内呈下降趋势且都无差异显著性(P0.05)。四种药物对T和TSH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四种人用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均可减弱吐鲁番斗鸡的攻击行为,并不同程度影响吐鲁番斗鸡血浆中CORT、MT、T、TSH含量,说明CORT、MT、T、TSH对吐鲁番斗鸡的攻击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作为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选育的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影响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的分子标记,以5-羟色胺2C受体基因(5-HT2CR)为候选基因设计9对引物检测90只吐鲁番斗鸡、200只新罗曼鸡和200只吐鲁番斗鸡(♂)×新罗曼鸡(♀)杂交F1代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继而实测30只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强弱的表型并进行表型与基因型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5-HT2CR基因第一外显子的5-HT-1-2引物区间204 640位点处发生了C/T错义突变,检测到AA、AB、BB三种基因型,吐鲁番斗鸡和F1代鸡的AB基因型频率最高,为优势基因型,经χ2检验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30只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强弱的表型与基因型的关联分析也证实AB基因型的攻击性显著高于AA和BB基因型。表明5-HT2CR基因与吐鲁番斗鸡的攻击性相关,可选育基因型纯合的AA和BB基因型个体为亲本培养攻击性强的AB型吐鲁番斗鸡。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6,(6):70-73
为探讨影响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以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对吐鲁番斗鸡60只、新罗曼鸡及其杂交(吐鲁番斗鸡♂×新罗曼鸡♀)子一代鸡各200只进行了MAOA基因12个外显子的SNP分析。结果显示MAOA基因12个外显子15对引物中只在MAOA-2、MAOA-3、MAOA-4-1、MAOA-12外显子上检测到多态位点,而且,MAOA-3、MAOA-4、MAOA-12在3个鸡群中均存在着多态,只MAOA-2在吐鲁番斗鸡和杂交子一代上检测出多态,经序列比对发现在25506位点上发生TC碱基突变并引起丝氨酸变为丙氨酸的氨基酸变化。因此,推测MAOA-2的突变可能是影响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旨在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应用于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的选育。试验参照GenBank的鸡单胺氧化酶A(MAOA)基因DNA序列,利用软件Primer 5.0设计了10对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方法,对103只吐鲁番斗鸡和73只新罗曼鸡MAOA基因的10个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MAOA基因的MAOA1、MAOA2、MAOA5、MAOA7扩增的片段检测到多态,其中引物MAOA1、MAOA5、MAOA7扩增的位点NC_006088.5(25424-25662)、NC_006088.5(34980-35257)、NC_006088.5(38401-38613)在吐鲁番斗鸡和新罗曼鸡上均检测到多态,MAOA2引物扩增位点NC_006088.5 (30260-30535)只在吐鲁番斗鸡上检测到多态。对检测到的多态性位点进行测序,经序列对比这些突变均为同义突变。经X~2适合性检验表明,研究中出现多态性的基因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用X~2独立性检验表明,研究中出现多态性的基因位点的基因型的构成,与品种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MAOA基因与鸡的攻击行为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精液品质相关基因在娘亚公牦牛血液中的表达情况,选取精液品质有显著差异的娘亚公牦牛,分为高品质组(3头)、低品质组(3头),分别采集其血液并提取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6个精液品质相关基因(HSPB1、PSMC5、PSMD8、UGP2、PSMB3、HSP90AA1)在2组娘亚牦牛血液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HSPB1基因在高品质组娘亚牦牛血液中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低品质组,而其他5个基因在高品质组娘亚牦牛血液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品质组。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娘亚牦牛血液中基因表达与精液质量的相关性提供基础资料,也为娘亚牦牛的分子育种、早期选育和开发血液DNA标志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肌纤维发育相关基因在不同地方鸡种的表达调控作用,选用1日龄体重相近的汶上芦花鸡、济宁百日鸡和鲁西斗鸡,分别在1日龄、1~5周龄采集同一部位的胸肌、腿肌,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Myf5、Myf6、MyoD1和MSTN等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汶上芦花鸡胸肌中MSTN基因1周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5),鲁西斗鸡腿肌中MSTN基因4周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5),济宁百日鸡胸肌中MSTN基因4周龄和5周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5),腿肌中4周龄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5);汶上芦花鸡腿肌Myf6基因2周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周龄(P0.05),济宁百日鸡胸肌中Myf6基因5周龄时表达量显著低于鲁西斗鸡和汶上芦花鸡(P0.05);4~5周龄时,济宁百日鸡腿肌MyoD1基因的表达水平最低,在3周龄时,汶上芦花鸡胸肌MyoD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5);在0和1周龄时,鲁西斗鸡中胸、腿肌Myf5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汶上芦花鸡和济宁百日鸡。研究表明Myf5、Myf6、MyoD1和MSTN基因在3个地方鸡种胸肌、腿肌中均呈现出不同的表达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车前草多糖对抗仔猪腹泻的作用,试验提取车前草粗多糖,将40日龄断奶仔猪25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5头,分别为空白组、致病性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阳性对照组(K88组)及车前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其中车前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仔猪按体重200,400,600 mg/kg口服车前草多糖水溶液10 mL,1 h后空白组仔猪继续给予10 mL的纯化水,其他4组仔猪均口服大肠杆菌(1×10~(11) cfu/mL)10 mL。在用药24 h后,测量仔猪小肠积液体积及小肠积液抑制率,检测血液免疫生化指标及小肠炎症因子、抗炎症因子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提取的车前草粗多糖每100 g含多糖5.84 g。车前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仔猪小肠积液体积均处于空白组和K88组之间。与K88组比,车前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仔猪小肠积液体积均显著降低(P0.05),小肠积液体积随着车前草剂量的增加而减少,抑制率呈递增趋势。与K88组比,车前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仔猪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升高。车前草多糖中剂量组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下降。车前草多糖可以降低K88感染后引起的肠道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量,同时提高抗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量,其中车前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b mRNA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K88组(P0.05或P0.01),车前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的核因子(NF)-κB mRNA的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K88组(P0.01)。车前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mRNA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K88组(P0.05或P0.01)。说明车前草多糖可以通过提高抗炎症因子IL-10和TGF-βmRNA的表达量来降低K88引起的仔猪肠道炎症。  相似文献   

9.
旨在通过研究河南斗鸡导入25%洛岛红鸡血缘后对其屠宰指标、肌肉特性、血清生化指标和目的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河南斗鸡的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选用同一批次的120日龄纯种河南斗鸡和导入25%洛岛红血缘的杂交斗鸡各10只(公母各半),共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测定其屠体指标、肌肉特性、血清生化指标,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肌肉发育和葡萄糖转运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所有数据使用SPSS 23.0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斗鸡和纯种河南斗鸡在多项屠体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鸡胸肌肌纤维直径呈现了显著的群体效应(杂交鸡<纯种鸡,P=0.014)。胸肌肌纤维密度指标的群体与性别间互作效应不显著(P=0.056),其中杂交公鸡的胸肌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纯种公鸡(P<0.01)。腿肌的肌纤维密度呈现了显著的群体效应(P=0.002),在公母鸡中均以杂交鸡显著高于纯种鸡。实时荧光定量PCR未检测到肌肉发育相关基因(MyHC、MyoG、MyoD1)和葡萄糖转运相关基因GLUT12在杂交斗鸡和纯种斗鸡间的表达差异,但GLUT4基因在鸡胸肌(P=0...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containing 1,NOD1)在抗沙门氏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血液中NOD1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量变化.试验分为3组,鸡白痢沙门氏菌组、肠炎沙门氏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感染后1、3、5、7 d检测NOD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感染后的1~7 d,鸡白痢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后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不同,其中,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后表达量呈先上升再下降然后再上升的波浪形变化,而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后的表达量呈逐渐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血液中NOD1 mRNA的水平,在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后的3和7 d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在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后的5、7 d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提示,鸡白痢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后均可促进鸡血液中NOD1基因的表达,NOD1基因可能参与了机体抗沙门氏菌感染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医学报》2020,(1):172-178
为探讨复方术苦芩有效成分术苦芩多糖(ZKQPs)对湿热泄泻仔猪小肠Notch信号通路的干预,进一步阐明ZKQPs对湿热泄泻仔猪小肠修复作用机制。将60头断奶仔猪分为空白对照组(n=10)与造模组(n=50),并将造模成功后的50头仔猪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ZKQPs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头,拌料给药,连用7 d。每天观察各组仔猪临床症状,统计有效率、治愈率作为评价指标。用RT-PCR法检测湿热泄泻仔猪小肠组织中Notch-1、Hes-1和Hath-1的mRNA表达情况。模型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Notch-1 mRNA表达量升高,ZKQPs各剂量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Notch-1 mRNA表达量降低,其中ZKQPs高剂量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Notch-1 mRNA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模型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Hes-1 mRNA表达量升高,ZKQPs各剂量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Hes-1 mRNA表达量降低,除ZKQPs低剂量组仔猪十二指肠和空肠外,其余ZKQPs各剂量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Hes-1 mRNA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模型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Hath-1 mRNA表达量降低,ZKQPs各剂量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Hath-1 mRNA表达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ZKQPs可通过降低仔猪小肠Notch信号通路中Notch-1、Hes-1的mRNA表达量和升高Hath-1 mRNA表达量来发挥修复肠道作用,达到治疗仔猪湿热泄泻。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蛋鸡攻击行为与五羟色胺、皮质酮的相关性,选用1日龄京白939雏鸡96只,随机分为6个重复,每重复16只,采用瞬时观察法和连续观察法筛选不同周龄攻击行为有差异的蛋鸡,结合ELISA和qRT-PCR方法测定蛋鸡血清激素水平和5-HT1A受体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蛋鸡的攻击行为随周龄的增加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P<0.05);整体看,血清五羟色胺(5-HT)含量随周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皮质酮(CORT)呈现上升趋势(P<0.05),而下丘脑5-HT1A受体mRNA表达量随周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蛋鸡攻击行为与血清五羟色胺(5-HT)呈极显著负相关(R=-0.741,P<0.01),与皮质酮(CORT)呈显著正相关(R=0.751,P<0.01)。综上所述,血清激素水平与蛋鸡攻击行为有一定联系,5-HT1A受体基因可能参与调控蛋鸡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不同品种绵羊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表达水平及其与生长性状(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的关联性,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方法比较阿勒泰羊、吐鲁番黑羊、也木勒白羊、哈萨克羊、巴什拜羊不同月龄(初生及1、2、3、4、5月龄)肌肉和脂肪MSTN mRNA的表达水平,运用SPSS 19.0软件分析与其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在肌肉中:初生时,阿勒泰羊、哈萨克羊、巴什拜羊MSTN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他各月龄;也木勒白羊3月龄MSTN基因mRNA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各月龄(P<0.05);阿勒泰羊、吐鲁番黑羊MSTN基因mRNA在4月龄表达水平最高;哈萨克羊MSTN基因mRNA初生时表达水平最低,5月龄表达水平最高.在脂肪中:也木勒白羊MSTN基因mRNA表达水平初生时显著低于其他各月龄(P<0.05);阿勒泰羊、也木勒白羊、巴什拜羊MSTN基因mRNA 5月龄表达水平最高,巴什拜羊MSTN基因mRNA 5月龄显著高于其他各月龄(P<0.05);哈萨克羊MSTN基因mRNA 2月龄表达水平最高,显著高于5月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MSTN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生长性状多呈负相关关系.阿勒泰羊在肌肉和脂肪中MSTN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其生长性状均呈负相关关系;吐鲁番黑羊MSTN基因mRNA在肌肉中的表达水平与体高、体长呈负相关,其余均呈正相关;也木勒白羊MSTN基因mRNA在肌肉中的表达水平与胸围、管围呈正相关,在脂肪中表达水平与体长呈正相关,其余均呈负相关;哈萨克羊在肌肉和脂肪中除与体长呈正相关外,其余均呈负相关;巴什拜羊在肌肉中MSTN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体长、管围呈正相关,其余均呈负相关.MSTN基因mRNA在不同月龄不同品种间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性,无固定表达模式;且与生长性状多呈负相关关系,与部分体尺性状呈正相关关系.MSTN基因mRNA表达水平可能与生长性状和骨骼生长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盐酸小檗碱(BBR)在仔兔大肠杆菌性腹泻中的作用及其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选取120只30日龄新西兰兔,接种大肠杆菌待出现腹泻症状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第1组为BBR低剂量治疗组(0.1g/kg),第2组为BBR中剂量治疗组组(0.2g/kg),第3组为BBR高剂量治疗组(0.3g/kg),第4组为不用药感染组,另取10只健康仔兔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按各剂量连续口服给药5d。每天定时测体质量,观察临床症状,统计有效率、治愈率、死亡率作为评价指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肠道组织内NF-κB p65基因及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感染组仔兔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及腹泻等临床症状,且体质量下降明显;与感染组相比,治疗组仔兔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随着用药剂量增加仔兔肠道组织内NF-κB mRNA及其蛋白表达极显著减弱(P0.01)。结果表明,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大肠杆菌感染诱导仔兔腹泻导致肠损伤过程,而BBR可下调NF-κB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治疗大肠杆菌导致肠损伤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中药复方多糖对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淋巴细胞IL-1β、TNF-α、IL-8mRNA表达量的影响。采用PCR-SSCP方法将500羽京红1号蛋鸡按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分组,采集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0、75、50、0μg/mL中药复方多糖共培养24h,收集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IL-1β、TNF-α、IL-8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中药复方多糖均能提高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IL-1β、TNF-α、IL-8基因mRNA的表达量(P0.05)。中药复方多糖剂量为50μg/mL时,AA、BC基因型鸡IL-1β、TNF-α、IL-8基因mRNA的表达量最高,中药复方多糖剂量为100μg/mL时,BB基因型鸡IL-1β、TNF-α、IL-8基因mRNA的表达量最高。中药复方多糖能不同程度的促进各MHC B-LβⅡ基因型鸡IL-1β、TNF-α、IL-8基因mRNA的表达,且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淋巴细胞最适中药复方多糖免疫调节剂量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6.
选用27头健康波尔山羊随机分成3组,每组9头,选用钼酸铵[(NH4)6Mo7O24·4H2O]、氯化镉(CdCl2)作为试验钼源、镉源。对照组(试验Ⅰ组)口服相应剂量去离子水,试验Ⅱ、Ⅲ组灌服1mg Cd·kg^-1·BW,同时分别灌服15、45mg Mo·kg^-1·BW。试验50d,于0、25、50d每组剖杀3头山羊取肝组织样进行相关试验,观察钼镉对山羊肝线粒体自由基代谢及Cyt-c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Ⅱ、Ⅲ组T-AOC、SOD活性下降(P〈0.05),MDA、NO、NOS活性或含量及Cyt-c基因mRNA表达量上升(P〈0.05),且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T-AOC、SOD呈下降趋势(P〈0.05);MDA、NO、NOS活性或含量及Cyt-c基因mRNA表达量呈上升趋势,试验钼镉组比较:当镉剂量一定时,试验钼镉组随着灌服钼剂量的升高,T-AOC活性呈下降趋势,MDA、NO、NOS活性或含量及Cyt-c基因mRNA表达量呈上升趋势。结果表明,钼可导致镉胁迫下山羊肝线粒体自由代谢紊乱,造成线粒体损伤同时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yt-c表达上升,钼与镉呈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AHPS对仔猪的免疫调控作用,通过细胞的分离培养技术、MTT法、ELISA检测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比不同剂量黄芪杂多糖(AHPS)注射组与空白对照组的仔猪血液内的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增殖活性、IL-6含量,骨髓中抗菌肽Protegrin-1(PG-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HPS对仔猪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IL-6含量随着注射时间的延长持续增多,在同一时间内呈剂量依赖型增加;AHPS能够显著上调骨髓中PG-1mRNA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结果表明,AHPS可能通过促进仔猪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增殖来提高血清中IL-6的含量,并诱导PG-1mRNA的表达,从而提高仔猪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阿苯达唑对波尔山羊消化道线虫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观察阿苯达唑片对波尔山羊消化道线虫的驱除效果,探讨其对波尔山羊线虫病治疗的最佳剂量,将150只波尔山羊随机分成5组,其中设阿苯达唑7.5、15、30 mg/kg作为试验组,同时设左旋咪唑7.5 mg/kg作为药物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给药前后检查虫卵和虫体,计算虫卵转阴率、虫卵减少率和驱虫率,最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虫卵转阴率、虫卵减少率和驱虫率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盐酸左旋咪唑片对照组(P0.01),而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的虫卵转阴率、虫卵减少率和驱虫率差异不显著。15 mg/kg的阿苯达唑片对波尔山羊线虫的驱除效果安全。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家兔为试验动物,观察芬苯达唑微晶体对动物肠道寄生虫的影响。50只人工感染猪蛔虫的家兔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第Ⅰ组、Ⅱ组按体重5 mg/kg、10mg/kg不同剂量的芬苯达唑微晶体对家兔口服饲喂驱虫,同时第Ⅲ组、Ⅳ组按体重10mg/kg芬苯达唑及0.2 mg/kg伊维菌素口服给药作药效对照,并设空白组,分别于用药前3d和用药后5d取粪便进行虫卵计数。结果表明,各剂量组药物对肠道蛔虫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9.6%,100%,98.8%,99.7%,虫卵转阴率分别为100%、100%、90%、90%,芬苯达唑微晶体组对兔肠道寄生虫驱除作用要优于其他用药各组,10 mg/kg体重最佳,表明芬苯达唑微晶体能提高芬苯达唑的驱虫效果,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讨SIRT1基因在鸡肝脏脂类代谢中的功能。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检测34日龄广西三黄鸡在禁食24 h之后肝内SIRT1及其他糖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测定血糖、血脂变化;检测SIRT1低表达的LMH-gSmiR30细胞系在葡萄糖和棕榈酸处理后细胞内糖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及胞内脂滴的形成。结果表明:禁食24 h后,血液中甘油三酯浓度显著降低,肝内SIRT1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GC-Lα、PPARα和ATGL基因表达也显著增加,但FASN基因表达则显著下降;禁食24 h后恢复2h采食,血糖和血液中甘油三酯浓度迅速回升,而肝内SIRT1、PGC-Lα、PPARα和ATGL基因的mRNA水平迅速降至正常喂饲组水平,FASN基因的mRNA水平则回升至对照组的25%;ATGL在SIRT1基因低表达的LMH-gSmiR30细胞中的mRNA表达水平略低于对照组细胞LMH-pmirG中的表达,而高浓度的葡萄糖和棕榈酸对LMH-gSmiR30细胞中ATGL的mRNA表达抑制更为明显,而且细胞内脂滴显著增多。以上结果说明,鸡肝脏中SIRT1基因的表达受营养状态的调控,同时SIRT1基因影响着肝细胞内脂类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